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龍川到金甌需要多少時間

越南龍川到金甌需要多少時間

發布時間:2023-06-26 08:38:18

A. 越南有那些機場

截止到2019年,越南有三大國際機場分別為胡志明新山一國際機場、河內內排國際機場和峴港國際機場,不過部分機場也有國際航班。

全國共有大小機場90個,其中15個為民用機場。國際機場有:內排國際機場(河內市)、峴港國際機場(峴港市)和新山一國際機場(胡志明市)、吉碑國際機場(海防市)、金蘭國際機場(慶和省)、蓮姜國際機場(林同省)、富牌國際機場(順化市)。

原用客機大多為前蘇聯製造,近幾年通過向西方公司購買和租用,正逐步由歐美機型所取代。2005年客運量為680萬人,貨運量10.51萬噸。

(1)越南龍川到金甌需要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胡志明市新山一國際機場是位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北7公里處的一座民用機場,歸越南政府所有,由越南機場公司運營管理,為胡志明市和越南東南部地區提供航空服務。

它是越南最大的機場,由於機場地處該地區空中交通的樞紐處,新山一機場在經濟、政治和地理上占據著極大的優勢地位,是連接胡志明市和世界其它國家的門戶。

B. 孫新生:越南南部游記(三十二)「水真臘」的故地

一路東進南下,行走在「水真臘」的故地。雖然隨著土地開發的深入,經過阮朝的興衰與不請自來的法國殖民統治,整個南圻的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高棉人讓出了前、後江流域中心區域,或居縮在原生地,或向西向南遷去,散布在金甌半島的各處及邊緣。

如果說在永隆、芹苴一帶見到高棉人的小廟、小塔是零星的、偶爾的,那麼在朔庄、茶榮、薄寮這些後開發區域看到高棉廟宇則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據說,朔庄有89座、茶榮有140座。

我們在沿海公路旁的鋪市前,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被眼前那座金光閃閃的高棉廟宇所吸引。巨大的殿堂托起三層逐步升高的屋檐,屋脊變形為每側三個銳三角形交叉契合的形狀,而在每個翹角上方分別有蠎蛇飛檐,似欲刺破天穹,中間傲立神塔,達一二十米高,塔正反兩面則飾有兩層中間鑲嵌復雜幾何圖形畫面的三角形面牆。

整個殿堂金黃飾頂,紅瓦鋪輟,正門富貴堂皇,雍容華貴;而它的右後方則為石結構的陵堂似建築,並在懸樑上嵌有五座佛塔,這可能是被稱作「林伽」的石室,應該是用以擺放佛陀魂靈的地方。在附屬建築中,以兩個銳三角形屋脊十字相交的房屋,造型奇特,頗有韻味。整個佛堂建築群正在修繕、翻建,尚未完工,但從其規模與華麗度上看,便知靡費非薄。這對於「以佛立國」的高棉民族而言,日常生活可「青雲無心常淡淡」,來生大事則「靡費再多也為少」了。

高棉人所信之教為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是自稱,中國稱之為南傳佛教,是相對於中國滇南地區傣族而言的,傣人也信仰上座部佛教,以區別中國的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這兩種佛教又稱北傳佛教。

佛教有大、小乘之分。漢傳佛教為大乘,上座部佛教為小乘。大乘佛教經中華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等儒文化國,成為東亞的一種主要宗教信仰。而小乘佛教,即上座部佛教,現主要流傳於中國雲南南部和中南半島的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國,還有南亞的斯里蘭卡,覆蓋面積160餘萬平方公里,信徒人數過億。漢傳佛教與上座部佛教在佛教的基本教理的認定、修持的最終目的上是相同的,但仍有許多區別。

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佛教的語文上,大乘佛教的經典用的是梵文,而上座部佛教用的是巴利文;二是在教義和修行上,大乘佛教把佛化作為神,主張以成佛為目的,希望普度眾生,佛教通過修行來成為佛或僅次佛的菩薩,而上座部佛教則認為佛不是神,而是一位教師,注重自我解脫,過簡單平和的生活,其明顯特徵就是只供奉釋迦牟尼這位佛教的創始人,修行者穿黃色上衣。

中國在東漢之前,在西域地區也曾流行小乘佛教,如在「小西天」於闐、羅布泊的樓蘭古城等地都曾出土過大量的巴利文佛經文獻。經過4世紀的鳩摩羅什、7世紀的唐僧玄奘這兩位中國 歷史 上最偉大的佛經翻譯家、佛學家的努力,東土方才取得「真經」,《金剛經》等重要經典皆由梵文直接翻譯而來,致大乘佛教在東亞地區成為主要的宗教信仰之一。

佛教源於印度。印度原盛行婆羅門教,但該教法典《摩奴法典》確認四個等級的不平等的種姓制度,把「婆羅門」列為最高種姓,把「首陀羅」列為最低種姓,還有大量的連種姓也入不了的「不可接觸者」,低級種姓和「不可接觸者」要服從高級種姓的統治和奴役,帶來信仰上的矛盾。傳說約2500年前,在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修行冥想,創立佛教。因其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提倡眾生平等的思想,且富於哲理,邏輯性強,因而很快得以流行。

佛教傳入中南半島自緬甸開始。傳說緬甸孟族商人德蒲娑和巴利伽兄弟到印度經商,受佛法感化,皈依佛門。他們還帶回佛祖親賜的8根聖發,修建了一座佛塔以事供奉,後佛塔經歷代加高修繕,成了現在的仰光大金塔,為世界著名的佛教標志建築,引無數信徒到此頂禮膜拜。柬埔寨1世紀就有佛教的傳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傳入的是大乘佛教,與此同時印度教也傳入柬埔寨,「印度風」吹得很盛。13世紀緬甸蒲甘王朝確立上座部佛教居主導地位,柬埔寨自14世紀後上座部佛教始終被奉為國教。

柬埔寨這個古老的國家,歷經扶南、真臘、柬埔寨三個王國時期,而進入近現代 社會 。1世紀,扶南王國建國,至7世紀初葉(627年)被真臘吞並。與此同時,婆羅門教與佛教相繼傳入扶南。在相當長的 歷史 時期,婆羅門教占據著柬埔寨的主要宗教地位,印度化諸因素支配著扶南王國的 社會 結構和 社會 生活及宗教生活。到了5-6世紀,在婆羅門教盛行的同時,大乘佛教也很興盛。

7-16世紀,是真臘王國時期。真臘原為扶南的北方國家,位於今柬埔寨上丁省和寮國占巴色省一帶。真臘人與扶南人同屬一族,都是孟高棉人。550年前後,真臘王扶婆拔摩開始發動兼並戰爭,至公元630年,其主伊摩那拔摩一世揮師南下,最終吞並扶南。真臘國有近千年的 歷史 ,最強盛時期當數9世紀至15世紀這600多年間。

由於其定都吳哥,亦稱吳哥王朝。這個王朝著稱於世的是吳哥窟古跡群,其與中國的長城、印尼婆羅浮屠和埃及金字塔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文明古跡。吳哥古跡群有600多座雕刻精美的石刻浮雕建築物和寶塔,散落在45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由吳哥寺、吳哥王城、空中宮殿、女王宮等組成。之中核心部分是吳哥寺和吳哥王城。吳哥寺的主體是一石砌的三層台基上的五座蓮花蓓蕾般的尖塔,最上層中央的塔最高,高於地面65米。這些塔象徵著印度教和佛教神話中的宇宙中心和諸神之家茂路山。

吳哥寺周圍有壕溝環繞,溝寬190米,周長約5000米。吳哥王城稱大吳哥,城呈正方形,周長約12000米,城牆高7米多,厚3.8米,有5座城門,還有巨大的斗獸場。城牆、門均為石頭砌成。城外有護城河環繞,河寬約100米。吳哥王城的中心是巴戎寺,是一座大乘佛教寺廟,建在一石砌的二層台基上。寺中塔群,由16座較大的塔相互連在一起,中央塔高約45米,直徑25米。加上四周的小塔,共有54座。遠遠望去,似一座座山峰,每座石塔上四面都雕刻有高達1.75 -2.4米的巨型佛面,人稱「四面佛」,佛面臉露安詳的微笑,這就是著名的柬埔寨「吳哥微笑」。

吳哥窟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築物之一。它由一塊塊巨大的石料組成,石料來自50公里外的荔枝山,石料總重量達30億噸,最大的有8噸之重,且完全憑借自身的重量和石頭間天然可契合的凹凸紋路來搭建,沒用石灰水泥,更沒用釘子梁栓,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建築技巧,均令人嘆為觀止。同時,吳哥古跡的存在也反映了當時柬埔寨國力強盛和經濟達到相當的水平。

歷代吳哥王東征西戰,開疆擴土,曾戰勝過爪哇海盜、緬甸和占婆強敵,在闍耶跋摩七世時達到頂峰,建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吳哥帝國,除了真臘本土外,占婆及今寮國、泰國、馬來半島的一部分(直到克拉地峽)和緬甸的一部分(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間的地帶)也在帝國的疆域內,至少說是在它的勢力范圍。

真臘後期國力衰落,經多次遷都後,最後定都金邊。14世紀後,大乘佛教與婆羅門教一並衰落,上座部佛教最終取得了在柬埔寨的主導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婆羅門教自此淡出了柬埔寨 歷史 舞台,但它所留下的影響仍然存在於柬埔寨人民生活中,特別是王室的重大庄典活動仍由婆羅門教的祭司來主持,國王的王冕、金履、寶劍等傳國之寶,仍由國師(婆羅門教高僧)保管,濕婆主神仍受到崇拜,其王宮與佛寺建築受印度風格影響極大。

16世紀末,真臘改稱柬埔寨。這時王國不斷受到暹羅和越南的控制和爭奪,國家戰爭不斷,很多民眾相信「今生積善,來世享福」,上座部佛教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慰藉,故此南傳佛教日益深入人心,逐漸在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了。

需要說明的是,許多古代柬埔寨的信息保存在中國古籍中。由於受生產力水平所限,缺乏造紙和印刷技術,柬埔寨的古代史料與文學作品都寫在獸皮上,或雕刻在貝葉、石碑上,被人稱作「獸皮文學」、「貝葉文學」、「碑銘文學」,致使 歷史 文獻的保存受到影響,大多殘缺不全。恰逢中柬交往頻繁,眾多中國史料對柬埔寨的古代 歷史 有過記載。其中最著名的是兩部史籍。一是《後漢書》,記載了扶南王國的情況。

扶南一詞來源於高棉語的音譯,即「山」的意思,故中國史籍也將扶南稱之為「山之國」,還提到「肅宗元和元年,日南蠻夷不事人邑豪獻生犀白雉。」可見柬埔寨在扶南時期就已與古代的中國有所往來。二是作為中國元代使者的浙江溫州人周達觀所寫的《真臘風土記》。周達觀曾在1297至1298年在柬停留11個月,對吳哥王朝有眾多記載和描述。《真臘風土記》於1819年被法國漢學家雷米查譯成法文,流傳到西方。法國探險家享利·穆奧讀到此書,然後按圖索驥,1858年於茂密叢林中找到了湮沒400多年的吳哥窟,才得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其實中南半島國家的主體民族或主要民族都與中國的 歷史 ,或相關的跨境少數民族有割不斷的親緣關系。國際學界的主流意見一般認為,馬來人種是南方蒙古人種南下和當地土著尼格利陀人的混血融合而成,這個暫且不論。側重談談其餘六國的主要民族與來自北方的中國一些民族息息相關這個問題。

約公元前1000年前,位於中國西部的被稱之為濮人的少數民族,被湄公河平原地區優越的農業發展條件所吸引,沿湄公河南下遷徙,在寮國的中游地區稍稍停留後,到達中下游地區,後又發展到湄南河流域、薩爾溫江下游等地區,他們與當地馬來人融合,再度融血後成為孟高棉人。

這是有記載 歷史 以來,第一批南下中南半島的中國古代人群,已被國際主流學界所認可。孟高棉人屬於東南亞三大語系中的南亞語系(另兩個為南島、漢藏語系)民族。濮人在北方接受了一定的華夏文化,具有一定的農業生產經驗,在雲南一帶曾創建了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古滇國,文明程度明顯高於尚處於原始部落階段的土著民族。孟高棉人積極開發土地,發展以水稻種植為主的農業。且處於當時中國與印度之間海上交流的必經之地(由於受船小和航海技術不發達所限,從安全考慮只能溯江、沿海抄近道而行,所以早期古代絲綢之路不走馬六甲海峽,而是繞金甌半島經暹羅灣,從陸上翻過克拉地峽,接印度洋沿岸地區),開始接觸海上貿易,成為東西貿易的驛站。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南亞次大陸的印度處於孔雀王朝和貴霜王朝時期, 社會 發展程度較高。隨著貿易而來的印度人也帶來了印度文化,特別是婆羅門文化。婆羅門與當地的族群首領的結合,為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條件。後來在柬埔寨等地婆羅門教失傳了,但婆羅門的儀式仍然保留在柬埔寨的王室禮儀中。《劍橋東南亞史》作者認為「東南亞的第一個政體出現在距爪哇和巽他海峽以北數百公里的地方」,即「中國人稱之為扶南的地方,它的出海港位於今稱為俄亥的小城」,「它的都城毗耶陀羅補」,「盡管扶南出現的時間難以斷定,但通定為1世紀」。

中國的史書對扶南國也多有記載。康泰的《吳時外國傳》說,「扶南之先,女人為主,名柳葉。有摸趺國人,字混慎。……混慎晨入廟,於神樹下得弓,便載大船入海,神回風令至扶南。柳葉欲取之,混慎舉神弓而射焉,貫通度,柳葉懼伏」後混慎娶柳葉為妻,並成為扶南的國王。柬埔寨由此立國。可見,扶南立國前該地區尚處於母系 社會 末期。後孟高棉人不斷向西擴散,在今湄南河流域或緬甸南部建立了由孟人為主導的國家或部落群體,如林陽、金鄰、墮羅缽底、哈里奔猜、羅斛等,許多中國史籍對此有過記載。

第二撥進入中南半島的是中國的漢藏語系的漢傣壯等民族。約在公元前2世紀秦始皇平定嶺南至西漢初期。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人和駱越人,以及居住在川、滇一帶的滇人、羌人等,逐漸往西、南遷徙。他們在今廣西的西南部,雲南的南部,越南的西北、寮國、泰國、緬甸的東北部,印度的阿薩姆邦等地連成一片,約100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定居和繁衍,現在人口接近1億。

除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寮國的主體民族老族外,該族群的共同體還有緬甸的撣族,越南的岱族、儂族、泰族,以至印度的阿洪人等。他們生活習俗相同或相近,相互之間的日常用語幾乎可以聽得懂。13世紀泰族人在泰國建立素可泰王朝,一度十分強盛。15世紀後,泰國是角逐中南半島領導權的主要國家。「泰、老、壯、傣、撣、儂,同根生,一家親」,反映了對共同祖先西甌越、駱越人和古滇人的懷念。緬甸人稱漢人為「胞波」(緬語,即兄弟的意思),可見緬漢關系的親密。

當沿海公路走到盡處,便到了岸豪小鎮。再折向正西,向金甌角進發。路傍河而築,車沿溪而行。路河之間的隔離帶距窄,種有稀疏的樹木。路基與低矮的河堤同高,河水充盈,幾乎沒於堤面。車速很快,樹叢和村莊匆匆退去,而河水卻好像迎面而來,水面似乎高於路面,從頭上漫過一樣,令人不能持重。

流水淙淙在歡樂地跳躍。不時有河涌匯合,又形成新的自流河。出芹苴至今4個多小時,往返折行300餘公里,沿河直行已成常態。福東與舒明爭論道,這直來直去的河道,密如織網的渠涌到底是自然形成,還是人工挖掘?一人說,如果是人工所為,那工程量太大,怕難以勝任;一人則堅持認為人工挖掘。他說人工痕跡太明顯,哪有河流不迴旋,特別是在這地平如砥的地方。我則認為,這場爭論意義不大。應當說,河渠縱橫,交織成網,是自然加人工合力所為。

在九大海門之南,後江之西,是面積闊大的沖積平原。在拓荒前,此地水鄉澤國,洪水無忌,漫浸泛濫,泥潭沼澤遍地。要想生存,首要的問題是抵禦洪水。以自然泄洪的溝汊河道為基礎,順地勢水勢而為,掘土填高,挖溝開渠,再加以整理聯成一氣,匯入大江,或直排入大海。

據航測考古發現,後江至金甌半島一帶古代就有溝渠排灌網。先是集中在後江西部地區,古扶南國的孟高棉人,在河仙、迪石、龍川、朱篤之間的四角形區域內,依地形的走勢坡度修建了一個很先進的以排灌為目的渠道水利網。該網向東南通往巴薩河,然後由西南入大海。這個渠道網既可降低巴薩河汛期水位,又可通過連續的節流裝置利用洪水壓低海邊土地的鹽鹼水位,以利於種植水稻。同時,由於溝渠網的相互溝通,還可以用來進行水上交通運輸。當然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溝渠網一度壅塞、廢止。

17世紀末期廣東雷州的著名僑領莫玖曾駐扎於此,率人重新規劃、疏浚、加密了這個排灌網,使其再度煥發青春。這是後話。而該網東、南部廣大地區,地形水勢更加復雜,當泥沙積淀露出大片陸地後,在18世紀迎來新的墾殖拓荒的高潮。可以說,後江東部各省和金甌半島地區是越南最後開發的「大塊頭」區域,至今仍有不少榛莽之地等待開發。

陳、楊二總兵所開創的源源不斷的華僑移民南圻潮,成為開發這片「處女地」的先行者和生力軍,與越南流民和當地高棉人共同奮斗,篳路藍縷,終成偉業。《嘉定城通志》載:「龍川道所(即今金甌市),道前鋪市,華唐、高綿湊集,暹船多來貿易焉。其出力墾地者,惟唐人為勤,而海網江簦、行商居賈,亦唐人主其事矣」。

路基與低矮的河堤同高,水面似乎高於路面,從頭上漫過一樣,令人不能持重。

金甌省,高棉人稱哥毛,水真臘故地,亦是一塊新生的土地,為九龍江和其他河流不斷沖積而成。金甌省面積5300餘平方公里,而人口剛過百萬,顯得地廣人稀。且三面臨海,海岸線長達370公里,海域面積大,更增添空寂感。西行路上,村莊稀少,偶見一些鐵皮棚屋和茂密草房,大多是農人照看魚塘、果園的臨時住所。稍高處辟有水田,但田土顯露,不見秧苗。

小黃說,金甌地勢低平,常遇海水倒灌現象,多鹽鹼地、高鹼地和泥潭灘,水稻一般只種一季。「晚田五月秧,八月稼,十一月獲」。不過,近些年來已開始試種雙季稻。約三五公里遇集市,兩旁民居驟密,多傍路擺攤,出賣香蕉、菠蘿等水果,但人氣不旺,買賣方冷淡。我們下車買了三個菠蘿。賣菠蘿的少婦,高興壞了。她頭戴斗笠,花布包頭垂肩,模樣俊俏,忙不迭地幫我們削皮、去眼、切塊,動作麻利,一氣呵成。

閱讀全文

與越南龍川到金甌需要多少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簽證延遲到什麼時候 瀏覽:109
古印度國王屬於哪個階層 瀏覽:636
越南芽庄做什麼生意比較好 瀏覽:459
簡介伊朗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瀏覽:371
印尼到歐洲游輪多少時間 瀏覽:443
中國漢字歌曲有哪些 瀏覽:303
越南的軍工業怎麼樣 瀏覽:208
廣東越南是什麼樣的 瀏覽:783
印度山羊肉怎麼做 瀏覽:914
印尼有什麼病毒 瀏覽:273
越南孕檢怎麼樣 瀏覽:242
去英國工資多少錢 瀏覽:332
越南什麼養殖類滯銷不能出口 瀏覽:763
印度疫情失控有什麼後果 瀏覽:695
印尼孔雀港在哪裡 瀏覽:524
銀聯卡在印尼怎麼突然取不了錢了 瀏覽:558
怎麼畫印度小姑娘 瀏覽:926
義大利位於地圖哪個位置 瀏覽:673
91mobile和印度哪個好 瀏覽:510
60億伊朗幣價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