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湄公河名字的由來
湄公河上游是中國境內的瀾滄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
湄公河(Mekong River,源自泰語Mae Nam Khong,意為高棉人之河),其上游是中國境內的瀾滄江(Lancang Jiang或Lan-ts'ang Chiang,泰語意為「百萬大象」),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個出海口,故越南稱之為九龍江(Cửu Long Gian)。 湄公河幹流全長4908千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世界第九長河流,亞洲第七長河流;主源為扎曲,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雲南省、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其中南阿河河口至南臘河河口31千米為中國與緬甸界河;寮國,湄公河寮國境內幹流為777.4千米;寮國與緬甸界河為234千米;寮國和泰國界河為976.3千米;柬埔寨境內為501.7千米;越南境內的湄公河三角洲為229.8千米。流域除中國和緬甸外,均為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 由於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有極大變化,以及主幹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運能力十分不好。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千米可通航。
多彎道,經寮國境內的孔(Khone)瀑布進入低地,到柬埔寨金邊與洞里薩(TonleSap)河交匯後,進入越南三角洲。三角洲面積4.95萬平方千米,土地肥沃。河流過金邊後分成兩條河,一條叫湄公河,一條叫巴塞河。在河口附近,湄公河又分成3條汊河入海。
幹流桔井以下可全年通航,桔井以上大水時可通小汽船,3000-4000噸級船可上溯至金邊。通過適當整治,湄公河可成為全線通航河流。
湄公河
湄公河的主要支流都比較短小,長度均只有數百公里。其中最大支流是泰國境內的蒙河,該河發源於呵叻府,河流先向東北流,然後轉向東流,最後在空堅附近注入湄公河,河流全長550千米,流域面積15.4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20立方米/秒,其最大支流是錫河。湄公河另一條較大支流是洞里薩河,該河發源於柬泰邊境,河流向東南流,最後在金邊注入湄公河。該河全長400千米,流域面積是8.4萬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約960立方米/秒,其上游有洞里薩湖。 金邊附近分成前江與後江,三角洲上再分六支,經九個河口入海,故入海河段又名「九龍江」。大部分河槽深切,多峽谷,適宜建壩。於流有1000餘萬千瓦水力,金邊以下通3000噸海輪。湄公河漲水時,水注入洞里薩湖,湖面積由2590平方千米增加到7700平方千米,而冬季,湄公河水消退後,水從洞里薩河流入湄公河。洞里薩湖和洞里薩河可以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