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戰爭美國為什麼打不贏

越南戰爭美國為什麼打不贏

發布時間:2022-03-02 01:20:13

『壹』 越南戰爭美國投入50多萬人,為什麼還是打不贏越南

越南戰爭美國投入50多萬人,為什麼還是打不贏越南呢?

還有我國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在當時我國不僅援助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物資給越南,還派了十幾萬解放軍參戰,可以說我國在美越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戰勝美軍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越南打敗美軍沒多久跟我國翻臉了,真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國家,之後還爆發了中越戰爭。(小朋友不聽話該打屁股了 鄧說的)

(美國打越南時就是打的代理國戰爭美國vs中國 、蘇聯、越南)

望採納

『貳』 越戰結束40周年︱強大的美國為什麼打不贏越戰

1975年4月30日,西貢的美國大使館上空最後一架直升機落荒,幾個小時後,越南人民軍的坦克踏破南越總統府的圍牆,南越政權(越南共和國)宣布投降。這標志著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美國在越南歷時十餘年,以花費150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7000多億美元)、陣亡五萬多人的代價,打的二戰後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最終卻全盤輸光。
越戰是一場背景復雜、過程混亂的戰爭,雖然發生在電視普及的年代,是第一場被「現場直播」的現代戰爭,留下了汗牛充棟的影像和文字記錄。但令人奇怪的是,到目前為止,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一本具有權威性的關於越戰的歷史著作,很多疑團和誤讀延續至今。美國在越南自始至終犯下了太多錯誤,導致在擁有相對於對手無可匹敵的資源與實力的前提下,輸掉了這場戰爭。
本文將檢討美國犯下的一個個錯誤,以期對越戰有較新的認識。
對敵人缺乏認識
美國當初是在對印度支那的局勢、對越南的國情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捲入越南沖突的。有意思的是,從迄今為止美國對越戰的解讀來看,主流聲音里對自己對手的動機、內部運作和彼此關系的關注過少,對那場戰爭的認識仍然充滿了誤讀。
美國對越戰的主流解讀中普遍認為,北越在1959年決定向南方派遣幹部、骨幹人員,秘密輸送武器,發動游擊戰爭以推翻南越政府,是因為南越總統吳庭艷開展了數年「肅共」活動,即將把南方潛伏的地下黨組織消滅殆盡。事實上,根據最近的研究,北越決定對南方開戰,從根本來說,固然是渴望重新統一——對《日內瓦協議》造成越南分裂現實的不滿,但也包含著現實政治動機和考量。當年北越國內面臨著一系列棘手問題。
1954年越南南北分治,次年北越推行了激進的土改政策,數以千計的地主、富農被處死,甚至包括抗法斗爭期間因大力支持越盟而被胡志明樹為標桿的開明地主代表。1956年,北越又推行了鎮壓知識分子運動,著名的現象學派哲學家陳德草(薩特的同學)的個人遭遇就是這場運動的縮影。同期,北越還推行了邁向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造成經濟蕭條、民生困難。打一場革命戰爭,可以有效轉移國內外注意力。
美國人一開始以為領導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的是林彪,過了很久才確認彭德懷才是對手。但美國人在越南問題上犯同樣錯誤的時間更長。過去美國對越南的另一嚴重誤讀是,認為胡志明在北越是類似於斯大林、金日成在各自國家的地位,同時認為武元甲是北越最高軍事領導人。著名的1968年春節攻勢,就被美國人誤以為是武元甲的傑作。
實際上,北越的體制和同期社會主義兄弟國家並不相同,北越基本貫徹了集體領導制度,胡志明只是名義上的領袖,政治局更喜歡讓他在群眾面前和外交活動中發揮作用,具體工作另有他人負責。領導對美、對南越斗爭的核心人物,其實是北越黨中央第一書記黎筍。黎筍曾長期擔任南方局書記,在南北分治的兩年過渡期內,主持了南方黨組織和人員的潛伏工作,在南越政府、南方社會各個角落布置了大量潛伏人員,奠定了越戰勝利的基礎。1959年以後,黎筍隱藏於胡志明巨大光環的後面,一手主導了北越對外作戰行動,並在黨內制定重大決策時,巧妙地將胡志明、武元甲及其支持者排除在決策圈子外面。
美國人對越戰第三個嚴重誤解是,一直以為1959年後南越不斷惡化的局勢是一場內戰。因此美國國內存在一個強大的聲音,反對捲入一場內戰並去支持一個「腐敗的、不得人心的」政府。從表面上看,1960年南越成立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宣稱自己僅僅是一個反對南越政府並開展游擊戰的聯合組織。1969年,解放陣線還在根據地成立了「越南南方臨時革命政府」。按照字面上的含義,南越似乎發生了人民起義,北越只是給予支援。在巴黎和談期間,就出現了這樣有趣的一幕,美國不顧盟友南越政府的強烈反對,接納南方臨時革命政府為四方談判的一員。因此,1973年簽訂《巴黎協定》時,南越認為,南方臨時革命政府是北越一手控制的政治實體,沒有獨立資格來談判;北越則認為南越是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南方臨時革命政府才是南部國土的合法代表。最終,南越外長阮文藍和南方臨時革命政府外長阮氏萍拒絕簽字,只有北越和美國簽署協定。

事實上,解放陣線正是北越決定對南方發動游擊戰後的產物。北越很清楚,朝鮮戰爭表明美國在其盟友遭到常規軍事入侵時會出兵制止,但盟友內部發生「內戰」,美國就有些不知所措了。當肯尼迪政府意識到南越的「內戰」究竟是什麼情況,並派出顧問、增加軍事援助後,果不其然,美國國內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認為美國不該捲入南越「內戰」。1973年美國根據《巴黎協定》撤軍後,雖然留下了價值6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但很快切斷了對南越的援助。到1974年下半年,南越總統阮文紹不得不號召打一場「窮人的戰爭」,進行嚴格的彈葯定量供給,南越士兵平均每人每天只有一枚手榴彈,八十五發子彈,每門炮每天四發炮彈。當1975年決戰時刻到來時,白宮緊急要求美國國會批准給南越提供7.72億美元軍事援助,但國會否決了這一提案。而北越同期接受了軍事和經濟援助合計達30億美元。最終,在蘇聯提供的T-55式坦克、130毫米遠程加農炮、薩姆地空導彈的援助下,北越正規軍推過了軍事分界線。
不斷犯錯的白宮和五角大樓

美國在越戰中的基本政策是阻止北越南下,同時制止南方解放陣線的「叛亂」活動,維護日內瓦協定所劃定的南北分界線。因此,1965年美國正式大規模出兵越南,出現了「南打北炸」的局面,美軍在南方展開大規模地面作戰,同時只以空中力量轟炸北越。這些軍事行動的目的,意在迫使北越停止對南越的軍事行動。當時有批評意見認為,美國實質上是在打一場「不求勝利」的戰爭,只求北越坐到談判桌前,承諾在南方收手。

戰爭期間,美國為了表示求和的誠意,曾數次自動停止對北越的轟炸;同時利用各種公開與秘密的渠道,向河內表示盡快談判解決問題的意圖。在1969年尼克松上台主動向河內伸出橄欖枝、開啟巴黎和談之前,約翰遜總統就曾親自給胡志明寫信,提出和談的要求。總之,美國派兵到越南打仗,追求的不是勝利,而是含混不清的「和平」,美軍上上下下在這種追求目標不明確的戰爭中,喪失了方向感,不知打仗的目的究竟為何,士氣自然越來越低迷。
從軍事角度來說,美國在越南犯下了一系列錯誤。最為人詬病的是,美軍在越南採取了奇怪的人事制度。約翰遜總統派出五十萬大軍赴越參戰,卻拒絕徵召預備役部隊以彌補本土後勤和訓練單位出現的空缺。約翰遜的算盤是藉此博取好名聲,換取更多選票。但是,當美軍現役部隊因傷亡巨大需要增加兵員時,卻只能徵召更多的義務兵——這直接導致了擔心自己被徵兵入伍的青年學生發起的反戰運動,在1967年以後像燎原烈火一樣蔓延。約翰遜自私的小算盤不但砸了自己的腳,而且讓後任總統頭疼不已。
美軍在越南戰鬥了十年,卻「沒有積攢十年的作戰經驗,而是積攢了十個一年的作戰經驗」,這句話挖苦的就是美軍在人事上實行的輪換制度。因為現役兵員有限,美國採取了朝鮮戰爭期間行使過的人員輪換制度,任何官兵只需在越南服役一年即可輪換回國。然而越戰的情況和朝鮮戰爭全然不同,嚴重的傷亡使老兵不願再回越南打仗。這導致美軍完全無法保持必要的作戰經驗,剛剛熟悉戰場就輪換回國了。同時,美軍各部隊也喪失了起碼的凝聚力,官兵之間總覺得陌生,無法通力協作。
越戰後,美軍痛定思痛,認為越戰失敗,軍事上最大的教訓就是人員輪換制度。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長期化以後,美軍仍實行輪換制度,但不再採取單個人員定期輪換的做法,而是整支部隊集體輪換。
華盛頓數度錯失取勝良機
此外,白宮和五角大樓還數次錯失取勝良機。第一次,1955-1960年,美國派赴南越的軍事顧問團堅持認為南越面對的威脅是朝鮮戰爭式的常規入侵,於是將法國人組建的反游擊戰為目的的輕型作戰部隊統統解散,代之以美式常規重裝師。多年後,南越軍最善戰的將軍吳光長中將回憶,南越政府本來可以做好反游擊戰准備,堅守農村地區,但被美國顧問引到錯誤的方向。
第二次,1961年以後,南越的游擊戰火越演越烈時,南越總統吳庭艷和美國的矛盾卻激化了。在肯尼迪默許下,1963年底CIA策動南越軍事政變,吳庭艷被殺,從此南越陷入嚴重混亂,直到1965年阮文紹出任總統。在這關鍵的三年時間里,先後發生九次政變,產生了五個政府,改組了十次內閣。由此,很多政府機構成了真空,解放陣線卻乘機坐大。南越有吳庭艷,尚能維持表面的團結,但失去了吳庭艷,美國才發現自己作繭自縛。到1965年,南越到了崩潰邊緣,美國不出兵的話,解放陣線和北越就要自動接收政權了。
華盛頓第三次犯錯誤,是在1966年年中,美國空軍在近半年的時間里,實質上切斷了胡志明小道,南方失去了北越源源不斷輸送的作戰部隊和武器彈葯,以及至關重要的糧食、葯品;南方戰場上,傷員也無法及時後撤到北越,這時美軍只要加大打擊力度,南方戰場將難以堅持下去。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美軍在南方的作戰行動突然陷於停頓——南越內部又發生了大規模內訌!這樣,華盛頓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避免南越內部火並上。
最後一次機會,是在1969-1970年。1965-1968年,美國在越南的最高指揮官威斯特摩蘭將軍奉行「搜索與摧毀」戰略,企圖尋找敵軍主力,打一場決戰並殲滅之。但是北越軍和解放陣線非常靈活,美軍難以捕捉到敵人,處處撲空。在此過程中,美軍忽視了在越南南方打仗的目的是反游擊。眼看敵軍越打越多,華盛頓也意識到指揮官有問題而果斷換將。
艾布拉姆斯將軍上任後,轉變作戰重點,不再追求殲滅敵軍有生力量,轉為努力控制更多的地盤、人口,擠壓解放區的空間,「舀水捉魚」。到了1971年,大批南方解放區重新被美軍佔領,地方黨組織被連根拔起。以南方某地區為例,1968年解放陣線可以招募到1.5萬名新兵,次年只能招募到100人,美軍遭遇敵軍襲擊的數字也大為下降。美國歷史學家長期忽視了越戰期間的這一局面。2007年,劉易斯•索利在《更好的戰爭》(A Better War: The Unexamined Victories and Final Tragedy of America's Last Years in Vietnam)一書中對此作了詳細論述。但對美國來說,經過1968年春節攻勢以後,主流民意不願意看到美軍在越南繼續打下去。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決意盡快撤出越南,勝利的曙光已經顯現,但美國已沒有決心再打下去了。
越戰的終點:始亂終棄
尼克松上台後,決心盡快、盡可能體面地撤離越南。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1972年4月北越發動了被美國稱作「復活節攻勢」的軍事行動。此時駐越美軍已經很少,地面作戰主要依賴南越軍,美軍只提供火力和後勤支援。在美國威力巨大的空中火力打擊下,北越的進攻被粉碎,損失慘重。這一年的後半葉,尼克松為了逼迫北越簽訂和平協議,恢復了對北越的大規模轟炸。B-52轟炸機首次直接轟炸北越重要目標。該年12月轟炸達到高潮階段,北越幾乎打光了防空導彈,再也無力反擊。美國卻只求北越盡快簽字,能使其體面抽身。次年1月,《巴黎協定》簽字後,美軍撤出了越南。
南越一直疑心美國會拋棄自己,尼克松信誓旦旦連續寫了11封信向南越保證如果北越違反《巴黎協定》,美國將全力反擊。但水門事件改變了歷史,尼克松聲譽掃地,美國國會勢力極盛,繼任的福特 總統施政空間有限,白宮前主人的承諾變得一文不值。
1975年1月,北越嘗試打下了南越福隆省後觀望形勢——1972年復活節攻勢中,北越的坦克也曾打下一個省,但被美國壓倒性的空中優勢炸了回去。眼看此次美國絲毫沒有出手干預的意圖,當年3月10日,北越再次發動進攻,當戰略要點邦美蜀被攻佔後,南越實質上已被切斷為南北兩段,美國仍然沒有出兵干預的跡象,3月25日,河內的政治局決議將原定的1976年解放全國的計劃提前實施。一個月後,西貢解放了。
美國對南越做的最絕情的也許不是違反承諾見死不救,而是更富有象徵意義的舉動:南越敗亡以後,當副總統阮高祺和第一軍區司令吳光長等大員搭乘美國軍機在夏威夷落地,驚魂未定時,他們滿以為會有美國軍政要員前來迎接,誰知只來了一個態度冷漠的下級軍官,以對待偷渡者的口氣命令他們脫下綴有將星的軍裝,換上便裝——失去了國家後,美國認為他們是身份待定的難民,翻臉不認人了。據說基辛格為了不讓記者注意到這群怒氣沖沖的特殊人物,特意下令夏威夷方面去掉這批人的制服,將他們從公眾視線隔離開,遠離新聞界,以免發生讓白宮難堪的輿論事件。
就這樣,眼看著紅藍底金星旗插上南越總統府,華盛頓不得不為自己的愚蠢背上沉重的負擔。

『叄』 在越南戰爭中,美軍真的打不贏越軍嗎

在戰場上越軍一般占不到什麼便宜,但是美國付出巨大的傷亡和損失卻沒有相應的回報,最後實在打得沒意思了,只好撤了。蘇聯在阿富汗也是如此。

『肆』 美國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為什麼打不過越南

美國打完朝鮮戰爭後,又接著在60年代打越南戰爭,而且一打就是10年,美國憑借飛機大炮,航母艦船等先進武器,仍沒有打贏,最後狼狽失敗回國。

在北部積蓄力量然後利用地形優勢通過胡志明小道不斷的向南部滲透,使得美軍雖然有很大的技術優勢但卻完全無法取得戰略優勢。最終內外交困,只得狼狽的撤出越南。

『伍』 美國,花了那麼大力氣,為何還是沒打贏越戰

我覺得這是因為,美國不僅僅是在和越南作戰,更多的是美國,蘇聯和我們中國三個國家之間的博弈,美國越南戰爭消耗了他們太多的人力物力,的確對越南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蘇聯和中國更是在源源不斷地把作戰物資運往越南,中國更是派遣了幾十萬的部隊駐扎在越南國境之內。所以美國如果不選擇放棄,就是搭上整個國家也不可能打贏越戰,只好選擇退出了。

後來美國的尼克松總統訪華,越戰宣布結束。這是當時美國能夠選擇的最好的結局了。所以聯合中國一起對抗蘇聯才是當下的所需。後來蘇聯入侵阿富汗,無法自拔的陷進了沼澤,徹底的拖死了蘇聯。蘇聯宣告解體之後,美國慢慢的發展,成為了如今的世界最強國家。

『陸』 美國為什麼打不贏越戰

首先,越南多山地,越南人採用地道戰的方式與美國對抗,美國人的飛機大跑很難發揮作用。而且越南人身材矮小,挖的地道也很窄,美國人鑽不進去,即便鑽進去裡面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局面。
其次,美國人只能從北越的南部發起進攻,但過於深入越南北部地區,又擔心與中國重演朝鮮戰爭,投鼠忌器,自然難以取勝。
再次,當時中國給了越南很多物資援助,也幫了越南很大的忙。
最後,美國國內反戰的聲音也很高,也迫使美國不得不盡快結束戰斗。

『柒』 越戰期間,美國為什麼打不過越南

美國沒吃虧
* 北越正規軍和被認為是越共游擊隊的人員: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
* 美軍: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8萬人,受傷30.4萬人,2000多人失蹤。
* 南越政府軍:死亡13萬人,受傷50萬人。
* 韓國軍隊:死亡4500人。
* 澳大利亞軍隊:死亡500人,2400人受傷。
* 泰國軍隊:死亡350人。
* 紐西蘭軍隊:死亡83人。

『捌』 美國為什麼會打輸越南戰爭

個人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美國搞錯了「對象」
從軍事的角度上來看,越南戰爭在美國政府眼中,就是朝鮮戰爭的一種延續。從美國在越南戰爭的實戰中所採取的戰略戰術中不難看出,實際上美國並沒有對越南北方(北越)使用「太多」的地面戰,而主要以「南打北炸」為主。這就暴露出美國介入越南的最終目的只是試圖復制朝鮮半島的「模式」,建立一個「南越」(親美)國家,從而是越南陷入長期的南北分裂狀態。
可是越南的實際國情與朝鮮半島畢竟是不同的。一方面,南越政權非常不穩定(主要是不得人心),以至於美國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換馬」。而每換一次「馬」,情況就更糟。另一方面,即便美國和南越方面並沒有對北越發動大規模地面戰爭,但北越卻不斷(通過諸如「胡志明小道」等)向南越滲透。這又從一個側面令南越內部更加不穩定(主要是南越人民的反美情緒越來越高漲)。
二是久拖不決,損耗太大
一方面,在越南戰爭中,由於中國和蘇聯的鼎力支持,使得北越方面不僅能夠長期維持,而且還能不斷向南方進行軍事「輸出」。而另一方面,美國則在介入南越的同時,還親自以及慫恿南越偽軍入侵了高棉(柬埔寨)和寮國,這就使得精力被分散。這「一聚一散」的結果,從表面上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戰爭久拖不決,美軍的損耗越來越大,傷亡越來越多。而從實質上看,則是美國把外部矛盾轉為了內部矛盾(美國國內因為越戰而搞得民怨沸騰)。
另外從當時全球冷戰的大格局方面來分析,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長期無法達到戰爭的目的),對於美國明顯是非常不利的。再加上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破冰」,出於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考量,美國最終不得不作出放棄越南的決定,這既是明智的,也是必然的選擇。

閱讀全文

與越南戰爭美國為什麼打不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什麼蕉最好吃 瀏覽:961
美國怎麼制裁中國官 瀏覽:395
印尼西亞什麼時候熱 瀏覽:16
什麼牌子手機在印度賣得好 瀏覽:158
中國人都去睡覺了嗎英文怎麼說 瀏覽:973
印尼人說什麼話 瀏覽:747
緬甸人口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瀏覽:143
印度一天吃多少大米 瀏覽:473
英國10塊錢能買什麼 瀏覽:608
中國峽谷有哪些 瀏覽:232
印尼藤子是什麼樣 瀏覽:845
印度人吃的雞肉是什麼雞 瀏覽:263
越南中國進口什麼 瀏覽:77
怎麼去印尼承包項目 瀏覽:149
英國火車都有什麼 瀏覽:885
印度紅茶和綠茶哪個好 瀏覽:393
越南語水位怎麼說 瀏覽:49
98印尼事件中國為什麼 瀏覽:186
印度什麼車適合女性開 瀏覽:923
印尼的郵編怎麼查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