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沙巴有哪些地方可以去玩
1、越南老街省沙巴梯田
沙巴梯田坐落於越南老街省的沙巴小鎮。奇妙的梯田好似上天的扶梯,被譽為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漂亮的梯田之一。沙巴梯田的形成得益於當地陡峭的山坡、肥沃的土壤和源源不斷的水源。因為擁有肥沃的土壤,當地的居民經過多年的辛苦勞動將這里改造成為種植水稻的梯田。
2、藤橋
藤橋全部以藤製成,在孟華河上,在沙巴鎮東南17公里處。如果運氣好,從孟華河裡升起的霧會彌漫整個橋,走在藤橋上就像走在雲里。越南語里,藤與雲是同一個字,既可以翻譯成藤橋,也可以翻譯成雲橋,都很恰當。
3、烏規胡嶺
烏規胡嶺被稱為西北四大嶺之一,烏規胡嶺是到沙巴旅遊的年輕人想要征服的地方(也就是難走),烏規胡嶺因為橫跨黃連山,又叫黃連嶺。又因為嶺上常年雲霧迷漫,又叫雲嶺。
B. 有沒有關於越南老街的作文
老街是什麼時候形成的,現在可能誰也記不清了。只聽見外公說過,街上有好幾家店,他小時候就有了。
三米多寬的街面,全是用石頭鋪成的。店大多都有翻檐。這里,自然就成了人們避雨的好地方。我小時候,外公三天兩頭地帶我去街上逛逛,買些小玩意兒,或者帶我去吃小吃。所以,我很喜愛老街。
早上的老街很熱鬧。那些來自各個鄉村的人,使本來很狹窄的街道更擁擠了。那時候,連老街旁的小路也成了「街」。勤勞的人們把魚蝦或者自種的蔬菜瓜果靠邊設攤,用鄉音叫賣起來。到了下午,集市散了。忙碌整整一個上午的街面在清靜下來。晚上,老街成了人們匯集信息的好地方:小夥子們三個一群地坐在一起說說笑笑,蠻有勁的。我們這些小鬼頭也不甘示弱,在人群中不停地來回跑著。
老街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C. 越南老街的特色小吃
越南民族的飲食代表了越南的文化特徵,炎熱的氣候使越南有很多豐富的產物。越南人常吃的主食為大米、糯米、各種青菜、豆、水果與越南各地區的山珍海味特產。越南食品從簡單的點心如米粉、粉絲、面湯、糯米飯、糖水至家庭飯中的紅燒、湯、炒、冷盤等。
越南菜酸辣甘甜,不油不膩,青菜水果種類繁多,清新爽口;椰汁退火,隨手可得;「魚露」更是越南餐桌不可或缺的佐料。飲食習慣使得越南鮮少胖子,女人個個身材窈窕有致,皮膚白皙。越南美食,你非嘗不可。 越南河粉是越南出了名的庶民料理,在台灣也可以吃到,一碗在當地約合台幣20元左右。
牛肉河粉還可選擇生與熟,生牛肉為絞肉狀,在與熱湯攪拌後呈半熟狀,相當鮮美,不過就是味精多了些。
現在越南和台灣早期一樣,各餐飲店都秉持著「清水變雞湯」的精神,味精的使用相當泛濫,聽說台灣的味王味精在越南設廠,賺了不少。 「鴨仔蛋」也是值得嘗試的一項美食,一個約3000越盾,不到台幣10元,不過就看你有沒有那個勇氣吞下它了。所謂鴨仔蛋,就是未孵化完成,即生長到一半的鴨蛋,不特別烹煮,只是將其煮熟,吃殼內的肉蛋。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很殘忍,不過仔細想了一想,成長好再殺了吃與成長到一半殺來吃其實並沒兩樣,不過因為蛋殼內的成長程度無法得知,所以有時可能會吃到「羽毛」,我的運氣還不錯,沒吃到異物,只是吃下去的是蛋還是肉,有點搞不太清楚。 在中式料理中,經常會以薄麵皮包肉類、蔬菜,再加上醬料食用。越南也有,不過不是麵皮,而是用米作成的皮,來包烤肉、沙嗲、生菜等。你只要在旅途中稍微留意一下,在越南鄉間的房前庭院,經常可以看見在竹架上曬著一張張白色膜狀,類似春卷皮的東西,那就是「米皮」。
米皮的口感類似台灣的春卷皮,不過由於它相當薄,感覺可以吃很多也不會胖。 越南的水果也不得不提,越南的水果至今仍無品種改良,多看之後便會發現,怎麼越南的水果都比台灣的小一號,甚至兩號,但體積雖小,甜味及口感絕不遜色。
牛奶果是越南較特殊,台灣吃不到的水果,產期大約在農歷11月前後,果肉為橘黃色,香甜滑嫩,味道如牛奶,相當特殊,在一般的水果攤都買得到。 享用一頓越式全餐時,糯米雞經常作為主菜。
雖然名為糯米雞,但實際上是由一份糯米餅和一份烤雞組成。糯米餅是用糯米粉加蛋、水揉成團餅狀,然後放入油鍋中炸成金黃色的膨鬆脆餅;烤雞則在炭火上以蜂蜜塗抹烤熟。食用時,可分開蘸醬油或胡椒吃,也可以將雞肉包在糯米餅中吃。 一般食用大頭蝦時,為了保持鮮美的海味,大多用水蒸熟後沾胡椒鹽、檸檬汁吃,特別在十月旺季時,大頭蝦特別肥美,常見可重達1公斤的貨色。
軟殼蟹的做法也很簡單,沾上木薯粉後清炸,除了有毒的鰓需去掉外,所有其它部分都可不必去殼即可吃。 除此之外,還有河內的螺獅粉、雞粉、牛肉粉;肉粽、越式灌腸、綠豆糕、烤鰍魚等。
整體來說,越南菜相當清爽,熱炒與油炸的東西不多,比起豬、牛、雞來說,魚類仍是他們的主食,因此越南女性才能維持他們纖細的體型,穿起越南旗袍(ao dai)才能婀娜多姿,凹凸有致。
D. 越南河內有哪些可以遊玩的地方
1、巴亭廣場。
巴亭廣場是舉行集會和節日活動的重要場所。如果說首都河內是越南的心臟,那麼巴亭廣場可以說是河內的心臟。巴亭廣場位於市中心,還劍湖西北,廣場長320米,寬近100米,可容納一二十萬人,是河內人民集會和節日活動的場所。
E. 越南有什麼節日 越南節日風俗是什麼
1、端午節:
越南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越南節日,也稱為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驅蟲的習俗。越南的端午節習俗與中國基本相同,但很多人不知道「屈原」。
節日風俗:越南人會喝雄黃酒,吃粽子,給孩子穿五色絲線。這五種顏色的絲線應在第一次大雨或夏季第一次沐浴時投入河中,以達到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2、春節: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慶祝春節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人民中規模最大、最繁忙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看作是新舊迎新的日子。一般來說,他們在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准備新年商品。越南春節期間,鮮花、粽子、春聯、鞭炮一直是必不可少的。
節日風俗:越南春節最具民族特色的是粽子和糯米糕。越南每年的餃子和中國的餃子不一樣,都是方形的,而且要大得多。它們通常是由糯米、豬肉和綠豆糊在中間包中製成,外裹芭蕉葉。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中間包裹的豬肉與綠豆沙則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盛。
(5)越南老街集市日子各有哪些擴展閱讀:
越南是一個多語種、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承認有54個民族。其中,主要民族「京」族佔85.7%,其餘53個少數民族佔14.3%。京族人狹義上是越南人,母語就是越南語。從語言分類的角度來看,越南的民族數量遠多於54個民族。
F. 越南也過春節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越南法定的春節假期是三天,大年初三家家戶戶與祖先道別;初四是「開案」的日子,政府部門開始工作;初七灶君回來上班,住戶門前的旗幡或者金橘樹到這一天才能收起來,它也意味著春節慶典告一段落。不過在北方,形形色色與新春有關的慶祝活動一直要持續到三月,直到夏季來臨。
越南人也使用十二生肖,而且順序、屬相與中國基本相同,只是把兔換成貓而已。
過年的籌備工作在年前半個月左右就開始了。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灶君(Tao Quan)在這一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然後度他的年假,直到正月初七才回來上班。家家戶戶都會擺出豐盛的供品歡送灶君同志,希望他在上級領導那裡為全家人給出一份良好的審計報告,從而帶來下一年的好運氣。供品除了司空常見的水果鮮花之外,具有越南特色的是紙鸛、紙車、紙馬,外加一套沒有褲子的禮服—— 這種無厘頭的傳統在我們中國可是不作興的:難道窮到連褲子都當了?
由於傳說灶君是坐在鯉魚背上升天的,因此這一天整個越南會放生無數條鯉魚,灶台的供品里自然也免不了一條活鯉魚。
作為全家保護神的灶君回天庭期間,為了避免惡鬼的侵襲,越南人會在家門口豎個旗桿,頂上掛塊黃布,叫做Cau Neu。據說這是佛祖專門為了保護越南人而設計的法術,大概是說「黃幡在此,百無禁忌」。
越南人在過年時很注重裝點家居。在北方,桃花(Canh Dao)是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擺設,再窮的人家也會買一束回來;中部和南部則偏好黃色的杏花。有趣的是,他們把這種新年用的杏花叫做梅枝(Canh Mai),這個風俗可能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以梅花來裝點寒冬。但越南南部氣候暖濕,不適合梅花生長,因此拿杏花來代替。
新年的越南街道萬紫千紅,花市上各種鮮花爭奇斗艷。胡志明市的花市在Nguyen Hue街,從中心廣場沿陳興道街(Tran Hung Dao)向東走過幾個街區就可以看到;河內的花市則位於北起梳行巷(Hang Luoc),南至染絲巷(Hang Dao),東起草席巷(Hang Chieu),西至冥紙巷(Hang Ma)的老城區北部,在那裡可以看到許多堆滿桃花或者捆著多株金橘樹的摩托車充當臨時攤位。此外,附近的同春市場(Dong Xuan)也是好去處。
越到年前越南的集市越熱鬧,大家都趕著來置辦年貨,年三十傍晚更達到瘋狂搶購的最高潮。但到了吃團圓飯的時侯,大街小巷一下子變得異常寧靜,短短半小時之間形成極為強烈的對比,令人不禁想起中東齋月的開齋時分。
說到團圓飯,越南人過春節都吃些什麼呢?
最重要的傳統食品莫過於年粽(Banh Chung)。這幾天去越南美食之都順化的朋友一定會留意到:許多路邊小店在門口擺出了摞得老高的綠色「磚塊」,那就是年粽。它其實是一種越式年糕,做法則類似咱們的粽子:用糯米夾上蒸熟的臀尖肉、綠豆沙,外面用香蕉葉包成長方形,再拿麻線綁好,成捆賣。難怪年前大街小巷提著年粽回家的越南人遠遠看去好像拎著一摞板磚。
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表示萬物生長,豬肉和豆沙則表示動植物繁茂。所謂天圓地方嘛,既然北方用方方正正的年粽象徵大地,南方就把它做成圓形,但沒有餡,象徵上天。
另一道春節菜叫做Mang,就是把竹筍和豬肉泡在「臭名昭著」的越式魚醬(Nuoc Mam)里吃,外國人可能不太吃得慣。說到這越式魚醬,真是同臭豆腐、榴槤一個量級的美味啊。有人嫌它味道太難聞。。。。。。好東西從來都不是給所有人准備的,吃不慣只能說沒有福氣享受。
吃完年夜飯就該守歲了。越南人認為列祖列宗會在新年的午夜回家探望,因此年前一周左右越南人就會為先人掃墓,恭請他們返家團圓。除夕當晚越南人家會焚燒檀香,再配上一盤潔白的水仙來迎接祖先。
根據風俗,新年聽到的第一個聲音很重要,它預示著來年的運程:狗吠表示無往不利,牛叫表示辛苦操勞,貓頭鷹叫則表示會有喪事。為了避免聽到不祥的聲音,同時也為了嚇跑一切牛鬼蛇神,越南人索性自己製造些大吉大利的生猛聲響,比如敲鑼打鼓或者大放爆竹。可惜十年前越南政府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現在的潮流是用錄音機乃至組合音像播放那連綿不絕、震耳欲聾的噼噼啪啪聲。
同聲音一樣,新年的第一個訪客也很重要,叫做「沖家」。事業有成、兒女成群的中年男子最受歡迎;獨身的中年人士、家裡最近死過人或者其他在上一年遭受到不同程度厄運的人是不受歡迎的—— 這些人最好整個春節呆在家裡杜門思過,不要出去傳播霉運。如果接到邀請在大年初一去越南人家做客的話,主人一般都會說清拜訪時間。可千萬不要提前去,否則萬一比主人「預訂」的首客去得早就麻煩了。有些謹慎持重的主人甚至會在午夜之交自己走出門再進來,成為第一位「訪客」,以防不速之客擅自登門「釀成大錯」。
越南人把拜年叫做「出行」(Xuat Hanh),根據風俗要請「專業人士」配生辰八字以決定出行的時刻,見面互致問候「chuc mung nam moi」。少男少女則喜歡去樹林撿回帶有新葉的樹枝,叫做「采綠」,被視作非常吉利的兆頭。為什麼呢?在越語中,「綠」者,「祿」也(loc)。
同中國一樣,在大年初一越南人有不少禁忌,比如不能縫補衣物、不能罵人發脾氣、不能掃地——這一點同中國不太一樣、不能砸碎東西——看來越南人不講什麼「碎碎平安」。這一天長輩會給兒童派紅包,裡面裝著「利市」(li xi)。文人墨客則會大模大樣地舉行「開筆」儀式,然後寫幾首詠春詩以示風雅。
越南南部流行在新年耍獨角獸。它類似中國的舞獅,由若幹人裝扮,年初一一大早就挨家挨戶拜門說吉祥話。圖個好口彩的商家住戶早就封好了紅包或者准備了彩物,不過想拿走的話需要顯點本事出來:主人往往把彩物高高吊在門楣上,獨角獸得人立站起,在圍觀者的喝彩聲中把彩物一口吞下。
過年時越南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以前全部是用漢字書寫,隨著越文拉丁化的普及,漢字春聯逐漸減少,現在的流行趨勢是使用漢字書法的筆法來寫拉丁字母。到了年前,提供這種服務的書畫店生意特別好,在胡志明市可以看到許多此類店鋪,店堂里陳列著各式各樣春聯、年畫的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