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目的:
一、對共產主義的恐懼構成了美國介入越南的最直接動機
冷戰局面形成後,美國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 ,「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處於多事之秋的的印度支那半島。因為印度支那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運動中極具影響的胡志明還與共產黨有直接的聯系,美國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國 政權被由蘇聯操控的政治機構所取代。 因此,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政權建立之初,美國政府就得出了東南亞對美國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結論。
二、擔心「多米諾骨牌效應」是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重要因素
在「多米諾骨牌效應」理論的指導下美國逐步放棄了在印度支那的「不幹涉」政策,步步涉入危機四伏的印度支那半島。如果說,美國發動戰爭的借口是保護亞洲弱小國家免受共產
主義的侵害,那麼,「多米諾骨牌效應」理論就成為美國捲入印度支那和越南干涉逐步升級的理論依據。
三、美國對越南的介入與長期敵視中國的政策相聯系
長期以來,西方以非常矛盾的心態看待中國,因而中國集「富庶與貧脊、發達與落後、聰慧與愚笨、美麗與醜陋、強大與虛弱、誠實與狡詐這些互相對立的特性於一身。」美國人更加以「優越」自詡,習慣於把對手「妖魔化」,因而在他們眼裡,中國人既是「優等民族」,但同時也是一個軟弱的「劣等民族」,他們用種族主義的眼光看待世界,認為中國人一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另一方面也存在殘忍野蠻和不人道的非文明。
四、美國對越南的介入是推行大國霸權主義的需要
從1940年代晚期杜魯門政府,到1960年初期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認為「他們假定美國最重要的安全利益不僅與西歐聯系在一起,而且也和落後的、孤立的越南聯系在一起。」毫無疑問,戰後美國的外交政策已經帶上了擴張和干涉的霸權主義色彩。這一時期,自由主義政府開始對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國際義務進行擴張性理解。認為任何地方的外交失敗都可能對美國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構成嚴重的威脅。
② 越南戰爭的起源
戰爭起因:
越南在19世紀末的中法戰爭中,因為中國「不敗而敗」,因此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殖民越南的時間很長,直到二戰中,法國被德國侵佔,其部分殖民地也為德國佔領。但是,遠在亞洲的越南,卻並沒有被德國佔領,仍由法國控制。
二戰後,法國的實力被大為削弱,不得不從越南撤出自己的勢力。而美蘇此時都意圖進入這塊「權力真空」地帶。
而經過二戰的洗禮,越南人民也有了更為深刻的民主獨立的意識。二戰結束之後,越南逐漸分裂為兩個部分。北方的胡志明領導人民進行民主革命,意圖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人民民主政府。而南方吳庭艷領導的則是資產階級政府。為了越南的未來發展方向,兩邊進行了內戰。而此時法國已經撤出,再也無力顧及越南的狀況。
美國於是趁機進入越南,幫助南方鎮壓北方。於是,美國進行的越戰開始了。
起初,美國希望利用「特種戰爭」,迅速結束雙方的對峙狀態,並幫助南方建立起合法政權。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希望在此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國家。於是雙方展開了較量。
③ 越南戰爭爆發的根源和導火線分別是什麼
根源是美國想瓦解社會主義國家達到自己稱霸世界的目的,導火線是在美國的支持下越南南部叛軍叛亂
背景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是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中則被日本佔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越南共產黨)在越南北方城市河內市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法國則支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在越南南方城市西貢市建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國的主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法國進行了長達10年的戰爭(1945年—1955年國際社會稱為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稱為抗法救國戰爭,中國稱為援越抗法戰爭,法語稱為:la guerre de Vietnam)。
1954年在中國的軍事援助下,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國國防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民主共和國。根據瑞士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越南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裂,越南民主共和國由越南共產黨執政,越南南方在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的統治之下。
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市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南越)。瑞士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
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國家聯盟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政府害怕資本主義民主選舉將使社會主義的影響進入越南共和國政府,因此越南共和國得到美國的支持,吳庭艷在越南共和國實行美式民主、法治的資產階級執政,這也使越南民主共和國走上推翻越南共和國之路。越南民主共和國實現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越南共和國人民的恐慌。
階段劃分
越南戰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前後歷時20年,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二、三、四階段(1961—1973年)為美國助越戰爭時期。
第一階段:
1955—1960年。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南越扶植吳廷艷擔任總理,建立親美民主政權。在美國的支持下,吳廷琰集團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屠殺北越共產黨。
第二階段:
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發動「特種戰爭」,由美國出錢出槍派顧問,訓練當地軍隊,以游擊戰對付北越的游擊戰,把農村居民趕進四面圍著鐵絲網、壕溝和碉堡的「戰略村」,妄圖割斷游擊隊與北越之間的聯系。越南北方軍民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敵人,許多「戰略村」被搗毀,一些「戰略村」還變成了人民的戰斗村。
1963年南越政權內訌加深,美國策劃軍事政變推翻吳廷艷,隨後楊文明、阮慶等軍人相繼上台執政。
第三階段:
1965—1968年。約翰遜政府把「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擴大戰爭規模,開始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襲擊。1965年,約翰遜下令採取「雷聲隆隆」行動,在南越不再局限於使用傀儡軍,美國直接派軍隊參戰。侵越美軍迅速增加,達到50萬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軍民發動「春季攻勢」,向西貢、順化、峴港等64個大中城市、省會及軍事基地展開猛烈進攻。同年3月,約翰遜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對北越的轟炸。5月越美巴黎談判開始。11月美國宣布完全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至此,「局部戰爭」結束。
第四階段:
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採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時由於國內壓力和出於人道主義,宣布從南越逐步撤出美國部隊。美越繼續會談,並將雙方會談擴大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西貢阮文紹政權在內的四方會談。
1973年1月27日,美國在結束越南戰爭的協定上簽字。為時12年的侵越戰爭到此結束。
第五階段:
1973—1975年。美國軍事力量從南越撤出後,南越阮文紹政權十分孤立。
1975年越南人發動總進攻,打垮南越政權,解放了西貢,完成了南北統一。越南戰爭結束。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共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彈,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美國自己的損失也非常慘重,超過5.8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
④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美國出兵越南干預東南亞,阻止蘇聯在這里的擴張。二戰結束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冷戰。本來美國在這里佔主導地位,但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朝鮮戰爭的失敗,美國在東亞發生了正面碰撞,所以把重點放在了東南亞。在美國的支持下,法國在二戰後從日本手中接管越南、柬埔寨等地,試圖恢復印度支那半島的殖民統治。但是北越政府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在長達九年的反法戰爭之後,把法國人趕出了國境。
⑤ 損失不亞於二戰,美國為何會在越南折戟沉沙
損失不亞於二戰,美國在越南折戟沉沙的原因如下。
越南戰役中,美國軍隊陣亡58307人,失蹤1200餘人,受傷人員303644人,各種設備損失不計其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000億美元,這種問題直接觸發了美國的反戰情緒,進而引起了美國的內政問題。
⑥ 美國為什麼要參加越南戰爭啊
首先說一下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原因:
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也是越南人民反對美國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法國不甘心失去昔日的殖民地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就卷土重來。1954年,中、美、英、法和印度支那三國達成日內瓦協議,在法國承認印度支那三國民族權利的基礎上,恢復印度支那和平。法國撤走後,美國乘機插手,在越南南方扶植了它的傀儡政府——吳庭艷政權,並向南越提供軍事援助,派遺顧問,為南越建立起擁有三十萬人的軍隊。
1961年5月,美國破壞了「日內瓦協議」,發動了反對越南人民的「特種戰爭」。
「特種戰爭」是美帝國主義適應新殖民主義政策的新型侵略戰爭的一種形式。它在經濟上利用傀儡政府去剝削人民,而更主要的是帝國主義用提供武器和金錢,派遺「顧問」,指揮傀儡政府的軍隊去屠殺和鎮壓革命人民,並在一定程度上投入帝國主義自己的軍隊參加戰斗,以達到殖民掠奪的目的。
在越南南方人民的頑強反擊下,美國的「特種戰爭」慘遭失敗。美國於1964年8月又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把侵略戰火擴大到北方。1965年3月美國在峴港登陸,從而把侵略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的「局部戰爭」。越南人民奮起抵抗,使「局部戰爭」遭到破產。
1969年起,美國開始推行「戰爭越南化」政策。結果,美偽集團在戰場上遭到更加慘重的失敗,被迫於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簽訂《關於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簡稱《巴黎協定》)。美國撤出越南南方以後,阮文紹政權破壞《巴黎協定》,拒絕實現民族和睦,蠶食越南南方解放區。1975年春,越南軍民發動春季攻勢,4月30日解放西貢,5月1日,解放整個越南南方,徹底摧毀南越偽政權。至此,越南人民堅持十四年之久的抗美救國戰爭勝利結束。
以下是關於越南戰爭原因及過程更詳細的內容:
1953年,朝鮮和平暫時結束了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血腥對抗。3年以後,即1956年,這一對抗重新在越南展開。
這場長期鏖戰不止、無盡無休的戰爭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對峙。越南戰爭同朝鮮戰爭一樣,起因於對國家的分割:將越南分為南越和北越。這一決定是在法國結束對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後,1954年7月21日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作出的。
日內瓦會議決定將印度支那作如下分割:寮國和柬埔寨獨立,越南沿北緯17度線分為兩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領導的共產主義國家,成員大多數為越盟人員。越南獨立聯盟一直為將法國趕出東南亞而戰斗。南部,保大國王領導的國家公民也為反抗法國殖民統治而斗爭,但這些公民同國王一樣不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49年7月1日,在法國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國,首都西貢。195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承認該王國,准備向西貢派出駐兵和軍事顧問。從歷史上講,這是美國首次捲入越南未來的悲劇。
日內瓦條約規定,兩年內進行自由選舉,該國將由獲得多數票的政府所領導,實現國家統一。這一方案,或者說這個夢想,始終沒有實現。
在武元甲將軍最後進攻法國奠邊府防禦工事前,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向艾森豪威爾提議,由美國代替法國進行干預,但遭到堅決反對。但無論如何,美國根據日內瓦條約決定幫助新獨立的南越。
首先,華盛頓希望保大任命由他所選擇的總理,至少要安排華盛頓認為的「他們的人」。30年代末,流亡到美國的吳庭艷成為總理。但他對權力追求家長式的風格,正合美國之意。吳庭艷的到來正巧與保大最後的離去(從政治舞台退出)同時進行。大約225名美國軍官和60名士兵於1964年夏到達西貢作為教官,訓練當地部隊。根據日內瓦公約,南越和北越都不應建立自己的防禦工事,更不能與外部結成軍事聯盟。
簡而言之,典型的冷戰機制已經開始形成。美國成立了東南亞公約組織,即東南亞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巴基斯坦、菲律賓與南越簽訂的公約。這一行動受到中國、蘇聯的抗議。統一兩個越南的公民復決計劃沒有實現:兩個政府均對此加以反對。吳庭艷提出充分的理由:北越沒有政治自由,因此,人們應當按他們的願望進行投票。而胡志明認為,只有西貢脫離東南亞公約組織,他才會相信人民有自由選舉的權利。
最後一名法國人於1956年4月28日離開西貢。南越的美國化已經在一段時間前開始了。美元取代了法郎,英語逐漸成為該國第二種語言。吳庭艷沒有遭到美國人的反對,除了任總理外,他還在尋求取代保大(辭職後回到藍色海岸)的國家首腦以及部隊總司令的職位。吳庭艷是一位真正的獨裁者,身邊簇擁著一群像他嫂子那樣的人,使曾經支持過他的美國人感到很尷尬。他嫂子是位十分漂亮但很殘忍的女人,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徒,是共產主義的死敵,對佛教毫不接受。吳庭艷從一開始就使其政府的敵人越共日子不好過。
1959年初,村子裡的首領開始以每天一人的速度失蹤。他們殘缺的屍體在地下、河岸和洞穴里被找到,脖子上纏著一個標有「人民的敵人」的標簽。1959年底,「政治犯罪」的頻率達到每天10起,到1969年末,已上升到平均每天25起。
政府的鎮壓同樣殘酷,只要稍被懷疑,特別警察小組便會加以調查,被捕的越共成員將面臨著同家人和朋友一同死亡的命運。1960年至1961年間,1.8萬名越共被處死,1.4萬人被捕入獄等待審判,通常最終被判處死刑。僅這幾個數字便可以說明美國參與這場內戰的殘酷性。首先是杜魯門,接下來是艾森豪威爾,後來是肯尼迪。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繼續進攻越共游擊隊員,爭取獨立。局勢不斷緊張。一年前,北越政府曾公開宣稱要「將南越從美帝國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實際上,北越政府在宣布進入戰爭狀態。肯尼迪迅速將語言變成行動: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軍事顧問,而且還派出武裝部隊支援南越的美國總統。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達西貢,一年左右時間,這一數量增加到11.2萬人。
越共在北越的幫助和支持下,逐漸改變了斗爭方式,轉向公開的游擊戰術。美國別無選擇,只有向南部提供類似的援助。1963年,美國「軍事顧問」增長到1.5萬人,(包括27名將軍);他們也帶來了飛機和直升機。第一批美國受傷人員是在反越共行動中受傷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這只是個開始,在今後的幾年中,死亡人數不斷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損失更加嚴重:從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萬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員死亡,15.7萬名越共游擊隊員死亡。
自己整理出來的,希望能幫到你,呵呵~
⑦ 美國戰無不勝,為何當初在越南卻深陷泥潭
對於二戰時期的美國來講,基本上是屬於一個資本積累的階段,因為那時候的其他西方列強都是屬於一種純消耗的戰爭,打完那個二戰之後基本就將自己本國的經濟倒退了及時年之久,但是當時的美國是不一樣的,因為美國是在二戰後期才開始參戰,在前期的時候美國屬於一個戰場商人的角色,將軍火和物資出售給其他的國家,完成了初步的資本積累,後期直接參戰,就是這樣一個十分聰明以及軍事實力十分強勁的國家為什麼當初在越南的時候深陷泥潭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女人。
正是因為美國大兵這種沒有任何戒備感的戰斗,所以在越南女人手裡也就吃了無數的虧,所以當時的美國對於越南的女人們也是十分的忌憚,這也就是為什麼後面在越南「深陷泥潭」的情況啦。
⑧ 分析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原因,以及越南戰爭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原因:
第一:利益:用武力手段對付社會主義國家和政權,防止社會主義陣營的無休止的擴大,而胡志明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顯然帶有這種傾向,這是不利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的。
第二:政治:美國與蘇聯全球戰略爭奪。
第三:目標:這是美國實行全球戰略目標的具體步驟,美國在軍事打擊上體現出強烈霸權的慾望。
第四:威懾:越南要是被美國佔領,從戰略地理上可以威懾蘇聯和中國。
對美國的影響:
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
越南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盡管美國自建國以來在絕大多數戰爭中都是獲利的,但是越南戰爭卻是美國人的滑鐵盧。戰爭初期國防開支急增,到1966年增加幅度為10%以上。與此同時,1965——1966兩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均超過6%。但隨著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陷入困境,國防開支負擔不斷加重,美國經濟又調頭向下,1967年經濟增長率降到2%。1970年美國經濟增長則完全陷於停頓。事實上,美國從1969 年12 月爆發經濟危機,到1982 年12 月經濟才得到復甦。
⑨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美國出兵越南插手東南亞地區,就是為了制止蘇聯在這里的擴張。
二戰結束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冷戰,亞洲地區是兩大陣營爭奪的重點。
原本美國在這里是占優勢的,但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朝鮮戰爭的失敗,美國在東亞地區碰的頭破血流,於是把重點目標放在了東南亞地區。
在美國的支持下,法國在二戰後從日本手裡接管了越南、柬埔寨等地,妄圖恢復在中南半島的殖民統治。但北越政府在我們和蘇聯的支持下,經過9年抗法戰爭將法國人趕跑。
越南人多不怕死,而且是為了國家統一,打仗有底氣,死了有人繼續上。
但美國可耗不起,面對巨大的人員傷亡,美國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示威。美軍也士氣低落,許多士兵想不通他們為啥千里迢迢來這個毫不相乾的國家來送死?
而戰局也讓美軍看不到勝利的前景,最終美國只能在付出58000人陣亡的代價後於1973年全面撤軍,這是二戰結束後美軍陣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
美軍撤出後,南越政府的敗亡已是時間問題。1975年,北越攻佔西貢市,推翻了南越政府,並於1976年成立統一的越南政府。
而越南統一的的代價也是慘重動,近130萬人死亡,南方基本成為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