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中國古代王朝多次對越南出兵,卻總以失敗而歸
越南古代叫安南,曾多次成為中原朝廷的藩屬國,由於該小國地處偏遠,山林茂密,所以朝廷很跟其有過多交集。不過,中國歷史上曾對越南多次出兵,但都失敗了,大家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話說秦始皇當年修築萬里長城駐兵30萬以防北方的匈奴外族入侵,除此之外還專門派遣大將軍趙佗率領50萬秦軍前往邊遠的南蠻之地(今廣西、越南),設營鎮守。到了公元前209年,時值秦二世執權,由於沉積多年的民怨,導致大澤鄉的農民揭竿起義,反抗秦朝統治的聲浪迅速響遍天下。
縱觀中華歷史,自秦朝到明朝,這些朝代都出兵打過越南,但大部分都是失敗而歸,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所致的呢?總結有三點:
第一是地形環境問題,從地圖上看越南北部本是熱帶叢林,山多樹茂,野獸頻出,沒有道路可言,這對熟悉地形的越南人來講是優勢,可以夜襲敵軍,又能快速竄入叢林消失無蹤,令中原士兵無法追殺。比如冷戰時期的美越戰爭,美軍裝備先進,具有超多優勢,但是一入越南北部叢林,依舊拿越軍沒有辦法,最終被拖陷進去,無法自拔。
第二:氣候原因,越南全國都屬於熱帶氣候地域,特別是山林里瘴氣極濃,中原軍隊深入過去後,日夜吃喝睡覺都在那裡,導致士兵因氣候問題頻繁發生水土不服病情,而當時醫生術落後,使得小病養成大病,最終士兵作戰能力被大幅度減弱。
第三:來自北方的威脅,細數歷代王朝,其威脅主要都在北方地區,那裡有匈奴、突厥、蒙古部落等,因此中原朝廷需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入侵。越南地處南方,有遙遠荒涼,很多時候不易久戰,通常是派一支大軍過去,能贏就贏,打不了就率師回朝,以免耽擱久了,會被北方外族借機入侵中原。
『貳』 歷史上中國一共打過越南幾次還有分別是因為什麼原因出兵越南有何歷史背景請軍事大俠予以詳解!
單純的越南這個國家,那就只有對越自衛反擊戰了。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百越地區的話,那包含就廣了。廣西這些地方古代也屬於百越。應該自古到今都在打。
無語ing。
解放後攻擊越南,除了越南對我邊境騷擾,主要是遏制他的擴張勢頭,具體點就是逼迫越南從柬埔寨撤軍。這個目標未能實現(不愧是中國好學生)。
越南歷史上曾被中國統治過四次,以下引自維基:
第一次:前111年,西漢攻滅南越國後,設南越舊地為交州,並置九個郡縣:南海郡、合浦郡、蒼梧郡、鬱林郡、珠崖郡、儋耳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征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第二次:43年,漢伏波將軍馬援領兵平叛,殺死二征。交州重歸漢朝管轄,第二北屬時期開始。
541年,交州爆發了李賁起義。544年,李賁稱帝,建立萬春國政權,標志著第二北屬時期的結束。
第三次: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將劉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勢力,將今越南北部直接置於隋朝的統治之下。621年,唐朝取代隋朝並繼續統治安南,並設置都護府(曾稱作交州總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護府、鎮南都護府等)及節度使等軍政官署,管轄當地。
到唐末五代時期,曲承裕成為靜海節度使,其後,越南人士逐漸取得自主權力,標志著第三次北屬時期結束。
第四次:是越南(安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在此一期間,明朝消滅越南胡朝,改稱越南為「交址」(又作「交阯」及「交趾」,當時國境相當於現今的中部及北部),掃平意圖恢復陳朝統治的後陳朝勢力,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政策。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尤以藍山豪族黎利最具影響力,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
這是歸屬統治權的戰爭,其餘小的戰斗基本都可以歸結到這四次戰爭里。
『叄』 元越戰爭的轉折點是什麼,越南是怎麼獲勝的
元越戰爭的轉折點當屬咸子關一戰,而越南能獲勝的原因是領導層的團結,民眾的支持以及將領們優異的表現。
後來爆發了元越戰爭,陳日燏就派了趙忠前往前線咸子關,當時滿是宋人的軍隊見到元軍,可以說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個個士氣高漲,奮勇殺敵,元軍被嚇得是一下子士氣大跌,交戰不久便潰不成軍,連忙逃竄,最後陳軍大獲全勝。蒙元軍在這個戰場的全線潰敗,對未來的戰爭趨勢影響十分巨大,基本從這次開始,蒙元軍再沒能組織起什麼像樣的反擊,不僅如此,就連心理上給其他戰線上的將士也蒙上了很大一塊陰影,如此,越南最後戰勝蒙元軍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肆』 元朝對外擴張戰爭是怎麼回事
元朝對外擴張戰爭,主要是遠征西域,也征討過高麗、日本、爪畦和占城。
在蒙古國興起的同時,西域也出現了一個新興的強國,國名叫花刺子模(今土庫曼、烏茲別克交界處阿姆河下游三角洲地區,又稱回回國)。元太祖十三年(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出一支由五百名回回人組成的商隊,赴花刺子模貿易,花剌子模訛答刺城守將為貪圖商隊財物,殺死蒙古商使。成吉思汗得訊後大怒,再次派出使臣至花剌子模,要求交出兇犯。花刺子模不但無理拒絕了成吉思汗的要求,而且還殺死了蒙古使臣。成吉思汗忍無可忍,召開宗王貴族大會,決定出兵報復。成吉思汗親率十萬大軍於太祖十四年(公元1219年)西征。
蒙古兵分四路攻入花刺子模國境:長子術赤沿忽闡河(今錫爾河)而下,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窩闊台進攻訛答剌城,另派一支軍溯忽闡河而上進攻今費爾干那盆地西部,成吉思汗本人與四子拖雷率主力渡過忽闡河,直趨不花剌(今烏茲別克布哈拉)。各路蒙古軍勢如破竹。不久,成吉思汗的軍隊包圍了花刺子模的新都撤麻耳干(今烏茲別克撤馬爾罕),另外三子的軍隊兵臨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今土庫曼科尼亞烏爾根奇)城下。在成吉思汗的主力渡過忽闡河的時候,花剌子模沙(意為王)摩訶末從撒麻耳干撤離,渡阿姆河出逃。成吉思汗派大將哲別、速不台沿途追蹤,在波斯北部輾轉搜尋。摩訶末沙病死於裏海中的一個小島後,哲別、速不台的軍隊翻越太和嶺(今高加索山),擊敗谷兒只(今喬治亞),在欽察草原大敗斡羅思(今俄羅斯)王公與欽察諸部的聯軍,向東經裏海北,回到蒙古草原。
成吉思汗本部,在攻克撒麻耳干後,渡阿姆河。當蒙古軍進入雪山(今興都庫什山脈)以南時,成吉思汗的義弟失吉忽禿忽率領的大軍,因驕傲輕敵,被摩訶末沙之子扎蘭丁打敗。成吉思汗聞訊後,並沒有責備失吉忽禿忽,而是詳問作戰經過,並親至戰場踏勘,與諸將一起總結作戰經驗。各路蒙古軍在攻取預定目標之後,多進至雪山之南,對扎蘭丁形成合圍。扎蘭丁在蒙古軍優勢兵力面前奮勇抵抗,但無力取勝,只得縱馬躍入申河(今印度河)。成吉思汗敬重扎蘭丁的勇敢,下令不得放箭,任其逃脫。成吉思汗在打敗扎蘭丁之後,留二皇子察合台鎮守西域,於太祖十八年(1223年)回師。察合台奉命留在西域,成為鎮守回回之地的親貴諸王。察合台的封地與其所戍守之地相互鄰接,在西域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勢力。次年建立察合台汗國,子孫繼承,歷時一百四十五年,從公元1225年至1370年。
成吉思汗退兵以後,從興都庫什山逃向印度的花剌子模沙扎蘭丁重新進入波斯,繼續反抗蒙古統治。元太宗於即位之初,即派搠兒馬罕為統帥,向西域進兵。太宗二年(公元1230年)進至今亞塞拜然。扎蘭丁不善於團結部眾,被部將所殺。搠馬爾罕在今高加索地區四齣攻戰。他死後,太宗派拜住那顏繼任統帥。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元太宗召集忽里台大會,決定由術赤之子撥都率各支宗王貴戚和萬戶以下那顏長子出征欽察、斡羅思諸地,並命速不台為先鋒。
太宗九年(公元1237年),撥都的大軍滅亡了今伏爾加河中下游的不里阿幾和欽察,進入斡羅思境。太宗十三年,西征軍進入今中歐的波蘭、匈牙利、奧地利、南斯拉夫等地,震動整個歐洲。次年,元太宗去世,撥都回師,定居今伏爾河下游地區,建立欽察汗國,撥都為國汗,子孫繼承,歷時一百十八年,即從公元1243年到1361年。
元憲宗即位以後,因波斯北部的亦思馬因教派和占據報達城(今巴格達)的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尚未臣服,憲宗命諸王貴戚各從屬民中征發十分之二,組成一支大軍,由旭烈兀統帥西征,以怯的不花為先鋒,在怯失迷兒(今克什米爾)作戰的撒里那顏的軍隊也劃歸他指揮。旭烈兀於憲宗六年(公元1256年)攻佔木刺夷諸堡,平定波斯北部。憲宗八年攻克報達,俘殺黑衣大食末代哈里發,滅亡了立國已有五百年的阿巴斯王朝。旭烈兀乘勝橫掃苫國(今敘利亞)。次年春,元憲宗在征四川時死去,旭烈兀得到消息後,命怯的不花繼續西征,自己率主力東返波斯。同年秋,怯的不花在與密昔兒(埃及)木馬路克王朝的會戰中戰死,蒙古軍大敗,西征停止。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於至元二年(1265年)封旭烈兀為伊利汗。統治的地區包括今伊朗、土耳其東部、阿富汗西部及土庫曼南部,稱為伊利汗國,子孫繼承,歷時八十七年,即從公元1265年至1352年。
元朝西征結束以後,又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海外征服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以及占城和爪哇。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數度入侵高麗,迫使其國王稱臣,由此得知海東有日本國。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世祖命忻都、洪茶丘率水師一萬五千人,從高麗出發渡海,發動首次征日之役。登陸日本後,四齣搶掠,因後援不繼,無法深入。在撤回途中,突遇大風,損失慘重。滅宋後,於至元十七年再次興師十餘萬,出動兵船九千餘艘,從高麗、浙東兩路出海征日。元軍在日本的壹歧、平壺兩島登陸,正為下一步行動舉棋不定時,台風突起,船舶大部分毀壞。元軍將帥擇好船逃回國內,餘下的軍隊被日本消滅。元世祖不甘心於失敗,於至元二十年發起大量民夫建造海船,計劃再次征日,後因人民反對而作罷。
朱元璋元世祖征討南方,首先是占城。占城即今越南南方,是華南前往東南亞海道必經之地,自古以來與我國關系密切。元滅宋以後,占城和海外番國都向元表示臣服。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元設占城行省於其國,以為遠征海外諸國的基地。占城不願受蒙古統治者的奴役,扣留途經其境前往東南其他國家的使臣。元世祖聞訊後,即命元帥唆都率水師出徵佔城,遭到占城人民的堅決反抗,未能使占城屈服,被迫撤軍。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世祖派出數千軍隊從泉州出發,起航遠征爪哇。當時爪哇適逢內亂,遠征軍支持爪哇駙馬擊敗對手,以為爪哇因此唾手可得,不再防備。爪哇駙馬突襲元軍,元軍不敵,只得退還。
元軍幾次海外遠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都未取得成功。這里可以看出,蒙古軍在內地戰爭可以施展其威力,而海外戰爭是其弱點,失敗是必然的。
『伍』 中國與越南的恩怨情仇有哪些
前言:
1.關於中國與越南的恩怨情仇,歷來是爭議頗多。今越南人認為:中國漢朝藩屬國——南越國,是越南史上的正統王朝。南越國在越南歷史上,被稱為「趙朝」。今越南人正是據此認為,曾經隸屬於中國漢朝藩屬國的廣東廣西地區,應該是屬於他們越南的。
2.筆者認為:這完全是一種荒唐的謬論!而恰恰相反,不是廣東廣西屬於越南,而是整個越南自古以來,就一直隸屬於中國、隸屬於中國嶺南地區。筆者以史為證,依據如下:
一.秦朝:今越南隸屬於中國秦朝嶺南三大郡之一象郡!
1.秦始皇南征百越,於嶺南百越地區設三大郡
(1)公元前214年,已經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一統王朝——秦朝的秦始皇,在北拒匈奴之後,又派兵五十萬兵分五路南平嶺南百越地區。
(2)並於中國嶺南地區設置三大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主要位於今廣東,桂林郡,主要位於今廣西,象郡主要位於今廣西一部、以及今越南大部。
2.今越南隸屬於中國秦朝嶺南三大郡之一象郡
(1)因此我們知道秦朝嶺南三大郡之一象郡,其管轄的主要區域就是今廣西西部、南部,今越南北部、中部。
(2)而象郡的郡治臨塵縣,就是今天的崇左市江州區。也就是說,今天的廣西崇左市江州區,在秦朝時期,可是今越南政治中心。由此可見,今越南在秦朝時期,是直接歸屬中國中央直接管轄。
二.漢朝:今越南先隸屬於中國漢朝藩屬國南越國,後隸屬於中國漢朝交趾刺史部!
1.今越南先隸屬於中國漢朝藩屬國南越國
(1)秦朝末年至漢朝初期,「趙佗代秦」,也就是說秦朝南海郡尉趙佗趁秦朝末年大亂,統一了中國嶺南地區代替了秦朝在嶺南的統治,建立起南越國。
(2)秦朝末年大亂結束漢朝建立,南越國歸順漢朝成為漢朝最為重要的藩屬國之一。而今越南地區在當時,也是南越國重要的疆域之一。趙佗對整個南越國施行的,也都是「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
2.今越南後隸屬於中國漢朝交趾刺史部
(1)漢朝藩屬國南越國發生丞相呂嘉之亂後,南越國被漢朝納入中央直接管轄。中國嶺南地區被漢朝重新設置為九大郡: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儋耳郡、朱崖郡。
(2)中國嶺南九大郡統一歸屬漢朝交趾刺史部(也稱交州刺史部)統一管轄,交趾刺史部治所蒼梧郡廣信縣(今梧州)。而隸屬於中國嶺南九大郡(漢朝交趾刺史部)的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全部位於今越南內。
(3)而其中的交趾郡下轄十個縣,分別是:羸婁縣、龍編縣、苟屚縣、曲昜縣、 安定縣、麊泠縣、稽徐縣、北帶縣、西於縣、 朱覯縣十縣,郡治羸婁縣。由此可見,今越南在漢朝時期,也是直接歸屬中國中央直接管轄。
結尾語:
因此,關於中國與越南的恩怨情仇,筆者認為:不是廣東廣西屬於越南,而是越南自古以來就隸屬於中國嶺南地區。各位讀者,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
『陸』 元朝三征越南都大敗而歸,為和法國卻很輕易地殖民越南
在古代中國,周邊的國家中,越南可以說是比較頑強的,在秦朝開始,越南地區曾經納入中華的版圖,但是五代十國後徹底獨立。此後,雖然中原王朝不斷試圖收復越南地區,但是,最終都是大敗而回。典型的有兩次。
第三,文化征服。
我們知道越南一直使用的是漢字,其古代的書籍和政府公文那都是漢字。但是,自從法國開始滲透越南,派了大量的傳教士,同時加上軍隊的佔領,使得拉丁文字很快成功取代了越南的漢字,成為其語言文字,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文字一旦形成,就是一種文化的控制,因此,儒家文化慢慢被法國的拉丁文明侵蝕。這也是法國殖民統治期間,百姓不再像元朝、明朝時期那樣激烈的反抗。
『柒』 元越戰爭的戰爭分析
越方獲勝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越南陳朝領導者團結對外的政策。雖然陳朝的皇族出現了一些叛國者,但這些並沒有使越南戰敗。越南的大量民眾的支持也是獲勝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原因包括越南陳朝將領們的出色表現,尤其是皇族中涌現出的一些傑出將領。這些皇子們熱愛祖國,而且個個文武兼修。越南以往歷朝歷代的統治階級很少能像陳朝那樣有這麼多的傑出人才並且能建立那麼多顯赫戰功。尤其是陳朝的第二代統治階層,涌現了像陳仁宗、陳國俊、陳光啟、陳日燏等在越南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領導者,以及陳守度、陳慶餘、陳國瓚等傑出將領。
研究學者們認為,越南陳朝的勝利還得利於陳興道等將領的英明戰略。作戰時,他們主動避開元朝軍主力轉而攻打被趕到越南(當時國號為「大越」)作戰的漢人軍隊。這些軍隊的士兵已經被元朝軍奪去自己的家園,並受元朝軍管制去協助其攻打越南,戰鬥力很差,一攻即破。元朝軍在這個戰線的失敗,對整個戰局影響巨大,尤其是在心裡上給其他戰線上的將士蒙上了很大一塊陰影。
元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那些打敗過元朝軍的國家,要麼像埃及那樣有著較長的戰線,要麼就像日本、印尼那樣得益於海洋,因為元軍並不擅長水上作戰。越南位於東亞大陸,與元朝有著上千公里的邊境線,即使這樣,元朝仍然沒有取得勝利。一個地跨亞歐大陸的大帝國始終沒有徵服南方一個較小的國家。通過與其他國家的軍事實力和地理位置的比較則更能顯示出越南陳朝三次擊退元朝軍的戰功。 西方學者對元越戰爭亦有所探討,如多桑所著的《元朝史》,也提到天氣因素:第一次入侵時,元朝軍由於「熱不能堪,班師」;第二次入侵時「盛夏霖潦,軍中疾作,死傷者眾」,退兵時又被「交兵追擊之」。第三次入侵時又「軍中將士多被疫不能進」。
霍爾認為,元朝大軍最終無法征服越南,與陳占要一同抗敵有關。元世祖攻破南宋臨安後,便遣使至占婆,招諭國王入貢。1280年代,又進軍越南。這對越占兩國都構成重大威脅,因而不能不共同抗敵。霍爾甚至認為,越占基於此次抗蒙戰爭的友誼,更促成了後來在1306年,陳仁宗將公主嫁與占城王和親。
『捌』 元朝皇帝忽必烈三次入侵越南都以失敗告終,到底是什麼原因
蒙古士兵是長期在蒙古高原生活,他們根本不能適應越南潮濕的氣候,越南叢林又有很多毒蟲毒氣之類的,他們根本就搞不定這些問題,還有蒙古以騎兵為主,在越南的地理環境下,不適合作戰,當然要失敗。
別說蒙古人,我們中國漢唐對越南也進行了戰爭,其戰爭結果也是有限的。沒有佔到太多領土。我們的士兵都搞不定越南叢林的地理環境的問題。
『玖』 元朝大軍東征西戰,幾乎踏遍整個歐亞大陸,為何卻敗給一個小國家
這個小國家就是越南,也就是當時的安南地區,因為越南地處熱帶氣候,植被茂盛,並且都是一些丘陵的地形,對於蒙古騎兵來說,並不熟悉缺芹仔這里的狀況,所以一直沒法對越南進行有效的打擊,最後越南伏汪軍隊也屢戰屢勝,成功打退了蒙古軍隊。
因為越南大家都知道處於熱帶氣候,而蒙古人為何可以橫掃歐亞地區,因為他們所到之處,都是一些平原,哪怕天氣冷一些也沒事,本身蒙古人就不怕冷,但是碰到這個地方氣候炎熱,並且地貌復雜,那就有點難度了,就像《水滸傳》裡面山東好漢還拿不下江南的方臘一樣,蒙古軍隊根本不熟悉越南那邊的地形氣候,所以被打的一敗塗地。
『拾』 元朝有沒有徵服過越南
沒有。
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擴張能力已接近飽和。蒙古帝國是擴張能力最強的帝國之一,但是沒有一個帝國可以做到無限擴張。當擴張到一定程度時,需要分散力量守衛各地,甚至要應對已被征服區域的造反,這對人口有限的蒙古限製作用尤為明顯。對被征服地區的同化難度很大,而且也需要時間。這也是為什麼蒙古帝國在埃及和歐洲最終都停下腳步的原因。作為元朝,吃掉了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需要時間和精力來消化,很難像擴張初期那樣可以傾全力出擊了。
(2)其後自然條件極端不適應。蒙古人常年生活在蒙古高原,氣候乾旱寒冷,擅長草原上的騎兵戰法。而越南在中南半島上,濕熱難耐,蟲蟻叮咬。地形多為叢林,很不適應蒙古騎兵作戰。事實上越南多次扮演過「帝國殺手」的角色,連山姆大叔都沒辦法.......
(3)征服的動力和決心已經減弱。元朝建立後蒙古帝國幅員遼闊,但是元朝國土面積已經超過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王朝。包括忽必烈在內的一些蒙古貴族在獲得富庶的漢地之後逐漸有向農業定居民族轉化的意圖(雖然蒙古最終仍然保持了相當高的游牧民族本色),對於開發程度尚低的東南亞興趣並不很大。此外,攤子大了,煩惱也多。蒙古四大汗國之間的矛盾,蒙古貴族之間的爭斗,漢地的反抗情緒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越南並非不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