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戰爭美軍派了哪些師

越南戰爭美軍派了哪些師

發布時間:2024-08-24 05:01:34

㈠ 美國著名的師有哪些

大紅一師
美國陸軍第1機械化步兵師於1917年6月組建於法國,當時叫第一遠征師。創建伊始,即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歷經數次重大戰役戰斗,總共作戰158天,傷亡22320人,獲榮譽勛章5枚,贏得「大紅一師」的榮譽稱號。
美國第一機械化步兵師
美國陸軍第1步兵師是美國陸軍主力部隊之一,該師成軍以來參加了美國歷次主要的戰爭,並且多是戰斗中的攻堅主力,特別是在二戰中,在北非登陸戰役,西西里島傑拉登陸場,諾曼底「奧馬哈」海灘,攻陷「齊格菲防線」,阿登地區雷馬根大橋,捷克斯洛伐克境內都留下了該師的鮮血和赫赫戰功,該師無愧於美軍第一部隊的美名,是美軍一支王牌中的王牌師。

美國第1步兵師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7年,而第1步兵師最初稱美國第1遠征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武裝起來,最大限度地武裝起來,毫無限制地武裝起來!」威爾遜總統向全國發出了戰斗號召。國會頒布了1917年徵兵法。根據美國陸軍部關於組建美國第1遠征師的指示,1917年5月24日,美國陸軍將分散駐扎在多個駐地的正規陸軍部隊集中起來,正式組成美國第1遠征師,威廉·L·賽伯特少將任第一任師長。

6月14日,美國第1遠征師的第一批部隊從紐約港與霍博肯港啟航駛往歐洲,其餘部隊則在年內陸續抵達法國聖納澤爾和英國利物浦,最後一支部隊於12月22日到達聖納澤爾。第一批部隊到達法國後,美國第1遠征師於7月6日改編為美國第1步兵師。該師主要由第1步兵旅1第2步兵旅和第1野戰炮兵旅以及各種支援部隊組成。到達法國之後,美國第1步兵師並沒有立即參戰。後來,1917年6月8日被確定為美國第1步兵師的成立日。

「鐵錘」美國遠征軍司令潘興將軍對美軍第1師極為關心,親自製訂了一個冗長的訓練計劃,他想讓該師成為美軍的典範。自從1917年7月5日第1師的第一批分隊到達被選作訓練區的貢德古爾時起,潘興就開始對他們的基本戰術使用水平進行檢查,前後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1917年8月下旬,法軍第47阿爾卑斯狙擊師---即「藍魔」師開始向美軍第1師講授塹壕戰和武器知識。直到10月21日,潘興才把該師派到一個沒有戰事的地區,配屬給法軍第18師,讓它體驗一下前線的生活。從那一天起,每個團派出一個營跟隨法軍進入前沿10天,然後其他各營再進入前沿數天。1917年11月底,第1師返回貢德古爾,將在前線學到的東西貫徹到此後的訓練中去。只是到了1918年1月18日,即第1師到達法國半年之後,潘興才認為該師已作好了單獨接受任務的准備,可以派到戰線上去了。

期間在第1師誕生了美軍的一員著名的戰略家喬治.馬歇爾五星上將,不過當時他只是第1師參謀部的一名臨時中校。馬歇爾的任務是使第1師師部隨時了解前沿陣地的情況,檢查部署和物資給養,密切注意部隊的土氣。

1917年10月21日,美國第1步兵師參加攻佔洛林的薩默維爾的作戰。1918年1月18日至2月5日,該師第1步兵旅(配屬5個法軍營)參加攻佔洛林的安索維爾的作戰。2月5日至4月3日,美國第1步兵師攻佔洛林的安索維爾,4月27日至6月8日,美國第1步兵師佔領康蒂格尼,那是一個被德軍佔領的小村莊,協約國軍需要它,第1師奉命把它拿下來。士兵們經過苦戰終於攻下來,他們受令堅守陣地。經受了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階段最密集的炮火射擊,守住了村子。馬歇爾後來寫道:「我們守住了康蒂尼,德軍後來再也沒有重新佔領這個村莊。"

6月9日至13日,美國第1步兵師參加蒙特蒂迪爾一諾昂的防禦作戰。

6月14日至7月8日,美國第l步兵師與法軍部隊在康蒂格尼地區換防。

7月18日至22日,美國第1步兵師參加埃納一馬恩河戰役。8月7日至24日,該師佔領洛林地區的賽澤。 9月8日至11日,該師又佔領賽切普雷與安索維爾之間的盧瑟。

9月12日至16日,美國第1步兵師參加聖米耶爾戰役。

10月1日至12日,美國第1步兵師參加默茲一阿爾貢進攻戰役的第一階段010月29日至11月11日,該師參加默茲一阿爾貢進攻戰役的第二階段。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美國擺脫「孤立主義」的束縛,美軍也開始緊急備戰。美國第1步兵師也不例外。

美國第1步兵師集結於英國並進行臨戰訓練之後,於1942年11月8日參加代號為「火炬行動」的北非登陸戰役,在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登陸成功。此後,該師在第2軍編成內向突尼西亞挺進。該師在與德軍的作戰中一度遭受重創,傷亡慘重。

1943年5月9日,德意非洲集團軍群24萬人投降,北非為盟軍所控制,北非從此無戰事。盟軍利用這一有利形勢,發起代號為「赫斯基」的西西里戰役。

7月10日,美國第1步兵師在西西里島東南部的傑拉強行登陸,迅即突破守軍防線。不久,德國裝備精良的"戈林"裝甲師向第1步兵師反撲,德國60輛坦克在沒有步兵的情況下直沖海灘,企圖摧毀美軍的橋頭堡,第1步兵師只能臨時挖單兵壕阻擊,在海軍艦炮火力和加拿大部隊的支援下,第1步兵師使用炮兵火力擊退德國裝甲師,許多坦克已沖到戰壕前2000米,第1步兵師乘勝發起進攻,一舉攻佔特羅伊納,7月13日在戰斗中,第1師付出了很大的傷亡,其中包括克勞弗德中校(Joseph B. Crawford),但他們為盟軍打開了通向墨西拿海峽的大門。

經過28天的殊死戰斗,第1步兵師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267名英勇的戰士付出了生命,1184人負傷,337失蹤,但上級也發現該師紀律出現問題,他們臨陣換將,克萊倫斯·R·許布納少將接替特里·M·艾倫少將指揮第1步兵師,克萊倫斯·R·許布納少將當時是華盛頓的一位軍需官,他在一戰時,就曾在第1步兵師16團戰斗過。

第1步兵師第16步兵團經過集訓後,被編入V軍團,擴充為34124人和3306輛車輛,1944年6月,在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作戰中主攻「奧馬哈」灘,但這是整個諾曼底登陸作戰中最為慘烈的一場血腥苦戰.第1集團軍司令戰後升為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布雷德利五星上將回憶道:「奧馬哈」灘簡直是一場惡夢。直到今天,一想到1944年6月6日那裡發生的事情,就會感到一陣陣痛苦。我曾多次回到那裡,悼念死在灘頭的勇士。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人們也不會忘記那些僥幸活到勝利之日的人們。那天,踏上「奧馬哈」灘的人,個個都是英雄。

奧馬哈位於猶他海灘的東面,科湯坦半島南端維爾河口到貝辛港之間長6.4公里的海灘,海岸是三十多米高的懸崖陡坡,有四個被海水沖刷出的深谷,成為通向內陸的天然出口,海灘上高低潮之間的落差約為270米,海灘是硬質沙地,上面築有高聳的鵝卵石堤岸,後面是沙丘,草地,樹林,易守難攻。德軍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構築防禦工事,在低潮線到高潮線之間設置了三道障礙物,還混雜有大量水雷,在卵石堤岸上築有混凝土堡壘,在堡壘前有蛇腹形鐵絲網和幾千顆地雷,四個出口都用地雷和鋼筋水泥障礙物封死。海岸上有16個堅固支撐點,配有機槍和反坦克炮,懸崖上還構築暗堡,內有威力極強的88mm火炮,炮火殺傷范圍可以覆蓋整個海灘。

盟軍之所以選擇這里登陸,是因為從維爾河口到阿羅門奇之間正處在美軍猶他海灘和英軍海灘當中,位置非常重要,而這段32公里長的海岸只有這一段還勉強可以登陸,其餘地段都是懸崖絕壁。此外盟軍認為這里的守軍是第716海防師的一個團,既無裝甲部隊,又無機動車輛,士兵又多是後備役,戰鬥力差。實際上,3月中旬隆美爾為加強諾曼底地區的防禦力量,從聖洛調來精銳的野戰部隊第352步兵師,該師的一個主力團就部署在奧馬哈灘頭,另外兩個團在距海灘只有幾英里的貝葉。實際上,「奧馬哈」灘上的第716守備師的這個團已經並入第352師,而盟軍情報機關直到登陸部隊出發後,才查明第352師的去向。

在奧馬哈登陸的突擊部隊包括查爾斯·格哈特第29師第116團和許布納「大紅一師」的第16團,還有經過特殊訓練專門爆破敵人水下障礙的工兵部隊。由霍爾海軍少將指揮的O編隊負責運送。6月6日三時到達換乘區,當時海面上風力五級,浪高12米,有10艘登陸艇因風浪太大而翻沉,艇上所載300名士兵就在海面上掙扎,3— 6英尺高的浪頭向我們的戰艦和運輸艦撲打過來。在漆黑的夜裡,讓登陸艦起錨困難重重,而且危機四伏。步兵身負沉重的裝備,爬進劇烈顛簸的艦只,很快就感到難以忍受:潮濕、寒冷和暈船。裝載64輛攻擊東、西灘頭的兩棲坦克的16艘坦克登陸艦,在海上劇烈地顛簸著,笨拙地移動著。士兵們又冷又濕,當到達海灘時,士兵們已經精疲力盡。

更糟糕的是盟軍在登陸前的火力准備中,最初為達成戰術上的突然性,在預先航空火力准備時沒有對這一地區進行轟炸。6月6日五時五十分,由2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組成的艦炮火力支援艦隊實施四十分鍾的艦炮火力准備,可由於害怕霍克角德軍岸炮射擊,軍艦只是在遠距離上進行射擊,准確率很低。六時由480架B—26轟炸機對德軍防禦陣地進行直接航空火力准備,投彈達1285噸,但當時雲層又低又厚,飛行員怕誤傷己方部隊,故意延遲30秒投彈,結果1285噸炸彈都落在5公里外。所以德軍的防禦工事和火力點大都完好無損,當盟軍的火力准備剛一結束,德軍的炮火就開始射擊了。

計劃伴隨登陸兵上陸提供及時火力支援的水陸坦克,在西段的32輛中有27輛在下水後的幾分鍾里就因風浪太大而沉沒,餘下的5輛有2輛是駕駛員技術高超戰勝風浪駛上海灘的,另3輛要歸功於一位坦克登陸艇長的主動精神,他見第一輛坦克剛下水就在風浪中沉沒,立即命令關上艇首門,將餘下的3輛直接送上海灘。在東段指揮員見風浪太大,水陸坦克無法下水,就命令將坦克直接送上海灘,但這樣一來到達海灘的時間提前了,為了等待配合作戰的裝甲車輛,坦克登陸艇不得不在海岸附近徘徊等待,德軍抓住機會猛烈炮擊,擊沉了2艘坦克登陸艇,裝備105毫米火炮的幾十輛兩棲車輛也多數沉沒,結果只有一半兩棲坦克和少數幾輛戰車到達「奧馬哈」灘。6點30分,傑羅第軍的第一批步兵到達「奧馬哈」灘,多數都搞錯了地方。直到六時四十五分,水陸坦克和裝甲車輛才駛上海灘,可剛上海灘,就被德軍炮火摧毀了好幾輛。接著第一波1500名士兵開始突擊上陸,因為海中有一股向東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煙,使得士兵難辨方向,隊形也變得混亂。上陸時士兵們要先趟水涉過1米多深,50—90米寬的淺水區,再要通過180—270米寬毫無遮掩的海灘,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這一切都在德軍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所以在最初的半小時里,這1500名士兵根本無法投入作戰,只是在淺水中,海灘上為生存而苦苦掙扎。在第一批登陸的8個連中只有2個連登上預定海灘,這些部隊立即遭到敵人的機關槍、迫擊炮和火炮的猛烈射擊,被德軍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由工兵和海軍潛水員組成的水下爆破組,傷亡慘重,有幾十人死亡或受傷,許多人淹死在海里。裝備丟失損壞嚴重,但仍克服困難冒著德軍炮火開始清除障礙物,設法炸開了水下障礙物,在東段開辟出兩條通路,在西段開辟出四條通路,但多數排除障礙的工兵卻當場被擊斃,可惜在漲潮前來不及將通路標示出來,後續登陸艇一直找不到通路,擁塞在海灘上聽任德軍炮擊。無處隱蔽,匍匐在沙灘上和淺水中的人,無法還擊,也無法隱藏在擱淺的登陸艦後面。大多數兩棲坦克都被擊毀。沒有大炮支援,幾個小時內,海灘上鮮血橫流,連海水都染紅了。

第二波於七時到達海灘,正逢漲潮,德軍炮火非常准確猛烈,完全將登陸部隊壓制在狹窄的灘頭。兩小時里美軍在西段沒有一個人沖上海灘,在東段也僅僅佔領9米寬的一段海灘。海面上擠滿了登陸艇,秩序異常混亂,海灘勤務主任只好下令只許人員上陸,車輛物資一律暫時不上陸。此時美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根據幾份零星的通信和軍艦瞭望哨的報告,知道登陸遇到極大困難,勝利幾乎不可能了,他打算放棄在奧馬哈的登陸,讓美軍第5軍後續部隊在猶他海灘或英軍的灘頭上陸。

血染「奧馬哈」灘的時間太長了。登陸後6個小時,才占據10碼灘頭陣地。直到主要指揮官上岸後,士兵們才開始向防波堤和絕壁等隱蔽物移動。這些勇敢的指揮官是第29師副師長諾曼·D·科塔准將,第116步兵團的查爾斯·D·W·坎漢上校和指揮第16步兵團的喬治·A·泰勒上校。

然而就在這時,局勢發生了轉機,擔任艦炮火力支援的美國海軍見陸上的官兵死傷累累,岸上火力控制組和海軍聯絡組都沒有消息,意識到海灘上形式已極為嚴峻,17艘驅逐艦充分發揮主動精神不顧擱淺、觸雷和遭炮擊的危險,駛到距海灘僅730米處,進行近距火力支援。得克薩斯州牧場主詹姆斯·E·拉德爾上校率領150名別動隊員,登陸攀上峭壁,摧毀法國情報人員報告的6門155毫米法國火炮,,他們艱難地爬上了霍克角,發現所謂的155mm海岸炮竟然是電線桿偽裝的,消除了海岸炮的威脅,美軍的驅逐艦靠上向海灘,向德軍火力點逐一開火,強大的火力打得德軍毫無招架之力,只得掛白旗乞降。然後驅逐艦又向每一個新發現的目標射擊,並且只要見陸軍用曳光彈射擊,就把它當作是在指示目標,馬上進行轟擊。正是驅逐艦的積極援助,逐步壓制住德軍的火力,為海灘上的美軍攻擊創造了條件。在灘頭上的美軍指揮官也努力激勵部下,如第29師副師長科塔准將在彈片橫飛的海灘下達富有感情的命令,給海灘上每個人樹立了無所畏懼的榜樣,科塔喊道:「留在海灘上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死人,一種是等死的人。來呀!把魔鬼從這里趕走!」能夠行動的人冒死向防波堤沖去。第18步兵團和第115步兵團又有幾百名士兵從登陸艦上沖出來,跟在他們後面。到處都能看到勇敢的行為和英勇的士兵。第1師16團團長泰勒上校也喊道:「我們呆在這里只有死路一條!我們死也要向前沖!」在他們的帶領下,海灘上的美軍盡管傷亡慘重,組織殘余部隊前仆後繼,連續爆破炸開封死的出口,終於沖過堤岸。

中午時分,第二梯隊三個團的生力軍提前上陸,在艦炮和坦克支援下,一步一步擴大登陸場,接著在「噴火」式飛機的校射指引下,美軍戰列艦和巡洋艦上的重炮也加入對岸射擊,更是炸得德軍鬼哭狼嚎,抱頭鼠竄。

下午1點30分,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接到傑羅發來的振奮人心的消息:「部隊牢牢地守住了海灘……正在向海灘後面的高地挺進。」布萊德利派參謀長比爾·基恩和切特·漢森到海灘察看。他們的報告比布萊德利所預期的還要樂觀。整個海灘的形勢仍很嚴重,但部隊已佔領了一兩道壕溝,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內地推進。根據他們的報告,布萊德利打消了放棄「奧馬哈」灘的念頭。

天黑時,第1師和第29師終於殺開一條血路,佔領正面6.4公里,縱深2.4公里的登陸場,到夜間登陸場正面進一步擴大到8公里,上陸人員共3.5萬人。D日全天,美軍第5軍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光陣亡就達2500人。當夜,第5軍軍部上岸,開設前進指揮所。軍長羅傑少將向布雷德利發出的第一封電報就是:「感謝上帝為我們締造了美國海軍。」

在此次戰斗中,第1師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一天內3000人傷亡,16團將近1000人傷亡.但第1集團軍司令布雷德利回憶道:我常常為派新組建的部隊到「奧馬哈」灘的進攻戰中去打先鋒而內心感到苦痛。這次派去的部隊,是傑羅率領的第5軍司令部和格哈特率領的第29師。這就是我為什麼決定派許布納的英勇善戰的「大紅一師」去增援的原因。像在西西里島戰役一樣,「大紅一師」又在敵人的槍林彈雨里沖鋒陷陣。感謝上帝,該師正在那裡。

諾曼底登陸作戰結束後,美國第1步兵師繼續向北推進,不久解放了比利時的列日市,接著突破「齊格菲防線」,進逼德國本土。該師進攻的第一個目標是德國的亞琛。10月21日,德軍守城司令終於抵擋不住美軍的進攻,棄城投降。接著,第l步兵師越過萊茵河,繼續向德國縱深推進。

12月16日,納粹德軍不甘心於失敗,以10個裝甲師,14個步兵師的兵力在阿登地區發起大規模反擊,當是第1步兵師正在休整,第1步兵師26團立即被派去阻擊德國第12裝甲師,12月17日,16團在威斯墨斯以北18團在尤盆南殲滅了一支德國空降部隊,俘獲了德軍團長馮.赫德特。1945年1月15日,美國第1步兵師發起反攻,再次越過「齊格菲防線」,攻佔雷馬根大橋的橋頭堡。時至4月1日,該師已向東推進240多公里。4月8日,該師越過威塞河,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內。5月8日,納粹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在二戰中,第1步兵師共傷亡21023人,但俘虜敵人10萬人以上,有15人獲得國會榮譽勛章。戰爭結束後,該師作為佔領軍留駐德國,直到1955年才根據輪換制度返回美國。

1965年,美國第1步兵師奉命參加越南戰爭,其第2旅首先開赴越南。 7月2日,第2旅第16步兵團第2營B連在邊和附近進行搜索時與「越共」游擊隊交火,就是他們在越南進行的第一次戰斗。

1966年6月2日至7月13日,美國第1步兵師和南越第5步兵師與「越共」第9師在乎隆省遂行「埃爾帕索2號」作戰行動。據稱「越共」軍方面傷亡855人。

1966年9月14日至11月24日,由美國第196(獨立)步兵旅發起「艾特爾博羅」作戰行動011月初,美國第1步兵師,第4步兵師第3旅1第173空降旅以及南越陸軍幾個營捲入。據稱此次為美軍最大的作戰行動,「越共」軍傷亡1106人。

1966年11月30日至1967年12月14日,美國第1步兵師,第4步兵師和第25步兵師各1個營在西貢及西貢周圍地區發起,1967年1月由美國第199步兵旅接替遂行「費厄法克斯」作戰行動。此次作戰強調的是美軍/南越陸軍的聯合作戰行動。第199步兵旅撤退後,該作戰地區由南越第5別動大隊接管。據稱「越共」軍方面傷亡1043人。

1967年1月8日至26日,美國第1步兵師,第25步兵師,第173空降旅1第11裝甲騎兵團以及南越陸軍部隊在鐵三角對「越共」第4軍區總部遂行「塞達福爾斯」聯合作戰。

1967年9月27日至11月19日,美國策1步兵師在平陽省(「越共」部隊進攻平隆省的祿寧城鎮之後包括該地區)遂行「申南多」作戰行動。據稱「越共」軍方面傷亡956人。

1968年3月11日至4月7日,美國第1步兵師,第9步兵師和第25步兵師,南越第5師1第25師和數個空降營以及海軍陸戰隊特遣部隊在西貢地區及周圍的5個省遂行「獲勝之道」作戰行動。據稱「越共」軍方面傷亡2658人。

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9月,第1步兵師師長凱思·L,韋爾少將在西貢以北的祿寧指揮作戰時,因乘坐的直升機被「越共」擊中墜毀,機毀人亡。

1970年4月,美國第1步兵師在南越傷亡數以萬計的官兵之後,奉命返回美國堪薩斯州賴利堡。

1990年11月8日,第1(機械化)步兵師奉命向海灣地區部署。在其後的兩個月中,它將12000多名官兵和7000餘件裝備部署到沙烏地阿拉伯。接著,他們在沙烏地阿拉伯進行戰前訓練,為實施地面作戰做准備。

1991年2月24日早晨,作為「沙漠風暴」行動組成部分的地面作戰開始。美國第1(機械化)步兵師率先對伊拉克第26步兵師發起進攻,為後續部隊開辟通路,成為美國第7軍的開路先鋒。在本日的作戰中,第1步兵師俘虜伊軍2500人。隨後,他們奉命向北機動,突入伊軍縱深,意欲消滅薩達姆的精銳部隊伊拉克共和國衛隊。

經過16小時的機動,美國第1(機械化)步兵師再次投入戰斗。2月26日夜晚,該師與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塔瓦卡爾那師和第12坦克師第27旅相遇,擊毀伊軍坦克和步兵戰斗車各40輛,迫使伊軍迅速後撤。

為了切斷伊軍從科威特城北逃之路,美國第1(機械化)步兵師繼續向東猛進,擊毀大量伊軍車輛,俘虜伊軍數干名。27日20時,該師第4騎兵團第1中隊攻佔伊軍北逃的公路。 28日凌晨,該師主力沿該公路一線佔領防禦陣地,完全切斷伊軍的退路。

到28日8時宣布停火時,第1步兵師在這場「100小時的地面戰」中前進260公里,擊毀伊軍坦克550輛,裝甲人員輸送車480輛,俘虜伊軍11400人,而自己僅亡18人,損失坦克和步兵戰斗車各5輛。

1991年5月10日,美國第1(機械化)步兵師返回美國堪薩斯州賴利堡。

1995年2月10日,美國陸軍部長小托戈·D·韋斯特和陸軍參謀長戈登·R·沙利文上將宣布將陸軍現役作戰師從12個師整編為10個師。駐德國的美國第3(機械化)步兵師改編為美國第1(機械化)步兵師,駐堪薩斯州賴利堡的美國第1(機械化)步兵師司令部和師支援部隊退出現役。美國陸軍官方宣稱,此舉是為了在裁減陸軍師的情況下將美國第1(機械化)步兵師這個最著名的師(番號)之一保留在現役部隊中。

1996年11月至1997年10月,美國策1(機械化)步兵師奉命在波黑地區執行維和任務,該師兩任師長蒙哥馬利·C·梅格斯少將和戴紹·L·格蘭奇少將先後兼任北部多國師師長。1997年10月,第1(機械化)步兵師師長戴維·L·格蘭奇少將將北部多國師的指揮與控制權移交給美國第1·裝甲師師長拉里·R·埃利斯少將。

1999年6月,在科索沃戰爭結束之後,美國第1(機械化)步兵師一部奉命進駐科索沃執行維和任務,充當東部多國旅,以1名副師長兼任東部多國旅旅長。

㈡ 請告訴我越南戰爭的歷史與詳情

60年代越南戰爭的起因?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n Tranh Ch?ng M? C?u N??c),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越戰是二戰以來美國參與的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很多人也認為它也是冷戰的一部份,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簡稱「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越共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越共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實行獨裁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步入戰爭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暴動。1960年,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艷政權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印度支那半島的沖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沖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戰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專制與腐敗導致吳庭艷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庭艷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志。

逐步升級

1965年,美軍用凝固汽油彈轟炸西貢南部的一個越共游擊隊的建築。腐敗無能的南越政府軍面對被俗稱為「越共游擊隊」的民族解放陣線節節敗退。為了阻止北越對越共游擊隊的物資和人員支持,南越海軍對北越沿岸海軍基地進行襲擊。美國海軍也派出艦艇協助,進行電子戰支持。1964年8月2日,一艘執行任務的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遭到北越魚雷艇襲擊。美國隨即以轟炸北越海軍基地作為報復。這就是著名的「東京灣事件」(「北部灣事件」)。

「東京灣事件」是越戰的重大分水嶺。北越和美國雙方都把它看作對方的蓄意攻擊,並做出了強硬反應。越共游擊隊對多處美軍基地進行了報復性攻擊。北越325師進入南越領土集結,標志著北越正規軍(越南人民軍)對南越的公開進攻。美國國會則通過了「東京灣決議案」,授權總統可以採取包括武力在內的一切手段對付這一挑釁行為。這事實上給予了總統林登·約翰遜在不經宣戰的情況下發動戰爭的權力,約翰遜隨即將戰爭大大升級。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峴港登陸。短短數月之後,美軍在越人數已高達22萬。約翰遜還批准了「轟雷行動」(「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然而美國對北越的所有轟炸行動與目標都由華盛頓進行嚴密的控制,每日的轟炸目標的選擇由國防部和白宮來規劃,前線指揮官無法根據實際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國防部與白宮非常擔心傷及中國或是蘇聯派駐在當地的顧問而引發的正面沖突,對於轟炸目標的選擇與交戰規則有非常多的限制,而這些限制往往與美國追求的戰術或是戰略目標完全背道而馳。譬如說,美軍在未經批准下無法攻擊北越的軍用機場,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軍的戰斗機在准備起飛,美軍的飛機也不可以發動攻擊。對於北越的交通與重要設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擊的范圍以外。事實證明,旨在阻止北越對南方的滲透的「轟雷行動」在這種綁手綁腳的指揮下,是徹底的失敗。北越武裝司令武元甲依然將他手下的部隊以驚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團整團的北越正規軍分散進入胡志明小道,頂著空襲,進入南方集結。

1965年11月14日,美國第1騎兵師和北越66團在德浪河谷爆發第一次遭遇戰,經過3天激戰,北越死亡超過1200人,美軍死亡約200人。美軍取得了勝利,但同以後無數次的戰役一樣,戰術上的勝利無助於改變美國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備承受巨大的傷亡,並且堅信無限制的消耗戰最終會迫使美國人撤出越南。美國駐越軍原司令官威斯特摩蘭(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戰役」將會迫使北越認輸,發動了一系列「搜尋並摧毀(search and destroy)」北越軍隊的行動。北越軍隊則執行武元甲的消耗戰略,在精心准備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軍進攻,激戰至傷亡達到一定程度就撤離戰場。威斯特摩蘭不斷的向國內報告美軍所取得的勝利,宣稱北越的戰鬥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實際上,為了應付北越似乎無窮無盡的攻勢,駐越美軍在1967年底已達到50萬,並且威斯特摩蘭還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春節攻勢。超過8萬北越軍隊和越共游擊隊對南越幾乎所有的大小城市發起了進攻,其規模和慘烈程度令習慣了威斯特摩蘭戰報的美國人大為震驚:無數的軍事設施和政府建築被破壞;戰斗最激烈的舊京順化幾乎全毀;美軍溪山基地被圍困76天,因為破壞太嚴重,解圍後不得不放棄使用。在這次攻勢中,北越損失了超過5萬人,但到了5月,他們就恢復了進攻能力。春節攻勢使約翰遜不得不承認失敗,1968年3月31日,約翰遜發表演講,終止「轟雷行動」,表示美軍將逐步撤出越南,並宣布放棄競選下任總統。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將軍接替威斯特摩蘭指揮在越美軍。

根據美國政府的邀請,韓國從1965年開始派青龍、白虎、猛虎等戰斗部隊,到1973年的九年間一共有三十萬以上的韓國士兵參加了越戰。其中4,687人戰死,射殺了四萬多名敵軍。為了支付韓國的軍事開支,美國對韓國政府提供了10億左右美元。美國以外,韓國(原名南朝鮮)是最大的派兵國家。

反戰運動
小規模的反戰運動1964年在大學的校園開始,同時發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學生行動主義。人口數量龐大的嬰兒潮一代也到了該上大學的年齡。反戰運動的成長也要部分歸因於廣泛的電視新聞報道,使得大學年齡的美國人比以前幾代能夠獲得更多的有關戰爭的信息。

到1968年,反戰示威遊行已遍及全國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發生大規模沖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為了抗議美國入侵柬埔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學生總罷課爆發,10多萬學生湧入華盛頓進行抗議。

上千的年輕美國男人選擇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徵召的風險。當時,全部適齡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適齡男青年還沒有達到投票年齡和允許喝酒的年齡,各個地方的挑選服役系統辦公室(「兵役局」)沒有明確的兵役豁免方針,因此可以很寬松地決定誰需要服役,誰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產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這一制度中,年輕男性的生日決定了他徵召的相對風險(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處於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輕人被強迫在軍隊中拿生命冒險,但卻沒有選舉權,不允許喝酒,這種情況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國范圍內降低投票年齡,在許多州降低了飲酒年齡。

1977年1月21日,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數在越戰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松成為美國總統,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讓美軍逐步撤出越南,並於當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軍。但在美越談判進行的同時,戰爭仍在繼續。1969年3月,美軍開始秘密轟炸柬埔寨境內的北越軍事基地;5月,漢堡高地戰役爆發。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親美的朗諾將軍發動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親王的政權;5月,在朗諾的默許下,美軍入侵柬埔寨,進攻那裡的北越軍事基地。到1971年,美軍死亡人數已超過4萬。

1972年3月,武元甲動員了幾乎全部北越軍事力量,發動了比1968年春節攻勢更大規模的「復活節攻勢」。尼克松下令美國B-52戰略轟炸機對北越進行全面轟炸。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以失敗告終,損失超過10萬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職,文進勇接任越南人民軍司令。復活節攻勢的失敗,美國B-52戰略轟炸的威力,以及急於同美國改善關系的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迫使北越回到談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越南、美國、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西貢政權)在巴黎正式簽定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隨後兩個月內,美軍全部撤出越南。

戰爭結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軍直升機撤離美軍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間的戰爭並未結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擊戰依舊在進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鄉村。1975年1月,北越從復活節攻勢的巨大損失中恢復過來,發起了最後的決定性攻勢。短短幾個月內,南越政府軍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繼陷落。四月,北越發動春祿戰役和胡志明戰役,旨在於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貢,以防南越軍隊能重新組織起新的防禦和反擊。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幾個小時,美軍組織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直升機撤退行動,而一家旅館樓頂上的直升機撤退也成了美國捲入越戰的結束的標志。同日西貢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國駐西貢大使館和南越總統府,南越政權覆滅。同年,柬埔寨和寮國的***也先後奪取了政權,越南戰爭以共產主義的全面勝利告終。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統一,組成新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貢被改名胡志明市。數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處決,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權並統治至今。

傷亡統計
北越正規軍和被認為是越共游擊隊的人員: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
美軍: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8萬人,受傷30.4萬人,2000多人失蹤。
南越政府軍:死亡13萬人,受傷50萬人。
韓國軍隊: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亞軍隊:死亡500人,2400人受傷。
泰國軍隊:死亡350人。
紐西蘭軍隊:死亡83人。

大事記
1961年:5月,美國在越南南方發動「特種戰爭」,妄圖在18個月內「平定南越」。
1963年:11月,在美國策劃的軍事政變中,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被擊斃。軍人楊文明和阮慶先後上台。
1964年:8月,美國製造北部灣事件,開始轟炸越南北方。
1965年:3月,美軍在峴港登陸,把越南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的「局部戰爭」。6月,南越軍人阮文紹發動政變上台,成立戰時內閣,任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
1967年:4月,南越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9月,阮文紹當選越南共和國總統。
1968年:3月,美國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轟炸越南北方。5月,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雙方在巴黎開始舉行會談。10月,美國「全面停炸」越南北方,「局部戰爭」破產。
1969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雙方會談擴大為包括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越南共和國在內的四方會談。美國在南越開始推行「戰爭越南化」政策。6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和其他組織宣布成立以黃晉發為首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臨時政府。9月,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去世,孫德勝當選主席。
1973年:1月27日,美國終於被迫簽署《關於在越南戰爭結束、恢復和平的協定》。3月29日,美軍完全從南越撤出。

對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訪問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期間簽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財政援助的條約。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戰爭期間原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對越南提供各種援助的相關文獻。文件顯示,1955年到1962年間,蘇聯向北越提供的財政援助總額約14億盧布,並幫助北越建設了34個大型工業企業和一系列醫療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重建了50個農業項目。越南戰爭期間,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還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資,共約240萬噸。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助約160 萬噸,蘇聯援助約51萬噸,其他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古巴等)共援助約25.4萬噸。

影響和餘波
越南
越南為自己的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包括法越戰爭在內的30年戰爭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戰結束時,戰爭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88萬孤兒,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20萬*女。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和與中國陷入戰爭(中越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西方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1970年代後期,超過150萬越南難民乘小船逃離越南。

美國
越戰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

柬埔寨
柬埔寨戰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間努力維持自己脆弱的獨立地位。朗諾的政變和美軍入侵把柬埔寨徹底的捲入了戰爭。波爾布特領導的柬埔寨***「紅色高棉」乘機獲得了政權。波爾布特推行極左統治下,柬埔寨發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一百餘萬平民死於該時期,其中包括越南僑民。由於波爾布特政權的人口滅絕政策不僅造成了地區動盪,而且也嚴重威脅越南政府的國內安全,應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對派的邀請,越南出兵將波爾布特驅逐出城市,並著手扶植韓桑林政權,紅色高棉則繼續在農村對新政府發動游擊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中國給予了越南超過二百億人民幣的援助,客觀上加劇了中國經濟的負擔。統一後的越南並未成為中國可*的盟友,出於擔心國家利益受到中國和柬埔寨極端政治勢力的損害他倒向了蘇聯。在1979年,因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壞了地區均勢,中國出兵越南,導致中越戰爭。

閱讀全文

與越南戰爭美軍派了哪些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為什麼不算是阿拉伯國家 瀏覽:830
伊朗有什麼邪教 瀏覽:358
英國政府捐款多少錢 瀏覽:4
中國的省市地名有哪些 瀏覽:997
義大利名牌服飾有哪些 瀏覽:237
英國軍艦造價多少萬 瀏覽:434
榆林到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415
現在伊朗17年人口多少 瀏覽:657
印度是怎麼打定城池的 瀏覽:775
美國怎麼殺死伊朗少將的 瀏覽:480
義大利語在電腦上怎麼打 瀏覽:391
13萬越南幣多少錢 瀏覽:362
英國大學考研怎麼選 瀏覽:73
越南河內唱歌多少錢 瀏覽:795
中國有多少帝帝 瀏覽:661
美國寄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492
英國專線小包物流哪裡好 瀏覽:774
外國怎麼評價中國式正步 瀏覽:185
越南語讀信怎麼說 瀏覽:628
中國各地都有什麼特產10種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