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1972越南戰爭蔣介石怎麼做的

1972越南戰爭蔣介石怎麼做的

發布時間:2024-01-09 18:30:45

⑴ 1974年西沙海戰,蔣介石直接給解放軍「讓道」真相到底如何

1973年,美軍開始逐步撤離越南戰場,戰爭勝利的天平開始逐漸向北越傾斜。然而,撤軍並不意味著美軍對越南局勢的干涉就此罷手 。 在正式撤離之前,美軍留下了當時一批最為先進的軍艦,將它們移交給了南越 ,這讓南越的海軍一度成為了當時亞洲海域較強的軍事存在。

而南越在獲取這批美軍裝備後,便開始在周邊橫行霸道,並將它的野心投注在了當時和我國交界的西沙群島—— 早在20世紀70年代,西沙群島就已經被勘探出有豐富的石油礦藏 。如果南越在當時控制西沙群島,並成功勘探石油,那麼對於南越的經濟發展,乃至越南戰爭未來的走向都尚未可知。

可我國領導向來高瞻遠矚,在南越做出進先一步的行動前,便做出了對西沙群島的防禦措施。1973年12月,隸屬於廣東水產廳管理的南海水產公司派遣出南漁402、407號漁船,前往西沙群島附近進行捕魚作業。 此番既是為了我國沿海省份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在向世界宣告我國對西沙群島有著不容置疑的主權 。後來,為了方便捕魚作業,我國還在隸屬於西沙群島的琛航島上建設工廠、無線電台等設施,更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對西沙群島的控制力。

而南越在接收了美軍的海軍軍備後,於1974年1月初才宣布 「 我們要計劃在西沙群島開採石油 」,然而當南越政權浩浩盪盪地帶著艦隊,來到西沙群島時,卻只看到了島嶼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容侵犯」 的界碑,以及在茫茫海域中格外耀眼,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然而,南越方面非但無理忽視了中國的合理要求,並且隨後還派遣了2艘驅逐艦,載有27名南越士兵登上甘泉島,將中國工作人員曾插上的紅星紅旗拔下,換上南越國旗。在多次警告無果的情況下, 我國最終做出決定——對南越艦隊進行自衛反擊。

但是,對當時的我國而言,是否真的對南越進行自衛反擊的軍事行動,還是有很多疑慮的: 1972年,中美兩國剛實現了關系的正常化,如果戰爭規模擴大,也會為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增添許多新的未知數。 同時,北越和南越之間的越南統一戰爭也在持續,北越如何看待中國和當前南越之間的爭端,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南越海軍在當時確實具有著一定的優勢, 部署在西沙群島的海軍軍艦總噸位高達5983噸 ,且均為美式艦炮, 而我國後來參戰的海軍噸位數僅有2530噸 —— 更為重要的是,自建國以來,我國當時還未發生過與他國進行的大規模海上自衛反擊戰。

但是,我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和國家尊嚴一直是我們的原則和底線。雖然有諸多不利因素,但我國最終還是決定了: 為了西沙群島的主權,人民解放軍海軍不惜為之一戰。 1974年1月17日,我國南海艦隊派遣出271、274號等六艘軍艦,在西沙群島附近集結待命,由魏鳴森等人在西沙組成海上臨時指揮所,宣布進入戰時狀態,但在臨行之前,周總理特地囑咐: 「我們既要捍衛自己的領土完整,但同時也要避免戰爭擴大。」

而南越海軍也不甘示弱,在意識到我國軍艦在西沙群島附近集結之後,南越方面也派遣出多艘軍艦抵達西沙群島海域。1月18日晚,南越四艘軍艦和我國海軍四艘軍艦相遇發生對峙——但是,我軍當時海軍軍艦的單體噸位,要小於南越,而且當時南越的美式軍艦普遍採用的是火控系統,而我國海軍軍艦多數還在採用人力發射火炮。見我軍裝備有劣勢,南越海軍便一時產生了輕敵的心理,率先對我軍發起進攻。可是,南越海軍配備的火力是遠程艦炮,而我國則是近程的小口徑火炮,為了調整發射距離, 南越海軍浪費了很多時間,而我國海軍則咬緊南越海軍的尾巴不放,最終把南越海軍艦隊逼到了劣勢發射距離 。 在我國小口徑艦炮的齊發之下,南越海軍艦隊遭到重創,同時得到前線已經爆發戰斗的2艘中國潛艇也及時趕到,改變了當時的戰力對比,吃虧的南越艦隊只好率先撤退。

在西沙海戰取得勝利之後,我軍已經取得了在西沙海域的制海權,而當時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負責指揮作戰的許世友則下令趁機進行登陸作戰。最終在1月20日,我國解放軍在海軍艦炮的掩護下成功在甘泉島灘頭登陸,對侵佔我國領土的島上南越軍隊發動進攻, 僅僅用了10分鍾的時間南越島上的48名官兵便全部成為了我軍的俘虜,其中還有一名當時未撤走的美國顧問。

經過一系列戰斗,我國海軍擊沉南越軍艦2艘,擊傷南越軍艦3艘,擊斃、俘虜南越部隊人員近百人。自恃有「美式軍艦」的南越首次海戰,便被我國打得落花流水,於是便惱羞成怒地決定再次派遣6艘軍艦,和我國海軍進行「決戰」。同時, 南越方面還向當時駐扎在亞洲海域的美軍「第七艦隊」發出求助,表示希望和南越艦隊能夠一起加入對中國海軍的戰斗中 。

雖然中國的此番軍事行動的目的是為了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並不想讓戰爭擴大,但在面對著南越方面繼續調集軍艦,並向美國第七艦隊呼救的舉措時,我國還是決定從東海艦隊中調動3艘導彈護衛艦秘密南下,支援當時和南越進行對峙的南海艦隊。但是,考慮到我國大陸同蔣介石的關系,當時從東海到南海調集艦隊一般是走巴士海峽,而不是最近距離的台灣海峽。 可在戰事緊急的情況下,毛主席最終批示「就從台灣海峽過! 」。 最終,這3艘導彈護衛艦於1月23日成功渡過台灣海峽,抵達廣東潮陽企望灣待命,改變了西沙群島中越兩國力量的對比形式,也為後來中國西沙海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當時很多人都難以置信,這3艘導彈護衛艦是如何平安駛過台灣海峽,最終改變西沙海戰走向的?近年,有網上流傳出「 是蔣介石下令,讓台灣方面艦隊給解放軍海軍讓道,並且開出航行燈為我軍指路 」 的說法,認為是蔣介石在關鍵時期的「一臂之力」,促成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種說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其實,當時這3艘導彈護衛艦南下是我軍的「秘密行動」,在此次軍事行動前,我軍從未將這3艘導彈護衛艦的行軍路線透露給任何一方,包括台灣當局。在整個航行中,3艘導彈護衛艦也是「熄燈航行」,「電報只接不發」。因此,蔣介石提前得知我軍行動,並且下令讓海軍「退避三舍」的可能性很小。此外,開航行燈我我軍指路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台灣海峽南口寬約400公里,北口寬約200公里,就算是蔣介石下令要「開航行燈」,對於我國艦隊而言那點微小的燈光在海上也是看不到的。

但是,在這3艘導彈護衛艦南下航行的過程中,確實在台灣海峽的烏丘以東海域遇到了國民黨方面的一支驅逐艦編隊,但是這支驅逐艦編隊並未對我國的導彈護衛艦進行攔截,而是在見到我國軍艦後主動退離,並未進行任何接觸—— 至於這支驅逐艦編隊為何退離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台灣當局對此也未做出過任何錶態。

最終,美國方面也拒絕了南越「請求第七艦隊出兵」的要求,並且對南越和我國爆發軍事摩擦「深表遺憾」。而南越見美國未做出進行軍事援助的表態,之前對我國西沙群島的蠻橫要求也就只好不了了之。最終, 西沙海戰我國以付出18名解放軍戰士生命的代價,獲取了自衛反擊戰的勝利,這場勝利,向世界宣告了我國對西沙群島擁有不可置疑的主權 。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捍衛西沙群島事業的終點。在越南戰爭結束後,北越政權便承接了之前所有南越方面對我國西沙、南沙海域的非法領土訴求,並且多次和我國產生摩擦, 1988年,中越兩國之間的赤瓜礁海戰爆發——但這場戰役最終也是以我國的勝利而告終。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國家捍衛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的決心,從未動搖,而這也是每一位中國人應有的良知。

⑵ 西沙海戰:一場由兩代最高領導人,一位開國元帥參與的「小」戰役

導語:

西沙海戰,全稱為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是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與越南,准確的是 南越海軍 艦隊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海戰發生在中國南海西沙群島, 既是新中國成立後海軍第一次對外作戰,也是毛主席生前決定打的最後一場仗。

從規模上來看,西沙海戰甚至小到不能被稱為一場戰爭,但是就這么一場毫不起眼的「小」戰役,卻 是毛主席親自決定,鄧小平和葉劍英具體負責,許世友指揮下打的。

那麼西沙海戰究竟有何特殊之處,需要新中國兩代最高領導人,一位元帥,一位開國上將這么豪華的陣容參與呢?又對後世產生了怎麼樣的影響?

1973年1月27日,美國簽署《關於在越南戰爭結束、恢復和平的決定》,代表著歷時數年之久的越戰即將終結,南越政權雖然還在和北越抗衡,但沒有了美國的支持,越南統一隻是時間的問題。

到了1974年,南越政權在越南本土的戰局中已經全面告負 ,卻在此時主動入侵我國南海西沙群島,挑起了戰爭。

那麼為何南越政府要在本來就對自己不利的局面下,又招惹中國這個強敵呢,難不成他們是瘋了?

實際上,南越政權之所以在1974年入侵中國的西沙群島,正是其不甘於被北越統一的最後一搏。

事情的症結,其實得從1968年說起,當時,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出了一份勘察報告,這份報告里指出,中國南海范圍內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引起了周邊諸國的覬覦。

其後,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引發了全球石油危機 。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國南海的巨量油氣資源,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南越政權在這個時候侵略中國西沙群島,其實就是為了轉移國內視線,同時試圖以油氣資源,將美國重新拉入戰場,從而改變自己在越南戰爭中不利的局面妄想之舉。

但是,一來當時的開采技術還不夠成熟,南海雖然油氣資源豐富,但短時間內沒法大規模的開采,而美國經濟又因為越戰陷入低谷,當時的美國政府急於擺脫當前的困境,對這種長線布局的事情不感興趣。

二來當時美國反戰情緒強烈,就算美國政府想吃這塊誘餌,國內民眾也不會答應剛剛擺脫越戰的美國,重新捲入一場可能發生的,與中國的沖突之中。

在這種局面之下, 西沙海戰就變成了中國海軍與南越海軍之間的戰爭。但是,別看南越只是一個小國,當時的海軍艦艇卻比中國還強大,這也是他們敢於火中取栗的原因所在。

那麼,中國人民海軍,又是如何以弱勝強,取得西沙海戰的勝利的呢?

中國人從不主動尋求戰爭,但總有一些不長眼的國家將這種熱愛和平當成是恐懼戰爭,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以及西沙海戰和其後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都是這種情況下爆發的。

當南越海軍侵佔我西沙群島的時候,打不打,怎麼打的問題,就擺在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面前。按照一般人理解,西沙群島遠離大陸,對當時的中國經濟影響也不大,再者中國海軍的力量也不如南越,似乎應該採取更穩妥的方式應對。

但毛主席不是一般人,他看到的事情,永遠不是當下,而是幾十年甚至百年之後。不說西沙群島本來就是中國領土, 僅從利益的角度來看,南海豐富的油氣資源,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的未來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越南戰爭進入尾聲,統一已經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如果坐視南越佔領西沙群島,那麼後來統一的越南勢必要繼承這種佔領,而一個統一的,有著蘇聯在背後支持的越南,勢必要更加難以對付。

換句話說, 西沙海戰在南越政權還存在的時候打,那麼就只是中國與南越這么一個小國的戰爭,而一旦越南統一後再打 留給後人的肯定是一個大麻煩。

這顯然不是毛主席的作風,「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毛主席晚年一直「左」,實際上就是一種老父親的心態,他恨不得把中國所有的問題和隱患,都在自己手上給解決了,怎麼可能把這么一個關繫到中華民族未來的大麻煩,留給後人呢?

所以在明知道中國海軍不如人家裝備精良的環境下,毛主席堅決的做出了打的決定。並且讓鄧小平和葉劍英這兩位共和國的元老在中央負責,許世友這個親信大將親自指揮,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將西沙群島奪回來。

這場戰爭之中,僅從軍艦的大小上來看,中國是明顯吃虧的。南越出動的李超傑號,陳平重號軍艦,都是標准排水量2040噸的大艦,而中國參展的四艘戰艦加起來,才1700多噸的排水量,加上潛艇什麼的,總共才2500多噸,而南越艦隊總噸位達到5900多噸。

然而,總 排水量是中國兩倍還多的南越艦隊,實際上是空有其表,噸位雖大,火力還不如中國的小艦。

同時,中國海軍將士的大無畏精神,也是西沙海戰勝利的重要因素。 當時我軍參戰的389艦受傷,幾乎要沉沒, 艦長直接下令撞擊敵艦,生生把一場現代海軍作戰打出了復古風。

雙方軍艦靠近的時候,中國海軍戰士直接拿手榴彈往對方軍艦上扔,甚至用來攻擊坦克的反坦克火箭筒都派上了用場。南越海軍都被打懵了,海上作戰怎麼還有這種操作?以至於戰後他們一直以為攻擊他們的反坦克火箭筒,是中國人的導彈。

就這樣,中國海軍以弱勢裝備,打贏了這場規模雖小,但意義深遠的戰爭,奪回了被南越海軍侵佔的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兩島,保衛了國家主權。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遠見卓識,對國際局勢的把握,都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在西沙海戰之中,越南海軍曾數次向美國求援,然而當時陷入冷戰不利局面,急需要拉攏中國的美國保持了沉默,確保了中國西沙海戰的勝利。

很有意思的是,這場戰爭還體現出了中國古人一句名言:「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在西沙海戰開始以前,實際上中國與北越都是共產主義國家,而當時台灣省的蔣介石和南越都是反共的。 但戰爭之後,雙方的態度卻截然相反。蔣介石宣布申明說西沙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實際上是支持了這場戰爭的中國立場。

而同屬於共產主義陣營的北越,卻申明說領土問題應該談判解決,實際上是站在了南越一邊。

只能說,打斷骨頭連著筋,至少蔣介石那一代的台灣省,在主權問題上,與大陸是一條心的。

西沙海戰的勝利,在當時看來意義遠沒有現在重要,毛主席這一招看似「閑棋」的布置,對於當下中國的南海戰略,可謂是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如果沒有當時那場戰爭,中國雖然富強起來了,但在國際格局日漸復雜的現而今,想要再將觸角伸到南海,要付出的代價肯定比那時更大。而且這不光是代價的事情,還有一個搶佔先機的問題。有些機會,錯過了再想遇到,就很難了。

74年西沙海戰的勝利,不僅讓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搶佔了先機,更重要的是真正在該地區站穩了腳跟,不僅保護了西沙群島的固有領土,在其後的南海諸島與其他國家的紛爭上,也有了更靠前的戰略支點,這種戰略意義,是任何代價都不能比擬的。

如果在近現代世界 歷史 上,要評選前三位最具戰略眼光,同時又精擅政治微操的政治家,那麼毛主席一定在列。

1974年,距離毛主席逝世只有兩年了,當時81歲的毛主席其實已經病痛纏身,但他依然憑借傑出的政治智慧與眼光,用一場「小」戰爭,為後來的中國南海戰略,奠定了百年之基。

正如他在近現代史上一貫所做的那樣,於重重迷霧之中,改變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然而直到很多年後,世人才能理解他的遠見卓識。

如今,藉助於一帶一路戰略,中國通過南海這個窗口,邁出了自己復興路上的重要一步。正如網上所說的那樣:這盛世,如您所願!

借用網上一句話作為結尾吧:

好吧,我還是結不了尾,忍不住要說一句:毛主席萬歲!

⑶ 如何評價蔣介石呢

只想談談作為一個個體的蔣介石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瑣事,或許從中也可以發現一些蔣介石的可愛之處!
1、蔣介石堅持了五十七年記日記的習慣。自1915年到1972年(也就是蔣介石去世前的第三年),蔣介石一直堅持寫日記,很少間斷。僅此一點也就可以說明蔣介石先生毅力是過人的!也許筆者孤陋寡聞,但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能堅持五十多年寫日記的人的確不多!
2、蔣介石幾十年的照片中一貫堅持了軍人的身姿。這一點筆者也查閱了相關資料,可以說在這一方面大家的認識都是比較一致的。很多曾經當過兵的朋友可能會有體會,一個人幾十年在各種場合保持一種軍姿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3、與宋美齡結婚後的蔣介石改變了年輕時好色的毛病!如果稱年輕時的蔣介石為浮浪子弟,恐怕絲毫不為過。但1927年蔣介石結婚後一直身居高位,能做到痛改前非也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4、蔣介石在長達五十七年的日記中筆跡始終保持筆筆不苟(楊天石評語)。寫日記是一件很私人的活動,而能在如此長的時段內保持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可見其毅力之強!
如此等等,可以列舉的細微之處還有很多,比如蔣介石在生活習慣上一直堅持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我想也非一般人可以做到。大是大非暫且放在一邊,從生活的一些細微之處,我們還是可以發現蔣介石的一些過人之處與可愛之處!也許我們試著從人性的角度來評點一些歷史人物可能會得出與通常的理解不太一致的結論來,不是嗎?

⑷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戰例

外國的可以寫越南戰爭,美國集結其他多國幫凶,以聯合國軍之名出戰,在輿論宣傳上佔有大量的優勢,武器科技更不用說,但是越南人民利用當地叢林密部潮濕悶熱的地理優勢,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敢於犧牲自我,硬把美國打了回去.典型的天時不如地利人和.另外,解放戰爭是個相當典型的戰例.下邊是轉貼的,懶的自己寫了,你看看能參考不.

1946年6月26日,停戰有效期剛過,國、共兩黨的軍隊在中原地區(湖北、河南交界)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長達三年多的全國內戰就此開始。國民黨軍隊仍稱國民革命軍,共產黨軍隊則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這一時期被中國共產黨稱為戰略防禦時期。期間,國民黨依靠優勢兵力對共產黨解放區展開了全面進攻,但被解放軍挫敗。
共產黨方面並沒有擺出主力決戰的樣子,採用邊打邊撤的方針將軍隊轉移到山區以保存實力,主動撤出其中國民革命軍在劉峙、程潛的統率下,以20萬優勢兵力攻打共產黨中原解放區的核心宣化店,解放軍被迫開始全線撤退,將主力調往延安地區。史稱「中原突圍」。
同時潛入山區的解放軍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戰爭中的運動戰戰略,利用國民革命軍分散搜索的契機,集中2-6倍的兵力展開包圍進攻。這種方式成為人民解放軍的首要作戰策略。經過8個月的作戰,國民黨方面戰斗減員約71萬人,可用於一線作戰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個旅,下降至85個旅。
第二階段——戰略反攻(1947年3月—1948年9月)
國民政府的8個月的全面進攻並沒有收到預想中的效果,解放軍主力依然存在。這樣國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戰略方案:重點進攻陝北與山東共產黨根據地。
面對20餘萬國民革命軍,中共中央主動從延安撤退,胡宗南占入空城,謊報大勝。同時解放軍開始在陝北高原進行游擊戰,運動戰,分別取得了在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等地的勝利,國民黨方面經過3個多月的「蘑菇戰」,即游動作戰,軍力、士氣下降嚴重,最終放棄了陝北高原的戰斗。
同時,山東的解放區遭到逾60萬國民革命軍的圍攻。由於國民革命軍採用了齊頭並進的戰術,將軍隊控制在一個范圍內,導致解放軍的游擊戰術無法奏效。但粟裕提出以山東解放軍主力決戰的方式粉碎圍攻的方式最終被採用。在孟良崮戰役中,號稱「王牌部隊」的國民革命軍整編74師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陣亡,國民革命軍全線撤退。由此,人民解放軍軍力上升至280萬人,裝備了重炮兵與工兵,基本具備了同國民革命軍決戰的實力。
另外,由於國民政府集中兵力進攻延安及山東解放區,導致後方兵力空虛,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大軍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國民政府的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陳毅、粟裕領導下的華東野戰軍挺進豫皖蘇;陳賡、謝富治兵團挺進豫西。三路大軍,互相策應,在黃河與長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形成了一個「品」字形的戰略態勢,這就牽制了南線國民黨軍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區由國軍進攻解放區的重要後方變成了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這是一個對戰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它帶動了中國各個戰場的戰略進攻,整個戰爭格局從此發生根本的轉變。
第三階段——戰略轉戰(1948年9月—1949年12月)
三大戰役:遼沈戰役(遼西會戰)、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和平津戰役(平津會戰)
國民黨方面的作戰失敗,不但喪失大片控制的土地,國民革命軍損失了主力近150萬人,更有超過100萬的部隊與國民黨政府官員起義。林彪、羅榮桓領導的東北野戰軍,集中了53個師,70餘萬人,1948年9月12日發起遼沈戰役,歷時52天,先後佔領了錦州、長春、沈陽,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經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殲滅和改編,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外,全部獲得解放。
1949年4月,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同以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舉行談判(即所謂「劃江而治」),4月15日,中共代表團將《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送交國民黨政府代表團。但是在南京的國民黨政府拒絕接受這個協定,談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拂曉5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在東起江陰、西至湖口(九江東北)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擊潰沿江防禦的國民黨軍,4月23日解放南京。接著各部隊展開猛烈追擊,先後佔領蘇南、浙東、閩北、贛東北廣大地區及杭州、南昌等地。5月17日解放武漢三鎮,5月27日攻佔全國經濟中心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島。7月上旬解放軍向福建進軍,至10月下旬解放了除金門、馬祖等島嶼以外的福建全省。由於解放軍准備不充分,攻打金門失敗。
渡江戰役後,各野戰軍立即按照中央軍委的既定部署,分別向中南、西北、西南、東南地區進軍。1949年4月解放軍進軍中南,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贛西北、贛南廣大地區。5月解放軍進軍西北,5月20日解放西安,7月解放蘭州、西寧,9月解放寧夏。同月25、26日,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及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通電起義,新疆和平解放,至此解放了西北全境,國民黨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先後攻克湖北.湖南和廣西,劉伯承鄧小平率第二野戰軍、林彪羅榮桓率第四野戰軍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發,突破國民黨川鄂湘防線,佔領秀山、西陽、彭水等地,賀龍也率第一野戰軍翻越秦嶺,乘勝追擊,殲敵宋希濂、羅廣文兵團大部。30日蔣介石匆忙逃往成都,當日重慶解放。
1949年11月初,雲南省主席盧漢和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在雲南通電起義,劉伯承鄧小平率第二野戰軍迅速攻佔邛崍和雅安,在成都的國民黨精銳部隊外逃的道路被全部封鎖。
此時蔣介石仍想死守成都,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而當時國民黨手中的大城市也只有成都和宜賓了,宜賓是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中共地下黨郭汝瑰時任第22兵團司令兼第72軍軍長,專門負責宜賓防務。
1949年11月末,郭汝瑰主動找到解放軍要求起義,12月11日長江重鎮宜賓和平解放。而前一天,也就是12月10日,蔣介石倉惶逃離成都,前往台北。隨後第二野戰軍進至大邑,新津。胡宗南也逃離成都,成都市區在沒有遭到破壞的情況下開始談判,12月30日,賀龍率第一野戰軍和平解放成都,1950年2月20日解放軍進駐昆明,並相繼解放四川、貴州、雲南、西康等省。
至此,解放戰爭的大規模作戰行動結束。中國大陸幾乎全部解放。中國國民黨僅能掌控中國東南沿海島嶼(台灣、金門、馬祖、烏丘、東引、海南島、舟山群島、一江山島、大陳島、萬山群島)及西南(雲南、廣西、四川)部分山區,國共內戰大勢底定。

淝水之戰

--------------------------------------------------------------------------------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中國歷史進入了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盪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郎(禁衛軍)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同時,符堅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近百萬行軍隊伍「前後千里,旗鼓相望。東西萬里,水陸齊進。」符堅驕狂地宣稱:「以我百萬大軍,即使將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讓長江斷流。」

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晉帝任命謝安之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派胡彬率領水軍5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又任名恆沖為江州刺史,率10萬晉軍控制長江中游,阻止秦巴蜀軍順江東下。

10月18日,符堅之弟符融率秦前鋒部隊攻佔了壽陽,俘虜晉軍守將徐元喜。與此同時,秦軍慕容垂部攻佔了鄖城(今湖北鄖縣)。奉命率水軍馳援壽陽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壽陽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等待與謝石、謝玄的大軍會合。苻融又率軍攻打硤石。苻融部將梁成率兵5萬進攻洛澗(在今安徽淮南東),截斷淮河交通,阻斷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硤石,糧草用盡,難以支撐,寫信向謝石告急,但送信的晉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裡。苻融立刻向苻堅報告了晉軍兵少,糧草缺乏的情況,建議迅速起兵,以防晉軍逃遁。苻堅得報,把大軍留在項城,親率8千騎兵疾趨壽陽。

符堅一到壽陽,立即派原東晉襄陽守將朱序到晉軍大營去勸降。朱序到晉營後,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向謝石提供了秦軍的情況。他說:「秦軍雖有百萬之眾,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將難以抵禦。現在情況不同,應趁秦軍沒能全部抵達的時機,迅速發動進攻,只要能擊敗其前鋒部隊,挫其銳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為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

11月,謝玄派譴勇將劉牢之率精兵5千奔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率部5萬在洛澗邊上列陣迎擊。劉牢之分兵一部迂迴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洛水,猛攻秦陣。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揮軍水陸並進,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將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類似人形,誤認為是晉兵,頗為驚慌,對苻融說:「這是勁敵!怎能說他們是弱敵呢?」

由於秦軍緊逼淝水西岸布陣,晉軍無法渡河,只能隔岸對峙。謝玄就派使者去見苻融,用激將法對他說:「將軍率軍深入晉地,卻緊逼河岸布陣,這難道是想決戰嗎?如果你把陣地稍向後退,空出一塊地方,讓我軍渡過淝水,雙方一決勝負如何!」秦軍諸將都表示反對,但苻堅認為可以將計就計,讓軍隊稍向後退,待晉軍半渡過河時,再以騎兵沖殺,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苻融對苻堅的計劃也表示贊同,於是就答應了謝玄的要求,指揮秦軍後撤。但秦兵士氣低落,結果一後撤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朱序則在秦軍陣後大叫:「秦兵敗了!秦兵敗了!」秦兵信以為真,於是轉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見大勢不妙,急忙騎馬前去阻止,以圖穩住陣腳,不料戰馬被亂兵沖倒,被晉軍追兵殺死。失去主將的秦兵越發混亂,徹底崩潰。前鋒的潰敗,引起後續部隊的驚恐,也隨之潰逃,行成連鎖反應,結果全軍潰逃,向北敗退。秦軍潰兵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追來。晉軍乘勝追擊,一直到達壽陽附近的青岡。秦兵人馬相踏而死的,滿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單槍匹馬逃回烙陽。

晉軍收復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別人,就告別走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他族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復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著久遠影響。

希望能有參考下的價值!謝謝的!!

⑸ 蔣介石做過什麼好的事跡

蔣介石有自己的勇氣、精力和領袖品質,他不僅是一個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從希臘 悲劇的意義上講,他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他的悲劇是他個人造成的。 蔣介石屬於那種少見的、非同小可的人物:這種人的勇氣、工作能力、個人意志及其精 力——全部耐力——是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這種人對他們的時代和後世的不同影響取決於 他們從事活動的政治背景、他們所繼承的歷史遺產以及他們國家的大小、國力或重要性。 我們大家今天還受到列寧和斯大林的影響。希特勒曾給他那一代人帶來過巨大的災難。 丘吉爾由於打敗希特勒這一貢獻使他在未來的歲月里留下了烙印。佛朗哥和鐵托改變了他們 國家的面貌,就象穆斯塔法·基馬爾從前改變了一代人一樣。 歷史的偶然使蔣介石不得不和另一個更加獨特的人物—— 毛澤東共同統治中國並在這個國家裡決一雌雄,這是蔣介石的不幸。 這也就是說,蔣介石缺少那些將軍和政治家流芳百世的先決條件——運氣。 他的運氣糟糕透頂,同樣,他的錯誤也的確是不可估量的。 由於蔣介石就是蔣介石,因此他做什麼都要做得徹徹底底。 按男人、軍人、作家和思想導師、政治家和領袖等不同身份對蔣介石進行研究是毫無意 義的(就象不能這樣研究戴高樂一樣)。動機、失敗和成就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令人難分難 解。 蔣介石無疑將以一個「失去中國的人」的面目出現在歷史中,而我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敘述這個重大失敗的背景,以便尋找其原因。 事實上,我在敘述過程中就特別強調了蔣介石所犯的疏忽和失職所造成的錯誤,我也指 出了圍繞著他的種種不幸,不管這些不幸是否影響到他避免錯誤的努力。現在,若把所有這 些因素都加以考慮也許是有用處的。 蔣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錯誤也許是由於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潛在缺點、以及幼年時期受教育 很少的緣故。 由於教育和信仰的原因,他的思想很保守,但他卻認為他自己是個革命者,而革命的含 義包含很重要的幾個方面: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外國在華特權;通過重新樹立對傳統和儒家 思想的尊敬來恢復中國在世界上的應有地位。 盡管他也有社會理想,但與其他目標相比,這些理想被置於次要地位。 他擅於挑動一個人或一派人反對另一個人或另一派人,但他的觀點是狹隘的軍事觀點。 他企圖依靠強力來實現他的權威,他對付反叛者的辦法是懲6 皇歉腦臁T謁 蠢矗 畲? 的罪行莫過於不忠。在他的性格中存在著三處矛盾,其中之一是雖然他能夠對敵手殘忍地進 行報復,並常常採用立即審訊及處決的辦法,但他缺少徹底地成為一個令人難忘的暴君所具 有的那種殘酷的性格。 蔣介石的頭腦過於簡單。從宣傳角度講,這種簡單化是有意義的,但從政治決策角度來 講,過於簡單化就是缺少創見性。 在20年代,蔣介石曾有一段時間把中國共產黨叫做「傀儡」,但在共產黨自我證明他 們獨立於莫斯科之後的很長時間,甚至是在60年代中蘇大決裂以後的時間里,他仍然這樣 稱呼他們。 一個假的標簽會很快破壞貼標簽者的信譽,看來蔣介石對這種問題缺乏認識。 蔣介石用懲罰或將予以懲罰的警告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和培養人們對他的忠誠,出於 這種想法。他不允許任何不願執行其命令的事出現,並且一定要使他的政策得到忠實的貫 徹。 他曾表示,這樣就足夠了。如果發現他的命令沒有得到執行,他就會大發雷霆,下令槍 斃一兩個或者進行討伐。但是並沒有群眾機構來確定政策對人民的影響是否已達到了預期效 果,也許在這一點上和毛澤東明顯地不同。 另一方面,在意識形態上,毛澤東無疑也佔了上風。 深入地研究過這本書的人都不會認為我是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崇拜者;但是馬克思主 義作為反宗教的力量;列寧主義作為革命的策略,卻是不容否認的。 毛澤東看到了接受馬列主義的可能性,並使之適應中國這個農民占絕大多數的國家的實 際情況。他還利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潛在吸引力,而這些知識分子已經喪 失了他們的根基。 相比之下,蔣介石和國民黨卻疏遠知識階層,使他們無路可走,只有靠攏毛澤東和中國 共產黨。 正是孫中山,不是蔣介石,接受蘇聯代表如鮑羅廷的建議,按照共產黨的路線改組國民 黨。 蔣介石很欣賞從他開始的一切權力自上而下的等級結構。 但是,毛澤東贏得了農民,而蔣介石卻聽信地主殘酷地對待農民,而且很久沒有解決土 地改革的問題。

⑹ 74年中越海戰,將介石說了什麼話

回一樓:其一,74年西沙海戰中方參戰的六艘艦艇全部來自南海艦隊,分別是271號、274、281號、282號獵潛艇、396號、389號掃雷艦,如果這幾艘艦艇中有後期增援的,那也無需通過台灣海峽;即使需要其他艦隊增援也是就近從東海艦隊調兵增援,不知樓主下文中所說的北海艦隊真的是為了上文中所提的兵貴神速嗎;其二,1965年「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後,台方海軍因遭痛擊已不再向解放軍海軍主動攻擊,解放軍也不主動打擊對方,大陸的艦船在台灣海峽的活動未受攔截已成多年慣例,何來繞道台灣東南的公海,穿越巴士底海峽一說;其三,學過地理的都知道,台灣海峽最窄處也有130公里,請問有什麼樣的照明燈能夠照得了這么大的一個距離,所謂國民黨軍艦和一些軍事要塞都打開照明燈為北海艦隊的官兵護航這種無知言論也只有樓主這樣的人才會相信;其四,台灣當局自60年代同美國、韓國一起大力援助南越政權,在西貢派駐龐大的軍事顧問團,並派出空運人員協助南越軍隊作戰。蔣介石特別欣賞的將領胡璉便長年以「大使」身份駐在西貢,向南越軍提供「剿共」經驗,結果其住所還受到越共游擊隊的爆炸襲擊。1973年春美國從南越撤軍後,台灣軍事顧問團仍留西貢,在此後兩年間繼續向其提供軍事援助。197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同南越海軍發生西沙海戰後,台灣當局繼續支援南越當局。駐太平島的國民黨軍還接到命令,如果中共海軍艦艇靠岸便開火,而南越艦艇靠近則「勸他們離開」,其立場站哪一邊不是清清楚楚嗎?1975年4月,南越政權遭越南人民軍總攻而崩潰時,台灣軍事顧問團堅持到最後才撤離。西貢政權末代「總統」阮文紹因怨恨被美國拋棄,選擇了台北作為逃亡後的棲身地,以顯示感激之情。這些史實,在當年是關心國際時事的人所共知的。樓主在這說蔣介石在大陸與南越政權發生沖突時「協助」大陸,真不知是道聽途說人雲亦雲還是別有用心顛倒是非。

閱讀全文

與1972越南戰爭蔣介石怎麼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國購物和義大利購物哪個便宜嗎 瀏覽:833
義大利哪個海好看 瀏覽:191
什麼播放器可以看印度片 瀏覽:792
印尼中國關系怎麼樣 瀏覽:611
越南檳榔收購價格多少錢一斤 瀏覽:234
伊朗白頭巾為什麼不掉 瀏覽:341
越南普通樓價多少人民幣 瀏覽:245
疫情中有哪些中國力量 瀏覽:990
印度芒果乾怎麼塗 瀏覽:395
摩洛哥和伊朗哪個勝率大 瀏覽:221
為什麼微信老發去伊朗 瀏覽:72
伊朗地面多少 瀏覽:656
伊朗認證coi是什麼意思 瀏覽:884
義大利一戰後是哪個國家 瀏覽:676
越南進布料要多少錢 瀏覽:547
從美國回來後要回中國多久 瀏覽:533
中國和伊朗哪個國家誰厲害 瀏覽:482
印度貧困城市有哪些 瀏覽:728
人民幣60元在英國能吃什麼 瀏覽:472
在印度尼西亞鶴代表什麼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