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反擊戰是怎麼打起來的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而越南的河 內之聲廣播電台,則指責「北京擴張主義集團」,表示:「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國)妄圖侵佔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族侵略。」
中蘇交惡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戰爭,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持續處於敵對狀態,蘇聯在中國北方陳兵近百萬達44個師,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揭開中美關系新的篇章。中美兩國從此開始醞釀關系正常化。這對當時仍與中國友好而與美軍交戰的越南來說,卻無疑是個壞消息,因為這將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減少甚至終止對越南的支持與援助。越南心中不滿,轉而全面投向蘇聯。
中美關系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一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中蘇自六十年代交惡,從此成為死敵。中國也從此成為孤家寡人,環顧四周,並無一個朋友。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老一代中國領導人當然看到這一點,尤其是同越南關系逐漸惡化,越南投靠蘇聯傾向逐漸明顯的情況下,如何突破戰略上的不利形勢以達到對抗蘇聯的目的,就日益成為中國的迫切需要了。
另一方面,美國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心雖不快,也屬無奈。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了解到了新中國的力量和在地區事務的分量,美國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同中國全面發展關系,以謀求在亞洲地區實現和平,同時對蘇聯在亞洲勢力擴展進行遏制。而這一點,竟然同中國的利益驚人的一致,因為中國就是需要尋求這樣的戰略「盟友」。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和,接下來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開始關系正常化及建交談判,不一而足。
中美接近對越、蘇無疑構成重大威脅。蘇聯加速拉攏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蘇聯,並在南北統一後,立即開始了反華的舉動。對內大加迫害華僑華人,對外頻頻騷擾我邊境,打死打傷我邊民及邊防軍,入侵我國土拆毀我界碑。中國政府一向以和為貴的主觀願望對其所行盡力忍讓,更進一步強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然而,中國並非無能之輩,暫時忍讓僅僅是由於時機尚未成熟,不便大動干戈。當時機來到,便給與越南狠狠教訓,這是後話。總之這印證了這樣的話:在國際關繫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1979年中美建交,鄧小平隨後立即訪美,被問及對越政策時,胸有成竹地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其實大軍早就嚴陣以待,只等一聲令下了。在1978年12月底,已有22.5萬解放軍集結在中越邊境。
『貳』 中越自衛反擊戰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越南自一九七四年開始就在中越邊界挑起了一些小的摩擦和糾紛,意在試探中國的反應。跟越南人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周恩來深知,越南的擴張野心已被壓抑了千年之久。周恩來判斷越南已萌生了控制中南半島的野心,若中國不作為,越南統一後會吞並柬埔寨、寮國,成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國聯邦」,繼而把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個個納入勢力范圍。對中國而言,若在南部再出現一個與自己陸地相連、像日本那樣的重量級挑戰者,與蘇聯和印度一起從南、北、西南三個方向夾擊並包圍中國,是中國無法承受的。周恩來將自己的這一擔憂告訴了鄧小平,鄧小平認可了周恩來關於中越早晚必有一戰的戰略判斷,心中對中越戰爭早有思想准備。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越南發動入侵柬埔寨的戰爭僅一個多月後,鄧小平出兵三十萬,進行了大規模的的中越戰爭。目的是破壞越南的充當蘇聯爪牙進行代理人戰爭與擴張稱霸的狼子野心。短短一個月的大規模戰爭基本打光了越南在東南亞稱霸的本錢,達到目的之後,中國勝利撤兵。
『叄』 對越自衛反擊戰里越南是怎麼侵略我國的中國又是怎樣還擊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肆』 1979年對越戰爭的始末
關於這個,國內和其他國家的說法不一樣,就像日本不承認大屠殺一樣,中國也不可能承認自己的入侵行為,因此就拿「反擊」來創造歷史。具體過程和原因,我現在用手機不好回答,過兩天能用電腦時再回答你。
這段歷史無論天朝還是越南都有修改的地方,以下是來自芬蘭的資料,大部分中立國資料與其基本一致。
1.起因:
大家都知道79年是WEN-GE剛剛結束的時候,鄧當時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國內形勢混亂,內部矛盾激化;二是軍隊的人都自以為是,把自己的地位置於全國人民之上。因此鄧打此戰還是比較英明的決定,一是利用一場「反侵略」戰爭促進國內人民團結,二是藉此仗來殺殺軍隊的傲氣。
而恰好此時有個又合適的對象——
越南一直以來都與天朝有領土爭端,雖然沒有大規模戰斗但小沖突不斷。而且還有一個正當理由,當時統治柬埔寨的是「紅色高棉」,紅色高棉是親華政府,而且一直對人民實施恐怖統治,當然越南對柬埔寨的入侵並不是為了解放柬埔寨人民,而只是單純地擴張,但「解放人民」成了越南政府出兵的正當理由。因此鄧便在國際社會上以保護柬埔寨為理由出兵越南。後來由於國際社會譴責,加上目的已達到,因此鄧在宣布勝利後下令撤軍,未來得及與越南從柬埔寨撤回的主力交手;而越方在共軍撤退後也宣布勝利。
效果:
此戰雖然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但成效非常良好,首先保證了柬埔寨親華政權的在位;二是重新團結了國內民眾,解決了矛盾;三是在此戰中傷亡慘重的PLA不再傲氣沖天,恢復了以前的軍階和軍銜;四是撤軍時從越南帶走了大量以前援助的物資,並對越南的交通和村莊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大大地削弱了越南的綜合實力。
戰斗過程就不多說了,歷史書應該不至於連這一段都要改。雖然越南最後從柬埔寨撤回了主力部隊,但沒有來得及與PLA交手。
兵力:PLA最初為20多萬,後來增加到約40萬。越軍方面大約7到10萬正規軍和15萬民兵。
損失:雙方對外宣傳的傷亡數據都不一樣,以下為部分中立國經考察後估算的大概數據。
華:陣亡2.6萬,受傷3.7萬,420輛坦克被擊毀。
約:陣亡3萬,受傷3.2萬,185輛坦克被擊毀。
平民:越方宣稱有10萬平民傷亡,但中立國未考察到詳細數據。
信不信由你,如果你覺得只有天朝的史書可信也沒什麼,畢竟生在天朝嘛。
『伍』 80年代中越戰爭,中國和越南為什麼會發生沖突
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1975年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在東南亞,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打敗美國,並有蘇聯支持,裝備有蘇式美式裝備的越南開始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越南共產黨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51年印支共產黨二大上,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三國分別建立共產黨。但是這時,越南提出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統三國。在寮國革命成功,政府親越的情況下,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5)越南是如何跟中國戰斗的擴展閱讀:
當時的世界局勢,一是美蘇冷戰爭斗此漲彼消,標志性的事件就是美國退出中南半島及蘇軍入侵阿富汗,蘇修上升的勢頭咄咄逼人;二是中國這個砝碼轉向美國,美國也投中國所好,在台灣問題上明確態度,並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同時中蘇關系越發緊張,兩國基本斷絕往來,蘇聯還在中蘇邊境線陳兵百萬,造成緊張局勢。
具體到印度支那問題上,美蘇中三國的態度非常明確。
蘇聯:支持越南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是從南面制衡中國,二是以中南半島為永久立腳點,拓展全球爭霸事業。
美國:不得已退出中南半島,但絕對不希望蘇聯填補這個力量真空,寧願中國介入以制衡蘇聯擴張勢力。實際上美國一直在為此作準備,1974年1月西沙海戰後,中國能夠控制西沙,沒有美國的默許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絕對不希望自己的身邊出現另外一個強敵,無論如何必須將這個「印度支那聯邦」扼殺在搖籃狀態。
『陸』 求對越自衛反擊戰詳細站因及大概過程
852行動計劃簡圖
戰前准備情況
1985年春天,851行動計劃後,東山地區的越軍遭我軍打擊後傷亡慘重,我東山的防禦態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了進一步改善老山方向的防禦態勢,我軍決定主動出擊,殲越拔點,佔領越軍的156、168、166、138、小尖山等陣地以及南嘎地區,同時對167號陣地進行出擊拔點,作戰任務代號為「852行動計劃」。
在老山地區,我軍防線當面為越軍313師、356師,其前線炮連、通信分隊多由女子組成,在167號陣地上的越軍為313師14團7營(欠4連)。在166、168號陣地東側為1連,連指設在166號陣地;156號陣地、167號陣地為3連,連指設167號陣地;營指在164號陣地。整個陣地由石洞、石縫、掩蔽部及多道塹壕、交通壕互相連通,組成縱橫交錯,明暗結合,側射、倒打、上、中、下的立體火力網,陣地前沿以及陣地間隙還布設有不規則、大密度的防步兵雷場。
考慮到出擊的隱蔽性,因此要求出擊當天上半夜必須有月亮,利用月色進行秘密摸進,下半夜月亮必須消失以便於隱蔽潛伏的步兵,經氣象部門的努力,最終把出擊行動選定在1985年的3月8日這天進行,根據計劃:各個出擊分隊的第一波攻擊隊各路將利用2時30分左右拂曉前的一段夜暗時間在敵前沿秘密摸進,分別以35~105分鍾貼近至越軍陣地待機,其中步兵1師1團6連(硬骨頭6連)將負責攻佔138、小尖山陣地;步兵1師2團1連負責攻佔168號陣地;2團2連負責攻佔156號陣地;2團3連負責攻佔清水河門戶166號陣地同時出擊167號陣地;步兵1師3團1連負責攻佔南嘎;步兵2團2營4連、6連(欠1排)、炮兵連(欠迫擊炮排)、機槍連(欠一個班)擔負軍工任務;中央軍委直屬干擾17團率大功率干擾機對越軍的無線電指揮網實施電子壓制。為達成奇襲效果,作戰計劃決定一反常規,不採用以往我軍慣用的炮兵覆蓋爾後延伸掩護步兵沖擊的打法,步兵秘密摸進予敵突然襲擊,把越軍堵死在洞中然後採取分片圍剿,炮兵在戰斗發起前不進行任何火力准備,以免引起越軍作出反應,在戰斗過程中炮兵火力將根據步兵需要,以准確的火力及時支援步兵戰斗;根據這次戰斗作戰地域小,出擊縱深淺,師特意配置了兩挺14.5mm高機、4挺12.7mm高機、6挺7.62mm輕重兩用機槍組成機槍火力支援隊,由2團1機連負責組成,另外以4門82mm無和兩門75mm無組成小炮火力支援分隊,兩火力支援隊專門封鎖陣前100米以內和側翼、結合部、間隙地、屯兵洞、火力點等炮兵火力死角,為擔任出擊任務的步兵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小口徑的火炮擔任38個射擊目標,其中50~80米為60mm迫擊炮射擊區,80~150米為82mm迫擊炮射擊區,120~200米為100mm迫擊炮射擊區,大口徑炮主要負責壓制我前沿200米以外越軍步兵和淺近縱深越軍炮兵。
各相關單位接受作戰任務後,前後5次統一組織步炮指揮員及戰斗班組骨幹,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對156、166、168、167、138、小尖山等出擊地區的地形及敵情進行了反復的勘察。摸清了越軍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和障礙設置,同時選擇了步兵攻擊路線,確定了炮火攔截地段,對所有陣地統一進行了目標編號和地形地物代號,為了摸清越軍的活動規律,在116、144、146、262、541、××號陣地(未能查出該陣地號)和偏馬開辟了了8個觀察哨,以夜視器材,分片劃塊,定點對相關陣地進行晝夜觀察。同時,各團根據預想的戰斗情況,分別進行了沙盤推演,並選擇相似地形,按方案反復進行了秘密摸進、打洞搜剿、抗敵反撲,轉取防禦和偷襲不成轉強攻等內容的實兵演練。
後勤部門也立即進行了准備,為作戰部隊囤積了106噸彈葯以及7天的食品,各炮群也根據可能的情況囤積了足夠基數的彈葯;在前沿陣地構築了大量的工事,到行動前兩天,一共新構了短洞17個,長187米(可容600餘人)的波紋鋼貓耳洞51個,掩蔽部24個,掩蓋觀察工事18個,掩蓋射擊工事26個,挖掘交通壕3,200米,戰鬥打響前的幾天,組織人員提前秘密開辟通路15,000餘米,排雷2,789枚,其中在166號陣地南北兩側、166號陣地北側山腰和低部秘密開辟了5條接近166前沿通道1,545米,搜排各種地雷1,800多枚。
1985年3月8日凌晨,852行動計劃如期實施。
『柒』 84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發生背景、作戰目的、戰斗過程以及這場戰爭的影響分別是什麼
戰爭背景:
中國和越南兩國山水相連,睦鄰友好源遠流長。中國人民對越南人民的抗法、抗美救國戰爭曾提供了無私的巨大援助,為越南人民爭取獨立解放斗爭的勝利做出過犧牲。但是,越南政府在結束抗美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後,把維護和平、主持正義的中國看成它推解決爭端。但越南政府視克制忍讓為軟弱可欺,對中國的挑釁和入侵活動不但沒有收斂,反而不斷加劇。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和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作出了自衛還擊的決定。
從1979年2月17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廣西、雲南兩個方向進行有限度的自衛還擊作戰。參戰的步兵、炮兵、坦克兵等部隊,在人民群眾支援下,奮勇作戰,擊退了入侵的越軍,並克服山高、林密、路窄、溝深、洞多等艱難險阻,突入越南邊境幾個地段淺近縱深20~40公里,迅速摧毀了越南針對中國構築的各種軍事設旋,給予越軍幾個正規師和一些地方部隊以沉重打擊。至3月5日,中國邊防部隊推進到諒山、高平、老街等省城和20多個邊境城鎮、要點。
中國政府方面聲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而當時國際上大部分西方國家認為越南應從柬撤軍,中國則應從越南撤軍(實際上中國在一個月後從越南撤軍,而越南仍通過傀儡政權維持對柬佔領,長期拒不撤軍)。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認為是中國侵略了越南,亞洲大部分國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國也要求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而中國也應自越南撤軍。
戰爭過程:
第一階段
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克高平、同登,西線部隊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內突進了20-50公里。越軍採取地方部隊和公安、民軍在邊境一線節節抵抗,主力步兵師實施機動作戰的戰術,以空間換時間,與中國軍隊進行周旋。因其兵力火力不足,戰術保守,雖然給中國軍隊造成了較大傷亡,但仍抵擋不住,重要戰略城鎮紛紛陷落。
第二階段
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佔諒山、廣淵,西線部隊攻佔沙巴、封土、鋪樓,完成了預定作戰任務,隨即中國政府宣布從越南開始撤軍。
第三階段
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軍隊邊清剿邊撤退,同時炸毀越北境內的重要軍政設施並擄獲當年支援給越南的大量物資。越軍從柬埔寨戰場調回部分軍隊保衛河內,但其不敢和中國軍隊決戰,只能遠遠尾隨中國撤退部隊。在撤軍過程中,有少數中國部隊遭到越南地方部隊和武裝民軍襲擊,造成了一定損失。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內,戰爭結束。
戰後影響:
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尤其是對越南方面來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使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遭到嚴重破壞。
邊界沖突持續了整個八十年代,包括1984年老山戰役、兩山輪戰等。1999年,經過多年談判,中國和越南簽署了邊界條約,但具體分界線仍然被保密。這次的條約中包含了較小的邊界調整,一些土地被歸還給中國。越南官方媒體報道新邊界事實上於2001年8月左右實施。
中越戰後越南並未收斂中越在邊境上的摩擦依舊頻繁,開啟了往後長達十年的中越邊境戰爭。中越兩國海軍於1988年還在南沙群島海域爆發了軍事沖突,中國海軍由此收復了南沙六個島礁。
因為中越交惡的影響,在越的華裔持續受到越南當局的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船民逃難,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也有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境內定居。
戰爭的影響仍在持續著,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較為龐大的陸軍規模,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擔憂。時至今日,越南依然視中國為其最大威脅。1979年的戰爭雙方並沒有因為此戰解決實際的邊界問題,反而使沖突進一步擴大化。其後,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政權也正式開始退出歷史舞台,寮國則長期與越南關系親密。
此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最後一次較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通過此戰,中國軍方領導層發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已經與當年拉開距離。此後,中國軍方開始了逐步的現代化建設,從建國初期的建軍路線中逐漸擺脫。
『捌』 中國和越南的戰爭
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勝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惡化,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開戰的越南戰爭初期,共產主義的中國也和越南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對越南的統治者法國不信任。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敵人。
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實施「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侵略了與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把屬於中國領海范圍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製造邊境沖突,侵犯中國領土。中國當局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但當時的國際上多數國家卻認為是中國入侵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還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指責。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約20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十五萬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戰斗素質、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完成各個階段的作戰任務。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南軍隊;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據戰後中國軍方發表的統計:中國軍隊死6954人,傷14800多人;殲滅、擊潰越南人民軍的第3師、345師、356師,越軍死傷約52000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建設施、廠礦等。而當時負責該項破壞任務的中國軍人透露,被中國軍方破壞的設施多數是中國在抗美援越期間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戰爭評述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中國對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觀點與美國、蘇聯兩超級大國在多個領域多有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援形成了在戰略上合圍的態勢。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中國不對外國勢力低頭的一貫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台老闆」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暫時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緩和了關系,也樂於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一下蘇聯的「小嘍羅」越南,以報其侵越戰爭被打敗的「一箭之仇」。中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了戰爭。
按照戰後綜合各方發布的戰爭評述:「中國軍隊在戰爭發動後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將越軍逐回國內」來看。越南確實是占據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占據是象徵性和少量的。不然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沒可能在120分鍾後就能將越軍逐出國境。而且中國在「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在越南國內沒有「占據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雙方都退回到實際控制線內,不存在「侵略佔領越南領土」的情形。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到和平態勢。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沖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戰後中國軍方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
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沖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雙方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從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
http://hi..com/qqtaoli521/blog/item/09a643382fe835f5b311c7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