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橘的生長環境如何
芸香科柑橘亞科柑橘屬,常綠小喬木。學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起源與分布
橘類原產中國,品種品系繁多,在中國南部山區仍有許多野生類型,是柑橘類人工栽培最早的一種,至少有4000年歷史。史書記載甚多,公元前2,3世紀的《禹貢》、《爾雅》有較詳細的描述。還有屈原的《橘頌》等詩篇,可見在中國栽培柑橘歷史中,橘最早為人普遍認識。其後南宋韓彥直撰寫《橘錄》(1178年),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1578)對其品種、性狀以至栽培要點都有較詳細的記述。印度發現橘類較早,故有些學者認為印度是橘的原產地;也有認為印度橘類是由青藏高原沿雅魯藏布江傳入的。西漢時(公元前200年)波斯人已將橘類帶到伊朗,其後又傳入阿拉伯國家及土耳其、希臘等國和歐洲氣候溫暖的沿海地區;及至12世紀已成為地中海國家栽培品種,比甜橙傳入這一帶為時要早。1493年經哥倫布帶到美洲。18世紀以後橘類已成為世界栽培廣泛的寬皮橘類,品種芽變及其雜交變種也特多。橘類主要生產國有中國、摩洛哥、美國、巴西、西班牙、義大利、巴基斯坦等國。中國主要產地以四川、浙江、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較多;其他各省如安徽、江蘇、以至雲貴高原、陝西、甘肅南部約有少量栽培。
特徵與特性
橘類形態因品種而異。為小喬木或大灌木,樹高多在3~6米之間。枝條一般較柔軟細長,也有一些品種硬枝直立型,枝多有刺。葉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翼葉不明顯。花及花萼均為小型,盛開時開張度在3厘米以下,花瓣直立稍向外彎曲,絕不向外翻卷;子房7~13室。果實扁圓形,橙黃或橙紅色,也有朱紅色的,果頂常凹入,蒂有溝棱。多數品種果面較光滑,果皮薄而韌,橘絡較易分開,僅少數品種果皮稍厚而粗糙。橘的油泡層平整稍凹陷,海綿層薄易與果肉分離,中心柱空虛。汁胞粗短而具稜角,十分柔軟。種子較小,卵圓,胚深綠色,子葉綠色,多胚,偶有單胚的。
橘類對環境適應性較強,在年平均溫度15℃以上,絕對低溫不低於-9℃,都能正常生長。也較柑、橙耐高溫,椪柑能在年平均氣溫25℃中正常生長。在柑橘類中雖較耐陰,但高產優質仍需較多的光照。對土壤選擇范圍也廣,在pH4.8~8.5均可種植,紅壤、黃壤、紫色土、粘壤土以至海塗、礫壤土等都可種橘。因附生的菌根需較多氧氣,故對土壤要求首要是排水透氣性良好。中國橘類產區,多利用山坡地栽植,在南坡日照長,果實成熟較早;而在東北坡則果實著色好,壽命長。橘類耐旱,在抽梢、開花、果實生長發育期均需保持土壤一定濕度,因此在山坡地要加強水土保持及必要的灌溉。
主要品種
橘類品種多且種源復雜,按其基本特徵,中國栽培品種分為6個類型。
紅橘
樹高大強壯,枝條細密較直立,樹冠圓頭形,多刺。葉橢圓狀卵形,基部稍寬,葉柄短。果扁圓形,深紅色,油泡突出。12月上旬成熟,由於果皮鮮紅美觀,適應性強,耐旱也較抗寒,豐產,所以在中國栽培最廣。但易出現大小年,不耐貯藏。由於栽培條件和芽條變異,形態特徵稍有差異。大紅袍、福橘、川橘、樟橘、江南柑均屬此類;由此分化出來的地方品系更多。
朱橘
樹勢開張,分枝稍疏,有短刺。葉狹小先端尖。果小、朱紅色,果頂有小臍,果皮粗糙,汁泡較大,橙紅色,品質中下。適應性強,耐寒耐旱,抗病力較強,是中國栽培種中古老品種,遍及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品系很多,朱紅、衢橘、遲紅、金錢橘、草橘、三湖紅橘、硃砂橘、洞庭紅、京橘均屬此類。
椪柑
又名蘆柑、汕頭蜜橘、有柑、白橘(見圖)。
樹冠高大,分枝角度小,直立性強,老樹較開張,主幹起梭,枝條叢生。葉橢圓形,葉緣呈波紋狀,翼葉小,葉面深綠背較淡,葉著生角度也較直立。花稍小。果大質優,蒂平有放射溝紋,果皮橙黃至橙紅有光澤,油泡密而稍突,果皮鬆厚易剝離,囊瓣長腎形,汁泡大而脆嫩,汁多香甜,風味極優。多胚、子葉綠色。11月下旬至12月初成熟。為世界公認的鮮食優良橘種。優良品系福建有硬蘆、軟蘆、少核椪柑:廣東有東13和陽2號、長源1號:台灣有大葉大果、小葉大果、小葉小果等品系。中國以廣東汕頭市、惠州地區、廣州市郊,福建樟州地區,浙江衢州市,廣西柳州地區,台灣新竹等地為主產區。印度、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得克薩斯州、日本鹿兒島也有栽培。
年橘
樹冠圓頭形,枝軟細長,有短刺。葉長卵形,基部廣楔形先端尖長,葉柄長,色濃綠。花小,白色。果扁圓,果皮鮮黃光滑,果心空,汁泡柔軟。種子多胚,卵圓形。1月至2月成熟。品種有廣東的年橘、廣西的黃皮酸橘、湖南的滑皮橘和大紅柑(又名茶枝柑)以中國南部的珠江三角洲一帶為主產區。
乳橘
樹勢較強,主枝發生多,枝葉密集,半圓頭形樹冠。葉卵狀橢圓,先端較尖色濃綠,有大葉系和小葉系等品系。花小。果大小因品種而異,以小果為多,皮薄橙黃,囊瓣腎形,囊衣薄,汁泡柔軟,風味清甜而化渣。果成熟在11月。此類橘以黃岩乳橘、本地早(天台蜜橘)、南豐蜜橘栽種最為普遍,是中國古老品種。蜜橘以鮮食為主,本地早多用作罐頭。
土橘
枝粗干大,是古老樹種之一。果扁圓,也有圓錐狀扁圓形的,果面粗糙,油泡突出,品質欠佳。原產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品種有土柑、建柑等。由於經濟價值不高,已少發展。
世界柑橘產區種植橘類最多的品種,首推克里邁丁橘(Clementine),性狀類似紅橘,樹勢中等,枝細長開張,樹冠圓頭形。果扁圓也有呈梨形的,果皮橙黃或橙紅,果肉深橙色,柔軟多汁,甜帶微酸,種子單胚。主要產地為地中海沿岸國家及美國和巴西,總產在100萬噸以上。1965年引入中國。其次是橘與金柑的雜種四季橘(C.microcarpe Bge),為灌木狀,樹姿似金柑。泰國、菲律賓栽種面積較大,果汁為當地食物主要調味品。中國多用作盆栽觀賞,也有用作加工涼果、蜜餞。
栽培技術要點
橘類在粗放栽培下也易生長。用種子播種壽命長但結果較遲,且大小年差異大。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後普遍採用耐旱耐瘠的酸橘類作砧木,以獲早果豐產。在集約化栽培條件下,椪柑用小葉系枳殼或紅檸檬作砧木,可獲早期豐產。茶枝柑用江西紅橘作砧木可提早進入盛果期,本地早則習慣用構頭橙做砧木。栽培距離因品種而異,橘類在中國南方以株行距2.5×3米為最常見,除去工作行及道路,每公頃1200~1350株。橘園進入盛果期必須注意回縮修剪以免過早封行,如樹冠擴大至蔭蔽則應間伐,以避免冠內下部枝葉乾枯導致產量下降。橘類容易發生大小年,必須在收果前後增施有機肥,並進行環剝促進花芽分化;在花多果多的年份,適當進行疏花疏果,也是保持年年豐產穩產的必要栽培技術。橘類栽培管理方法與柑橙類相同。
經濟價值
橘類除椪柑、茶枝柑、蜜橘等經濟價值較高外,許多古老品種質量較差,為獲得抗寒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品種要進行不斷選種。中國現有橘類品種中有許多品種屬於優良砧木,如歸湖酸橘、江西紅橘等均有必要作為優良砧木品種加以繁殖。椪柑是國際市場享有盛譽的世界蜜橘,茶枝柑果皮香味濃郁為名貴葯材,南豐蜜橘果小味香甜是鮮食佳果,本地早則是橘瓣罐頭良種,均有發展前途。
《橘錄》(Monograph on Tangerine)
(Monograph on Tangerine又名《永嘉橘錄》,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韓彥直撰。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柑橘專著,1923年譯成英文,為世界上不少柑橘名著所介紹。浙江溫州(古名永嘉郡)自古盛產柑橘。《橘錄》是韓彥直在永嘉為官期間調查、總結當地橘農的栽培經驗寫成的。全書三卷,共5000餘字。卷上與卷中記述溫州當時栽培的柑橘類果樹的種和品種,分別對其性狀予以描述。他將柑橘類果樹分成柑、橘和橙子三大類,又進一步區分:「柑自別為八種,橘又自別為十四種,橙子之屬類橘者,又自別為五種,合二十有七種。」這種分類方法在當時是一項創舉,《橘錄》可稱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分類專著。卷下佔全書約1/3篇幅,敘述了育苗、定植、栽培管理及貯藏加工方法等,內容豐富,且頗有獨到之處。《橘錄》系統地總結了柑橘栽培技術,對柑橘的種植、嫁接、灌溉、土壤、病蟲防治、採收、貯藏諸方面都有詳細記述,反映了中國宋代柑橘栽培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