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為什麼能打死蒙元

越南為什麼能打死蒙元

發布時間:2023-10-19 17:03:32

⑴ 越南到底有多頑強,為何元朝三征越南都失敗了

越南人的頑強在於不怕死,文化程度不高,有些野蠻。而元朝三征越南都以失敗告終,我覺得有三點原因:第一是越南地理位置偏僻,叢林眾多,戰場形勢不利於善用馬匹的蒙古人;第二是當時的越南人比較野蠻,他們以逸待勞,元朝軍隊長途跋涉,野蠻對野蠻,拼的是持久力,又是遠征,再加上元朝軍隊有沒有戰術;第三,當時的越南人民勇敢,很多人善於運用獨特的地形優勢,擅長叢林游擊作戰,經常打的元軍落花流水。

越南人很頑強是長期戰斗磨練出來的頑強,而元朝戰敗,就在於低估了戰爭形勢,所以才會接連三次戰敗。

⑵ 越南能擋住蒙元,為什麼南宋就滅亡了

安南(現在的越南)等擋住蒙元的三次攻擊,而作為安南宗主國的南宋,卻被蒙元給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說安南比南宋還厲害?顯然,歷史不能作這種簡單的推理。蒙元最終沒有把安南拿下來,是有原因的。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

二是蒙元的戰術打法在安南不起任何作用。蒙元的戰術打法主要是以騎兵突擊為主,遠程奔襲,戰術包抄,騎射作戰。這樣的戰術打法,讓他們在歐洲戰場、西亞戰場上所向披靡。但是,這樣的戰術,在安南的叢林中一點兒作用也沒有。因為騎兵根本就跑步起來。騎兵跑不起來,也沒辦法按照騎兵的方式作戰,因此,當蒙元軍隊和安南軍隊作戰的時候,差不多就相當於「以己之短,攻敵之長」,這怎麼打得贏呢?

三是蒙元在打安南的時候缺乏強力領導。蒙元第一次攻打安南的時候,兀良合台是一代名將。而這次作戰,蒙元也打敗了安南。後來是因為兀良合台北撤,安南才反水。但是後面的兩次戰爭,脫歡、唆都、奧魯赤這些人都比較一般,沒打過什麼仗,也不會打仗。再加上那時候,忽必烈的態度也不堅決,打不打安南,都無所謂。所以,在這樣一種指揮下,安南最終沒有被蒙元拿下來。

⑶ 歷史,為什麼蒙古83萬大軍三侵越南都慘敗

對於蒙古(元朝)而言,陳朝實在是個難纏的敵手。陳朝朝廷甚至下令「凡國內郡縣假有外寇至,當死戰;或力不敵,許於山澤逃竄,不得迎降」。雖然也出現過一些叛降蒙元者,比如陳仁宗的一個弟弟及《安南志略》的作者黎崱,但整體而言陳朝統治集團的抵抗意志是極為堅定的,幾乎可與同一時期的日本鐮倉幕府相垺。只不過,「元寇襲來」時的鐮倉幕府更多依仗的是從天而降的「神風」不戰而勝,陳朝卻更多的需要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地與蒙古軍較量。

除了鼓舞士氣之外,陳國峻更重要的貢獻是為弱小的陳朝找到了一條取勝之道。所謂「彼恃長陣,我恃短兵,以短制長,兵法之常也」,「若用蠶食緩行,不務民財,不求速勝,則拔用良將,觀其權變,如圍棋然,隨時制宜,收得父子之兵,始可用也。」在這種思想主導下,在正面戰場無法抵禦蒙(元)軍的陳朝軍隊每每主動後撤,以拖待變;並在敵軍後勤補給力有不逮時趁勢反擊而獲勝。
選擇白藤江作為決戰戰場也正是出自這位興道大王的計劃,當時越南的水軍可以說是唯一勝過敵軍的兵種,就連元人也承認,陳朝戰船「船輕而長,船板甚薄,尾如鴛鴦翅,船弦兩側甚高。每船有三十人劃槳,多可達百餘人。船行如飛」。以己所長擊彼之短,豈有不勝的道理。
除去陳朝本身的抗戰,可以說蒙古軍隊也輸掉了天時、地利、人和。連西方史家都發現了這一點,《多桑蒙古史》記載,第一次入侵時,元朝軍由於「熱不能堪,班師」;第二次入侵時「盛夏霖潦,軍中疾作,死傷者眾」;第三次入侵時又是「軍中將士多被疫不能進」。安南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濕度大,風雨多,旱、雨季明顯,大部分地區5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元軍士兵多來自北方,故元軍出兵多在下半年,正值安南為冬天旱季的時候。一旦被拖至雨季,瘟疫肆虐,蒙(元)軍隊實在是在「鬼天氣」里吃夠了苦頭。雖然不能說蒙古軍隊是完全敗給了天氣,畢竟此前已經征服了同樣有暑雨並流行瘴癘的嶺南地區,但入侵安南,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在逆「天」而行。
另一方面,安南的地形復雜,山地、高原、河流互相交織在一起,很少有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連元朝將領自己都意識到,這樣的地形「蒙古軍馬亦不能施其技」,使得遠征安南的元軍已不是單一的騎兵,而是以步兵為主。對安南的戰爭,也更多是傳統中原式樣的戰爭:既無依靠隨行羊馬和狩獵解決給養的條件,也不能靠「因糧於敵」之法獲取給養。軍隊給養只能靠國內供應,勢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不能「羊馬隨行,不用運餉」。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也確實成為入侵安南的「阿喀琉斯之踵」。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忽必烈「內用聚斂之臣,視民財如圖苜,外興無名之師,戕民命如草芥」,實在是窮兵黷武,殘民已極。常年對外作戰使得「老兵飽嘗征戰味,聽說安南愁滿面」;兵糧多聚,征丁從軍更導致田地無人耕種,江南一帶「群生愁嘆,四民廢業,貧者棄子以偷生,富者鬻產而應役,倒懸之苦,日甚一日」。至元二十年(1283年),江南「相挺而起」的起義「凡二百餘所」,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激增為「四百餘處」,幾乎遍及整個長江以南。面對如此之多的起義叛亂,元廷不得不抽調一部分軍力進行鎮壓,從而削弱了元軍南征的力量,因此,雖然忽必烈仍不甘心,先後三次圖謀再征安南,但終於無法如願,國內反對聲浪卻日甚一日。當1294年忽必烈去世後,元廷立即下詔停止征討安南。

⑷ 元朝大軍東征西戰,幾乎踏遍整個歐亞大陸,為何卻敗給一個小國家

這個小國家就是越南,也就是當時的安南地區,因為越南地處熱帶氣候,植被茂盛,並且都是一些丘陵的地形,對於蒙古騎兵來說,並不熟悉缺芹仔這里的狀況,所以一直沒法對越南進行有效的打擊,最後越南伏汪軍隊也屢戰屢勝,成功打退了蒙古軍隊。

因為越南大家都知道處於熱帶氣候,而蒙古人為何可以橫掃歐亞地區,因為他們所到之處,都是一些平原,哪怕天氣冷一些也沒事,本身蒙古人就不怕冷,但是碰到這個地方氣候炎熱,並且地貌復雜,那就有點難度了,就像《水滸傳》裡面山東好漢還拿不下江南的方臘一樣,蒙古軍隊根本不熟悉越南那邊的地形氣候,所以被打的一敗塗地。

⑸ 元越戰爭的戰爭過程

時間:(1257年—1258年)
1257年(元憲宗七年、南宋寶祐五年)八月,歸化寨主何屈傳報稱元朝派使者前來。九月,陳太宗下戰令,命令左右將帥水陸並進日夜兼程前往邊界集結,並由陳國峻統領。十一月,戰令傳達到全國,軍民備戰。
十二月十二日,蒙古軍將領兀良合台從雲南率領三軍侵佔大越國的平原地區。陳太宗親行督戰。而陳軍起初較為弱勢,太宗回視親信,只有黎秦勇敢前行,單騎出入敵陣,神情自若。當時有人諫言陳太宗駐驛視戰,黎秦建議先退避為好。陳太宗退避瀘江,但後來仍不敵強大的元軍,退守天幕江(在今越南興安省),國都升龍失陷。在這危急關頭,太宗乘船向太尉陳日皎商討對策,陳日皎卻態度沮喪,在船邊用手指點水,然後在船舷寫「入宋」二字,表示不如投靠宋人。陳煚再問太師陳守度,陳守度的答案則是「臣首未至地,陛下無煩他慮」,表示仍願意抵抗,使陳煚重拾戰意。
十二月二十四日,陳煚及太子陳晃乘坐樓船,在東步頭擊敗蒙古軍隊。蒙古軍撤退到歸化寨時,又遭寨主何俸召集南蠻人襲擊,最終撤出大越。
蒙古軍撤退途中,並未劫掠民物,被當地人稱為「佛賊」。 敵軍退去後,陳太宗嘉獎了何俸等有功之臣;賜黎秦名「輔陳」,授他為御史大夫,還將昭聖公主(前陳太宗皇後)嫁給他。
戰事結束,越南陳氏願意向元朝入貢。經過一番商討,1258年(元憲宗八年、南宋寶祐六年),黎輔陳與周博覽奉使入蒙古,與蒙古政府訂下協議,規定越南每三年向蒙古進貢一次,並定為常例。 時間:(1284年—1285年) 平灘、延洪之會 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越南紹寶四年)八月,元朝右丞相唆都領兵五十萬,以徵佔城為借口,預備侵越,十月,陳仁宗來到平灘,在陳舍灣會見王侯百官,共同討論對元朝的攻守戰略,以及分兵把守的策略等,封仁惠王陳慶餘為副都將軍,太尉陳光啟為上相太師。當時,陳仁宗認為懷文侯陳國瓚年少,不許預議。陳國瓚憤然捏碎了手中的橘子,但陳國瓚後來積極以赴,帶領家奴和親屬約千人修繕武器和戰船,並題「破強敵報皇恩」六字於旗上。在之後的與元朝軍對戰中,陳國瓚身先士卒,表現英勇。
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越南紹寶五年)七月,陳仁宗派遣中品黃於令、內書家阮章到元朝。在湖廣見到元朝太子阿台、平章阿剌正在會合各處兵五十萬,計劃第二年進攻大越。陳仁宗隨即作出部署,於該年十月,親率王侯演練水、步兵,進封興道王陳國峻為國公,統領全國軍隊,讓他從全國的軍校中選拔人才,加入合適兵隊。
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越南紹寶六年)八月,興道王調集各路王侯的軍隊,在東歩頭閱兵,並決定分兵把守東步頭等戰略要地。十一月,陳聖宗派遣陳甫到元朝荊湖行省,請求對方緩兵。 十二月,陳甫從元回越,報稱元世祖派脫歡、平章阿裏海牙等人領兵,假稱攻佔,實則分道侵越。上皇陳晃召集全國父老會於延洪堦,並詢問大家的意見。國人都贊同與元朝一戰。 脫歡、唆都的進兵 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越南紹寶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元朝軍隊侵犯到永州內旁、鐵略、支棱等關卡,越南陳軍退至萬劫津。陳興道奉命調遣海東、雲茶、巴點等地軍民,選擇勇者為前鋒,過海來到南部。興武王陳巘、明憲王陳蔚、興讓王陳國顙、興智王陳峴率旁河、那岑、茶鄉、安生、龍眼等地的20萬軍隊來到萬劫,由陳興道調遣,以對抗元朝。陳興道屯兵於北江地區。
1285年(元至元二十二年、越南重興元年)正月六日,元朝將領烏馬兒帶兵進攻萬劫、普賴山等地,越軍敗退。十二日,元朝軍隊進犯嘉林、武寧、東岸,抓獲一批大越士兵,因見臂膀上皆墨刺「殺韃」二字,於是大肆殺戮越兵,並追兵到東步頭。二十八日,陳興道安排上相太師陳光啟駐守乂安,以御元朝將領唆都的進攻。
此時,部份越方貴族產生消極情緒。二月一日,靖國大王陳國康的兒子上位彰憲侯陳鍵,帶僚屬黎崱等投降元朝,唆都將他們送往元朝國都燕京,但行至麻六寨時,元朝軍遭到諒江(在今越南北江省)土豪阮世祿、阮領等的襲擊,陳鍵被陳興道家奴阮地爐射殺。其後,黎崱帶著陳鍵的屍體連夜騎馬賓士,將其葬在數十里外的丘溫。
上皇陳晃為爭取御敵的時間,便將安姿公主(聖宗最小的妹妹)送予元皇子脫歡。但戰事仍持續不斷。保義王陳平仲與元朝軍對戰於拖模洲(今慢櫥洲)。陳平仲被擒後,敵人問他:「想去北方做王嗎?」(《大越史記全書》原文:為北王乎。),陳平仲答:「寧為南鬼、不為北王。」後來被殺。
此時元朝軍的攻勢咄咄逼人,陳聖宗和陳仁宗駕小舟退避到三峙源。
三月一日,陳聖宗和陳仁宗徒步來到水注,並乘船從南趙江(即水棠縣),過大旁海到達清化。上位文昭侯陳弄向脫歡投降,既而,昭國王陳益稷、以及范巨地、黎演、鄭隆等人也向元朝投降。唆都率軍50萬至占城,在烏里州(現廣治省)與其他元朝軍會師,並占據了驩州、愛州(清化—乂安),進駐於西結(約在現興安省文江縣東平社東結村)。 時間:(1287年—1288年) 元朝興兵 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越南重興二年)二、三月間,元世祖敕令尚書省奧魯赤、平章事烏馬兒、大將張文虎調兵五十萬,下令湖廣製造戰船三百艘,打算八月會師於欽州、廉州,並命令江浙、湖廣、江西三行省的軍隊南侵越南,打算送陳益稷回越南,並立他為安南國王。 六月,越南陳朝命令王侯宗室開始徵兵。陳仁宗問陳國峻:「今賊勢何如。」,陳國峻回答:「我國太平日久、民不知兵、是以前年元人入寇、或有降避、賴祖宗威靈、陛下神武、克清胡塵、彼若又來、我士習於攻戰、彼軍憚於遠行、且懲恆、瓘之敗、無有斗心、以臣觀之、破彼必矣。」
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越南重興三年)二月,元朝發江淮、江西、湖廣三行省的元朝、漢南軍,以及雲南兵、海外四州黎兵,分道入侵越南。張文虎等跟隨大軍從海路運糧七十萬石。設置征交趾行尚書省,奧魯赤為平章事,烏馬兒、樊楫總領政事,受鎮南王節制。 二十四日,命令禁軍守衛泠涇關,興德侯瓘將兵逆戰,用毒箭射擊元朝軍,元朝軍死傷甚重,退到武高關。二十八日,判首上位仁德侯璇在多某灣與元朝軍對戰,元朝軍再次失敗,越南軍俘獲敵軍40人及舟船武器等。 雲屯之役 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越南重興三年)二月十六日,陳仁宗詔命明字阮識統帥聖翊勇義軍支援陳國峻,守衛大灘口。二十六日,越南軍擊敗元朝軍。三十日,元太子阿台與烏馬兒會兵三十萬侵犯萬劫,既而順流東下。元朝水軍侵犯雲屯,陳興道委任仁惠王陳慶餘出戰,慶餘失利。上皇陳晃得知後,派遣中使鎖起慶餘回京。慶餘對中使說:「以軍憲論、甘受罪譴、願假二三日、以圖後效、歸伏斧櫍未晚。」陳慶餘料到敵軍部隊過後,往往跟隨運船,於是帶領殘余部隊待敵軍到來。元朝軍張文虎所率的運船果然隨後而來,陳慶餘率軍攻擊,獲勝,並俘獲大量俘虜、軍糧和武器。上皇聖宗得知後,釋陳慶餘前罪。陳王讓俘虜回元軍營地報信並告知運船被截獲的消息,之後,元軍撤退。 越軍反攻 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越南重興三年)三月五日,陳聖宗和陳仁宗在長安府擊敗元朝軍隊。
四月,陳仁宗命令昭成王、懷文侯陳國瓚、阮蒯帶兵攻打西結,越南軍由陳日燏指揮,在咸子關(現的興安省文江縣咸子社)與元朝軍相遇。陳日燏的部隊里有宋朝的遺民,穿著宋朝服飾,帶著弓矢等武器來作戰。上皇擔心各路部隊也許不懂分辨(元軍與宋人部隊),命人教諭大家:「這是陳日燏部隊的韃人,大家要認清楚!」(大概是當時宋人與韃人的語音衣著,在越南人看來比較相似。)元朝軍看見,都驚呼有宋人來助戰,便隨即潰敗。
五月七日,唆都由清化進軍。十日,陳光啟、陳國瓚、陳聰、阮可臘、阮傳率各路民兵在升龍、章陽等處擊潰元軍,元軍退至瀘江。十七日,唆都與烏馬兒率軍自海路再次侵犯天幕江,游兵至扶寧縣,該縣輔導子何特與其弟何彰又將之擊敗。
五月二十日(陰歷),元朝軍總管張顯向越軍投降,而越軍又在西結擊敗元朝軍,斬敵將唆都。夜半,烏馬兒退過清化江口時,越軍追擊,俘獲元朝軍約五萬人。烏馬兒乘舟逃脫。至此,元朝軍隊連番失利,加以時值炎夏,軍中爆發瘟疫,士氣低落,打算北回。而越軍乃乘此取得節節勝利。
而陳興道則於萬劫(位於今海陽省)擊敗脫歡、李恆部隊,李恆被越軍毒箭射殺,脫歡因得裨將李瓘率余部五萬人保護而逃離。撤軍時,被越南將領越軍興武王追擊,李瓘中毒箭戰死。元朝軍最後撤回北方。
六月六日陳聖宗和陳仁宗回到京都升龍,上相陳光啟作詩曰:「太平須致力,萬古舊江山。」 白藤之役 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越南重興四年)正月,元朝軍烏馬兒率軍進犯龍興府。八日,越南軍與其會戰於大旁海外,越軍繳獲元朝軍哨船300艘,首級10顆,元朝軍士兵多數被淹死。
陰歷二月十九日,烏馬兒進犯安興寨。三月八日,元朝軍會師白藤江,等待張文虎的運糧船。然而,陳國峻已率軍擊敗張文虎。先前,陳國峻讓部下在白藤江植下木樁,並在上面覆蓋叢草。當天漲潮時,越軍主動出擊並假裝失敗而撤退,元朝軍追擊,水落時,元朝軍的戰船不能行進,阮蒯率領聖翊勇義軍擊敗元朝軍,俘獲敵將平章奧魯赤。陳聖宗和陳仁宗也率軍而來,大敗元朝軍,元朝士兵多溺死。張文虎率元朝軍到來的時候,被兩岸的越南軍伏兵擊敗,而且潮退急速,張文虎的運糧船碰到越軍事先埋的木樁而破沉,士兵也多數溺水而亡,越軍繳獲哨船四百餘艘。內明字杜衡俘獲敵將烏馬兒、昔戾基玉。脫歡和阿台領眾遁歸,思明土官黃詣擒之以獻,陳聖宗和陳仁宗回龍興府。十七日,俘元朝將領昔戾基玉、元帥烏馬兒、參政岑段、樊楫田,各元帥、萬戶、千戶獻捷於昭陵。
越南陳帝進謁時作詩:社稷兩回勞石馬、山河千古奠金甌。

⑹ 元越戰爭的轉折點是什麼,越南是怎麼獲勝的

元越戰爭的轉折點當屬咸子關一戰,而越南能獲勝的原因是領導層的團結,民眾的支持以及將領們優異的表現。

後來爆發了元越戰爭,陳日燏就派了趙忠前往前線咸子關,當時滿是宋人的軍隊見到元軍,可以說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個個士氣高漲,奮勇殺敵,元軍被嚇得是一下子士氣大跌,交戰不久便潰不成軍,連忙逃竄,最後陳軍大獲全勝。蒙元軍在這個戰場的全線潰敗,對未來的戰爭趨勢影響十分巨大,基本從這次開始,蒙元軍再沒能組織起什麼像樣的反擊,不僅如此,就連心理上給其他戰線上的將士也蒙上了很大一塊陰影,如此,越南最後戰勝蒙元軍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⑺ 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陸, 為何小小的越南卻能偏安一隅

13世紀,一支強大的游牧民族出現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蒙古彪悍的騎兵像狼群般狂飆過漠北草原與中原大地之後,終於來到了遙遠的南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小小的安南(今越南),蒙古大軍卻接連三次沉沙折戟??

1252年,蒙古軍隊從甘肅出發,途經川西高原遠征大理。這些從北方乾燥的草原上來的將士和馬,居然能夠抱著吹足了氣的革囊,伏在被急流沖得起伏不定的筏子上,勝利渡過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進入雲南。戰爭本身是不值一提的,翌年,大將兀良合台就率軍擒獲大理國王段智興。雲南自唐朝天寶年間起脫離中原政府管轄的局面結束了。

攻滅大理是蒙古帝國對最頑強的敵人——南宋——形成戰略合圍的重大步驟,在雲南被納入蒙古版圖之後,南宋在陸上已經陷入C形包圍,只剩下了與安南的邊界尚不在蒙古人的掌控之中。也正因此,安南成為蒙古軍隊的下一個目標,在遣使勸降被拒之後,1257年兀良合台率軍三萬入侵安南,揭開了蒙古帝國與安南陳朝激戰的序幕。

這是安南軍隊首次在戰場面對全世界最強大的蒙古軍隊,雖然擺出了步象騎兵的混合陣勢,仍被兀良合台擊潰。蒙軍趁勢進入安南首都升龍(今河內),卻只得到一座空城,僅呆了九天,以暑熱難耐兼之糧食已盡,被迫撤軍,路上又遭到安南地方豪族武裝的襲擊而大敗,沿途疲憊不堪,所到之處亦不敢劫掠,故人們稱之為「佛賊」。這對小小的陳朝而言,當然是一次巨大的勝利,後世的陳仁宗為此寫詩雲:「白發老頭兵,常談元豐事。」

隨後二十多年裡,蒙古(元)忙於對宋作戰,無暇顧及僻處一隅的安南。等到滅亡南宋統一中國之後,忽必烈決心兼並安南。1285年初,元軍兵分六路進攻陳朝。鑒於第一次戰爭的經驗,部隊中增加了一些曾參加過征服南宋和習慣於在中國南方作戰的高級將領,比如崖山之戰時擔任張弘范副手的李恆這次亦在主帥鎮南王脫歡(忽必烈第九子)帳下。元軍的人數也大大增加,據《大越史記全書》載為五十萬人(這當然是誇大其詞)。正面戰場上,元軍再次擊潰陳朝軍隊,佔領升龍,但安南軍「雖數敗散,然增兵轉多」,元「軍睏乏,死傷亦眾,蒙古軍馬亦不能施其技」,脫歡遂於當年五月撤兵,歸途又遇安南軍隊伏擊,李恆膝中毒箭,歸國後毒發身亡;脫歡本人則是鑽在銅管里,讓士兵抬著,才免於一死。

忽必烈不甘失敗,又集中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漢軍7萬,附船500艘和雲南兵6000人、黎族兵1.5萬人卷土重來。1287年12月,元軍由脫歡率領,分兵三路第三次進犯安南。兩路是從廣西、雲南來的步兵和騎兵,此外還增加了一支水兵,從海路沿著白藤江(鄰近越南北部下龍灣的入海口)進犯。陳朝軍隊再次放棄升龍,堅壁清野,迫使元軍於次年三月糧盡而退。

白藤江,陳朝軍隊事先從森林裡砍伐樹木,削尖後插入江中,當元軍戰船魚貫而入白藤江時,潮水正在下落,陳軍出其不意地猛烈進攻,把元軍船隻驅至暗樁水域,當潮水下落時,元軍的船多數撞沒於木樁上,全殲元軍水軍,是為白藤江大捷,陳朝大儒張漢超在越南漢賦名篇《白藤江賦》中稱之為「再造之功,千古稱美」。而到了2016年3月初,根據越南媒體報道,越南總理阮晉勇日前也批准了在這里建設白藤江戰役遺跡保護區的議案。

白藤江戰役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小小的安南再次擊敗了龐大的大陸帝國。元軍戰敗的消息甚至傳到了遙遠的波斯,伊兒汗國的史學家拉施特在《史集》中記載,「他們(陳朝)的軍隊突然從海上、森林裡和山上的埋伏中出來了,擊潰了正忙於搶劫的脫歡的軍隊。」

對於蒙古(元朝)而言,陳朝實在是個難纏的敵手。陳朝朝廷甚至下令「凡國內郡縣假有外寇至,當死戰;或力不敵,許於山澤逃竄,不得迎降」。雖然也出現過一些叛降蒙元者,比如陳仁宗的一個弟弟及《安南志略》的作者黎?。???宥?猿魯?持渭?諾牡摯掛庵臼羌??岫ǖ模?負蹩捎臚?皇逼詰娜氈玖?幟桓??V徊還?,「元寇襲來」時的鐮倉幕府更多依仗的是從天而降的「神風」不戰而勝,陳朝卻更多的需要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地與蒙古軍較量。

陳朝本身是作為外戚篡奪了原本屬於李朝的皇位,影響至今的一個結果是強令越南李姓者盡改姓「阮」,使後者成為越南第一大姓。為防止自己重蹈覆轍,陳太宗(1218年-1277年)規定宰相和重臣都由宗室擔任,確保了宗室對皇帝的忠誠。在眾建諸侯的體制下,擁有領地的皇室貴族們不僅僅是為了他們的國家,也為了他們自己的封疆而需要努力驅除外來入侵者。

除去陳朝本身的抗戰,可以說蒙古軍隊也輸掉了天時、地利、人和。連西方史家都發現了這一點,《多桑蒙古史》記載,第一次入侵時,元朝軍由於「熱不能堪,班師」;第二次入侵時「盛夏霖潦,軍中疾作,死傷者眾」;第三次入侵時又是「軍中將士多被疫不能進」。安南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濕度大,風雨多,旱、雨季明顯,大部分地區5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元軍士兵多來自北方,故元軍出兵多在下半年,正值安南為冬天旱季的時候。一旦被拖至雨季,瘟疫肆虐,蒙(元)軍隊實在是在「鬼天氣」里吃夠了苦頭。雖然不能說蒙古軍隊是完全敗給了天氣,畢竟此前已經征服了同樣有暑雨並流行瘴癘的嶺南地區,但入侵安南,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在逆「天」而行。

另一方面,安南的地形復雜,山地、高原、河流互相交織在一起,很少有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連元朝將領自己都意識到,這樣的地形「蒙古軍馬亦不能施其技」,使得遠征安南的元軍已不是單一的騎兵,而是以步兵為主。對安南的戰爭,也更多是傳統中原式樣的戰爭:既無依靠隨行羊馬和狩獵解決給養的條件,也不能靠「因糧於敵」之法獲取給養。軍隊給養只能靠國內供應,勢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不能「羊馬隨行,不用運餉」。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也確實成為入侵安南的「阿喀琉斯之踵」。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忽必烈「內用聚斂之臣,視民財如圖苜,外興無名之師,戕民命如草芥」,實在是窮兵黷武,殘民已極。常年對外作戰使得「老兵飽嘗征戰味,聽說安南愁滿面」;兵糧多聚,征丁從軍更導致田地無人耕種,江南一帶「群生愁嘆,四民廢業,貧者棄子以偷生,富者鬻產而應役,倒懸之苦,日甚一日」。至元二十年(1283年),江南「相挺而起」的起義「凡二百餘所」,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激增為「四百餘處」,幾乎遍及整個長江以南。面對如此之多的起義叛亂,元廷不得不抽調一部分軍力進行鎮壓,從而削弱了元軍南征的力量,因此,雖然忽必烈仍不甘心,先後三次圖謀再征安南,但終於無法如願,國內反對聲浪卻日甚一日。當1294年忽必烈去世後,元廷立即下詔停止征討安南。

閱讀全文

與越南為什麼能打死蒙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女排獲得過多少次三大賽冠軍 瀏覽:874
伊朗為什麼選擇蘇30戰斗機 瀏覽:537
印尼屠華事件是怎麼回事 瀏覽:255
義大利馬爾彭薩機場有什麼牌子 瀏覽:939
電腦打越南字怎麼打 瀏覽:43
在印尼淘金怎麼樣 瀏覽:298
越南播放中國哪些電視劇 瀏覽:591
印度泰零零是什麼 瀏覽:547
中國手機的代碼是什麼 瀏覽:392
我的團長我的團英國人為什麼投降 瀏覽:30
越南人民如何翻譯成中文 瀏覽:551
在韓國全州有中國的什麼銀行 瀏覽:231
印度洋上的秋思有多少字 瀏覽:262
印度吉三代哪些版本好 瀏覽:451
華羅庚為中國富強做了哪些貢獻 瀏覽:3
印度為什麼歸還昆侖喀喇走廊 瀏覽:970
怎麼正規娶越南的女人 瀏覽:860
美國與伊朗哪個在說謊 瀏覽:906
伊朗母親中文叫什麼 瀏覽:216
伊朗用什麼當床位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