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三大慘案:犯罪分子極其惡毒,每件都慘無人道,後來怎樣
2019年已經成為過去,盤點2019年越南重大刑事案,其中有三起案件備受越南社會關注,其中包括春節期間奠邊府送雞女大學生被9人奸殺案、平陽邪教水泥封屍案、河內農民殺害親生兄弟滅門案。
每一件案件都牽動了越南社會,而大多數罪犯殘忍的手段更在網路熱議,網民們紛紛譴責犯罪分子十分惡毒和麻木不仁。
01奠邊府送雞女大學生被奸殺案
2019年,越南最受關注的案件,莫過於慘絕人寰的奠邊府春節送雞女大學生被9人奸殺案件。該案發生在2019年春節,當時犯罪嫌疑人王文雄假裝過年買雞,向奠邊縣青芒市場賣雞女大學生高美緣訂購10隻活雞,並要求被害人高美緣送貨上門。
被害人高美緣按約定送貨到王文雄家,王文雄趁機打暈被害人高美緣,並讓事先有預謀的同犯裴文功開著貨車來將高美緣綁架囚禁。
這起案件由於阮文東對親人痛下殺手,造成滅門慘案後還若無其事地在死者家中喝水,震驚了越南社會。越南網路紛紛表示要判處阮文東死刑,許多網友自發製作打紅叉的阮文東圖片表達憤怒。
12月12日阮文東出庭受審,最終法庭判處阮文東死亡。
2019年這些案件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就是案情都十分復雜殘忍,都是慘絕人寰的案件。而兇手都十分惡毒,對於人的生命極度漠視,麻木不仁。也就是這些原因讓越南社會關注,譴責這些犯罪分子。
2. 越南民間舞蹈有哪些風格
越南是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54個民族在廣大地區生息繁衍,都擁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舞蹈形式。同時,這些民族又在文化藝術上互相吸收、融合、互為影響,所以就逐漸形成既有共同特徵又有本民族特色的越南民間舞蹈。越南民間舞蹈豐富多彩,種類繁多,既古老又年輕,在歷史的發展中呈現出繼承性、自娛性、群眾性以及民族地域性。歷史與文化等諸多原因,使越南民間舞蹈中仍有各種原始舞蹈遺存。例如,侏儒族祭稻米母的歌舞活動是自然崇拜萬物有靈的殘余。倮倮族人在葬禮時跳「倮倮舞」,表示對逝世先人的尊敬及思念,是祖先崇拜的遺存,並以此緬懷先人的業績。越南民族眾多,分布在越南各地,民間舞蹈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例如,京族舞蹈優美恬靜,感情內在含蓄,手的動作豐富,五指張開,形成特有的「五指輪花」形態,舞姿具有雕塑性。京族的服飾反映了越南地域文化的特色,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婀娜多姿,下擺舒展,開叉至腰際,活動起來方便。京族人頭戴斗笠,體現出一個民族的風尚習俗和節令性風俗,在漫長歲月的沿襲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泰族地區孔雀較多,許多越南人民不但在家園中飼養孔雀,而且把孔雀視為善良、智慧、美麗、吉祥和幸福的象徵,人們對它懷有崇敬之情。倮倮族以銅鼓為聖,遇盛大的節日會跳起銅鼓舞,銅鼓顧名思義,通體用青銅澆鑄,狀似圓坐蹲,中空無底,鼓腰向內曲縮,鼓邊有四個「耳朵」,可以吊起來敲打。鼓手持雙槌,右手敲鼓心,左手敲擊鼓邊,兩手配合敲打。古拙的舞蹈和舞者至善的虔誠心理,使舞蹈保持著經久旺盛的生命力和濃郁的原始風韻。再如西原地區的嘉萊族,其舞蹈風格以豪放、剽悍為特徵。嘉萊族人長期的狩獵生活以及受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形成了強悍、矯健的體魄和桀驁不馴、勇往直前的性格。所以,嘉萊族舞蹈熱情奔放、穩健有力、節奏歡快,具有粗獷、剽悍、質朴、莊重的鮮明特點。
歌舞結合、善用道具是越南民間舞蹈的又一特徵。歌舞結合是最普遍的民間舞蹈形式。它具有載歌載舞、歌舞相間等特點。京族的「劃船舞」、「百花舞」,克姆族人在新家落成時跳的「喬遷舞」,仡佬族的「蘭翁舞」和「蘭吞舞」等都屬於載歌載舞、歌舞相間的形式。
道具舞蹈在越南民間舞蹈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所使用的道具與表現形式都極為廣泛、多樣,人們通過道具增加了表演手段。舞蹈的名稱多依所使用的道具而定,道具一般可分為勞動生活道具和其他道具兩大類。勞動生活道具舞蹈是以勞動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或以實物製成道具進行表演的舞蹈形式。如表現生活情節的劃船舞、舂米舞;以小型道具配合舞蹈表演不同人物形象的扇子舞、斗笠舞;用道具增強動態形象、節拍、音響效果的竹竿舞、蘆笙舞、椰瓢舞、挲丹姆鼓舞等。比較有特色的要數莽族的錢棍舞,莽族人在長棍的頂端綁上銅錢,一般在春節跳錢棍舞,舞蹈強健有力,展現了莽族男人粗獷、堅韌的性格。其他道具的舞蹈,如與宗教相關的供奉舞、燈舞;與古代兵器有關的盾牌舞、矛舞、棍舞等。
民間舞蹈與民間風俗節日息息相關,南部的高棉族和占族的風俗習慣與柬埔寨高棉族的相近,華族習俗則與兩廣的漢族相似。春節是北方少數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其他如苗族的「七月七」、瑤族的盤王節、泰族的祭寨節和南方高棉族的潑水節、祭月節則是較具民族特色的節日。少數民族十分喜愛歌舞,岱依族和儂族在許多場合都要對歌、跳舞。
3. 中國有幾大油紙傘產地
瀘州紙傘、杭州綢傘和婺源甲路紙傘。
油紙傘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傳統日用雨具,是一項傳統、普遍的手工業。從前的油傘作坊就像裁縫鋪、鐵匠鋪一樣,遍地開花,尋常可見。
只是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受現代工藝的沖擊,機械化生產的金屬骨架布傘取代了傳統手工製作的油紙傘。傳統工藝的油紙傘,工藝講究、繁雜,年輕人不願從業,使得曾經風靡一時的油紙傘,到了消失的邊沿。
先前,遍地開花的傘廠(傘鋪、作坊)所剩無幾。中國現只有安徽涇縣、婺源甲路、四川瀘州、浙江杭州、湖南,還有就是日本美濃。
現已被列入「非遺」保護的有瀘州紙傘、杭州綢傘和婺源甲路紙傘。瀘州紙傘、杭州綢傘申報得早,一同被列入為國家級「非遺」。後來申報的甲路紙傘,是省級「非遺」,接著在申報國家級。論規模、工藝,是婺源甲路紙傘。
甲路紙傘起源於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康熙甲戌年(1694年)載入史冊,1936年在國際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恢復生產後產量逐年上升,2014年產銷量30多萬把。其實網路中傳聞的油紙傘多有是婺源甲路、四川瀘州生產加工的,只是代理商而已。
(3)越南喬遷之喜送什麼擴展閱讀
油紙傘的起源:
油紙傘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日用雨傘,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於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經常使用的尼龍鋼架傘是19世紀英國人根據中國油紙傘的開合原理,使用現代材料,工業化生產改進而來,雖然方便攜帶、價格低廉,但卻是毫無生命的工業品,傳統油紙傘那種雅緻天成的美感,是尼龍鋼架傘永遠無法比擬的。
4. 喬遷之喜送什麼禮物
可以送點室內裝飾品,比如有意思的鬧鍾
擺飾之類的。
5. 蓋房前的習俗
越南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等。由於受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影響,越南的民間傳統節日、日期和內容,與中國基本相同。春節在農歷正月,是越南最隆重的節日。清明節祭祖掃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賞明月,吃月餅。
越南的春節在越歷(與中國農歷相同)正月初一開始,這是越南民間最重要的節日。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家家准備年貨。春節期間人們換上節日盛裝,男穿西服,女著長袍。過春節,吃團圓飯,燃放煙花炮仗,祭祀祖宗,串親訪友,互相拜年。家家產戶吃一種方形的肉粽子和圓形的米糕,這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象徵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大吉大利。除夕夜有守歲習俗,零點一到,房外鞭炮齊鳴,照亮了整個天空,房裡開始供拜神靈、祖先。除夕拜供結束後,大家都高興地到廟宇亭寺獻上香,為新年祈求幸福。家家貼春聯、掛年畫,以增加節日氣氛,春聯用漢字或越文書寫,年畫一般為「胖娃娃」、「老鼠迎親」等。各家各戶都要擺設三樣節日裝飾品:一束鮮花、一盆金桔和一個盛有五種水果的盤子,這三樣東西預示著新年吉利,欣欣向榮。在春節期間,有種種禁忌:不能幹農活,不能吵架、講粗話,不能弄壞東西等。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人們互相拜年,也是春節的主要活動。大年初一清晨,第一個進人家門的外人,一般要事先選擇和安排,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全家來年吉凶禍福的兆頭。
春節期間,各大城市都有盛大的花市,北方人喜歡含苞待放的桃花,南方人祟尚臘梅。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到花市參加各種游戲:斗雞、套圈、射擊、插花比賽、摔跤比賽等。京族人過春節都有正月初一趕廟會的習慣,廟會上,五里八鄉的長龍隊、獅子隊聚集在一起,金龍狂舞、雄獅相戲,場面十分熱烈。人們還爭相參加猜謎、對歌等游戲。為婦女組織的煮飯游戲十分有趣,還有水上煮飯比賽更為風趣,先比賽吃甘蔗,不僅要吃得快,還要用吃後的甘蔗渣作燃料燒飯,要求一邊做飯,一邊要照料一個孩子,同時還要守著一隻青蛙,不讓它跳到水裡,最後看誰先把飯煮熟,優勝者被認為這一年會最吉利。城鄉有各種形式的民間娛樂活動,如演出民間傳統戲劇、盪鞦韆、賽船、水上木偶戲等。
越南春節有立竿驅鬼的習俗,春節時,要立迎春竿驅鬼,迎春竿又稱逐鬼竿,竿長5~6米,春節期間立在戶外。竿梢懸掛竹圈,圈上掛一些小玩具和小鈴鐺,竿梢懸掛物象徵袈裟,使鬼不敢放肆。此俗一直保留至今。
越南的端午節是越歷五月初五,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還有端午驅蟲習俗。節日清晨,父母為子女准備糯米酒釀、黃姜糯米飯及桃、李、檸檬等幾種酸味食品和水果。南方一些地區讓子女食西瓜、芒果、煮雞蛋和飲椰汁,大人飲雄黃酒,並將雄黃塗在小孩頭、額、胸、臍各處以逐蟲。許多地區的孩子用指甲草塗染手指和腳趾,佩戴由巫師用五色線繩編制的符以辟邪。生育少或有體弱多病幼兒的家庭,節前清晨給幼兒穿上這樣的衣服,以辟鬼邪。端午采葯是一項必不町少的活動,人們認為「端午草葯」最為靈驗,許多集市上有此葯專賣攤
哈節是越南京人獨特的傳統節日,其隆重程度僅次於春節。「哈」在京語中是「唱歌」的意思,「哈節」直譯就是唱歌的節曰。節日的活動內容以唱歌為主。過節日期各地不盡相同,有的在每年越歷六月初十過節,有的在八月初十過節。京人聚居的村寨都建有哈亭,祀奉神像和各姓氏的祖先牌位。平時,哈亭還可供人們乘涼、唱歌及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訪問京族村寨,如未受到邀請,不要走進哈亭,女性遊客尤應注意,對哈亭供奉娛樂休闊的神像、牌位,不要觸摸、指點。
每逢哈節,男人們聚集於哈亭,祭祖、宴飲、觀戲、角力,徹夜狂歡。哈亭正堂的東、西兩側,築有多級台階,過哈節時,村中的成年男人按照各人所屬的等級分別就座,共有高級、中級、低級、白丁、大力5個等級。這5個等級的劃分,是根據修建「哈亭」時各家所捐獻的錢財數額來決定的,捐獻錢財最多者列為高級,坐在高級的座位上,分得較多的祭品,其餘依次而下,白丁、大力兩個等級除就座於最低的台階外,還負責抬香案、挑水及侍候別人等體力勞動。到會的所有男人,包括外村來的客人均可參加集體宴會,婦女則不能參加。男人們一邊吃喝,一邊聽歌看舞蹈,常常是通宵達旦。在哈節期間,除清歌手到哈亭里唱歌外,還經常請戲班到哈亭唱戲,或者在哈亭外面舉行鬥牛、角力比賽等活動。
中秋節在越歷八月十五,主要是吃月餅。由於中秋節以兒童為主,所以,中秋節又稱兒童節。中秋之夜還有點彩燈習俗。相傳過去有一條鯉魚修煉多年成精,夜晚出來害人,致使家家閉戶,不敢外出,後來黑臉包公教人們製作鯉魚形紙燈—,並在鯉魚腹部插一根棍,夜晚人們挑燈出門,妖精見後卜分懼怕,不敢再來作惡。從此,中秋之夜孩子們拿著各種形狀的紙燈,在月光下玩耍。中秋節農村還組織競舟、祭龍等活動。
盤古節是越南京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越歷臘月下旬。家家戶戶都殺雞宰豬,以做供品,祭祀開天闢地始祖盤古,祈求始祖神的保佑。儀式隆重,人們懷著虔誠的心情進行祈禱,氣氛庄嚴肅穆。
送灶王節在越歷臘月二十三日,起灶王神位,燒化紙錢,供奉麥芽糖福。家家戶戶都要供,希望得到神的賜福。
越南的華人還保持著祭神的習俗,如祭財神、土地神、護財神等,華人視天後母為保護神,天後母的誕辰紀念曰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民眾的節日。在寺廟的院子里組織從劇表演,人們向天後母獻供各種物品、香火,給佛像沐浴,祈求福祿與平安。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及八月十五,都是華人的重大節日。除了祭祀外,還組織各舞龍隊、武術隊、體操隊在各個寺廟表演,吸引很多觀眾。華人還祭祀其他的神靈,如正月十三祭關公之靈等。這些體現了越南華人的共同信仰與祭祀。
越南人也和其他東方人一樣,注重孝道。在每一個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識。對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篤,因而對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視,世代承襲,形成規模。人們認為,親人雖然死去,但他的靈魂仍然存在,對後人還起著保護和督促作用,主宰人們的一切活動,人間許多災害禍福,都要依靠先靈庇佑與解脫。
越南人每家每戶都沒有神龕、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壇,是敬奉祖先神的聖地,任何人不可觸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穢。在城裡,由於住處狹窄,祭壇的設法小型多樣。如在牆上釘塊板或使用櫃頂作為供奉祖先的祭壇。祭壇中央擺上一個香爐,兩旁是兩根香燭。香爐前擺上用細腰紅漆木盤或塑料。玻璃盤盛放的水果,此外還擺上一對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壇兩邊還貼有對聯,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孫賢萬代昌」、「福生禮儀家堂盛,祿發榮華福貴春」等。
越南人視祭把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養育之思。許多家庭盡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節來臨前,必須重新布置祭壇,插上香燭,擺上供品。春節三天期間,祭壇總是香火擦繞,合家吃團圓飯前,家長和族人都要禱拜。
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在忌名上。平時,子孫忌提到祖輩、父輩的名字,如果現實生活中一些名詞與祖輩、父輩的名字相重,要迴避或用同義詞代替。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讓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亂喊,對先祖不敬。如果被別人指著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罵,被奚落或被辱罵者會認為是受了奇恥大辱,會激起深仇大很。近年來,忌名在城市已少見,但在農村,這一習俗仍保持。
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風水、精靈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樹、野獸、刮風下雨等,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精靈寄寓其中,應當供奉祭掃,以求祛災降福。如在河內棟多郡的金蓮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立於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銘。在農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樹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裡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們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談舉止中不能冒犯它,低聲稱它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還要供奉上各種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葉茂的古樹,他們認為這些長期經受狂風暴雨、雷電襲擊的大樹能存活下來,樹下必定有神靈,因此經常有人在樹陰下,尤其在榕樹下擺設香案或在樹旁空地建蓋廟宇,風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於此。
基本禮儀
越南人的禁忌也很多。隨著赴越南旅遊的漸興,這個長久以來半封閉的國家正在逐步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這里介紹一些越南人最常見的禁忌,是在公眾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許多人對傳統的禁忌已並不在意。此外,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對禁忌也持不同態度。但是,作為旅遊者,「入鄉隨俗」可是旅途中的一大樂趣呢。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釣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八)越南社交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招呼時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見面時,通行握手禮,一般不採用擁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數民族如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為宜,過頭則是拜鬼)。見面說話要先稱呼對方,尤其對長輩更應如此,否則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做客時用水、用煙或用飯前要先說一句:「您先請」,以示禮貌。越南人說話聲音較小,溫文爾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愛幼,對老年人特別禮貌。在北方的京族家裡由輩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當家,凡事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
各族群眾都特別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們最喜歡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盡量多吃,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時,主人還要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給來客,如果拒絕,會產生誤會,一般客人總要多少收下一些,並相應還禮。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致謝不再喝了。
與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對方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但禮品價值不可過大,否則會受到對方拒絕,有行賄之嫌。但請越南朋友進餐,則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美食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小吃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以一飽口福。通常在旅遊者下榻的賓館,一般都會提供早餐,但這樣的早餐品種單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無非是麵包、黃油、煎雞蛋之類,這些品種國內都有,毫無新鮮感覺。如果您真的想品嘗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還是要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當然有些時候需要一點膽量,對衛生條件不要那麼過分挑剔。
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獅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里,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獅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奶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軟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獅場、辣椒和其他調味品。一碗二兩的螺獅粉2400越盾,約合人民幣1.6元,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拐,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獅粉資一倍多,約5000越盾,但值得一嘗。
與雞粉齊名的還有河內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人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田中著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火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用以饋贈親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蓋房前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