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到您以前找過越共「十大」的政治報告,不知找到沒有,可不可以幫幫我,不過我是新手只有5個財富值
中共十七大和越共十大分別對兩國改革開放的經驗進行了重要總結。通過對兩黨政治報告的比較,有共性也有差異。通過比較的啟示是:民族特色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理論創新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先導;建設社會主義必須重視解決好民生問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關鍵詞:中共十七大; 越共十大; 政治報告; 比較; 啟示
一、 中共十七大與越共十大政治報告的共性
1.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特色
中越兩黨都是馬克思主義性質的執政黨,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中越兩黨從歷史和實踐的比較中,認識到堅持馬克思主義,不能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重要的是把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兩黨的政治報告都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各自國傢具體實踐相結合。中國共產黨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1]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表現形式。越南共產黨也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與越南實際相結合,指出,越南革新以來取得成就,是因為「堅持民族獨立和以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目標。……正確認識、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並以此作為黨的思想基礎和革命行動的指南。」[2]
2. 改革開放的目的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給社會主義帶來的嚴峻考驗,中越兩黨都沒有垮,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越兩黨對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有著相同的看法。中國共產黨強調,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讓人民富裕起來,就是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和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引領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歸根到底就是要確保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越南共產黨也始終強調在改革開放中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方向,指出,改革不是放棄社會主義,而是對社會主義有更正確的認識和得到更有效的建設。改革不是背離而是要正確認識、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並以此作為黨的思想基礎和革命行動的指南。正是因為有了明確的社會主義目標,所以兩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 從實踐的角度理解社會主義,對新時期經驗進行深刻總結
中越兩黨都很重視總結歷史的經驗,從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中,開辟本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道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總結了歷史經驗,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新起點。十七大同樣對改革開放進行了深刻總結,得出了十條經驗,分別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1]
越南共產黨在20年的改革實踐中,也積累了重要的經驗,他們總結為:「在改革過程中要堅持民族獨立和以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目標;改革要全面、同步進行,要有繼承、有適當的步驟、形式和措施;改革必須為了人民的利益,依靠人民,發揮人民的創造性、主動性,從實踐出發,對新事物反應迅速;高度發揮內力,同時努力爭取外力,在新條件下將民族力量與時代力量結合起來;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戰鬥力,不斷進行政治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保證權利屬於人民」。[2]
4. 在發展經濟上,中越兩黨有共同的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完成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轉軌。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1]越南革新開放以來,在經濟發展模式上,與中國有著類似的發展變化過程。在越共十大報告中,把「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作為一個重要部分進行論述。指出「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經濟成分的經濟,其中,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的堅實基礎」。大力發展各種經濟成分,在全民、集體和個人所有制的基礎上,形成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經濟成分,這些主要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人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外資經濟。並強調「要創造環境和條件促進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2] 兩黨都高度重視民生問題
5.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是關系人心向背的重要問題。中共十七大報告專門有一個部分對民生問題進行部署,強調了6個方面,分別是優先發展教育,確保教育公平;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形成平等的就業制度;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越共十大政治報告中也集中論述了民生問題,強調要將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緊密結合起來,保障人們在教育、培訓、保健、文化、信息、體育等方面權利平等。對社會保障,醫療體系,教育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等都進行了具體規定。
二、 中共十七大與越共十大政治報告的差異性
差異性體現中越兩黨對社會主義理解的民族性特點。
1. 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目標理解的差異性
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根本性問題。中國共產黨堅持鄧小平理論關於「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3]的基礎上,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目標的一個階段。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就是到2020年中國社會主義「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1]
對於社會主義的本質,越南共產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在越共十大報告中他們也對社會主義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指出「我國人民建設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民富國強、社會公平、民主、文明的社會;人民當家作主;依靠現代生產力和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先進,民族特色濃厚;人民脫離壓迫和不公,生活溫飽、自由、幸福、全面發展;越南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是一個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屬於人民、來自人民、為了人民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與世界各國人民建立友好合作關系」。[2]
2. 對黨的指導思想論述的差異性
中越兩黨的指導思想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但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理論成果有不同的理解。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是毛澤東思想,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關於黨的指導思想,十七大報告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並強調,「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1]這充分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關於黨的指導思想,越共十大報告只是強調在改革中要堅持「以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目標」,「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並以此作為黨的思想基礎和革命行動的指南。」[2]「堅定馬克思列寧主義、胡志明思想、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的目標。在黨的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胡志明思想。」[2]概而言之,越南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和胡志明思想。越南共產黨也強調馬列主義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並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成果即胡志明思想。革新開放以來,越南共產黨也進行理論創新,並先後形成了以阮文靈、杜梅、黎可漂、農德孟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可是他們並沒有把自己的理論創新成果體系化,在十大政治報告中也沒有充分的論述。
3. 對黨的性質的概括的差異性
中越兩黨都是馬克思主義性質的黨,但在具體表述上,兩黨有差異性。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經歷從「兩個先鋒隊」到「一個先鋒隊」再到「兩個先鋒隊」的發展過程。十七大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七大報告也指出了「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1]
-
越共十大政治報告,在「改革和整頓黨,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戰鬥力」一部分中指出,「越南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勞動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鋒隊;忠實代表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民族的利益。」[2]
4. 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整體部署的差異性
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逐步認識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的整體部署由「三位一體」擴展到「四位一體」,即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十七大報告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進行部署的,即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越共十大政治報告對社會主義的部署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報告明確,越共對社會主義的整體部署分為7個方面,分別是:完善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工業化、現代化與發展經濟相結合;提高教育、培訓和科技的質量和效果,發展人力資源;逐步實現社會公平和進步;加強文化、社會的精神基礎;發揮全民族大團結的力量,繼續革新越南祖國陣線和各人民團體的活動方式;發揚民主,繼續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相比而言,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整體部署更具有內在的邏輯性,而越南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部署更具體。
三、 比較的幾點啟示
從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與越共十大政治報告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民族特色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列寧說過,「一切民族都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4]實現社會主義是這樣,建設社會主義也同樣是如此。鄧小平也曾說過,「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出來不能得到成功。」[3]這充分說明了建設社會主義沒有統一的模式,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體現出本國特色,符合本國實際。中越都曾經照抄照搬過蘇聯模式,並為此付出了代價。改革開放以後,中越兩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逐步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主張馬克思主義民族化,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越兩黨政治報告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就是民族特色的重要表現。
第二,理論創新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先導。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的水平與社會主義的順利發展是成正相關關系的。什麼時候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獲得重大發展,社會主義就會有重大進步;什麼時候堅持教條主義,固守僵化的理論,社會主義就會停滯,甚至會倒退。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這已被歷史所證明。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改革開放以來,中越兩黨根據本國的實踐和歷史經驗進行理論創新,從而更好的解決實踐中提出的問題。中越兩黨政治報告都體現了重要的創新內容。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十七大報告中,又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深刻論述,並要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越共十大的政治報告,也對改革和整頓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積極主動融入國際經濟、建設定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性的論述。所以社會主義要發展一定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自覺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實踐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從而開辟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必須重視解決民主問題。民生問題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馬克思曾指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這就是說,民生問題是社會存在的一個前提。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它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希望。布爾什維克黨之所以能夠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在「和平、土地、麵包」等問題上,制定了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策。而後來之所以出現蘇聯解體的悲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民生問題沒有解決好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蘇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農輕重比例失調,積累與消費比例失調,導致長期存在的「經濟短缺」現象,後來戈爾巴喬夫也著手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沒有成功,使民眾對民生問題的解決看不到希望,最終失去了對蘇聯共產黨的信任。中越兩黨也曾經都學習蘇聯模式,使人民生活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改革開放以後,中越兩黨吸取教訓,從本國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來制定各項社會發展政策,越來越關注民生問題。中越兩黨政治報告中對民生問題的論述,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第四,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改革開放前,一方面由於社會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實行封閉的政策,過分強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立性和斗爭性,而忽視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還有學習、合作和利用的一面,失去了學習利用資本主義文明成果的機會;另一方面,由於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照搬前蘇聯模式,導致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單一化,使社會主義遭受挫折。所以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在強調了學習利用資本主義一切文明成果的同時,有的人就忽視了社會主義之間相互學習的必要性。需要指出的是,不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需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要相互學習和借鑒。越南革新開放之初,就進行了「北上取經」,對中國經驗進行學習借鑒,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過20多年的發展,越南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有些方面值得中國借鑒。2006年11月,胡錦濤總書記訪問越南時,中越聯合聲明中也強調了「深化治黨理政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交流」。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農德孟.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戰鬥力,發揮全民族力量,全面推進改革事業,盡早擺脫欠發達狀況——越共十大政治報告[R].古小松.2007年越南國情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② 李光耀憑什麼能夠斷言,越南的改革不會成功
李光耀憑什麼能夠斷言,越南的改革不會成功?
現在的越南正在積極追求國家的發展,越南近幾年在許多的地方已經發展的不錯,改革似乎也有點成果了,但是據李光耀所言,越南的改革距離成功還是很遠很遠的,那麼李光耀憑什麼能夠斷言,越南的改革不會成功呢?
04最後,越南是較為貧困的國家,這里的貧富差距很大,有些人離開了這個國家,去海外發展。還有一些人,實在待不住了,也選擇了離開。也上百萬的人在戰爭中失去生命。所以,這就導致越南的人口在大量的流失,沒有人口,那麼勞動力就是在減少,沒有勞動力怎麼發展國家呢?越南和自己臨近的幾個國家的交往也並不好,改革沒有別人的幫助,是很難成功的。
以上僅是筆者本人的觀點,歡迎您評論留言。
③ 越南的改革開放是什麼樣的
首先,越南的改革開放不叫改革開放,而叫“革新開放”:
1. 中國的改革開放:
中國的改革開放,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末。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國家政策,即“改革開放”。隨即中國實施了“分田到戶”、“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式開始。現在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提高。
2.越南的革新開放:
越南的革新開放,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1986年越南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提出經濟上和思想上同時進行改革與開放、經濟和政治同時進行改革與開放,即“革新開放”。隨後的幾年裡,越南導入了市場經濟、對外開放政策,革新開放如期進行。現在越南經過30多年的革新開放,國內經濟得到了較大發展,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4.而且越南還計劃在2021年,實行全國民主大選(即“普選”),全民參選國家領導人。這與美國的全民直選總統,是何其的相似啊!或許越南真的是在 “全盤西化”的道路上加速前進,未來的越南會如何呢?會不會真的發展成“西方式”國家?不得而知。
④ 越南世界工廠崛起給我國帶來了什麼我國製造業目前的處境如何
中國能夠做世界工廠,但越南沒有這個條件。即使一些中國曾經淘汰了的產業,一度轉向越南,越南也不具備替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條件。
當下,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產能過剩,嚴重的過剩,目前全世界人口又比擬穩定,也就是說,我們是造的東西多了。那麼人口老齡化的迫近,會不會對產能形成影響呢,除去了特殊的重膂力勞動行業,其他行業影響並不是很大。而且隨著自動化的提高,估量產能還有提升的空間。所以說人口老齡化關於我們最大的沖擊不是產能降落,而是越來越多的人會步入領取社保基金的行列,但是只要很少的人處於交納的行列。
⑤ 革新開放的具體措施
越南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注重政治體制改革。首先形成一個有效的監督體制和制衡體制,讓一把手始終在監督中。2006年4月召開的越共十大上總書記進行差額選舉,這在國際共運史上是破天荒的。越共十大按差額選舉產生了181人組成的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候選人207名,包括自我推薦的2人。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原定選舉25人,但因只有21人得票過半,大會決定不再進行第二輪選舉。
越共通過擴大黨內民主、加強黨委的監督作用,以遏制腐敗行為。比如實施「質詢制」,規定黨員的權利,其中一個權利就是對上一級黨員領導的監督,這才是黨內民主真正的含義所在。政府總理要出來接受國會質詢已經進行了幾年,回答民眾關心的問題。還有國會真正發揮民意機關的作用,國會可以對政府包括總理在內進行質詢,質詢場面還要向全國進行現場直播。另外,也要求公示需要票選的候選人名單,這也在討論中。
革新開放以來,越南不斷結合自身實際,採取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國會選舉制度。這些改革舉措頗具「越南特色」,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差額選舉
越南規定國會代表選舉為差額選舉,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在選舉中,代表候選人獲得過半數的選票才能當選。2007年5月20日,越南全國5600多萬選民前往各地投票站,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選舉第十二屆越南國會代表。5月29日,越南國會選舉委員會正式對外公布了最終的選舉結果,全國875位候選人中493人當選。
意外落選
中央推薦的165位候選人只有153位當選,「意外落選」者達到創紀錄的12人,其中不乏政府重要部門的官員。來自黨中央、中央政府、國會機關和越南祖國陣線等行政機構的官員代表數量進一步下降,分別只有11、20、75和27人,而更多德才兼備的科學家則進入了國會,專職代表比例也進一步上升,從上屆的25%提高到28%。民眾認為,這樣的結果有利於改善官員「既當球員又當裁判」、「邊踢球邊吹哨」的狀況,有利於提高國會的監督職能。
允許公民自薦參選
根據越南相關法律規定,除正在服刑、被拘留或刑事起訴、被行政管制等情況外,越南公民年滿21歲即有被選舉權,也有權自薦參選國會代表,但前提條件是必須符合國會代表的相關標准和要求。後來幾屆的國會選舉都出現自薦候選人參選並當選的情況,本屆國會選舉,自薦參選人數大幅增多,被認為是民眾參政議政意識明顯增強的體現之一。祖國陣線組織進行的第二輪協商後,全國有1322名候選人進入了第三輪協商,其中自薦候選人為238名,佔18%。經過第三輪協商,最終成為正式候選人的自薦參選者只有30人,約佔全部正式候選人的3。4%。但只有一位自薦候選人最終如願成為國會代表。
候選人須過「民意關」
所有國會代表候選人都必須經過本單位和住地群眾兩道「民意關」,如果得不到所在單位和住地居民50%以上的民意支持,他們將不能成為候選人。徵求民意支持的做法迫使國會代表或有意參選國會代表的人自覺深入到民眾當中去,了解、掌握民眾的現實情況和所思所想,更加註重民生民情,關註解決民眾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也可有效避免部分領導幹部「脫離群眾」。身為領導如果不密切聯系群眾,與單位同事及居住地民眾群眾「打成一片」,將很難獲得足夠的基層民意支持,自然也就當不上國會代表,政治生涯也大受影響。
總之,近年來越南的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擴大了黨內民主,也有利於推動社會的民主氣氛。 經濟改革魄力大
越南對土地「三權」進行大膽改革,私人除了沒有土地所有權外,使用權、轉讓權和繼承權全都擁有,這可謂改革的大動作。又例如開發區的稅收政策,越南實行「四免九減半」的政策。此外越南企業所得稅比周圍國家的稅率都低。除投資於服務業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8%外,製造業都可以得到20%、15%和10%等不同的優惠稅率,以及稅收減免若干年的優惠。又大膽開放了賭場。
新聞監督力度大
他們認為,要建立民主、文明的社會,民主和文明首先體現在媒體。媒體對於國家的發展意義重大。要建立民主社會,首先就體現在媒體的透明上。它在促進國家整體進步時所起的作用是積極的,既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對*也起到了威懾、警示作用,同時也增加了社會民主的氣氛。在反腐方面,越南媒體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腐敗案件,沒有及時地被黨組織發現,卻被媒體送上審判台。
反腐力度加大
越南出台了《反腐敗法》《反浪費法》,加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成立一個專門的反腐委員會,由總理直接牽頭。這不僅對外有影響,對內也對老百姓有交代。
由於越南採取了發展與均衡並重的策略,多年來越南每年持續維持6%~7%的經濟成長,不快也不慢。人民的幸福指數較高,藏富於民。2005年9月公布的聯合國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盛贊越南是「一個同時達成發展與均衡的國家」、是「人類成功發展的範例」。報告還特別提到,雖然巴西的人均所得是越南的四倍,但巴西10%最窮階層的所得,比越南10%最窮階層的所得還低。 越共認為,腐敗是「一切危機之危機」,「一切災難之源頭」。越共中央在1989年作出《清除腐敗分子,純潔黨的隊伍》的決議,將反腐提到黨建的議程,1994年1月越共中期全國代表會議首次將腐敗看作是黨面臨的四大危機之一,2001年11月越共總書記農德孟在越共九屆四中全會上指出,「腐敗和官僚主義不僅威脅到改革的進程,而且已成為國家的一大災難」。
從法律層面上講,1996年底越南國會頒布了《反腐敗法草案》,對各種腐敗行為作了具體界定,並提出相應的懲處規定。同年首次處決大貪污犯。1997年越南國會通過的修改後的《刑法》規定,騙取公款或社會主義財富5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31.25萬元)以上者判處無期徒刑或死刑;受賄一億盾(合6.25萬人民幣)以上者判處無期徒刑或死刑。1998年越南國會通過的《反貪污法》規定,貪污或利用職權騙取社會主義財富500萬盾(3125元人民幣)以上者,受賄50萬盾(312.5人民幣)以上者,行賄50萬盾以上者,均追究刑事責任。 與中國模式相似,同屬漸進式改革。
(一)在意識形態上,堅持以馬列主義、胡志明思想為指導,反對搞多元化;
(二)繼續堅持共產黨領導,不搞多黨制,在共產黨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
(三)逐步推進各項改革:首先是進行農村改革,農村改革取得成效後再推進到城市,再推進到其他各個方面。其次,越南改革也是一種以市場化為導向、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
主要體現在:
1、在所有制方面打破了過去的一大二公,企業權力下放,實行自主經營,合作社也下放了,把土地分給農民實行承包經營,在所有制上提倡公有制、集體所有制、私人所有制並存。
2、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過渡。
3、在分配方面,過去搞大鍋飯,搞平均主義,改革後實行按勞分配,允許多種形式的分配方式存在,成效良好。
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越南革新,就是:全形度、有深度、大力度。中國與越南同處亞洲,山水相連,地理相近,歷史相似,有很多共同之處。中國與越南在政治體制上有眾多的相同,改革(革新)的總思路相似,越南革新經驗對我們有重大的啟示作用。
⑥ 是什麼原因讓越南經濟現在發展得這么快,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
越南革新,開放的路子正確,最大的優勢是人口優勢,導致勞動力廉價,後勁發展十足,限制生產力發展的絆腳石少,感覺越南欣欣向榮,就像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喚發了人民的活力,我相信越南會越來越好,必將會成為繼日本,韓國,中國之後的亞洲一條龍。
越南很多東西是學習中國,幾千年都這樣,也一直防著中國怕中國吃了它,不要小看這個弟弟,它現在是東南亞最活躍的國家。
只能說越南在模仿西方和借鑒中國的模式上做了一些改動,但距離建立一個優於西方的國家體制缺少理論和實踐的支持!因為地理結構和人口結構的全面與復雜性,今後只有中國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引領社會進步的社會制度,到那時周邊國家會因此而受益的。美國的打壓不是壞事,或許正可以促成新制度的產生。
知足常樂幸福指數肯定高!不要總拿著放大鏡看歐美的好,同樣拿著放大鏡看自己的不足!從人類的發展史來看歐、美只是領先了100多年,做好自己,做好中國人!
⑦ 1986年,寮國和越南同時革新開放,30多年過去了,現狀如何
成長的旅途有多久?
對於一個人而言,或許就在一天,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直到現在我才發現,一個人的成長與蒼老不是慢慢的歲月,而是一瞬間老去的。」
對於一座城而言,或許就在一時,像張愛玲說的那樣:「為成全一座城,千千萬萬人為之傾覆,千千萬萬人也同樣為之死去。」
而對於一方國家而言,或許就在一世,像張載說的那樣:「國之重器,繼往聖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土地和人一樣,有著生命,有著歲月,雖不可言語,卻也在汲取著建設者的智慧和沉澱,不斷在時光洪流里,駕著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駛進,長期以來,土地都在歷史里解釋著成長的不易與堅定。
而當下,土地之上蓋起了萬千高樓,而高樓成了國家的脊樑,土地成了國家的血脈和腳印,國家就此繼承,向未來和遠方無畏奔騰下去。
小結:
成長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一直在追尋和探求的。但成長的道路里也總是布滿荊棘和沙礫,因此這條不易的道路里,國家命運的車輪也總是顛簸和散亂,看著那片硝煙彌漫的焦土,滿目瘡痍的房屋,不盡的惋惜感慨湧上心頭。
⑧ 越南的改革,是文明的進步還是衰退
越南的改革,是文民的進步還是衰退?
改革是革新除弊、破舊立新,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適應,相協調。即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有人認為越南的改革是“倒退”,是“全盤西化”,是“和平演變",必然造成國家內亂分裂等等。這是無病呻吟,杞人憂天,無稽之談,毫不根據。
判斷一個國家的改革是進步還是倒退,主要看是否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是否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
個人認為:越共有自信、有魂力、有使命、有責任、有擔當、有作為。相信越南人民會與越共同舟共濟,共創輝煌。
綜上所述:越南的改革是民主進步還是衰退倒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不看廣告看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