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即著名的秦始皇),到1912年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宣統)宣告退位止,在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94人(其中包括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
在中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封建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即著名的秦始皇),到1912年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宣統)宣告退位止,在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94人(其中包括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這些皇帝一手掌握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權,獨斷乾坤,決定著國家的命運與臣民的生死榮辱。其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歷史時期內,順應歷史潮流,為社會進步發展與人民生活安定做了一些好事,但由於封建專制政治的獨裁製、終身制、世襲制、嫡長繼承製、等級特權制以及陰謀爭奪、血腥殺戮等本質特性的制約影響,更多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暴君、昏君,還出現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誕怪癖的皇帝等等,給國家與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更有不少命運悲慘、死於非命的皇帝,給中國歷史蒙上了一層陰森可怖的陰影。
[編輯本段]開國皇帝多流氓氣
翻開中國的正史,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幾乎所有的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都被描繪為是真龍下凡、神佛轉世、聖人投胎等等,傳說在他們出世時,更都有種種神異不凡的景象,什麼彩霞飛舞、祥雲繚繞、百鳥和鳴、滿室生輝等等。例如:
漢高祖劉邦。據稱其母「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劉邦之父)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祖」。劉邦的左大腿上還有72顆黑痣;
魏文帝曹丕。據稱其人出生時,有車蓋狀的青色雲氣終日籠罩在其頂上;
隋文帝楊堅。據稱其人出生時紫氣充庭,手上還赫然印有一「王」字;
唐太宗李世民。據稱其人一時有兩條龍在其門外戲耍,三天後方離去;
武則天則自稱為彌勒佛轉世;
宋太祖趙匡胤。據稱其人出生時異香伴隨,遍體有金色,三日不變;
………
今天,隨著歷史的進步與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上述的種種說法,其實都是子虛烏有的杜撰編造成牽強附會的無稽之談。而用馬克思倡導的階級分析法來識別一下中國歷史上那許多形形色色的開國皇帝,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其實這些開國皇帝中有許多人都是不安份守己的市井流氓出身,另有許多人雖不是市井流氓出身,但卻沾染上極濃重的流氓無賴氣。
如秦始皇。這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幼時每日在市井間街坊兒嬉戲,受人欺侮;他統一天下稱帝後就大報私仇,把結怨的人都殺了。
如漢高祖劉邦。此人出生於沛縣一富戶家庭,但他自小就不願老老實實地務農或經商,不事「生產作業」,卻「好酒及色」,「多大言,少成事」,常常呼朋引類喝酒吃肉,無錢則賴帳,欠錢不還。為此,他遭到父親的痛斥,指責他不及乃弟會發家致富。這個流氓習氣很濃的劉邦後來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仍沒有完全擺脫流氓的心理與口吻,竟然對他老父舊事重提,意洋洋地責問其父說:「某業所就孰與仲多?」竟將整個中國作為他的個人產業,「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如蜀漢昭烈帝劉備。他本是販草鞋出身的小商販,史載他「好結交天下豪傑」,實則喜歡混跡江湖。他沒有讀過什麼書,也沒有什麼學問,卻學得「喜怒不形於色」,善於吹噓自己,一見漢獻帝,馬上抬出「臣乃中出靖王之後,孝景皇帝膝下玄孫……」,其實毫無「法律根據」,但他卻藉此取得「皇叔」的政治資本。
如魏武帝曹操。他那「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人生哲學,他那狡詐多變的權術與時哭時笑的虛偽做作,他在鎮壓敵與攻城屠城時的兇殘,時時流露出他十足的流氓腔調。
南北朝與五代十國時天下大亂,開國皇帝中流氓無賴出身的就更多了。如南朝陳武帝陳霸先、五代時的梁太祖朱溫、漢高祖劉知遠、周太祖郭威、前蜀主王建等出身都是市井平民或農民,但都不務正業,有的還結幫進行販賣私鹽等違法活動。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此人被史家稱為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皇帝,但他身上流氓氣也不少。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親兄李建成與親弟李元吉,還把建成的五個兒子、元吉的五個兒子也都殺了,把兄弟家的美女、珍寶都據為己有。事後他握父皇唐高祖李淵責難,就一方面陳兵宮外,一方面自己奔到宮內報告父皇,假裝悲慟,跪地抱住老父哭喊媽媽,甚至吮吸其父乳頭,意在打動父親追念亡妻而原諒與支持與掌權。
魯迅說:「中國的開國皇帝都有些流氓氣。」――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正因為這樣,這些取得最後勝利的皇帝們才常常得意地嘲笑安分守己的農民為「愚民」,嘲笑循規蹈矩的知識分子為「書生氣」。
[編輯本段]娃娃皇帝
開國皇帝取得了政權,登上了皇位。他是將政權、將天下江山視作他一人的私產的。私產決決不可轉讓給別人,這就是皇權的不可轉讓原則。他要佔據這個職位到永久。因而皇位們都企求長生不老。但是當死亡仍不可避免地到來時,他們就只得將位傳給自己最親近、最相信的人――兒子。這就是皇位世襲制。即使皇子尚在幼年,甚至還在襁褓之中,也仍然由其繼位。這樣,中國歷上就出現了許多娃娃皇帝。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共有29個娃娃皇帝。最早的是西漢昭帝,公元前86年登上皇位;最晚的是清代最後一個皇帝宣統,公元1909年做了皇帝。這其中年齡最小的首推東漢殤帝劉隆,他剛出生100天,就被擁立為皇帝。其他在10歲以下做皇帝的有:東漢的沖帝和東晉的穆帝2歲;北魏的孝文帝和清朝的宣統帝3歲;清朝的光緒帝4歲;東晉的成帝、北魏的孝明帝、南宋的恭帝5歲;清朝的順治帝與同治帝6歲;後周的恭帝和元朝的寧宗7歲;西漢的昭帝、東漢的質帝、三國的吳廢帝、清代的康熙帝等7人為8歲;西漢的平帝、東魏的孝靜帝等4人為9歲;東漢的和帝與三國時的魏廢帝等5人為10歲。至於在16歲以下稱帝的則不勝枚舉了。
娃娃做皇帝,當然不能管理國家大事,總是由太後、外戚或權臣攝政。這些攝政者往往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攬權營私,玩弄娃娃皇帝於股掌之上,甚至任意廢立誅殺,或取而代之。娃娃皇帝若能活到成年,為收回權力,又往往與攝政者展開死斗爭,演成慘劇。這種政治鬧劇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使皇宮充滿了刀光劍影與血腥氣。王莽鴆殺漢平帝與末帝、梁冀毒死漢質帝、康熙帝囚禁鰲拜等權臣以及慈禧太後殘暴地處置光緒帝等,就是著名的事例。在統治者忙於爭奪權力與血腥屠殺時,國家正常的政治經濟活動往往中斷,人民生活在痛苦與恐怖之中。
[編輯本段]白痴皇帝
如果繼承皇位的不是個娃娃,而是個呆傻的白痴,那就成了白痴皇帝。白痴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娃娃皇帝那麼多,但為害卻更大。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是西晉惠帝司馬衷。他本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嫡次子,由於其兄司馬軌早死,他就成了嫡長子,被立為東宮太子。當時,負責教養太子的東宮官員都知道太子是個白痴,但為了維護嫡長子的繼承製以及自己未來的帝師地位,便合夥長期對晉武帝陷瞞真相。到晉武帝死,司馬衷即位做了皇帝,是為晉惠帝,其白痴真相便再也隱瞞不住了。有一次他出外聽到青蛙叫聲,便傻乎乎地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意思是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從聽了哭笑不得,無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有一次,全國鬧飢荒,老百姓沒飯吃,餓死無數。這個白痴皇帝聽了大臣匯報後,感到很奇怪,竟問待臣說:「老百姓既無飯吃,何不食肉糜?」這荒唐的話語成為千古笑話。王公大臣們知道惠帝是個白痴後,便都心懷不軌起來:爭權奪利者有之,結黨營私者有之,覬覦皇位者有之。最後終於爆發了骨肉殘殺的「八王之亂」,導致「五胡」入侵,天下擾攘,生靈塗炭。惠帝本人在糊糊塗塗做了17年皇帝後,也受盡磨難,被人下毒而死。不久,西晉滅亡。
另一個白痴皇帝是東晉帝司馬德宗。他是晉孝武帝的嫡長子,從小又痴又啞,「雖寒暑之變,無以辨也」。痴呆得分不清春夏秋冬。孝武帝生前就知道這個兒子是白痴,但為了維護皇位世襲與嫡長繼承製,仍不得不立他為太子。這樣,司馬德宗於公元397年做了皇帝,是為晉安帝,自然是一位白痴皇帝,根本不能理政,必然導致大權帝落,王公大臣各顯神通,把朝政搞得一塌糊塗。最後,這位白痴皇帝被權臣劉裕派人縊死。不久,東晉也就滅亡了。
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白痴皇帝是唐朝的順宗李誦。他是唐德宗的嫡長子,本聰慧異常,學問過人,但在行宗病逝前四個月,突然中風,變得又痴又啞。唐德宗是一位精明皇帝,但他在發現太子痴啞以後,也無法不讓李誦繼位。李誦繼位,即為唐順帝,在位僅一年。在這一年中,朝政為王叔文、王?掌握,得到朝臣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等人支持,進行了著名的「永貞革新」(永貞為順宗年號)。但因這次革新損害了宦官與藩鎮的利益,遭到他們的聯合反對。唐順宗被迫退位當太上皇,皇位由順宗之子李純繼承,是為唐憲宗。二王與柳、劉諸人自然均遭貶逐。無辜的順宗也因受到驚嚇於次年死去。唐朝政局經歷了一次激烈的動盪,宦官專權與藩鎮跋扈的局面加劇。
白痴做皇帝,無不使政局動盪,國家多難。這是專制政治的惡果,也是封建社會的悲劇。
[編輯本段]皇帝壽命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嬴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兩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滿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計。
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
武則天66歲才登基;
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
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
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
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
從統計數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
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
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
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
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
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
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
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
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
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
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
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還是不要當沒有權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鍾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
[編輯本段]皇帝的姓氏
(一)劉姓:54個
1西漢:漢高帝劉邦,漢惠帝劉盈,漢少帝劉恭,漢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 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昌邑王 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衍,孺子劉嬰。
2更始帝 劉玄。
3東漢:漢光武帝 劉秀,漢明帝 劉庄,漢章帝 劉炟,漢和帝 劉肇,漢殤帝 劉隆,漢安帝 劉祜,漢少帝 劉懿,漢順帝 劉保,漢沖帝 劉炳,漢質帝 劉纘,漢桓帝 劉志,漢靈帝 劉宏,漢後少帝 劉辯,漢獻帝 劉協。
4蜀漢:漢昭烈帝 劉備,漢後主 劉禪。
5(漢 前趙):光文帝 劉淵,昭武帝 劉聰,隱帝 劉粲, 劉曜。
6南朝(劉宋):武帝 劉裕,少帝 劉義符, 劉劭,孝武帝 劉駿,前廢帝 劉子業,明帝 劉彧,後廢帝 劉昱,順帝 劉淮。
7後漢:高祖 劉知遠,隱皇帝 劉承佑
8南漢:高祖 劉岩,殤帝 劉玢,中宗 劉晟,後主 劉鋹
9北漢:世祖 劉旻,睿宗 劉鈞,少主 劉繼恩,英武帝 劉繼元
(二)李姓:48個
1成漢:景帝 李特,武帝 李雄,哀帝 李班,幽公 李期,昭文 李壽,末主 李勢
2西涼: 武昭王 李暠,李歆,李恂
3唐朝:唐高祖 李淵,唐太宗 李世民,唐高宗 李治,唐中宗 李顯,唐殤帝 李重茂,唐睿宗 李旦,唐玄宗 李隆基,唐肅宗 李亨,唐代宗 李豫,唐德宗 李適,唐順宗 李誦,唐憲宗 李純,唐穆宗 李恆,唐敬 宗 李湛,唐文宗 李昂,唐武宗 李炎,唐宣宗 李忱,唐懿宗 李漼,唐僖宗 李儇,唐昭宗 李曄,唐哀帝 李拀
4後唐: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亶,閔帝 李從厚,末帝 李從珂
5南唐:烈祖 李升,元宗 李璟,後主 李煜。
6西夏:太祖 李繼遷,太宗 李德明,景宗 李元昊,毅宗 李諒祚,惠宗 李秉常,崇宗 李乾順,仁宗 李仁孝,桓宗 李純佑,襄宗 李安全,神宗 李遵頊,獻宗 李德旺,末帝 李睍
(三)曹姓:5個
曹魏:魏文帝 曹丕,魏明帝 曹睿,魏邵陵厲公 曹芳,高貴鄉公 曹髦,魏元帝 曹奐。
(四)柴姓:2個
後周:柴榮 柴宗訓
(五)陳姓:57個
南陳:陳霸先,陳蒨,陳伯宗,陳頊,陳叔寶
越南陳朝:陳日煚 陳日烜 陳日燇 陳烇 陳日爌 陳憲宗陳旺 陳日煃 陳日熞 陳叔明 陳日煓 陳日煒 陳日焜 陳少帝
陳頠 陳季擴 陳皓
大漢:陳友諒 陳理
陳國: 陳滿 陳犀侯 陳皋羊 陳突 陳圉戎 陳寧 陳孝 陳靈 陳說 陳燮 陳圉 陳鮑 陳佗 陳躍 陳林
陳杵臼 陳款 陳朔 陳平國 陳午 陳弱 陳吳 陳柳 陳越
張楚:陳勝
齊國: 田(陳氏 古陳也寫作田)和 田剡 田午 田因齊 田辟強 田地 田法章 田建
五胡十六國 陳涼王國 陳安
(六)段姓:2個
1西燕:段隨
2北涼:段業
(七)馮姓:2個
北燕:馮跋,馮弘
(八)苻姓:8個
前秦:苻洪,苻健,苻生,苻堅,苻宏,苻丕,苻登,苻崇
(九)郭姓:1個
後周:郭威
(十)呂姓:4個
後涼:懿武帝 呂光,隱王呂紹,靈帝呂纂,建康公呂隆
(十一)孟姓:2個
後蜀:高祖 孟知祥,後主 孟昶
(十二)慕容姓:16個
1前燕:襄公 慕容廆,文明帝 慕容皝,景昭帝 慕容儁,幽帝 慕容暐
2後燕:成武帝 慕容垂,惠愍帝 慕容寶,昭武帝 慕容盛,惠文帝 慕容熙
3西燕:慕容泓,威帝 慕容沖,慕容覬,慕容望,慕容忠,慕容永
4南燕:獻武帝 慕容德,末主慕容超
(十三)冉姓:1個
冉魏:冉閔
(十四)武姓:1個
武周:武曌
(十五)石姓:10個
1後趙:明帝 石勒,海陽王 石弘,武帝 石虎,義陽王 石世,新興王 石遵,石鑒,石祗
2後晉:高祖 石敬瑭,少帝 石重貴
(十六)司馬姓:15個
晉朝:武帝 司馬炎,惠帝 司馬衷,懷帝 司馬熾,愍帝 司馬鄴,元帝 司馬睿,明帝 司馬紹,成帝 司馬衍,康帝 司馬岳,穆帝 司馬聃,哀帝 司馬丕,海西公 司馬奕,簡文帝 司馬昱,孝武帝 司馬曜,安帝 司馬德宗,恭帝 司馬德文
(十七)孫姓:4個:
孫吳:吳大帝 孫權,吳廢帝 孫亮,吳景帝 孫休,吳末帝 孫皓
(十八)王姓:9個:
1新:王莽
2前蜀:高祖 王建,後主 王衍
3閩:太祖 王審知,嗣王 王延翰,惠宗 王延鈞,康宗 王昶,景宗 王曦,殷帝 王延政
(十九)蕭姓:18個
1南齊:高帝 蕭道成,武帝 蕭賾,鬱林王 蕭昭業,海陵王 蕭昭文,明帝 蕭鸞,東昏侯 蕭寶卷,和帝 蕭寶融
2南梁:武帝 蕭衍,臨賀王 蕭正德,簡文帝 蕭綱,豫章王 蕭棟,武陵王 蕭紀,元帝 蕭繹,閔帝 蕭淵明,敬帝 蕭方智
3西梁:宣帝 蕭詧,明帝 蕭巋,後主 蕭琮
4遼:蕭太後 蕭綽,蕭撒葛只
(二十)楊姓:7個
1隋:文帝 楊堅,煬帝 楊廣,恭帝 楊侑
2楊吳:太祖 楊行密,烈宗 楊渥,高祖 楊渭,睿帝 楊溥
(二十一)姚姓:3個
後秦:武昭帝 姚萇,文桓帝 姚興,末主 姚泓
(二十二)贏姓:3個
秦:始皇 嬴政,二世 贏胡亥,三世 贏子嬰
(二十三)宇文姓:6個
北周:文帝 宇文泰,孝閔帝 宇文覺,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贇,靜帝 宇文衍
(二十四)元姓:11個
1北魏: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詡,幼主 元釗,孝庄帝 元子攸,長廣王 元曄,節閔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修
2東魏:孝靜帝 元善見
3西魏:文帝 元寶炬,廢帝 元欽
(二十五)趙姓:18個
宋朝:宋太祖 趙匡胤,宋太宗 趙光義,宋真宗 趙恆,宋仁宗 趙禎,宋英宗 趙曙,宋神宗 趙頊,宋哲宗 趙煦,宋徽宗 趙佶,宋欽宗 趙桓,宋高宗 趙構,宋孝宗 趙眘,宋光宗 趙敦,宋寧宗 趙擴,宋理宗 趙昀,宋度宗 趙禥,宋恭帝 趙顯,宋端宗 趙昰,趙昺
(二十六)朱姓:19個
1後梁:太祖 朱溫,廢帝 朱友珪,末帝 朱瑱
2明朝:太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炆,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熾,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鎮,代宗 朱祁鈺,憲宗 朱見深,孝宗 朱佑樘,武宗 朱厚照,世宗 朱厚熜,穆宗 朱載垕,神宗 朱翊鈞,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檢
還有幾個未漢化的少數民族姓氏
(二十七)愛新覺羅姓:12個
清朝: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
(二十八)勃兒只斤姓:15個
元朝:太祖 鐵木真,太宗 窩闊台,定宗 貴由,憲宗 蒙哥,世祖 忽必烈,成宗 鐵穆耳,武宗 海山,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 碩德八剌,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天順帝 阿速吉八,文宗 圖帖睦爾,明宗 和世剌,寧宗 懿璘質班,順帝 妥懽帖睦爾
(二十九)乞伏:4個
西秦:宣烈王 乞伏國仁,武元王 乞伏乾歸,文昭王 乞伏熾盤,末主 乞伏慕末
(三十)禿發:3個
南涼:武王 禿發烏孤,康王 禿發利鹿孤,景王 禿發傉檀
(三十一)拓跋:15個
代:拓跋猗盧,拓跋普根,拓跋始生,平文帝 拓跋鬱律,惠帝 拓跋賀傉,煬帝 拓跋紇那,烈帝 拓跋翳槐,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燾,南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浚,獻文帝 拓跋弘
西魏:恭帝 拓跋廓
(三十二)完顏:10個
金朝:太祖 完顏阿骨打,太宗 完顏晟,熙宗 完顏亶,海陵王 完顏亮 ,世宗 完顏雍,章宗 完顏璟,衛紹王 完顏永濟,宣宗 完顏珣,哀宗 完顏守緒,末帝 完顏承麟
(三十三)耶律姓:13個
遼朝:太祖 耶律阿保機,遼東丹王 耶律倍,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璟,景宗 耶律賢,聖宗 耶律隆緒,興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遼:耶律大石,耶律夷列,耶律直魯古
(三十四)赫連姓:3個
夏:赫連勃勃,赫連昌,赫連定
⑵ 越南皇帝世系表
文郎國
君主 姓名 領導年代
鴻龐氏
帝明
祿續
帝宜
涇陽王
赤鬼
洞庭君
龍女
崇纜
貉龍君
帝來
嫗姬
貉侯
貉將
官郎
媚娘
蒲政
雄王
蜀朝(甌雒國)
君主 姓名 領導年代
蜀制(開明制) 前?年-前257年
安陽王 蜀泮 前257年--前207年
趙朝(南越)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趙武王(趙武帝) 趙佗 前207年-前137年
趙文王(趙文帝) 趙眜(趙胡) 前137年-前120年
趙明王 趙嬰齊 前120年-前113年
趙哀王 趙興 前113年
趙建德 前112年-前111年
征朝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征王 征側 41年-43年
征貳(征側同期君主) 41年-43年
後趙朝
姓名 領導年代
趙國達 248年-?年
前李朝(萬春國)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前李南帝 李賁 541年-550年
桃郎王 李天寶 550年-555年
後李南帝 李佛子 555年-602年
趙越朝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趙越王 趙光復 548年-571年
梅朝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梅黑帝 梅叔鸞 722年-?年
馮朝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布蓋大王 馮興 791年-?年
馮安
曲朝
姓名 領導年代
曲承裕 905年-907年
曲灝 907年-917年
曲承美 917年-923年
楊朝
姓名 領導年代
楊廷藝 931年-938年
吳朝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吳王 吳權
平王 楊三哥
天策王 吳昌岌
南晉王 吳昌文
吳昌熾
十二使君時期(945年-967年)
矯公旱
矯順
阮寬
吳日慶
杜景碩
李圭
阮守捷
呂唐
阮超
范白虎
陳覽
陳明公
丁朝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大勝明皇帝 丁部領
丁嗣君(丁廢帝) 丁璿
丁璇
黎朝
廟號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黎大行帝 黎桓
黎中宗 黎龍越
黎龍鋌(本為南越王)
後李朝
廟號 姓名 年號 領導年代
後李太祖 李公蘊 順天 1010年-1028年
後李太宗 李佛瑪 天成、通瑞、干符有道、明道、崇興大寶 1028年-1054年
後李聖宗 李日尊 龍瑞天平、彰聖嘉慶、龍章天嗣、天貺寶象、神武 1054年-1072年
後李仁宗 李干德 太寧、英武昭勝、廣佑、會豐、龍符、會祥大慶、天符睿武、天符慶壽 1072年-1127年
後李神宗 李陽煥 天順、天彰寶嗣 1127年-1138年
後李英宗 李天祚 紹明、大定、政隆寶應、天感至寶 1138年-1176年
後李高宗 李龍倝 貞符、天資嘉瑞、天嘉寶佑、治平應龍 1176年-1211年
後李惠宗 李旵 建嘉 1211年-1224年
後李昭皇 李天馨 (李佛金) 1224年-1225年
陳朝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領導年代
陳太祖(陳太宗追崇) 陳承
陳徽宗(陳太宗追崇) 陳守度
陳太宗 陳日煚(陳煚)(陳光昺)(陳日照)(陳昺) 建中、天應政平、元豐 1225年-1258年
陳聖宗 陳日烜(陳晃)(陳威晃) 寶符 1258年-1279年
陳仁宗 陳日燇(陳昑) 紹寶 1279年-1293年
陳英宗 陳烇 興隆 1293年-1314年
陳明宗 陳日爌(陳奣) 開泰 1324年-1329年
陳憲宗 陳旺 開佑 1329年-1341年
陳裕宗 陳日煃(陳皞) 紹豐、大治、大定 1341年-1369年
陳日熞(楊日禮) 1370年
陳藝宗 陳叔明(陳暊) 紹慶 1370年-1373年
陳睿宗 陳日煓(陳曔) 隆慶 1373年—1377年
陳廢帝 陳日煒(陳晛) 昌符 1377年—1388年
陳順宗 陳日焜(陳顒) 光泰 1388年—1398年
陳少帝 陳 建新 1398年—1400年
胡朝
姓名 年號 領導年代
胡季犛(胡一元)(黎季犛) 順天 1400年
胡漢蒼 紹聖、開大 1401年-1407年
後陳朝
諡號 姓名 年號 領導年代
後陳簡定帝 陳頠(本為簡定王) 興慶 1407年—1409年
後陳重光帝 陳季擴 重光 1409年—1413年
新陳朝
姓名 領導年代
陳嵩 1427年-1428年
後黎朝前期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領導年代
後黎太祖 高皇帝 黎利 順天 1428年-1434年
2008-12-3 20:00 回復
巴太祖廩君
2位粉絲
2樓
後黎太宗 文皇帝 黎元龍(黎鱗) 紹平、大寶 1434年-1443年
後黎仁宗 宣皇帝 黎邦基(黎浚) 大和、延寧 1443年-1459年
後黎前廢帝 黎宜民(黎琮)(本為諒山王) 天興 1459年-1460年
後黎聖宗 淳皇帝 黎思誠(黎灝) 光順、洪德 1460年-1498年
後黎憲宗 睿皇帝 黎暉(黎鏳) 景統 1498年-1504年
後黎肅宗 欽皇帝 黎敬甫 泰貞 1504年-1505年
威穆皇帝 黎喧(黎璿) 端慶 1505年-1509年
襄翼皇帝 黎晭(黎瀠) 洪順 1509年-1516年
後黎中廢帝 黎光治 光紹 1516年
後黎昭宗 神皇帝 黎椅(黎譓) 光紹 1516年-1522年
恭皇帝 黎椿(黎懬) 統元 1522年-1527年
莫朝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領導年代
莫太祖 莫登庸 明德 1527年-1529年
莫太宗 莫登瀛 大正 1530年-1540年
莫憲宗 莫福海 廣和、永定 1541年-1548年
莫宣宗 莫福源 景歷 1549年-1562年
淳福皇帝 莫茂洽 淳福、崇康、延成、端泰、興治、洪寧 1562年-1592年
武安皇帝 莫銓 武安 1592年
莫敬止(莫敬之)
莫敬恭
莫敬寬
莫敬完 順德 16??年-1667年
後黎朝後期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領導年代
後黎庄宗 裕皇帝 黎維寧(黎寧) 元和 1532年-1549年
後黎中宗 武皇帝 黎維喧(黎喧) 順平 1549年-1557年
後黎英宗 峻皇帝 黎維邦 天佑、正治 1557年-1572年
後黎世宗 毅皇帝 黎維潭 洪福、嘉泰、光興 1572年-1599年
後黎敬宗 惠皇帝 黎維新 慎德、弘定 1600年-1618年
後黎神宗 淵皇帝 黎維祺 永祚、德隆、陽和、慶德、盛德、永壽 1618年-1643年,1649年-1662年
後黎真宗 順皇帝 黎維佑 福泰 1643年-1649年
後黎玄宗 穆皇帝 黎維禑 景治 1663年-1672年
後黎嘉宗 美皇帝 黎維禬 陽德 1672年-1676年
後黎煕宗 章皇帝 黎維祫 永治、正和 1676年-1705年
後黎裕宗 和皇帝 黎維禟 永盛、保泰 1705年-1729年
後黎後廢帝 黎維祊(廢為昏德公) 永慶 1729年-1731年
後黎純宗 簡皇帝 黎維祥 龍德 1732年-1735年
後黎懿宗 徽皇帝 黎維祳 永佑 1735年-1740年
後黎顯宗 永皇帝 黎維祧 景興 1740年-1787年
後黎愍宗 出皇帝或愍皇帝 黎維祁 昭統 1787年-1789年
鄭朝
廟號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鄭世祖 明康王 鄭檢 1545年-1570年
鄭俊德侯 鄭檜 1570年
鄭哲王 鄭松 1570年-1623年
鄭誼王 鄭梉 1623年-1657年
鄭陽王 鄭柞 1657年-1682年
鄭昭祖 康王 鄭根 1682年-1709年
鄭禧祖 仁王 鄭棡 1709年-1729年
鄭裕祖 順王 鄭杠 1729年-1740年
鄭毅祖 恩王 鄭楹 1740年-1767年
鄭聖祖 盛王 鄭森 1767年-1782年
鄭奠都王 鄭桿 1782年
鄭思王 鄭楷 1782年-1786年
鄭晏都王 鄭槰 1786年
阮朝前期
廟號 諡號(皇帝) 諡號(王) 姓名 領導年代
阮肇祖 嘉裕皇帝 阮淦 1533年-1545年
阮太祖 靚皇帝 仙王 阮潢 1558年-1613年
阮熙宗 孝文皇帝 佛王 阮福源 1613年-1635年
阮神宗 孝昭皇帝 上王 阮福瀾 1635年-1648年
阮太宗 孝哲皇帝 賢王 阮福瀕 1648年-1687年
阮英宗 孝義皇帝 義王 阮福溙 1687年-1691年
阮顯宗 孝明皇帝 明王 阮福淍 1691年-1725年
阮肅宗 孝寧皇帝 寧王 阮福澍 1725年-1738年
阮世宗 孝武皇帝 武王 阮福濶 1738年-1765年
阮睿宗 孝定皇帝 定王 阮福淳 1765年-1777年
西山阮朝
泰德帝 阮岳
光中帝 阮惠
景盛帝 阮光纘
小阮朝
諡號 姓名 領導年代
阮孝公 阮寶
阮朝後期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領導年代
阮世祖 高皇帝 阮福映 嘉隆 1802年-1820年
阮聖祖 仁皇帝 阮福晈 明命 1820年-1841年
阮憲祖 章皇帝 阮福暶 紹治 1841年-1847年
阮翼宗 英皇帝 阮福蒔(阮福洪任) 嗣德 1847年-1883年
阮恭宗 惠皇帝 阮福膺禛 1883年
協和皇帝 阮福升(阮福洪佚) 協和 1883年
阮簡宗 毅皇帝 阮福昊 建福 1883年-1884年
越南世系表
丁朝[大瞿越](公元968-980年)
丁部領結束了十二使君之亂,建立第一個獨立王朝丁朝。國號大瞿越,被北宋封為交趾郡王。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間 事跡
丁先皇(大勝明皇帝)丁部領 968-979年 父子同時為杜釋殺,尊為先皇。
南越王 丁璉 968-979年 為丁部領長子,同時被殺,並未登基。
丁廢帝 丁璇 979-980年
前黎朝(公元980-1009年)
黎桓為丁朝十道將軍,趁丁廢帝年幼試圖篡位。宋太宗派軍來救,黎桓趁機「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並敗宋軍。黎朝分全國為十道,並立佛教為國教。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事跡
天福帝 黎桓 980-1005年 天福、應天 黎桓死後諸子爭立。
中帝帝 黎龍越 1005-1008年 應天、景瑞
帝龍鋌 黎至忠 1008-1009年
李朝(公元1010-1225年)
李朝定都升龍(今河內),並分全國為二十四路,第一次引入科舉制度。李朝亦為佛教國家,國王多出家為僧。李朝建國後,仿效中國唐朝和宋朝而採取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聖宗、仁宗四代君主在位的117年裡,越南進入了政治集中、國家統一、國勢強盛的時期。李朝前期多次與宋朝、真臘、占城發生戰爭,佔領了大片領土。公元1127年仁宗去世後,越南國勢開始衰弱,國內封建諸侯相互交戰,爭奪權力。李朝末年,發生了范猷之亂和陳嗣慶、陳承兄弟專權的場面。最後權臣陳守度趁李昭皇年幼,篡奪政權而建立了陳朝。
世系:
廟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事跡
李太祖(神武帝) 李公蘊 1010-1028年 順天 李公蘊原本是前黎朝權臣、親衛殿前指揮使。公元1010年,李公蘊趁前黎朝發生內亂而自立為帝,改元順天,定都升龍(河內)。
李太宗 李佛瑪(李德政) 1028-1054年 天成、通瑞、乾符有道、明道、天感聖武、崇興 敗諸弟叛亂而釋之,試圖支持儂志高反宋,最終不成功。
李聖宗 李日尊 1054-1072年 龍瑞太平、彰聖嘉慶、;龍彰天嗣、天祝寶象、神武 改國號大越
李仁宗 李乾德 1072-1127年 太(泰)寧、英武昭聖、廣佑、會豐(符)、龍符、會祥大慶、天符睿武、天符慶壽 派李常傑十萬大軍陷宋三州,終為郭逵所敗。
李神宗 李陽煥 1127-1138年 天(大)順、天(大)彰寶嗣 仁宗侄,國勢始衰。
李英宗 李天祚 1138-1176年 紹明、大定、政(正)隆寶應、天感至寶 宋始封為安南國王。
李高宗 李龍翰 1176-1211年 寶符、天資嘉瑞、天嘉寶佑、治平龍應 陳守度開始專權。
李惠宗 李旵 1211-1224年 建嘉
李昭皇 李天馨 1224-1225年 天彰有道 惠宗女,唯一女王。
陳朝(公元1225-1400年)
1225年,掌握李朝大權的輔國大尉陳承與殿前指揮使陳守度,強迫年幼的女皇李昭聖讓位於陳承之子陳炬,並強迫李姓一概改為阮姓。陳朝分全國為十二路,抵抗了蒙古人的三次進攻。
世系:
廟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事跡
陳太祖(初謚徽宗,太宗追崇) 陳守度 1225-1264年 終身為太師,未登基。
陳太宗 元孝皇帝 陳日煚 1225-1273年 建中、天應政平、元豐 守度侄,以李昭皇為後,蒙古第一次入侵。
陳聖宗 宣孝皇帝 陳日烜 1273-1279年 紹隆 以李昭皇為後,為亂倫之舉。
陳仁宗 睿孝皇帝 陳日燇 1279-1293年 元朝第二三次入侵,仁宗臣服於元朝,為安南國王。
陳英宗 仁孝皇帝 陳烇 1293-1314年 擒占城國王制至。
陳明宗 文哲皇帝 陳日爌 1314-1329年 開泰 被迫禪位。
陳憲宗 陳旺 1329-1341年 開佑 國勢始衰。
陳裕宗 陳日煃 1341-1369年 紹豐、大治
昏德公 陳日熞(楊日禮)1369-1370年 大定 被廢被殺。
陳藝宗 英哲皇帝 陳頃 1370-1373年 紹慶 胡氏開始專權。
陳睿宗 欽皇 陳日煓 1373-1377年 隆慶 徵佔城陣亡。
陳廢帝 陳晛 1377-1388年 昌符
陳順宗 元皇 陳日焜 1388-1398年 光泰
陳少帝 陳(上安下炎)1398-1400年 建新
胡朝(1400-1407年)
陳朝八朝老臣,官至輔國太師,廢陳少帝自立,自稱虞舜之後,姑國號大虞。襲殺明朝送來繼位的陳天平,為明朝所敗,以安南為郡縣。第一次統一度量衡。
世系: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帝胡季嫠 1400-1401年 聖元
帝胡漢蒼 1401-1407年 紹聖 開大
後陳朝(1407-1413年)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間
簡定帝 陳頠 1407年—1409年
重光帝 陳季擴 1409年—1413年
新陳朝(1427-1428年)
世系:
姓名 在位時間
陳皓 1427年-1428年
北屬明朝時期(1407-1428年)
1406年成祖派八十萬大軍南下,滅安南,分其國為十五府。後宣宗退出安南。
後黎朝(1428-1789年)
黎利於1418年起兵反明,終至1428年迫使明朝退出安南,建國號大越。黎朝時期分佔城為三小國,徹底擊垮了古占城國。分全國於五道,後改十二道。然而1527年後莫氏占據北方建國,黎朝偏安南方,權力盡歸鄭氏。為越南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後鄭氏於1592年雖脅持黎皇短暫統一,但也陷入了和南方阮氏的爭斗。1789年黎朝為西山阮朝所滅。
世系:
後黎朝前期(1428-1527)
廟號 溢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事跡
黎太祖 高帝 黎利 1428-1434年 順天 倡儒學,貶佛教。
黎太宗 文帝 黎元龍 1434-1443年 紹平、大寶 閱兵途中而卒。
黎仁宗 宣帝 黎邦基 1443-1459年 大和、延寧 為兄所弒。
前廢帝(諒山王)黎宜民 1459-1460年 天興 弒仁宗,為臣下所殺。
黎聖宗 淳帝 黎思誠 1460-1498年 光順、洪德 俘占城王,分其國為占成,華英,南蟠三小國。
黎憲宗 睿帝 黎暉 1498-1504年 景統
黎肅宗 欽帝 黎敬甫1504-1505年 泰貞 在位六月。
黎威穆帝 黎誼 1505-1509年 端慶 莫氏開始專權,為襄翼帝所弒。
黎襄翼帝 黎瀠 1509-1516年 洪順 被明使稱為「豬王」。
中廢帝 黎光治 1516年
黎德宗 建帝(昭宗追崇) 黎鑌
黎明宗 哲帝(昭宗追崇) 黎漴
黎昭宗 神帝 黎懿 1516-1527年 光紹
黎恭帝 黎椿 1527年 統元 為莫登庸所殺,多有重臣罵莫氏而死。
黎朝復辟時期(1533-1789年)
廟號 溢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事跡
黎庄宗 裕帝 黎寧 1533-1549年 元和 鄭氏始祖鄭檢立其於哀牢,後回國。
黎中宗 武帝 黎喧 1549-1557年 順平
黎英宗 峻帝 黎維邦 1557-1578年 天佑、正治、洪福 為鄭檢所殺。
黎世宗 毅帝 黎維潭 1578-1600年 嘉泰、光興 鄭氏滅莫朝。
黎敬宗 惠帝 黎維新 1600-1609年 慎德、弘定
黎神宗 淵帝 黎維祺 1619-1643年 永祚、德隆、陽和
黎真宗 順帝 黎維佑 1643-1649年 福泰
黎神宗復辟 1649-1663年 慶德、盛德、永壽、萬慶 永壽
黎玄宗 穆帝 黎維禑 1663-1672年 景治
黎嘉宗 美帝 黎維禬 1672-1676年 陽德
黎熙宗 章帝 黎維祫 1676-1705年 永治、正和
黎裕宗 和帝 黎維禟 1705-1732年 永盛、保泰
後廢帝(昏德公) 黎維祊 1732-1732年 永慶
黎純宗 簡帝 黎維祥 1732-1735年 龍德
黎懿宗 徽帝 黎維祳 1735-1740年 永佑
黎顯宗 永帝 黎維祧 1740-1787年 景興
黎佑宗(愍宗追崇) 黎維禕
黎愍宗 愍帝 黎維祁 1787-1789年 昭統 鄭氏被西山阮朝所滅,愍帝逃往北京。
莫朝(1527-1677年)
莫登庸為後黎朝太尉,殺黎恭帝建立莫朝。但是鄭氏扶黎朝後裔復國於南方,莫朝即為南北朝之北朝。1592年莫朝為鄭氏所滅,但是莫氏仍盤踞高平一地,直到1677年。莫氏甚為畏懼明朝,莫登庸曾經帶數人北上請降,同時安南國被降為安南都統使司。一直為越南所謂史學家所忌,稱為國賊。
世系:
廟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事跡
莫太祖 莫登庸 1527-1530年 明德
莫太宗 莫登瀛 1530-1541年 大正
莫憲宗 莫福海 1541-1547年 廣和
莫宣宗 莫福源 1547-1562年 永定、光寶、景歷
王 莫茂洽1562-1592年 淳福、崇康、延成、端泰、興治、洪寧、朝安 為鄭氏所殺,莫氏一蹶不振。
莫景宗 莫銓 1592年 武安
莫閔宗 莫敬止 1592-1593年 康佑
莫代宗 莫敬恭 1593-1623年 乾統
莫光祖 莫敬寬 1623-1638年 隆泰 降鄭氏。
王 莫敬完 1638-1677年 順德 高平為鄭氏所奪,康熙命其歸還而不從,敬完逃中國。
鄭主(1539-1787年)
鄭氏在黎帝時就專權,為莫登庸所迫。莫氏篡位後,扶立黎朝於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始終未曾稱帝。1592年消滅莫朝,但是又與新興的南方阮氏政權沖突,七次大戰。歷時半個世紀沒有結果。後西山三兄弟起義,鄭氏於1787年滅亡。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間 事跡
鄭世祖(諒國公,明康王) 鄭檢 1539-1569年
俊德侯 鄭檜 1569-1570年
鄭成祖(哲王,平安王) 鄭松 1570-1623年 滅莫朝。
鄭文祖(誼王,清王) 鄭梉 1623-1657年 取高平,後康熙命其歸還。
鄭弘祖(陽王,西王) 鄭柞 1657-1682年 滅莫氏。
鄭昭祖(康王,定王) 鄭根 1682-1709年
鄭禧祖(仁王,安都王) 鄭 1709-1729年
鄭裕祖(順王,威南王) 鄭杠 1729-1740年
鄭毅祖(恩王,明都王) 鄭楹 1740-1767年
鄭聖祖(盛王,靖都王) 鄭森 1767-1782年
奠都王 鄭桿 1782年
端南王(思王) 鄭楷 1782-1786年
晏都王 鄭槰 1786-1787年 亡於西山阮朝。
前阮朝(1533-1777年)
世系:
廟號 溢號 稱號 姓名 在位時間
阮肇祖 嘉裕皇帝 阮淦 1533年-1545年
阮太祖 靚帝 仙王 阮潢 1558年-1613年
阮熙宗 孝文皇帝 佛王 阮福源 1613年-1635年
阮神宗 孝昭皇帝 上王 阮福瀾 1635年-1648年
阮太宗 孝哲皇帝 賢王 阮福瀕 1648年-1687年
阮英宗 孝義皇帝 義王 阮福溙 1687年-1691年
阮顯宗 孝明皇帝 明王 阮福淍 1691年-1725年
阮肅宗 孝寧皇帝 寧王 阮福澍 1725年-1738年
阮世宗 孝武皇帝 武王 阮福闊 1738年-1765年
阮睿宗 孝定皇帝 定王 阮福淳 1765年-1775年
廢王 阮晹 1775年-1777年
西山阮朝[歸仁阮朝](1778-1802年)
1771年,爆發了由阮岳、阮惠、阮侶三兄弟領導的越南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西山農民起義。經過20年的斗爭,起義軍於1776年推翻了南方阮氏政權,1787年滅鄭氏,1789年擊退了清朝軍隊的干涉,統一了越南。l787年,阮岳在歸仁稱帝,統治從廣南至順化的中部大片土地。次年,阮惠在順化稱帝,年號光中,建立西山王朝,統治越南北部。後來兄弟反目,互相攻擊,終至滅亡。
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事跡
中央皇帝 阮岳 1778-1788年 泰德、明德
孝公 阮文寶 1793年-1802年
光中帝 阮惠 1788-1793年 光中
帝 阮光纘 1793-1802年 景盛、寶興 光中帝子。
後阮朝 (1802-1907年)
阮福映為原廣南王阮福淳的侄兒,十七歲起兵,1802年,阮福映在法國人的幫助下,建立了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國號南越。後嘉慶帝以為不合常理,令其改國號越南。阮氏分全國為二十三鎮四營。
世系:
廟號 溢號 姓名 年號 在位時間 事跡
阮世祖 高帝 阮福映 嘉隆1802-1820年 1803年,阮福映改安南為越南國,清政府命廣西按察使齊布森出使越南、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是「越南」作為國名的開始,同化水真臘。
阮聖祖 仁帝 阮福晈 明命1820-1841年 即位後,漸漸地有排斥法國勢力的舉動,越法雙方關系越來越惡化。於是在咸豐、同治年間,法軍盡佔南圻(按:越南是一個狹長形的國家,分為北、中、南三部份,北圻即北越,中圻法人稱之為越南本部,南析即南越,一稱下交趾),禁止傳教。
阮憲祖 章帝 阮福暶 紹治1841-1848年
阮翼宗 英帝 阮福蒔 嗣德1848-1883年 西貢條約,割讓東三省給法國。
阮恭宗 惠帝 阮福膺 1883年
郎國公 阮福升 協和1883年
阮簡宗 毅帝 阮福昊 建福1883-1884年 由於與法國殖民者簽定第二次越法《順化條約》賣國,朝野氣憤,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大臣所廢。清朝放棄了宗主國地位,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
阮宣宗 出帝 阮福明 咸宜1884-1886年 由於不甘心聽命於法國殖民主義者,於1885年7月5日發動順化起義,但有於准備不充分而失敗。咸宜帝阮福明被法國流配至北非阿爾及利亞,越南被分為三個國家。
阮景宗 純帝 阮福昪 同慶1886-1889年
成泰帝 阮福昭 成泰1889-1907年
阮繼帝 阮福晃 維新1907一1916年 由於不願做傀儡,參與越南光復會起義的策劃,被法國殖民者逮捕流放法屬留尼汪群島。
阮弘宗 宣帝 阮福昶 啟定1916—1925年
保大帝 阮福晪 保大1925一1945年 1945年8月30日,保大帝向越南獨立同盟的代表交出權利,宣布退位,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的結束。
阮宣宗 阮福明(阮福膺) 咸宜 1884年-1885年
阮景宗 純皇帝 阮福昪(阮福膺禟) 同慶 1885年-1889年
成泰皇帝 阮福昭 成泰 1889年-1907年
維新皇帝 阮福晃 維新 1907年-1916年
阮弘宗 宣皇帝 阮福昶 啟定 1916年-1925年
保大皇帝 阮福晪(阮福永瑞) 保大 1926年-19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