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德國人有多少越南人

德國人有多少越南人

發布時間:2023-11-30 06:10:47

1. 越南裔德國人是什麼意思

越南裔德國人,是擁有德國國籍的越南人。二戰後德國被佔領國分裂為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東德),以意識形態(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為對抗。而當時的柏林作為四國共同佔領區,形成(美英法)西柏林(蘇聯)東柏林劃地而治的局勢。東德人民為了追尋民主和自由紛紛從東德逃往西德,蘇聯和民主德國(東德)則已建立柏林牆為枷鎖妄圖強奸民意奴役人民。但依然堵塞不了大量東德人口的外逃,這甚至造成了東德產業工人的匱乏。為了彌補人力缺口,東德政府以外勞的方式大量吸納越南勞工(當時中蘇交惡越南靠近蘇聯,中國接近美國70,80年代中越爆發戰爭)。隨著80年代末蘇聯的解體,共產主義陣營的徹底崩潰,兩德得以從新統一。而擁有東德國籍的越南人也合法的成為德國公民。但作為少數族裔和所在地區(原東德)欠發達,亞裔與原住民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比如爭搶勞動崗位和社會資源),使當地重新產生了新納粹主義思潮。

2. 德國有多少個民族

德國人口有7700多萬,其中90%以上是德意志人,只有少數丹麥人和猶太人。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德語為官方語言。德國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人口高城市化的國家之一。
日爾曼人是一些語言、文化和習俗相近的民族的總稱。這些民族從前2千年到約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和中部。日爾曼人不稱自己為日爾曼人。在他們的漫長歷史中他們可能也沒有將自己看作是同一個民族。民族大遷徙後從日爾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納維亞民族、英國人、弗里斯蘭人和德國人,後來這些人又演化出荷蘭人、瑞士的德國人、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的許多白人。在奧地利也有許多德國人。許多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與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外國人
德國的7700萬居民中有730萬外國人,即平均約每12個人中就有一個外國人。一直以來,210.7萬土耳其人是外國人中最大的群體,其次是從今天的南斯拉夫、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來的72.1萬人。生活在德國的來自波黑地區的約有28.14萬人,來自克羅埃西亞的20.66萬人。大約60.8萬義大利人、36.3萬希臘人、18.5萬奧地利人、13.2萬西班牙人、13.2萬葡萄牙人、11.5萬英國人、11.3萬荷蘭人和10.4萬法國人構成了來自歐盟國家的最大的居民群體。約有28.3萬波蘭人、9.5萬羅馬尼亞人和11萬美國人生活在德國。
此外還有例如來自原蘇聯的5.05萬人、匈牙利5.2萬人、摩洛哥8.4萬人、突尼西亞2.55萬人、迦納2.2萬人、巴西1.96萬人、阿富汗6.65萬人、中國3.67萬人、印度3.6萬人、伊朗11.4萬人、黎巴嫩5.6萬人、巴基斯坦3.8萬人、斯里蘭卡6萬人和越南8.8萬人。
幾乎將近一半的外國人在德國至少生活了10年,30%已經在這里生活了20年或更長時間。在這里居留了至少10年的外國人中,大約90萬人年齡在25歲以下;三分之二的青少年是在這里出生的。
德國還將繼續限制外國人的移居,並且1973年頒布的停止從非歐盟國家招聘僱員的規定繼續有效,非法入境和就業要受到懲罰。自2000年1月1日起,德國開始實行新的《國籍法》。

3. 德國的越南人很多嗎

德籍越南人比德籍華人多. 中國籍的華人大部分都是學生或者受過教育的白領. 分布比較集中. 越南人那就分散了. 歷史淵源就是越戰難民. 歐洲收容了大批. 德國當然也收容了不少.

4. 德國的民族狀況,各民族的比重和演變過程謝謝

德國的民族與宗教

民族與外來人口

(一)德意志民族與少數民族

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統稱日爾曼人,他們是由法蘭克人、薩克森人、施瓦本人和巴伐利亞人等這些古老的日爾曼部族經過近前年的同生共長而形成的。在前面介紹德國歷史時,就想到了古老的日爾曼人,在此,不妨進一步說明一下。

日爾曼人是歐洲的一個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紀,他們就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他們為日爾曼人。就其歷史發展而言,它可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歐地區發展,成為現在的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麥人的祖先。南方支系又分成東、西兩支。東支包括哥牧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等,在此後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該支系本身及其語言都同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之中。西支此後又形成了三個區域性集團:一是北海沿岸集團,它包括巴塔維人、佛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魯人和哥牧人等,前二個後來成為荷蘭人的祖先,後三者融合成盎格魯—撒克遜人,這一支後來去了不列顛各島,發展成為今天的英格蘭人;二是萊茵—威悉河集團,其中的卡狄人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紀融合成法蘭克人;三是易北河集團,其中的斯維.比人後來演變為施瓦本人,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普魯士的霍亨索倫家族就源於此。這一支的馬科曼尼人和誇迪人最終成為巴伐利亞人。到公元8世紀,除去不列顛各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外,整個西支的日爾曼人都統一在法蘭克王國之中,以後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民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德意志民族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今天雖然原始形態的古老部族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與部族同名的聯邦州,但由於德國歷史上小邦分治的狀態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它們都以自己的方式繼承了部族傳統,並把這些傳統、方言、乃至部族的性格特徵保留下來,一直延續至今。由此,在德國,人們被分為巴伐利亞人、施瓦本人、萊茵蘭人、黑森人、梅克倫堡人、薩克森人、威斯特法倫人等。人們對他們的性格特徵也有一些固定的看法,比如,梅克倫堡人沉默寡言、萊茵蘭人豪放開朗、威斯特法倫人老成持重、施瓦本人省吃儉用、薩克森人勤勞機靈等等。他們不僅在性格上有差異,就是在建築和居住區的風格、日常習慣、服裝以及食譜上也都保留了各自突出的特點。

在德國還居住著少數的丹麥人、吉普賽人和索布族人,索布族是德國唯一的少數民族。索布族人主要居住在勞齊茨山區,他們是斯拉夫人的後裔。他們的先輩隨著6世紀的民族大遷移移居到易北河和薩勒河地區,在此後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立的語言和文化。在萊比錫大學有一個索布學研究所,專門研究這個民族的歷史、語言和文化。

在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石勒蘇益格地區,尤其是弗倫斯堡周圍居住著少數丹麥人,他們在石荷州的州議會中還佔有一個席位。

(二)外籍人

我們知道在德國8180萬居民中有720萬人是外籍人,即平均每12個人中就有一個外籍人。在這720萬外籍人中,土耳其人就佔191.8萬人,它已成為德國外國人中最大的一個群體。其次是從原南斯拉夫來的移民,有近124萬人。再其次是義大利人(56.3萬)、希臘人(35.1萬)、波蘭人(26萬)、奧地利人(18.6萬)及羅馬尼亞人、西班牙人、越南人等等。德國這些外籍人主要生活在德國南部經濟發達地區,27%的外籍人生活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18%生活在巴登—符滕堡,11%生活在黑森州,15%生活在巴伐利亞州。而且他們之中有50%的人在德國已居住了10年以上,其中2/3的外國孩子是在這里出生的。不過根據德國的法律,外國人很難加入德國籍。但長期以來,在德國的外籍人已不僅僅是客人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已成為聯邦德國居民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與德國同事間的合作也是融洽的。

近幾十年來,外籍雇員和企業家對德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每年為德國國民生產總值創值1000多億馬克。在德國企業中共有200多萬名外籍雇員,每年支付的稅款和社會保險金達900億馬克,而他們得到的只有160億馬克的社會保險金。可以說德國財政支出的不少部分是由這些外籍雇員和企業家分擔的。如今,在德國的一些世界性大企業中,外籍雇員都佔有相當的比例,如西門子股份公司,它的外籍雇員就佔到40%。

德國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勞動力缺乏,自60年代以來,大量外籍雇員的湧入為蓬勃發展的德國經濟增添了其國內所無法提供的勞動力。戰後德國人口的增長主要靠外來移民。

對於外籍雇員和外籍企業家對德國經濟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聯邦政府和德國人對此表示感謝。但是近年來,特別是兩德統一後,隨著經濟的惡化、失業人數的增加、大量難民的湧入和人們不滿情緒的增長,德國新納粹和極右勢力開始沉渣泛起,暴力排外事件屢見不鮮。單是1993年德國發生的暴力排外事件就有8109起,平均每天22起以上。新納粹和極右勢力暴力排外的主要目標是難民和移民。他們縱火燒毀移民住房或難民居住營,褻瀆猶太人公墓,焚燒猶太教堂,明目張膽地為希特勒鳴冤叫屈。1992年11月在莫爾恩和993年5月在索林根發生的兩次針對外國人的兇殺案,有8名土耳其婦女和兒童被焚身亡。這一重大惡性暴力事件震動了德國和全世界。這種排外活動既反映了一部分德國人對現狀的不滿情緒,也反映了新納粹、極右勢力在統一後的德國有所抬頭,它造成了德國社會的動盪不安,嚴重影響了德國的國際聲譽。最令人擔憂的是,據對一系列仇外事件的肇事者及嫌疑犯的調查,其中70%以上的人年齡不道20歲,30%以上是不足18歲的年輕人。他們之中大多數人的教育水平低下,失業者的比例較高。調查結果表明,這些人並非都是新納粹和極右勢力組織的成員,也無共同動機或政治概念,他們只是感到德國人受「外國」人、尤其是申請避難者的威脅和吃了他們的虧。他們的這種排外情緒被新納粹和極右勢力利用,並在其操縱和唆使下,採取了極端主義的犯罪行為。

德國新納粹和極右勢力重新抬頭,暴力排外事件屢見不鮮,這一現象的出現究其根源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政治、社會原因的。

二戰後法西斯主義思想在德國並沒有被徹底肅清,它仍深深地殘留在一部分人的心中。日爾曼人種優越論仍有相當的市場,這種思想一遇到適合發展的環境便會乘機抬頭。

兩德統一後,德國進入了一個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新時期,它對德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

統一後,德國背上了東部這個沉重的包袱,經濟不斷滑坡,失業率扶搖直上,難民潮洶涌,東西部矛盾尖銳。西部居民認為他們為統一付出的代價太大,平均每人每年要為此多付出3000馬克。而東部居民則普遍感到,統一後他們淪為「二等公民」,同工不同酬,受西部人的歧視,因而有一種失落感,特別是年輕人感到前途渺茫,對未來失去信心,悲觀情緒日甚。在急劇的社會政治動盪中,年輕人喪失了原有的價值標准、思想方向和倫理觀念。而新納粹和極右勢力在所謂「民族主義」的掩護下提出的一些口號正迎合了這部分年輕人的心理,使之成為新納粹的工具,盲目排外、仇外。

德國的統一改變了德國昔日在歐洲的地位和作用,一些懷舊的極右分子想重新支配歐洲,拉起了所謂「民族主義」的大旗。他們煽動青年人和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鼓吹日爾曼種族優越論,把矛頭直指外國人,提出了「德國人的德國」的口號。從歷史上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非但未能給歐洲帶來持久的和平,相反地卻一再把歐洲拖向戰爭的深淵,它是保持德國和歐洲和平與穩定的最大危險。

新納粹和極右勢力的沉渣泛起及一系列暴力排外事件,為德國廣大公眾敲響了警鍾。它使得人們行動起來,採取堅決手段,譴責這一犯罪行經,維護統一德國的社會安定。

在新納粹暴力開始之初,德國政府並沒有予以充分的重視,他們認為極右黨派只是曇花一現,成不了大氣候,因而也未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由此致使新納粹的凶焰逐步升級,氣勢更為囂張,有愈演愈烈之勢。在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下,近幾年科爾政府為了維護德國的威望和利益,公開承認極右勢力的暴力排外活動是「德國的恥辱」,明確表示他譴責仇外活動,要毫不留情地追究並嚴懲這些暴力行為,並對極右暴力組織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取締了極右的新納粹組織。德國舉行了一系列群眾集會,在慕尼黑舉行的群眾集會有幾十萬人參加,這是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群眾集會。集會上人們譴責極右勢力的排外行為,並手持點燃的蠟燭拉成手鏈,以此來表達德國人對外來移民的關心及對暴力排外活動的抗議。

在對極右勢力嚴懲的同時,聯邦政府還提出了一系列與仇外行動作斗爭的青年計劃,並開展了大規模的反對極端主義與仇外行動的宣傳運動,以此來限制有政治動機的暴力行為的泛濫。

超越國界的德語

德語屬於印歐語系中的日爾曼語族,它與丹麥語、挪威語、瑞典語、荷蘭語及英語均為親屬語言。德語語法較難掌握,句形為「框形結構」,動詞(謂語)放在句首或句尾,其他句子成份(如賓語、表語、狀語、副詞等)放在句中。德語還根據人稱和時間的不同,動詞要變位和變時態,名詞要變格,而且名詞還有性屬之分。雖說德語的語法比較難,但它的單詞還是比較容易書寫和記憶的。一般來說,只要發音準確,就能正確地書寫。

在德國,標准德語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早在標准德語形成之前,在今日德意志地區存在著許多日爾曼部族的方言,如法蘭克語、薩克森語、巴伐利亞語等等。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德語只存在於各個地方方言之中,並且只是平民百姓使用的語言。作為社會上層人物的學者、傳教士和權貴們,他們不用德語,而是用拉丁語交流。最早的德語文字記載是一本小小的拉丁文—德文詞典,它出現在公元770年左右。德語自其文字出現之日起,就為封建上層人物所壟斷,並以詩歌語言的形式為主,這一形式是平民百姓所無法掌握的,而且對德語成為統一的文化語言形成阻礙。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6世紀,在此之前的德文,不是今日德國人所能看懂的,人們要像學外語那樣學習,才能看懂這些古代德文。

到15-16世紀,隨著城市的興起,德語已為廣大市民所運用,統一的、大眾化的語言文字已成為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1522年,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先驅者馬丁.路德的德文《聖經》的出版成為標准德語形成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後,隨著出版業的興起以及各種書籍的出版,德語散文體替代了古代詩歌語言。17世紀以後,德語語言學家、詩人、文學家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使德語在表現能力、結構嚴謹、修辭優美等方面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席勒、歌德、萊辛、海涅等一代文豪詩聖也因此登上了世界文壇。他們為統一的、完美的、大眾化的德語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高速發展,新事物的不斷涌現,尤其是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德語也經歷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在語言詞彙方面,德語詞彙已超過1000萬,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在經歷了千年發展之後,今天的德語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衡量,都可同法語、英語相媲美,它已成為世界語言之林中的一棵璀璨的明珠。

我們在前面曾談到德國古老的部族發展至今所形成的差異,其中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各自的方言。德國的方言很多,人們可以從絕大多數德國人的方言和口語上辨別出他來自何方。盡管在二戰後發生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廣播、電視等也得到了普遍推廣,但方言仍有很強的生命力。如果一個巴伐利亞人和一個下薩克森人用他們純粹的方言說話,那他們必須需要一個翻譯才能聽懂彼此的話。在德國,北方人一般將標准德語,如漢堡人將的德語聲音清脆洪亮易懂。最不好懂的是南德人講的施瓦本德語,那就像北京人聽廣東話,不知所雲。正是由於德國存在著眾多的方言,所以一個學過多年德語的外國人,即使德語學得再好,在他初次踏上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區的土地時,也會感到發怵。

世界上有一億多人以德語為母語,除德國外,將德語作為母語的還有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瑞士的絕大部分地區、義大利的南蒂羅爾、比利時的小部分地區、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及盧森堡沿德國邊境地區等等。目前,在全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使用德語,並沒有一個精確的數字,但普遍認為已超過一億人。雖然德文在世界政治和經濟方面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作用較少,但它在文化領域的地位卻是比較重要的。世界上出版的每十本書中就有一本是用德語寫成的。作為被翻譯的文字,德語僅次於英語和法語,居世界第三位。而在將別種文字譯成德語方面,他是當仁不讓地佔據首位。

宗教信仰與宗教團體

(一)基督教在德國

和絕大多數西方國家一樣,德國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在全國大約有將近5800萬人信奉基督教兩個教派中的一個。其中大約2950萬人信福音新教,2800萬人信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屬基督教其他小宗教團體,如福音會-衛理會教、浸禮會、老天主教會、門諾會、貴格會和救世軍等,這些都是自由教會。

在德國,新教教徒在北方佔多數,南方則多為天主教教徒,但在一些州,如巴登——符滕堡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則是兩個教派勢均力敵。不過總的說來,教徒中是老多新少。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信教的人正在減少,尤其是年輕人。有相當一部分青年人只是在出生後去教堂洗禮,長大成人後很少去教堂做禮拜。對於他們來說,宗教節日就是假日,屆時他們多是出遠門度假,而不是去教堂做禮拜。

目前,在德國共有24個州立基督教會和27個教區、4.2萬名神職人員。德國幾乎每個角落都有教堂,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兩個牧師從事教會工作。由此不難看出,宗教在德國具有很深的根基,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國家同教會的關系

德國今天基督教教派的劃分以及它同國家的關系源於宗教改革時期。1555年的《奧格斯堡宗教和約》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樣得到承認,並規定了「誰的地盤,誰的宗教」的原則,各邦君主有權決定其臣民的宗教信仰。1618-1648年,新教與天主教進行勒30年宗教戰爭,最終簽定了《威斯特法倫和約》。和約給予了各階層人民自行決定其宗教信仰的權力,但國家同教會間的緊密聯系,即君主同時也是各自邦國的最高主教這種狀況並未改變。直到1919年魏瑪共和國憲法的頒布,才最終完成了政教分離,但國家與宗教的聯系仍未完全消除。

在德國沒有國家教會,即國家對教會沒有行政監督作用,國家對宗教信仰持一種中立態度,但教會並不是一個私人團體,而是同國家保持有夥伴關系的特殊形式的公法團體。在現實生活中,教會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政黨。教廷通過同國家簽定協議與和約來處理它與國家的關系。為了在聯邦政府和議會面前代表自己的利益,各教會在波恩駐有自己的全權代表。教會有權要求國家提供財政幫助,教會辦的幼兒園、醫院、學校的費用全部或部分是由國家承擔的。在德國,教會從事的慈善事業遍布全國。天主教有24033個社會福利機構,重點是醫院和幼兒園,其擁有113683個床位,工作人員40.7萬人。新教有27885個社會福利機構,擁有91.2萬張床位,有32.6萬名工作人員。德國75%的養老院在教會控制之下,教會是僅次於全國公共機構的第二大「僱主」,提供有120萬個工作崗位。由於教會辦的青年旅館、教會托兒所和幼兒園等收費比較便宜,因而深受人們歡迎。如今,教會的社會福利和慈善活動已成為公眾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德國,教會有權向教徒征稅,通常由國家以報銷費用的方式代理徵收,教會的後繼神職人員也多在國立大學中接受培養。在聘任神學教授方面,教會擁有發言權。

今日的德國,盡管青年對宗教的信仰不像老年人那樣虔誠,每年還有幾十萬人退出教會,但宗教仍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德國社會的宗教氣氛還是很濃重的,單純的全國性的宗教節日就有13個,如三聖節、狂歡節、復活節、聖體節、聖誕節等等。每逢這些節日,全國都要放假,由此不難看出宗教對國家及社會的影響。

(三)宗教團體

1.福音新教教會

這是一個由24個基本上獨立的路德教派、聯合教派和革新教派的分會組成的聯盟。1991年它成為全德范圍上的聯合組織。它的最高領導機構是德國福音新教教會理事會,最高立法機構是教會代表會議,其中央行政管理部門是設在漢諾威的教會辦事處。

2.天主教會

統一後的德國,天主教有27個主教區,其中有7個大主教區。其大主教、主教和副主教有70多位。他們通過參加每年春秋兩季召開的德國主教會議全體大會,就一些共同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協商。大會的秘書處設在波恩。當今教皇約翰內斯.保羅二世曾於1980年和1987年先後兩次訪問聯邦德國,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保羅二世的訪問對世界基督教教會運動和促進國家同教會間的對話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德國每兩年更替舉行德國天主教代表大會和德國福音新教大會,以此來加強教會的影響,引起社會對教會的關注。平時就是通過大量的慈善工作來擴大教會的影響力。不論是天主教,還是新教都有自己從事慈善工作的專門機構。天主教進行慈善工作主要是通過德國慈善協會,新教是通過教會救濟署。教會用於慈善救濟事業的資金主要靠善男信女們的自願捐贈。此外,就是辦醫院、養老院、康復院、幼兒園、學校等。雖說這部分資金全部或部分來自國家。但這些活動已成為公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難以替代的社會福利活動,它填補了國家在此方面的空缺,因而深受公眾歡迎,反過來這些慈善活動也極大地擴大了教會的影響,加深了它對國家的影響力。

3.其他宗教團體

在德國除福音新教、天主教兩大宗教團體外,還有一些較小的宗教團體。其中主要有「自由教會」,這是一個具有自願性質的教會,加入這種教會由自己決定,而不是在兒童洗禮時由家長決定的。福音會-衛理會是最大的自由教會,此外還有浸禮會、老天主教會、門諾會、貴格會和救世軍,這些教會仍屬基督教範圍。
「猶太」既是宗教教派,又是種族的名稱。二戰前,約有50萬猶太人居住在德意志帝國,在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之後,今天生活在德國猶太區的猶太教徒只有約5萬人。最大的柏林猶太教區有近1萬名教徒。其次是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有6000名,慕尼黑有近5000名。在德國東部德累斯頓、萊比錫的富有傳統的猶太教區集中了一些猶太教徒。此外,還有一些生活在非猶太區的猶太人。在德國,各猶太教區的最高組織是德國猶太人中央理事會,創建於1979年的海德堡猶太學大學是一所專門從事猶太學研究與教學的高等學府,該大學有一個中央檔案館,它是由德國猶太人中央理事會於1987年承辦建立的。在此檔案館中存放著有關猶太人歷史的相關檔案,它為人們從事猶太學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我們知道在德國的8180多萬居民中生活著720萬外國人,他們在遷到德國的同時,也把他們的宗教帶到了德國。今天在聯邦德國約有170萬穆斯林教徒,他們大部分是土耳其人,而且已成為外國人中最大的群體。大量外籍雇員的到來,是德國出現了一些原本沒有的宗教團體。

(四)宗教建築

作為一個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基督教不僅是人們普遍的宗教信仰,而且在其近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客觀上它為德國留下了一大筆文化遺產。那些遍布全國各地的金碧輝煌、風格各異、傲然屹立的大教堂,已成為許多城市的建築標志,這些古老的宗教建築充分體現了古代德國人的建築天才,是德國傳統的象徵,吸引著大批外國遊客的到來。有關德國古老的教堂建築,我們在後面另闢章節作詳細敘述。

介紹幾個網站:
http://www.fxyn.cn/gnjs/shjjsh/200609/6783.html

5. 海外多少越南人

海外有450萬越南源棗人。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截止於2023年2月17日,美籍越南人約占海外越則毀南人數量接近一半,同時也是亞裔美國人第四大族群。在海外越南人居雹盯拆住最多的是國家是美利堅合眾國。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有多少越南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越南旅遊如何自由行 瀏覽:736
印尼發生過多少次海嘯 瀏覽:228
印度與中國佔地比率是多少 瀏覽:408
伊朗為什麼窮人多 瀏覽:250
義大利語寶石怎麼說 瀏覽:271
怎麼打中國結最簡單 瀏覽:553
伊朗打仗以色列怕什麼 瀏覽:209
印尼的貨幣有多少種面值 瀏覽:963
印度人在武漢做什麼生意 瀏覽:365
中國哪裡有阿米巴 瀏覽:413
越南為什麼病例少 瀏覽:871
越南胡志明一個星期多少錢 瀏覽:357
伊朗衛生部為什麼公開指責 瀏覽:610
印度挖黃金要多少錢 瀏覽:677
中國工人有多少 瀏覽:154
中國航天衛士消毒多久 瀏覽:127
在哪今年的亞運會在印尼在哪裡舉行 瀏覽:513
伊朗和摩洛哥哪個更厲害 瀏覽:117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如何考研 瀏覽:367
越南太平省的天氣狀況如何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