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森林中有哪些鳥
1、啄木鳥
啄木鳥是著名的森林鳥,除消滅樹皮下的害蟲如天牛幼蟲等以外,其鑿木的痕跡可作為森林衛生採伐的指示劑。它們覓食天牛、吉丁蟲、透翅蛾、蝽蟲等有害蟲,每天能吃掉1500條左右。
2、犀鳥
犀鳥主要分布於非洲及亞洲南部,大部分犀鳥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以樹上那些多半是啄木鳥啄出來的空洞為巢。
3、大嘴鳥
大嘴鳥基本完整的個體,由於圍岩性質,保存基本印痕。眼前這只早期鳥類化石,一看就知道它的頭,特別是吻特別大,而且嘴裡的牙齒也很清楚。
4、極樂鳥科
極樂鳥科主要分布於新幾內亞及其附近島嶼,少數種類見於澳大利亞北部和馬魯古群島。棲息於熱帶森林、山林、亞高山帶森林、乾草原林地和紅樹林。
5、戴勝
戴勝棲息於山地、平原、森林、林緣、路邊、河谷、農田、草地、村屯和果園等開闊地方,尤其以林緣耕地生境較為常見。以蟲類為食,在樹上的洞內做窩。
❷ 鷯哥越南鳥與海南鳥外形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海南鷯身材大而長,越南鷯哥小而短,但在說話方面還是小身材的所謂越南鷯哥要好些。
3、腹部的毛色也有區別,海南鷯哥有魚鱗紋,越南鷯哥全是黑的,沒有魚鱗紋。
拓展資料
鷯哥(學名:Gracula religiosa):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全身大致為黑色具紫藍色和銅綠色金屬光澤。特徵為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裾,雌雄相似。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
多成對活動,有時結群。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常與八哥、椋鳥等合群在果樹上覓食。尤常見於林緣及林間小面積的開闊地上,嗜吃野果,兼吃昆蟲。繁殖期為2-5月,一年繁殖1-2次。每巢產卵3-4枚,孵卵以雌鳥為主,雄鳥有明顯護巢現象。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中國。
參考資料鷯哥_網路
❸ 灰椋鳥的資料
灰椋鳥(學名:Sturnus cineraceus):是雀形目椋鳥科的物種,體型較北椋鳥稍大,頭頂至後頸黑色,額和頭頂雜有白色,頰和耳覆羽白色微雜有黑色縱紋。上體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紅色,尖端黑色,腳橙黃色。
棲息於平原或山區的稀樹地帶,繁殖期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主要取食昆蟲,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國為黑龍江以南至遼寧、河北、內蒙古以及黃河流域一帶的夏候鳥,遷徙及越冬時普遍見於東部至華南廣大地區。
灰椋鳥雄鳥自額、頭頂、頭側、後頸和頸側黑色微具光澤,額和頭頂前部雜有白色,眼先和眼周灰白色雜有黑色,頰和耳羽白色亦雜有黑色。
背、肩、腰和翅上覆羽灰褐色,小翼羽和大覆羽黑褐色,飛羽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翈具狹窄的灰白色羽緣,次級和三級飛羽外翈白色羽緣變寬。尾上覆羽白色,中央尾羽灰褐色,外側尾羽黑褐色,內翈先端白色。頦白色,喉、前頸和上胸灰黑色具不甚明顯的灰白色矛狀條紋。
下胸、兩脅和腹淡灰褐色,腹中部和尾下覆羽白色。翼下覆羽白色,腋羽灰黑色雜有白色羽端。
(3)越南鷯哥體重多少擴展閱讀:
灰椋鳥習性:
灰椋鳥在中國東北、華北等北部地區主要為夏候鳥,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為冬候鳥。每年 3月末、4月初開始遷至北方繁殖地,秋季於8〜9月份即開始集群南遷,遷徙時常集成大群。灰椋鳥
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所吃昆蟲種類主要有鱗翅目幼蟲、螟蛾幼蟲、螞蟻、 虻、胡蜂、蝗蟲、葉甲、金龜子、象鼻蟲等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雙翅目昆蟲等,秋冬季則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主。
灰椋鳥性喜成群,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時候多成群活動。常在 草甸、河谷、農田等潮濕地上覓食,休息時多棲於電線上、電柱上和樹木枯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