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成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那第一是誰
雖然今年疫情的影響嚴重,但是越南在傳統製造業上的表現還是很成功的,今年越南的成衣出口下降了3%,但是孟加拉國下降的更多,甚至下降了18%,反超了第二名的孟加拉國,成為全球出口市場的亞軍,僅次於中國,中國當然穩居第一。
我們作為是14億人口的大國,我們的傳統行業還是不能弄丟了,並且在政策方面也已經提出了也要支持發展,還有配套的政策配合才行。
B. 國內紡織企業搬到越南,一下子就高大上,信么
2014年初,越南紡織集團(Vinatex)負責人稱,當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簽訂後,在2020年前越南紡織行業將能夠完成出口額250億美元的目標。目前,越南正在為與有關各方簽署TPP進行多場談判。
據越南媒體10月19日報道,為在未來5年內達到10億美元營業額的目標,越南紡織企業提出了擴大生產、增加生產線技術投資、提高原料自給等解決方案。
毋庸置疑,TPP將帶給越南新的機遇,讓越南的紡織企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但同時,越南紡織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越南製造」的紡織品能否沖上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成衣出口稅額 或銳減12%-32%
日前,據路透社報道,華盛頓意欲促成一項協議。根據這項協議,越南將成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成員國中的大贏家之一,而且將從中國和其他非協議成員國手中獲得服裝市場的部分份額。而墨西哥或中美洲國家不會從中獲益。
如今,得益於區域性貿易協定,美國一半的紗線和布料產品都會出口到邊境以南,利用那裡廉價的勞動力把它們製作成成衣。大部分情況下,這些服裝會成為美國消費者「回購」的免稅品。
服裝業是越南優先發展的產業。但服裝業僅是其他國家需要考慮的許多問題中的一個。作為在紡織品問題上支持華盛頓的回報,這些國家或許會在其他領域尋求讓步。
C. 越南能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嗎
2020年越南曾以防疫「優等生」而著稱,在2021年卻經歷了德爾塔疫情的重大挫折,但自去年年末以來,越南經濟逐漸走出了疫情陰霾,開始復甦。
據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館經商處,越南《海關在線》近日援引越南海關總局公共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越南進出口總額達到1760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出口達到891億美元,進口876.4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4%和15.2%。3月份,越南進出口額達到創記錄的673.7億美元,環比增長38.1%,其中出口347.1億美元。越南三月份出口額超過了深圳,還引發網路熱議。
他說,在這十幾年間,越南的發展並沒有影響到中國的就業,中國的出口外貿依然高速增長。相反的是,產業鏈重構促進了中國和越南之間的貿易關系發展。越南從中國大量進口原料或零部件,進行組裝出口。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1年中越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達2302億美元,按美元計同比增長19.7%,按人民幣計同比增長12%。中國對越順差在450億美元左右。中國保持為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越南也保持中國在東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陳經表示,越南外貿當前還處於組裝出口的模式,附加值很低,價值依然掌握在外國廠商手中,本土企業實力弱小,未來能否升級,還有待觀察。他指出,產業升級需要長期的規劃,並不是水到渠成那麼簡單。
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在其2020年出版的著作《溢出》中指出,制造業向越南的所謂「轉移」,實際上是中國供應鏈的「溢出」,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事實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
「在越南和珠三角的調研告訴我們,從中國向越南轉移的,並不是某些行業中的整個產業,而是該產業生產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環節,主要是對供應鏈需求較低、人工成本佔比較高的環節,通常是最終的組裝環節。其他環節很難轉移出去,仍然留在中國的供應鏈網路中。」施展在書中寫道。
一位在珠三角從事三十多年加工製造業的工廠老闆表示:「前些年是有些廠轉去了越南,但後面又有部分轉回來了,因為還是珠三角這邊的供應鏈成熟、完備。」
越南的優劣勢都顯而易見,近億人口,有大規模的年輕勞動力供應,而且他們也屬於儒家文化圈,能吃苦耐勞,願意加班養家。不過,越南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整體上跟中國沒法比,科研院校對經濟的支持遠不如中國。這意味著越南的產業鏈向中上游攀升,還需要時間。
金心異表示,「深莞惠」地區的ICT產業鏈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已經成熟了,上中下游相對齊全,而不僅僅是終端代工。但可以想像,隨著終端集成、低端裝配這些大規模遷去越南之後,它的核心零部件也會慢慢跟著過去,產業鏈就會漸漸健全起來。想想20年前的『深莞惠』,對吧?」
D. 服裝訂單取消,越南和孟加拉的服裝代工廠還活的下去嗎
很難,而且從新聞報道的情況來看,這一現象不僅存在於越南和孟加拉,就連中國的服裝行業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服裝廠接不到訂單的情況下自然要進行裁員,如果情況更加惡劣可能會導致大批量的服裝代加工廠倒閉。
最後:怎麼說呢,誰讓這些代加工廠當時簽訂了不平等合約,如今出了事兒自然要自己兜底了。
E. 越南十大暴利行業
越南十大暴利行業:
一和腔.電機,設備:1,269億美元(占總出口的41.7%)橡漏
二.鞋類:梁棚爛247億美元(8.1%)
三.服裝和配件(非針織或鉤編):169億美元(5.5%)
四.機械(包括計算機):167億美元(5.5%)
五.針織或鉤編織物,配飾:161億美元(5.3%)
六.傢具,床上用品,照明,標志,預制建築物:123億美元(4.1%)
七.光學,技術,醫療設備:58億美元(1.9%)
八.魚類:56億美元(1.8%)
九.皮革/動物腸用品:46億美元(1.5%)
十.塑料,塑料製品:45億美元(1.5%)。
F. 越南的經濟狀況怎麼樣
越南經濟整體疲軟,增長乏力,今年以來對外貿易有迅速增長,但仍是入超國家
據越南統計總局網站近日報道,上半年越南GDP同比增長4.38%,其中,1季度增長4%,2季度4.66%。上半年農林漁業增長2.81%,貢獻率為0.48%
;工業和建築業3.81%,貢獻率為1.55%
;服務業5.57%,貢獻率為2.35%。上述3個產業增長率同比下降(3個產業上年同期增長率分別為3.89%,5.78%和6.21%)。上半年經濟結構為:農林漁業佔22.13%,工業和建築業40.26%,服務業37.61%。該局分析稱,上半年許多行業生產經營和銷售困難,增長乏力。
越南海關總局透露,從年初以來越南主要商品出口額同比大幅度增長。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手機及零件,截至5月15日出口金額約33億美元,同比增長113.4%。其次是運輸工具及零部件,出口額1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09%;電腦、電子品及零部件,出口額24.39億美元,同比增長85.2%;機械設備和其他工具附件出口額18.89億美元,同比增長57.1%;木材及木製品出口額15.86億美元,同比增長24.1%。
越南海關總局的統計顯示,截至5月15日越南出口額為378.6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其中,紡織品為出口額最高的商品,約47.72億美元。
越南海關總局公布數據顯示,
2012年6月越南商品進出口總額達194.2億美元,環比下降2.5%。其中,出口額98.9億美元,環比增長2%;進口額95.3億美元,環比下降6.8%;順差3.6億美元。截至今年6月底,越南商品進出口總額1068.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出口額533.3億美元,同比增長22.7%;進口額534.9億美元,環比增長6.3%;逆差1.58億美元,相當於商品出口總額的0.3%。
G. 轉產東南亞遭遇產業鏈短板 國內紡織業「迴流」中西部
近日,工信部表示,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
這一表態的背景是,近年來我國紡織業的部分產能不斷向東南亞轉移。據統計,2019年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7.5%。與之相對應的是,2019年1-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2718.362億美元,同比下降1.89%。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實存在紡織服裝產能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的情況,主要體現在紡紗和成衣製作這一塊。其中,成衣製作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更多依賴於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優勢,而紡紗多數為國內產能轉移。2019年,中國在越南投資的紡紗產能占越南紡紗總產能的32%。
然而,不少中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投資設廠,在享受成本紅利的同時,也將面對產業鏈不完善的挑戰。
「緬甸工人的工資特別低,每月只有400-500元,但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內進口,增加了額外的物流成本。」聯成(緬甸)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工信部同時提出,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這也成為一些企業的新選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個中西部紡織產業園建成,顯示出中國紡織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以四川為例,今年以來,包括瀘州、自貢等地都有相關產業園開建,當地紡織產能大幅提升。
很多東南亞國家的紡織服裝業的出口額,近年來持續保持5%以上的快速增長。大型紡織企業健盛集團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東南亞近年來受益於紡織服裝產業的轉移,出口增長較快。比如越南,2019年紡織品出口額為326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7.5%,較2017年增長了24.42%。
在這背後,是很多國內企業在東南亞設廠,比如雷明所在的企業。他從事服裝業已有13年,2013年決定將部分產能轉移緬甸。
「我搬廠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緬甸工人的工資低,更重要的是,那時歐盟給予緬甸最優惠國政策,對緬甸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實行零關稅。」雷明說。
與雷明的公司一樣,東南亞低工資和零關稅的誘惑,促使不少中國紡織企業轉移。
捷德皮具製品有限公司老闆羅良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1993年起從事紡織服裝業,主要生產手袋、箱包和皮帶等產品,美國是其主要海外市場,2018年他開始在柬埔寨建廠,轉移最主要還是為了避關稅。
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選擇東南亞設廠,比如位於浙江的健盛集團,在今年3月發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中指出,公司於2013年開始生產基地海外布局,目前在越南已規劃建設了三大生產基地。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以越南為主的東南亞地區,低成本(人工、水電)和政策扶持(低稅),確實是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優勢。此外,越南已經加入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其紡織服裝商品關稅門檻進一步降低。
然而,和大企業可以同時設立一些上游產業鏈的企業與項目不同,中小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設廠之後,卻受困於產業鏈不完備。
雷明表示,東南亞的產業鏈並不成熟,只能做代工產品,他們公司需要在中國采購原材料,運到緬甸再加工為成衣出口。
另外,羅良碴表示,柬埔寨工人生產效率低,熟練工人只有國內的60%,連管理人員也要從國內帶過來,他還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培訓柬埔寨工人。
「產品交到客戶的成本比國內低,比如在中國生產成本是10美元,因為有關稅,到了客戶手中是14.3美元,而在柬埔寨生產成本大概是11美元。但光從生產方面來看,由於原材料需要從中國進口,產生了物流費,在柬埔寨的綜合生產成本比國內還高。」羅良碴說。
產業鏈之困,導致並不是所有中國紡織企業都適合轉移東南亞。
一家位於廣東的紡織外貿公司開發部員工許恆(化名),其所在的企業已經從事紡織業12年,主要做針織產品,2年前為了擴大生產,降低人工成本,曾前往越南考察,但最後決定仍然將產能留在國內。
許恆認為,大企業的供應鏈等各方面比較齊全,從製造、印染再到成衣,但像他們這種小企業很難遷過去,而且還缺乏資金。
語言不通等也是中國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羅良碴坦言,剛到柬埔寨開廠時語言不通,凡事都得請翻譯,由此產生了不少人力和時間成本。其次,在柬埔寨注冊公司很慢,至少要4-6個月,而在中國只需10天。
目前來看,訂單流向東南亞國家也是倒逼中國紡織企業轉移東南亞的重要原因。
不過,更多的訂單並不意味著更多的利潤,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紡織企業扎堆東南亞,企業間的競爭也在逐步升級。
雷明表示,他從2013年在緬甸開廠到現在,不斷有中國服裝廠轉移到緬甸。據他所知,緬甸的大部分中資工廠利潤並不多,只有少部分管理得比較好的工廠可能會賺到一點錢。從加工廠的角度來看,一年投資幾千萬元,能賺幾百萬元已經算不錯。「有的工廠哪怕是接到虧本的訂單,為了養活這邊的工人,也會選擇去接。」
既然如此,中國紡織企業要如何選擇在國內外合理布局?
9月17日,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321號建議的答復中稱,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引導規范企業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國際合作與國內產業升級良性互動,穩定優化紡織產業鏈和供應鏈。
雷明正考慮回內地辦工廠,因為無論是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工廠,還是中國的工廠,都有經營得好和經營不好的。「國內像廣西、新疆和山東等地,也有3000元不到的工資。」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我國紡織服裝業上的競爭優勢還主要體現在整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以及我國具有高素質的紡織技術工人。尤其是隨著今年中國儲備棉政策性調控,棉花內外價差持續低位運行,國產棉性價比提高,中國棉紗成本優勢再度體現。但對於整個全球紡織原料而言,棉花纖維僅佔25%左右,大部分均由滌綸短纖、粘膠纖維等化纖貢獻。在這一點上,中國具有絕對的化纖產能優勢,紡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
「目前困難之一在於,生產要素成本逐漸提高,困難之二則在於外貿市場受到的貿易壁壘沖擊正在逐漸加大。」上述研究員指出,紡織服裝產業的確存在向我國中西部轉移的現象,但這還是難以解決貿易壁壘問題,東南亞的優勢確實存在。
因紡織服裝體量、產業鏈配套的巨大優勢,使得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全球貿易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雖然紡紗產能逐漸往越南轉移,但越南棉紗主要出口地依然在於中國市場,而進口合成紗主要來自中國,這一點看來,越南的紡織業更像是中國產業的補充。
羅良碴則認為,目前國內服裝產業鏈上還有突破空間,當前服裝業兩極分化,一種像H&M、UNIQLO這樣的服裝企業,物美價廉且量大,可以利用成本優勢。另一種是量小且講究 時尚 ,季節性強,中國的供應鏈相當成熟,才能生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