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苗族在世界上的分布
苗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1)越南苗族居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苗族的歷史傳說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打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
B. 苗族主要分布在哪幾個省
分布在黔、湘、鄂、川、滇、桂、瓊。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2)越南苗族居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1、苗族的語言
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稱東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
2、苗族的宗教信仰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不同地區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區由於交通閉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還有少數苗族地區,如威寧、石門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於受外國傳教士的影響,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C. 苗族居住地在哪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
我國苗族分布很廣,主要居住在貴州全省、雲南、湖南,其餘分布在廣西、四川等地,還有少數在廣東、海南島、湖北西南部以及散居於北京市,西藏、新鏖、內蒙古以及東北、華北、華東各省。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
(3)越南苗族居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苗族居住地區地理環境可分土山型和石山型。貴州東南部、湖南西部、廣西東部等屬土山型,其間雖有高山深谷,崇山峻嶺,但青山綠水,木材資源豐富。有大小田壩,層層梯田沿山而上。
出產水稻、玉米、穀子、麥、薯、棉、豆、烤煙、花生、油菜、油桐等,地下埋藏著許多礦藏。清水江、都柳江、沅江、澧水等通行駁船以作水上運輸,陸路黔東南及廣西東部取肩挑,湘西取背背方式為主。
石山型是高寒山區,貴州西北部、滇東北、桂北等屬此類型。這些地區水源缺乏,石頭遍布,石多土少田更少,種植玉米、土豆、蕎麥等農作物。運輸主要是背背和馬馱。不論土山型或石山型地區,現在鄉鄉基本都通車。
D. 苗族分布在哪裡些地方!
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雲南、廣西、海南等七個省區,東南亞地區也有。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
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人民有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如古歌,詩歌、情歌等。苗族也善舞蹈,蘆笙舞最為流行。苗族也是一個注重節日的少數民族,有很多傳統節日。
(4)越南苗族居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易暴露於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20世紀50年代後期苗族又開始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有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玩年節、龍頭節等。
E. 中越邊境里的「高山白苗」
神秘的妖皇山聳立在中越邊境地區百南河谷的邊境線上,晨起的河谷升騰出雲海環繞的盛景。河谷及山頂附近有十多個苗族村寨。這里的苗族屬於白苗,自稱「蒙」。他們的祖先在100多年前遷到妖皇山,延續至今已經有五六代人。這是一支很有藝術天賦的苗族支系,他們能歌善舞,所用的樂器除了蘆笙之外,還有三孔苗笛和六孔苗笛。
高山白苗讓我想到了新疆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族人,遷與山巔,隱世而居,山歌漫舞,悠然自得。塔吉克族信仰的是什葉派伊斯蘭教,兼懷拜火教風俗。火,似乎是山巔民族共同的符號表情,除了祛寒,還象徵著一切可能。
如今的妖皇山頂,只剩獨戶人家,大部分響應扶貧號召遷往山腰。那日,攀登山頂的過程,一度找不到方向,直到遇到這僅存的山野人家,度過了一個寒冷但溫馨的晚上。在夜間烤火時段,得知近年來訪者絡繹不絕,有的痴迷於此地的迷信傳說,有的忘情於此地的天然山水,有的邪魅於法術切磋。而老者問及我們的來意時,我們僅僅是徒步探險而已。兩日一夜的徒步探險過程中,妖皇山綜合了星空、雲海、奇石、密林讓猜桐、竹海、草甸等多重自然景觀,沿途的高山白苗族群也劈山而居、置牛而牧。
這支居住在廣西與越南交界深山裡的獨特苗族,人數並不多,總共只有19個自然屯,將近2000人口,分布在兩個相鄰的鄉。其兆友中最小的屯只有八戶人家,最大坦坦的屯也僅有66戶。
雖然這里的苗族同屬於白苗支系,自稱「Hmong」(蒙),卻明顯分為二個部落,他們的服裝截然不同,語言雖然基本一致,但對方說得太快時也會抓瞎。大致地域劃分為百南河谷周邊的妖皇山、弄保山、芭蕉山上為一支,有10個自然屯;靠近雲南方向的扁擔山、龍門山、規隴山為一支,有9個自然屯。兩支苗族所在的高山都是沿著邊境線一字排開。
白苗是個很特殊的苗族支系,在中國邊境線的人數很少,但在東南亞的分布很廣,移民歐美的苗族也以白苗據多,所以有人稱他們為國際苗族,也稱他們的語言為國際苗語,並且有自己的拼音文字。
由於百南河谷這一支東山白苗已改信基督教,其婚禮、葬禮、節日等習俗已經按基督教的教規進行,傳統保持得不多,服裝卻仍然是自已製作,以綠色為主調,後肩裝飾有兩片形若昆蟲翅膀的尾翼,成年婦女喜歡以白綠色的寬邊布巾扎額頭,全套穿著時必須打邦腿;相反西山一支白苗承習了祖先的習俗和傳統,信抑原始宗教,生老病死都請摩公作法,但服裝已經商業化,主要是雲南文山一帶機器製作,色彩鮮艷,款式也隨著人們的審美觀改變而經常變化。
行走在苗鄉,常常能見到長褲外面套一條百褶裙的奇特現象。不論你上身穿什麼服裝,只要有了這一條百褶裙,族人就認可了你的苗人身份。
如今,政府的民族政策十分優惠,教育基本免費,補貼也甚多。但民族習慣和民族心理是猶存在血液里的記憶,這裡面有 社會 結構和階層固化的問題,即使現代化浪潮洶涌而至,中老年高山白苗族群也還是遵循民族長久的游牧傳統、飲食傳統、服飾傳統、定居傳統。居高山之巔,俯仰天地卻拂了塵土,平和友善納絕頂胸襟。
對於高山白苗而言,出去未必是好的感覺,外面的一切是否准備好接納他們?他們也是否准備好融入?這里涉及到物質上的生產糾紛,也還有精神上的民俗差異。如獨居老者而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眼前的山林、牛群、水煙、兒孫……更幸福。
人總是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條大河奔流不息,兩岸青山相對出,起點即是終點,終點亦是原點,循環往復,春去秋來。
F. 苗族的分布
概況
從中國苗族的分布情況看,其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從人數上看,聚居的人多,散居的人少 。
自治地方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1952年11月26日)
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1954年11月11日)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1956年11月30日)
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1956年12月31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
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4月1日)
雲南屏邊苗族自治縣(1963年7月1日)
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63年9月11日)
貴州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1966年2月11日)
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81年12月31日)
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3年11月7日)
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3年11月11日)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
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1984年11月10日)
雲南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1985年)
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85年)
貴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6年12月13日)
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1987年2月19日)
貴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1987年11月)
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1987年11月)
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1987年11月20日)
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1987年12月)
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1988年10月31日) 東南亞地區的苗族世代以刀耕火種(又稱斯維頓Swidden),游耕游居為主,流動很大,沒有固定耕地,大面積種植罌粟,經常進行周期性的遷移。越南、寮國、泰國和緬甸的苗族雖有一些水田,但主要還是以刀耕火種的方式種植旱地作物。因土地瘠薄,地力易於耕盡,加之不施肥,耕種兩三年之後,他們就另闢新地,只要耕地遠離村寨,就進行遷移。苗族大多是不斷地向前遷徙,但有時也回過頭來重新耕種原來拋棄的山地,經過幾年休耕,地力便有了一定的恢復。
越南分布
在越南,大部分苗族自稱「蒙」Hmongb,只有一小部分自稱「那苗」。在越苗族支系很多,大體可分為5個主要分支:「白苗」Hmongbdleub,自稱為「蒙豆」;「黑苗」,自稱為「蒙那」Hmongb dlob;「紅苗」,自稱為「蒙西」Hmongb shib;「花苗」或「青苗」,自稱為「蒙冷」Hmongb Lab或「蒙佐」Hmongbnzhuab;「漢苗」,自稱為「蒙刷」Hmongb shuab。
據越南1991年的資料,在越苗族有50餘萬人。他們生活居住范圍較廣,沿越北越南的河宣、黃連山、萊州、高平、山蘿、宜安、高諒、河江、老街、清化、義靜、安沛、北太、河山平諸省山區,與其他民族雜居,但不像瑤、傈僳、布依等許多民族那樣,苗族明顯地、成地區地集中。在共同生活的各民族中,苗族人口數所佔的比例要高得多。在越苗族主要集中的地區是:同文高原、黃樹腓、封土、興湖、土廟、奠邊、順州、巡教、沙霸、木州縣、北河中國境外苗族的分布與變遷縣、沙巴、鐸佐州、姆庚塞州等地區。
在越苗族通常居住在海域800—1700米的高山叢林中,這里地勢險峻,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多數地區降雨充沛,有雨季和旱季之分。越南苗族的居住地區並不相連成為一個地帶,而常被其他民族的許多居住地區分隔開,但是,各地區的人民,尤其是相毗連地區在宗教和婚姻上仍有一定的聯系。
寮國分布
主詞條:老松族
在寮國,苗族和瑤族通常被合稱為「老松人」或「山頂寮人」,意即住在山上的寮國人。21世紀初,寮國的苗族已達30餘萬人。主要聚居在半沙里、烏端木塞、坡里坎、川壙、桑怒、琅勃拉邦、沙耶武里、甘蒙等省,其中以川壙省為最多。他們通常居住山脈兩側的高山地區,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寮國的苗族自稱「蒙」。寮國的苗族大多屬於「白苗」,自稱為「蒙豆」,「青苗」人數次之,自稱為「蒙刷」,「黑苗」的人數最少,只有兩個村寨。
泰國分布
泰國苗族人數達132000(包括5萬泰國難民營苗族7人,僅次於人數最多的克倫人,佔全國山民總數的15.10%,主要分布於北部各府,其中以難府、清邁府、清萊府和達府最多,這4個府的苗族人口占泰國苗族總人口數的75%以上,另外,苗族在碧差汶府、鼓也洛、南邦、帕府、夜豐頌、黎府、甘烹碧、那空沙汪、猜納、素可泰、烏泰他尼等府也有分布。在泰國北部和中部地區,至少在13個府有苗族居住。如果不包括因越南戰爭逃到泰國的寮國苗族,泰國的苗族村寨約有245個。泰國苗族是該國境內分布地域僅次於克住族的山地民族。泰國苗族同樣自稱「蒙」,主要有「白苗」——「赫蒙格雷」Hmong Njew。
緬甸分布
緬甸苗族約有10000人。主要分布在撞邦的果敢區的大水塘、家地峁、野牛壩、八威、曼洛、八馬寨、宋干、麻粟壩、蛇甸壩、嘎門、登尼、莫奈、若開邦等地,他們自稱是從貴州遷入緬甸的。 東南亞苗族大量遷往歐、美、澳各大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是在越南戰爭期間,作為難民而遠涉重洋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東南亞地區戰火連綿,各國政治局勢動盪不安。這一地區的苗族男性青年,因生活所迫大部分應征入伍;另有一些人因戰爭由寮國被迫逃往泰國,大多數被收容在難民營中。基於以上歷史背景苗民於1975年開始從寮國、泰國、越南分批移居西方一些國家。
20世紀70年代末,在大批苗民遷徙美國的同時,也有不少苗民來到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在法苗民共有1.15萬人,加拿大約有1000名苗民,澳大利亞有15000餘名苗族同胞,法屬蓋亞那和南美約有1500名苗民,其中阿根廷約有130名苗民。由此,苗族已散居於除主體在亞洲以外的美、歐、澳等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
美國分布
到20世紀末,遷徙到美國的苗民有20餘萬人,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寮國,有一小部分來自越南、泰國。生活在美國的苗族,主要聚居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弗雷斯諾市、威斯康辛州各小社區和聖·保羅明尼亞波利斯雙城和明尼蘇達州其他各城。其它如威斯康星州、伊里諾思州、密西根州、北卡羅林納州、田納西州、得克薩斯州、喬治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蒙太拿州、內華達州等都有苗族居住。在美苗族居住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且都居住在城市。從語言學上看,其語言均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川黔滇方言中的川黔滇次方言,與我國的川黔滇方言苗語言相通,詞彙和音調雖有某些變化,但相互之間仍能直接用苗語通話。
澳洲分布
20世紀末,在澳有1500名苗民,主要分布在澳洲東部海岸的幾個大城市裡,霍巴特市約有350名苗民,墨樂本達410名苗民,在堪培拉有30餘名,在悉尼有280名苗民,按照傳統的遷徙方式,一群大約有11戶苗民從澳洲南部搬遷到布里斯班市和品士蘭州。
在澳苗族均來自寮國,絕大多數屬於「白苗」Hmongb Ndawb;僅有3戶「青苗」Hmongb Njua,然而他們說「白苗」方言。在澳苗民有楊、王、李、陶、伍、張、韓、毛、賀、羅、潘等漢姓,其中楊、王、李、陶姓佔大多數。他們在澳洲政府的幫助下辦起了苗文學校,以大致相同的方式(在東南亞時期)發展著自己的文化教育。
法國分布
1976年和1979年有兩批苗族先後到達(法屬)蓋亞那,當地政府幫助他們在那裡建立了兩個村子,即可可村和加烏黑村,一村有100戶人家,另一村有120戶人家。政府還幫他們在那裡建立起了學校,除了教法語及其它課程外,每天也教一小時的苗文,還教孩子們唱本民族的山歌等。
G. 苗族在哪個地區
苗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其中以貴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