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姓氏排名
全國姓氏人口最新排名分別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1、「李」姓:
李姓,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綳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4、「劉」姓:
劉姓是中文姓氏之一,漢族姓氏。劉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4位。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劉姓望出江蘇彭城。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劉姓歷代名人1574名,占歷代名人總數的3.46%,排在姓氏名人的第四位;劉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4.39%,排在第四位;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2.88%,排在第六位;劉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2.47%,排在第八位;但在歷代帝王錄上,劉氏卻以66位帝王而獨占鰲頭,領諸姓氏之先。
5、」陳」姓:
陳姓,中華姓氏之一,漢族姓氏。陳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5位 舊百家姓排名:第10位。陳姓主要得姓於周朝初年的陳胡公滿。相傳,胡公滿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後代。
在中國,陳姓是大姓,七千萬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潁川衍派約5000萬;在海外,五千萬的華人中,又有"陳林半天下"之稱。南方地區和海外華人位居第一,港澳台地區陳姓350萬;越南陳姓為第二大姓,約1500多萬。海外華人陳姓人口約1500萬左右等等全球陳姓約9800多萬左右 。
B. 越南人什麼是大姓
越南人的大姓有阮 Nguyễn 38.4%
陳 Trần 11%
黎 Lê 9.5%
范 Phạm 7.1%
黃 Hoàng,Huỳnh 5.1%
潘 Phan 4.5%
武/禹 Vũ,Võ 3.9%
鄧 Đặng 2.1%
裴 Bùi 2%
杜 Đỗ 1.4%
胡 Hồ 1.3%
吳 Ngô 1.3%
楊/陽/羊 Dương 1%
李 Lý 0.5%
越南姓氏大多來自中國,例如阮、范、陳、吳、黎、鄭、李、丁等等。越南幾個王朝的開國國王本人或其始祖全為華裔,例如吳朝的吳權(冀人)、丁朝的丁部領(粵人)、前黎朝的黎桓(蜀人)、李朝的李公蘊(閩人)、陳朝的陳日煚(閩人)(煚讀jiong3聲)、胡朝的胡季犛(浙人)、莫朝的莫登庸(粵人)、後黎朝的黎利(閩人)、鄭朝的鄭檢(閩人)、阮朝的阮福映(閩人)等等。同時也有古代安南征服南方占婆族、真臘族國家後引入的姓氏,數量比較少。
C. 越南姓氏排名
越南文化和中國文化一脈相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深遠,拉丁化以前的越南語,文字中大量使用漢字,越南人也用漢字的偏旁和部首造出新字.19世紀法國人抵越後,設計了越文的拉丁化方案,越南才漸漸割斷與中國文字的聯系。越語受漢文化影響首先是越南人的姓氏,最為常見的例如阮、黎等姓氏,是越南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姓氏。
越語中漢文化的影響首先是越南的姓氏,越南人大都有一個漢語化的姓再加上一個名。此外,越南人至今保持著過端午節、春節的習俗。
在東南亞各國中,越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最深,這一方面是歷史發展與中國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是漢字在越南長期通行,因而有條件全面吸收中國文化,成為中國文化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大受惠國。
越南的姓氏都來自中國的《百家姓》,共有200多個單姓和復姓,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姓阮、黎、陳、李、黃、武、潘、范、鄭、吳、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男子的名字和中國一樣有單名、復名,且用別號,婦女也用某氏以示其父系,王室、貴族的名字常在旁邊加金、木、水、火、土以象徵崇尚其中的一德。此外,越南的「雅樂」實際上是中國的古樂,戲劇的音樂、服裝、臉譜、道具如同中國戲曲,舊式衣冠如同中國,和中國人一樣用筷子,民間歲時節令有元旦、端午、七月半、中秋等(註:參見陳玉龍:《中國和越南柬埔寨寮國文化交流》,載周一良主編:《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
吳姓在越南姓氏人口排列上為第六位,越南文字在使用拉丁字母前,一直使用漢字,吳姓之「吳」與中國無異,不過古代遷往越南的吳人雖仍姓吳,但已融入越南民族中,成為今天越南吳姓的一部分。
D. 世界上姓翁的有多少人
你這個姓應該很少用,翁氏在中國總人口達五十餘萬,佔全國人口0.00003%。300名以後的!前300姓氏排名:
1、李姓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國第二大姓,分布全國各地,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張姓
張姓是我國分布很廣、人口眾多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中國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
4、劉姓
劉姓分布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為中國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占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
5、陳姓
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占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6、楊姓
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布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
7、趙姓
趙姓是分布很廣、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為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黃姓
黃姓分布極為廣泛,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2.23%,在中國最多的十個姓中排第八位。黃姓在要集中於工江以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9、周姓
周姓是當今常見姓氏之一,分布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2.12%,在中國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要高。
10、吳姓
吳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位居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吳姓均占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占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11、徐姓
徐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1.73%,位居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一位。尤以河南、山東、浙江最多!
12、孫姓
孫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52%,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二位。尤以福建、廣東、湖南最多!
13、胡姓
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
14、朱姓
朱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6%,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四位。尤以安徽、江蘇、山東最多。
15、高姓
高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1%,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雲南等地為多。
16、林姓
林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8%,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17、何姓
何姓是中華民族姓氏中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
18、郭姓
郭姓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尤其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馬姓
馬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尤以我國西北地區最為集中,其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1.0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時也是我國回族大姓。
E. 越南人口多少億
越南3785.9萬人口2022年。
越南人口約為9826萬,排名世界第13位。男性佔50.2%,女性佔49.8%。城市人口佔33%,農村散虧段人口佔67%。2022年越南人口總數為9733.86萬人,比上年增長了87.65萬人,人口增長率為0.9%;與2010年人口數據相比,越南人口數量增長了937.1萬人。
2022年越南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為空早8%,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世界老齡化標准為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數達到7%以上,性別上看,女性人口也相對多於男性。2020年越南城鎮化率為37.3%,城鎮化率在逐年穩步提高。從性別結構來看,2020年越南男性人口佔比為49.9%,人口數量為4857.2萬人;女性佔比為50.1%,人口數量為4876.7萬人。男女性別比為99.6。
越南人口比例分布
根據沖譽越南公布的2019年人口和住房普查結果,截至2019年4月1日,越南總人口達96208984人,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3位,世界排名第15位。越南總人口中,男性4788萬人,佔49.8%,女性4832萬人,佔50.2%。伴隨城市化進程,目前越南城市人口比重較10年前增長了4.8個百分點,占總人口的34.4%,男女比例為96.5∶100;農村人口佔65.6%,男女比例為100.5∶100。
F. 姓翁多少人
翁來源於周朝時期的姬姓,屬西周昭王後代。翁氏大致始於公元前1052年-公元前1002年間的西周昭王之時,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孫,翁氏的始祖則是周昭王的庶子。
樓主問的應該是名人吧
翁肅
字彥恭,宋代崇安人,官至朝散大夫,與翁彥約、翁彥深、翁彥國三兄弟及翁延慶、翁蒙之同姓同鄉同朝,皆居高官,時稱六桂同芳。
翁承贊
字文堯,唐代莆田縣北高人,乾寧三年(896)進士,後梁貞明二年(915)授閩國(今屬福建省)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輔佐閩王王審知。曾詠梅花詩:「憶德當年隨計吏,馬蹄終日為君忙。」
翁仲同
宋代知縣,字濟可。宗安人。作官時,自己花錢買地,建造學堂,供百姓的子弟學習。深得民心。
翁正春
字兆震(1553-1626),號青陽,福建省侯官(今閩侯)人,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狀元。
翁萬達
字仁夫(1498—1552年),號東涯,謚襄毅,亦作襄敏,揭陽人(今隸汕頭市區)。明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進士。歷官兵部尚書,總督宣大(宣府、大同)。嘉靖十三年(1534)出任廣西梧州府知府時,總兵仇鸞治軍無方,縱容士兵為害百姓,翁萬達不畏權勢,把為首分子繩之以法。嘉靖十七年安南王莫登庸反,明朝出兵征討,被升任為廣西按察副使時,提出「先平定廣西境內各部落之亂,使安南(今越南)首領莫登庸失去內應」的策略,僅一個月,平定部落之亂,並使安南王莫登庸親來乞降。嘉靖二十二年改陝西布政使,次年加右副都御史銜巡撫陝西,同年底拜兵部右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軍務。其後再以左副都御史任兵部尚書(據《明史·本傳》,萬達後晉至右、左都御史),統相關書籍理北方邊防要務,抗擊蒙古族俺答汗數十萬騎兵的侵擾。他深諳邊務,通悉敵情,對內則整肅奸貪無能的官員,任用賢能。本身率先垂範,曾親自帶領將士馳騁疆場,使敵軍望風喪膽。統邊五六年間,打了多次勝仗。又修築大同宣府間長城800餘里,烽堠300餘座,使邊境得以安定,並使原每年150萬兩之邊費減少一半。嘉靖二十八年,因父逝世,按例南歸奔喪,北方邊關告急,朝廷急催其再出任事,因嚴嵩等作梗,未得到重用,最後竟被削職為民。嘉靖三十一年回鄉途中,於福建上杭背疽發作而逝世,葬於大埔三河鎮。此時嘉靖帝又起復其為兵部尚書,准備再付以北疆重任,但已於事無補。翁萬達以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著稱,《明史》專傳長達3000餘字。而同時,他博學敏思,才氣縱橫,善詩文,「通古今,操筆頃刻萬言」,並「好談性理之學」 ,軍事才能則給予「嘉靖中,邊臣行事適機宜、建言中肯窾者,萬達稱首」的肯定(《明史》本傳)。史稱翁萬達文武全才,勇於任事,為「嶺南第一名臣」。
翁心存
字二銘(1791-1862),號邃庵,江蘇省常熟縣人,「翁氏藏書」始祖。他早年家境貧寒,來到當地的一些藏書樓校勘書籍。好學的他卻借藏家之書苦讀,才學漸長,對版本、校勘、鑒賞等都很精通。翁心存後來做到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同治年間,翁心存入值弘德殿,授讀同治帝。他的顯赫地位、過人才學,為其藏書提供了很大方便。道光年間,社會動盪,藏書家的傳世珍藏多有散出,翁心存乘機出價收之藏之。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書、翁同爵、翁同龢。翁心存死後,藏書多傳給長子翁同書。長兄如父,翁同書長幼弟翁同龢20歲,兩人關系甚密,翁同書死後,將全部藏書傳給了翁同龢。
翁同書
字祖庚(1810-1865),清朝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進士,授了翰林院編修,曾任貴州學政,詹事府任少詹事。1853年之後被派往揚州,在騏善軍中供職。不久,他從太平軍手中收復江蘇、安徽兩省的一些城市,因而立功揚名,1858年授安徽巡撫,駐節泰州。1860年,他和地方鄉紳與悍將苗沛霖發生爭執,苗沛霖領兵包圍壽州。此事平息之後,翁同書被召至北京(1861年),曾國藩參劾他處置不善,下獄候斬。第二年,翁同書減罪流放伊犁。1864年,翁奉 命服軍役,赴陝西圍剿回民起義軍。1865年獲重大勝利,得賞 四品銜,同年12月14日因患痢疾病逝,謚文勤,1866年初追復生前官爵。
翁同爵
字玉甫(1814-1877),以父蔭授官。在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任上去世,著有《皇朝兵制考略》。
翁同龢
字聲甫(1830-1904),號叔平,晚年改號松禪。清朝時期江蘇常熟人。歷任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物衙門大臣,光緒皇帝的師傅,文章道德,備受後人的敬仰。中法戰爭的時候,主張出兵抗擊法軍,反對李鴻章的妥協投降政策。中日甲午戰爭時期,他也主張迎戰日軍。《馬關條約》簽定以後,他痛恨李鴻章的割地求和,更傾向於變法圖強。曾經以皇帝老師的身份走訪過康有為,反復討論變法的事情。光緒帝二十一年的時候,在康有為的策劃下,命令別人起草12道新政詔書,准備通過光緒帝依次頒行,但是被弈忻所阻撓。同年8月份,北京強學會成立,他給了熱情的支持。但是他反對新派提倡的民權平等學說和君主立憲的主張。他是帝黨的中堅分子,又是光緒帝的智囊,所以慈禧很痛恨他,將他開缺回原籍。戊戌政變後,他出面保釋康有為,又被馬上革職,並且永不敘用,交給地方官嚴加管束。光緒帝三十年逝世,終年74歲。宣統三年,皇帝下昭,恢復他的官職,追謚「文恭」。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等。
翁增源
字仲淵,翁同書的長子。清同治二年(1863年)中狀元,登進士榜首,因而得授翰林院修撰。從翁心存至翁斌孫(見下),翁門四代入翰林,其中翁同龢、翁曾源二人得中狀元。
翁斌孫
字弢甫,號人豪,清光緒三年(1877年)進士,授翰林院檢討。
翁方納
清朝時的著名書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擔任內閣學士。
翁獨健
福建省福清人。早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歷史系。先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和法國巴黎大學研究,獲得博士學位。民國28年回國以後,歷任雲南大學、北平中國大學、燕京大學等學校的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曾經擔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民族歷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主任、歷史系主任,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長,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長,中亞文化研究國際學會副主席。19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逝世,終年80歲。著作豐厚,有《蒙元時代的法典編撰》等,都是學術價值極高的著作。
翁運棟
清代進士,因為父親去廣東後失蹤,他找遍千山萬水,終於找到了父親的屍體,將它運回家安葬,被認為是大孝子。
翁廣平
字海琛(1760-1842),別號鶯脰漁翁,吳江平望人。清朝學者、書畫家。7歲即通四聲,卻困於童子試,47歲始補府學生。道光元年(1821年)舉孝廉方正,博學嗜古,工詩文,擅書畫。曾得日本國史《吾妻鏡》一書,又搜求日本國史數十種,對《吾妻鏡》加以補充、訂正,撰世系表十卷,地理、風土、食貨、職官、藝文、兵事二十卷,名《吾妻鏡補》。他還著有《聽鶯居文鈔》、《平望志》等。
翁方綱
字正三(1733-1818),號覃溪,清順天大興(今屬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進士,官至內閣學士。長於考證金石,富藏書,金石家鑒賞一派,方綱實開其先。間作印章,姿趣入古。書法初學顏真卿,繼學歐陽詢,隸法史晨、韓勑諸碑。生平雙鉤摹勒舊帖數十本,北方求書碑版者畢歸之。垂老康強,目力尤勝。六、七十歲時猶能於燈下作細書閱蠅頭字,不用眼鏡。每歲元旦,必用西瓜子仁書四楷子,五十後曰萬壽無疆,六十後曰天子萬年,至七十後猶能寫天下太平。又能於一粒胡麻上作「一片冰心在玉壺」七字,可謂異稟。乾、嘉之間,都下言書皆推翁、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兩家,戈仙舟(源)學士嘗質石庵書詣於覃溪,覃溪曰:「問汝師那一筆是古人?」學士以告石庵,石庵曰:「我自成我書耳,問汝岳翁那一筆是自己?」著有兩漢金石記、復初堂集。卒年八十六歲。 此外,翁姓的名人還有:漢朝的學者翁郡;明代著名女詩人翁儒安;清朝詩人翁春,著名金石學家、書法家、篆刻家、考古學家翁大年;近代科學家、前民國「行政院長」翁文灝;當代翁姓在政壇職務最高的可能為新加坡執政黨副總裁翁執中;馬來西亞下議院議長翁詩桀;國內政壇職務最高者為交通部一副部長翁孟榮。據公元1999年7月24日《科學時報》何成文撰《李郭翁三姓盛產美女》一文載。翁是小姓,也盛產美女,「港姐」、「亞姐」竟也不少,翁杏蘭、翁嘉穗是「港姐」冠軍;翁虹是「亞姐」亞軍;現時走紅的模特翁慧德;因演活《射鵰英雄傳》中黃蓉一角而紅極一時的香港名伶翁美玲;香港起家,唱紅日本的翁倩玉等也系「港姐」、「亞姐」冠、亞軍。……等,也是翁姓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