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打擊樂器叫什麼

越南打擊樂器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4-07-16 14:54:06

A. 英國有什麼有名樂器

常用的西洋樂器有: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弦樂器、鍵盤樂器、打擊樂器等。
木管樂器
長笛、(短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大管、薩克管。
銅管樂器
圓號、小號、(短號)、長號、(次中音號)、(小低音號)、 大號。
弦樂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鍵盤樂器
鋼琴、管風琴、手風琴、電子琴、電鋼琴。
打擊樂器
定音鼓、大鼓、小軍鼓、鈸、架子鼓、三角鐵、沙槌、鍾琴、木琴、排鍾等。
外國的民族樂器:
越南樂器:獨弦琴
泰國樂器:鱷魚琴
緬甸樂器:彎琴
.印度樂器:魯得拉·維納琴
伊朗樂器:桑圖爾
喀麥隆:拇指鋼琴
.東肯塔基山區:班卓琴
韓國樂器 大笒 長橫竹笛 玄琴 玄鶴琴 古琴 魚隱琴
日本 三玄琴 古琴 太鼓 陶笛 尺八
蘇格蘭風笛
印度 西塔爾
………………
還有很多外國的民族樂器,我一時也想不起來了。
打的好累啊,希望對你有用。

B. 為什麼獨立時期是中越間廣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

越南獨立後,構成千年間中越兩國國家關系的主要內容,除了頻繁而持久的貿易活動,更有廣泛而深人的文化交流。

宋代,中越兩國間的貿易以兩種形式進行:一種是朝貢形式下的官方貿易,謂之「大綱」;另一種則是兩國接壤處富商大賈(gǔ,商人)們所從事的博易場貿易,即民間貿易,謂之「小綱」。當時,廣東欽州既是兩國使者出入的必經之地,又是兩國間的貿易中心。其時,使臣往往負有貿易使命,一身而兼二任。

明代,中國與安南間的使節往來十分頻繁,雙方使節除攜帶貢品和回賜品外,也多攜帶商品進行貿易活動,這對兩國間的經濟交流和貿易往來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和宋代一樣,安南國王在政治上求得封號以自重,同時又可在經濟上得到實惠。據史籍記載,從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禎十年(1637年)間,越南遣使人貢達79次之多。

清代中越貿易,分水陸兩路。海上貿易多是大宗貿易,陸路貿易則主要是邊界零星貿易,以日用品為主。中國出口物品多為布匹、綢緞、紙張、鐵鍋、顏料、煙、茶、葯材等,進口物品則有大米、檳榔、胡椒、冰糖、砂仁、竹木、香料及海產品等。

清初,越南廣南中部重要商港會設有「大唐街」,全長三四里,在那裡居住和做生意的都是渡海到越南謀生的福建人。據《福建晉江專區華僑史調查報告》:清朝從雍正到嘉慶年問,晉江縣出國華僑以往安南的為最多。例如雍正年間,出國32人,其中往安南的18人;乾隆年間,出國73人,往安南的37人;嘉慶年間,出國29人。往安南的20人。

越南獨立時期,中越間的文化交流,涉及語言文字、音樂戲劇、水利、建築、醫葯、風俗等許多方面,它既是過去基礎上的繼承與延續,也是更廣闊領域里和更深層次上的前進與發展。

語言文字漢語與越語(京語)均屬單音語系。漢至五代1000多年間,京語吸收了大量的漢語詞彙。據語言學家的調查,在越語詞彙中所保存的漢語詞或源於漢語的詞,約占總數的一半。在現代京語中,其所保存下來的漢語借詞仍然大量存在。漢字,越南人又稱「儒字」,約於公元前2世紀傳人越南,是越南人使用的第一種文字。它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公元六世紀中葉之前,為初播階段,這時的漢字是越南的官方文字;第二階段是10世紀中葉之後,越南雖已號稱「獨立」且建立國家,但仍繼續使用漢字,是為借用階段。

大約在13世紀初葉,越南人民感到漢字不能適應自身需要,於是採用漢字的結構和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創造出了一種新的俗字,即「字喃」(Chu Nom;或稱喃字,意即「南國之字」)。李朝時期,有人開始在書寫碑銘時夾用字喃。越南史書上記載的第一篇全用字喃寫成的作品,是陳朝文學家阮銓(quán,又名韓銓)創作的《祭鱷魚文》(此文今已失傳)。14世紀後,字哺開始系統化,並在文學創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字喃文學盛行於17、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字喃作品已在越南文壇上占據優勢地位。

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發明於中國的隋末唐初。唐中葉以後逐漸盛行,並先後傳人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13世紀時,越南的印刷術也得到了發展,並對本國的文化教育事業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北宋出版儒家經典及《大藏經》後,越南當權者曾多次請求賜送。早在前黎朝時就向宋真宗求過《九經》(指九部儒家經典)及《大藏經》。李太祖時,又向真宗皇帝求《大藏經》及《道藏經》。在將近80年的時間內,越南先後從中國請去三部《大藏經》和一部《道藏經》。1288年,陳聖宗也曾派遣使臣陳克用人元求取《大藏經》。到了15世紀中葉,越南開始刊印《五經》官定本。後黎朝太宗紹平二年(1435年),官方正式出版《四書大全》。15世紀末葉,因為所印儒家經典版本日多,朝廷特命在文廟內造書庫貯(zhù)藏。

那時,越南雖沒有像朝鮮那樣工程浩大、刻工精良的《大藏經》,但民間的善男信女們所刊刻的佛經,數量卻相當可觀,僅前河內遠東考古學院保存的,就有400多種。民間的印刷品中,除經書外,還有兒童讀本、詩文集、家譜以及史書。小說、傳記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

河內向來是歷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刻書中心。到19世紀初時,舊阮京城順化取代了河內,一躍而成為新的政治中心,刻書事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後黎朝探花(科舉制度中殿斌一甲第三名)梁如鵠(hú)曾於1443年、1459年兩次奉命使明。他學習了中國人的刻書方法,回國後傳授給鄉人,依樣仿刻經史版本,印行於世。500多年來,越南整個的雕版之術都受他的影響。越南的刻工們飲水思源,時刻不忘梁如鵠的功績,尊奉他為刻字行的祖師。19世紀中葉,越南向中國購買木活字一套,開始用活字版印書;後來又出現套版,套印彩色的年畫。越南的年畫雖然幾乎就是中國年畫的翻版,但卻充滿南國情調,具有獨特風格。

音樂戲劇中國音樂很早就已隨移民南傳。士燮時「出入鳴鍾磐」(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陳朝時,越南盛行一種集體舞蹈,所用歌詞有《莊周夢蝶》、自居易《母別子》詩等,所用樂曲有《降黃龍》、《宴瑤池》等,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元朝初年,中國優人(舊時稱演戲的人為優或優伶)李元吉曾到越南「傳戲」,豐富了越南人的文化生活。李元吉長期居留越南,憑著他的智慧和創造力,吸收越南民間故事作素材,編成生動的戲劇,再傳授給越南人演唱。演員穿著綢緞戲裝在台上,伴著音樂或唱或舞,使觀眾受到感染。

越南的舊戲,從音樂、服裝、臉譜、道具乃至演出方式,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和中國的舊戲(如京劇)十分相似。過去的越南伶(舊時稱戲曲演員)人即奉東方朔(公元前154~公元前93年,西漢文學家。為人正直,滑稽善辯,後世關於他的傳說很多)為始祖。中國的劇目,往往被越南戲劇家所採用。《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廂記》、《西遊記》等書在越南流傳甚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伍子胥、藺相如、關羽、曹操、諸葛亮、宋江、李逵、張生、紅娘、孫悟空、豬八戒等則是越南人民十分熟悉和喜愛的戲劇舞台人物。

歷法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與王恂(xún)、許衡等人共同編制的《授時歷》(公元1281年開始實施),是中國歷法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歷時達364年之久。明朝頒行的《大統歷》基本上就是《授時歷》。《授時歷》的精確度很高,以365.2425日為一年,29.530593日為一月;將一年的1/24作為一氣(節氣),推算出24節氣,用以表明氣候變化和農事季節;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它打破了古來制歷的習慣,被認為是中國歷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元順帝元統二年(1334年),元朝派遣使臣出使越南,把《授時歷》贈送給當時的陳朝。《授時歷》的傳人,對於越南人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都起了積極作用。這種歷法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廷又贈越南《大統歷》。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欽天監奉旨重修《西洋新法歷書》,編成《歷象考成》一書。越南阮朝嘉隆八年(1809年),越使臣阮有順到北京,購得《歷象考成》一部,回國後,阮有順參照該書,奏請朝廷頒行《協紀歷》。越南歷法也便從此正式確定了下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天文學家的傑出創造,直到今天仍在民間延用,特別是對於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越南阮朝所頒行的《協紀歷》,對此也加以採用,其名稱與中國歷法完全相同。中國古代歷法的另一創造「干支紀日」,也同樣為《協紀歷》所採用。「干支」是天乾和地支的合稱,它拿十乾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乾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已、未、酉、亥」相配,共配成60組,用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復始,循環使用。干支最初是用來紀日的,後來多用來紀年,現在中國農歷的年份仍用干支。

醫葯三國時代,有一位名叫董奉的神醫,字君異,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人,曾南遊交趾。《三國志·吳書·士燮傳》注引葛洪《神仙傳》,記錄了他為土燮治病的故事:「燮嘗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葯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頭搖之,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復能語,遂復常。」中醫的發展與中越間葯材的互換是分不開的。宋元之際,中葯成為對越貿易的一種主要商品。史載:宋成淳十年(陳聖宗寶符二年,即公元1274年),宋以「緞子、葯材等物,買賣為市」;宋德拓二年(陳聖宗寶符四年,即1276年)春二月,聖宗陳晃「遣陶光往龍州,以買葯探元人情狀」。越南陳朝除了有專為王公大人治病的太醫外,還建立了與平民大眾疾苦相關的醫司——「廣濟署」。政府還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因而培養出了不少有名的醫生。

中國的針灸法,14世紀時已被越南醫生廣泛採用。明清兩代,越南所需葯物也主要靠中國供應。黎仁宗時,曾派使臣來中國,請求用土產香料交換葯材和書籍。明天順元年(1457年),越南使臣黎文老曾上表奏,請求仍循慣例,以越南土產香料等物品換取中國的書籍和葯材。明英宗批准了這一請求。19世紀末,越南從中國輸入川芎(xiáng)、白術(zhú)和當歸等多種中葯,年約10萬擔(dàn,重量單位,100斤等於一擔),數量可觀。

中國醫葯文獻浩如煙海,現存中葯將近8000種,是人們長期實踐、積累的結果。隋唐時,《內經》(《黃帝內經》的簡稱,約成書於戰國時期)、《脈經》(魏晉間王叔和撰)等中醫學書籍就已傳人越南;明代醫學家李梃(chān)的《醫學入門》、張景岳的《景岳全書》以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醫學名著也先後傳人越南,對越南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越南醫書流傳到中國的卻很少。1962年,北京書館與中醫研究院合編了一部《中醫書聯合目錄》,收入了中國國內59家大書館所藏的全部醫書凡7000多種,其中錄有數百種朝鮮和日本的漢文醫書,卻沒有一本出自越南。實際上,越南醫生在對中醫中葯進行深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不但有所發揮,而且頗有成就。《本草拾遺》、《中越葯性合編》、《南葯神效》等便是學術價值或文獻價值很高的醫學著作。

現存越南古代醫葯書籍約有二三十種,其中最有名的當推黎朝末年黎有卓所著《懶翁心領》(或稱《海上心領遺書》、《海上懶翁》、《海上醫宗心領全帙》(zhì)。該書共28集,66卷,內容豐富而完備。理論方面,《懶翁心領》採用《內經》經義;用葯方面,則一半採用中國葯,一半採用越南葯,因地制宜地為醫學理論與醫學實踐的結合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貨幣越南東山出土文物中有漢代五銖(zhū,古代重量單位)錢。五銖錢很可能是在漢平南越時傳人交趾的。在其他地方的發掘中,也發現了古錢幣,如「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開元:意為開辟新紀元)、「元和通寶」等,皆是唐代幣制。據《舊唐書》記載:唐初,仍然沿用的是隋代的五銖錢。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止五銖錢,鑄「開元通寶」幣,並在洛、並、燕、益、桂等州設置錢監。唐代桂州與越南近在咫尺,桂州設監制幣,製作方法和技術傳人越南,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越南古代流通的貨幣,主要是銅錢,或稱制錢。如今傳世最古的錢幣是前黎朝黎桓天福五年(公元984年)所鑄的「天福鎮寶錢」,背文有一「黎」字。越南史書稱此為「南錢之始」。黎氏天福錢,宋代曾在廣州流通,稱為「交趾國黎字錢」。越南自主後的歷代天朝均以漢、唐幣制為依據。以漢、唐鑄幣技術為基礎先後鑄制而成的越南貨幣,陳朝有「紹豐通寶」、「隆慶通寶」、「重光通寶」;後黎朝有「順天元寶」、「洪德通寶」、「光順通寶」、「昭統通寶」;阮朝有「泰德通寶」、「光中通寶」等。阮世宗阮福映所鑄「嘉隆通寶」,不但在國內使用,而且大量流入中國,沖擊了中國市場,引起中國統治者的密切關注。

C. 越南封建時期舞蹈有哪些特點

封建社會時期的舞蹈的特點是形式簡朴、風格古拙,舞者在表演中直率地抒發真摯感情,主要在民俗節日里表演。民俗節日活動期間,舞蹈表演場面盛大,節目種類繁多,有不少舞蹈至今仍然保存在民間。

比如,「鼓舞」效爺鼓,打鼓的人統稱為「效爺」,效爺鼓只在盛大的節日里使用。

「鑼舞」效爺鑼,在軍隊出征或凱旋時用於鼓舞士兵。

羽扇舞為鼓舞和鑼舞伴舞的舞蹈。

令旗舞在節日中高潮時和結束時跳,且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跳。

春伐舞為擬獸舞,表演者戴面具裝扮成老虎或大象,兩只手自始至終抓著腿部蹲跳錶演,表演時有規律地模仿老虎和大象的叫聲。

升龍古舞中舞者以群舞的方式跳龍舞、虎舞、錢棍舞、鑼舞、鼓舞等,表演方式眾多,場面巨大,舞者大都技藝高超,娛人悅己。

鼓舞以鼓作為道具,並在鑼、鑔、鈸等打擊樂器的配合下進行,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以獨舞的形式表演,只能由未婚男子穿著女人的衣服而舞。

打虎舞是有故事情節的舞蹈,以前有個村莊,一天村莊里竄進一隻猛虎肆意傷害村民,有位無名英雄打死了老虎,後為紀念和歌頌這位英雄而創作了該舞蹈。

法國統治與權王時期的民間舞蹈在這個時期廣為流傳,舞蹈情節和表演技巧都有創新發展,舞蹈藝術水平大為提高。一般在大型節日中會表演名目眾多的民間舞蹈,例如鼓鑼舞、劃船舞、鼓旗舞、老虎舞、百花舞、龍舞、獅子舞等。民間舞蹈除了在廣場、酒肆、街頭、家庭等地方表演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在舞台上表演的民間舞,例如,將京劇裡面的舞蹈部分剝離出來進行表演,著名舞蹈《木偶舞》就是個中翹楚,此舞在節日時表演,由隱藏在後台的演員用長線或竹竿操縱木偶,使之演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及戲份,其內容多以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為主,例如牧童吹笛放牛、插秧、釣青蛙、打狐狸、捕鴨、捕魚、光榮祭祖、龍舞、獅舞、鳳凰舞、黎王還劍、孩童戲水、賽船、猛獅爭球、仙女舞、四獸舞(龍獅龜鳳)等。

圖片名字

D. 外國的樂器有哪些

1,鋼琴

鋼琴(義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

2,羽管鍵琴

羽管鍵琴,音譯為哈普西科德,撥奏弦鳴樂器,又名撥弦古鋼琴、大鍵琴。羽管鍵琴的製作起源於15世紀末的義大利,後來傳播到歐洲各國。

3,手風琴

手風琴(accordion)是一種既能夠獨奏,又能伴奏的鍵盤樂器,不僅能夠演奏單聲部的優美旋律,還可以演奏多聲部的樂曲,更可以如鋼琴一樣雙手演奏豐富的和聲。



4,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為黑管或克拉管,在台灣又稱為豎笛(英語稱Clarinet,義大利語為Clarinetto,西班牙語為Clarinete,法語為Clarinette,德語為Klarinette),有管弦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器中的戲劇女高音之稱。

5,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於古典主義時期而得名。與豎琴、魯特琴同屬西洋彈撥樂器(古典式弦琴)。

閱讀全文

與越南打擊樂器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乳膠枕假的怎麼辦 瀏覽:826
中國有多少個叫喬宇軒這個名字 瀏覽:463
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輸了哪個國家 瀏覽:198
印度為什麼能買武器 瀏覽:792
中國b2b網站有哪些 瀏覽:488
義大利語星期一到星期日怎麼寫 瀏覽:870
義大利地鐵為什麼會使用 瀏覽:413
印度醫院一般多少錢 瀏覽:175
貴陽到越南峴港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833
印度寄快遞到國內有什麼方法 瀏覽:217
英國電影院校怎麼申請 瀏覽:340
伊朗新年預算是什麼 瀏覽:422
英國推遲脫歐是什麼意思 瀏覽:671
怎麼辦理去義大利打工 瀏覽:166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國優勢有哪些 瀏覽:439
全中國哪個公司最有錢 瀏覽:260
義大利深度烘焙咖啡怎麼沖泡 瀏覽:405
越南地瓜有什麼 瀏覽:105
美國為什麼禁止伊朗油價上漲 瀏覽:294
踢伊朗馮瀟霆烏龍球怎麼回事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