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雲吞和水餃有什麼區別
雲吞是廣東小吃的一種,與中國北方的「餛飩」以及四川人叫的「抄手」相類似,不過用料、外形略有不同。雲吞與蛋面一起煮成的雲吞面是地道的廣東小吃之一。
雲吞的製法是以雲吞皮包裹著剁碎的餡料。廣東雲吞的雲吞皮以雞蛋及麵粉製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以肥、瘦豬肉、鮮蝦仁,加入大地魚碎及蛋黃、調味混成。廣東雲吞的包法一般講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齊摺合起來。大小則以能一口吞下一顆為標准。雲吞多數是以開水灼熟,加入面和湯成為雲吞面。亦有隻吃凈雲吞。在香港,亦有部份餐館把雲吞放在熱油內炸至金黃香脆奉客,是為「炸雲吞」,此做法亦在外國流行。
餃子
餃子(jiao-zi; chinese meat ravioli)
中國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民間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Dumpling)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餃子起源於南北朝時期。餃子多以冷水和麵粉為劑,擀成中間略厚周邊較薄的圓皮,包裹餡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以沸水煮熟而成。餃皮也可用燙面、油酥面或米粉製作;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參、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雙分為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
【起源】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各地的餃子】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 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卻稱之為"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餃子的傳說】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面餃」。
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當人們吃著這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餅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嘆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麵食奇苑呢!
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甚多,如廣東用澄粉做的蝦餃、上海的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小餃、東北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鍾水餃等,都是受人歡迎的品種。西安還創制出餃子宴,用數十種形狀、餡心各異的餃子組成宴席待客。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
【包餃子】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民間過年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年三十的餃子,由於是節日的重要內容,所以,還規定了許多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俗內容。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需要。
餃子餡的講究
包餃子首先是調拌餃子餡。餃子餡有葷有素,有的地方是嚴格區別的,但更多的是葷素搭配。年三十包的餃子,要足夠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全家食用的。除夕夜的餃子餡一般是葷素料相配合,用豬肉或羊肉,切成小肉丁,加調味料腌好,然後把大白菜嫩葉用刀剁成粗粒,擠去部分水分,加人肉餡和調味料調拌而成。在制餡的過程中,最講究的是剁餡,就是用刀細剁大白菜的工序。剁菜時,刀與案板撞擊,發出銼銼有力的「嘭嘭」聲,由於用力大小在不斷地變化,這聲音便發出了富有韻律感的強弱節奏變化,像特別優美的樂曲,傳到四鄰八居。人們都希望自己家的剁菜聲音是全村最響的,也是時間最長的。肉加菜調餡,諧音「有財」,剁餡聲最響且時間要長,美其意曰「長久有餘財」。剁菜的時間越長,說明包的餃子就多,象徵著日子紅火富有。
餃子形狀的講究
年三十包餃子的形狀也有講究,大多數地區習慣保持傳統的彎月形。這種形狀包制時,要把麵皮對折後,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圓形邊緣捏制而成,要捏細捏勻,謂之「捏福」。有的農家,把捏成彎月形的餃子兩角對拉捏在一起,呈「元寶」形,擺在蓋簾上,象徵著財富遍地,金銀滿屋。也有的農家,將餃子捏上麥穗形花紋,像一棵棵顆粒飽滿、碩大無比的麥穗,象徵著新的一年會五穀豐登。但更多的是把餃子包成幾種形狀,預示著來年能財滿屋,糧滿倉,生活蒸蒸日上。
餃子擺放的講究
年三十包的餃子,不僅形制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定規。首先是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日常包餃子,橫排豎擺,皆隨其意,年三十包的餃子則不行。山東等地蓋簾子要用圓形的,先在中間擺放幾只元寶形餃子,然後繞著元寶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層擺放整齊,民間俗雲「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規定,蓋簾無論大小,每隻蓋簾上只能擺放99個,且要布滿蓋簾。因此,只能靠調節餃子的間距和行距來實現,謂之「久久福不盡」。關於這個習俗,民間傳說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個貧困的山村,有一戶人家很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到了年三十這一天,家裡沒有白面,也沒有菜,聽著四鄰的剁菜聲,心急如焚。無奈,只好向親友借來米面。和好面後,又胡亂弄了點雜菜湊和成餡,就包起了餃子。因為面是借來的,所以包的餃子就格外珍貴,擺放時,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齊,也很美觀。剛剛從天庭回來的灶王爺看了很高興。同村有個財主,家有萬貫家產,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慣了,根本不把餃子放在眼裡。大年三十這天用肉、蛋等料調餡,包成了餃子,亂放在蓋簾上。小料餃子下鍋煮熟後,一吃味道全變了樣。豬肉餡變成了蘿卜菜。而那戶窮人的餃子卻變成了肉蛋餡的。原來,是灶王爺對財主家包餃子的態度很不滿意,為了懲罰他,就把兩家的餃子給暗中調了包。第二天,這事便在村裡傳揚開來。從此,人們再忙,年三十的餃子也要擺放得整整齊齊,以討個「圈福」的口彩。但是在黑龍江部分地區的農家,餃子卻不能擺成圓圈。據說把餃子擺成圓圈,會使日子越過越死。必須橫著排成行,這樣方能使財源四通八達地涌來。
餃子煮吃的講究
大年三十不僅要包餃子,也要吃餃子。俗語雲:「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說明年夜飯的餃子是親人團聚的象徵。這天的餃子,要在除夕的時候吃,不僅有家人團聚之意,又取更新交子之義。除夕吃餃子的習俗,由來已久,至少在元明時已經形成。《明宮史》就記錄過過年吃餃子的食俗。「五更起……,吃水點心,即扁食也。」後經傳承完善,便形成了後世民間除夕吃餃子的習俗,以為辭舊更新之義。除夕夜的餃子,是伴隨著辭舊迎新的鞭炮的響聲,將餃子下入沸騰的鍋內,煮熟撈出後要先供諸神、列宗,然後伴著其它食品吃餃子。
年三十夜煮餃子也有講究。燒火用的柴草,要用豆楷桿或芝麻楷桿,寓有火越燒越旺,來年的日子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鍋里煮餃子,不能用鐵鏟亂攪動,要順著一個方向,貼著鍋沿鏟動,形成圓形,與擺放餃子之義相同。在山東東部,煮的餃子一般要故意煮破幾個,但不能說破、碎、爛等忌語,而要說「掙」了或「漲」了。因餃子內有菜,菜諧音「財」,故餃子「掙」了,是「掙財」,圖個吉利,討個口彩,以增加除夕夜的歡樂氣氛。在甘肅中部一些地方,除夕夜煮餃子時,還要加入少許面條共煮,同食,美其名曰「銀絲纏元寶」。面條要細,餃子要包成元寶形,喻意長壽發財,也是圖個吉利,寄託人們的美好希望。
吃餃子時,也有俗規。第一碗要先上供,奉先祖,供諸神。這上供的餃子也有講究,河北民間有「神三鬼四」之說。就是給諸神上供3碗,每碗3個;給列祖列宗上供用4碗,每碗盛4個餃子;唯有灶王爺最不受尊敬,上供只上1碗餃子,碗里只盛1個,但有的人家過意不去,就隨便盛幾個。有的地方,餃子端到供桌之後,家裡老人還要虔誠地念上一段禱告式的順口溜,如:
一個扁食兩頭尖,
下到鍋里成萬千。
金勺舀,銀碗端,
端到桌上敬老天。
天神見了心喜歡,
一年四季保平安。
第二碗餃子要端給牲畜,以表示對牲畜的愛惜。舊時,大牲畜如牛、馬等是農家的主要勞動工具,人們也希望牲畜像人一樣迎來平安順利的一年。第三碗家人才開始食用。除夕的年夜飯,本來種類很多,但其它均可不吃,唯有餃子必須要吃。吃時還要記清,以吃偶數為佳,不能吃單數。有的家裡老人邊吃邊口中念念有詞說:「菜(財)多,菜多」等古語。飯後盛餃子的盤、碗,乃至煮餃子的鍋,擺放生餃子的蓋簾上,都必須故意留下幾個(偶數),謂之「年年有餘」。甚至連包餃子用的萊餡、面團也要有「余頭」。
【異國的餃子】
許多外國人與中國人一樣,每逢春節也吃餃子,但是,他們的做法與吃法都各具特色。
朝鮮餃子
以牛肉為餡,並特別喜歡在牛肉餡里加上大量辣椒,包的餃子是半月形站著。
越南餃子
以魚肉為餡,在餡里加大量橙皮、豬肉、雞蛋,包的餃子卻與朝鮮的餃子相反,一個個仰面朝天躺著。
俄羅斯餃子
俄國人的餃子餡有牛肉、胡蘿卜、雞蛋、蔥頭、鹽和味精,但他們還在餃子餡中加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個頭大,他們煮餃子用的是牛骨熬成的清湯。不過,喝煮餃子湯是第一道菜,吃餃子和是第二道菜。
印度餃子
用料、做法與俄羅斯餃子近似,只是個頭還大,但不是煮著吃,而是烤著吃。
墨西哥餃子
他們用洋蔥、牛肉、番茄、荷蘭芹菜做餡,餃子皮不是擀的,而是用手壓成長方形。包好的餃子不是用清水煮,而是放入用番茄、辣椒、洋蔥煮好的調味湯里煮,吃罷餃子再喝湯,「原湯化原食」。
義大利餃子
餡與中國的大異,乾酪、洋蔥、蛋黃是主料,有時也加一些菠菜、牛肉;另外還有一種是以雞肉、乾酪做主料,主要調料有黃油、洋蔥、檸檬皮、肉豆蔻。他們包餃子是把面壓成一長條,一勺勺放好餡,在面的邊緣沾上水,再用同樣的一條面片合在一起壓好,然後用刀一一切開。煮餃子的方法則與中國人一樣。
匈牙利餃子
餡嚴格說來是果醬,連李子、杏、烏梅也腌製做餡。他們用來包餃子的面都要加兩倍一麵粉的土豆泥,還要加上許多豬油、雞蛋、糖和鹽,時還要裹上炸好的麵包茸。
『貳』 越南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
今天分享的是最近整理好的越南美食清單,希望給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越南米粉
說起越南美食,第一個繞不開的就是越南米粉了,越南米粉是越南出了名的料理,看似平淡無奇的米粉,是當地特色中最受喜愛的美食之一。
越南粉有多種,一種叫PHO(河粉),一種叫Bun(米粉)。越南粉的湯以洋蔥和牛骨熬制,放入適量的冰糖,或者加上魚露、八角、薄荷等香料,酸辣中有股清新的甜味。
這次沒有吃到,就不道聽途說的分享啦。大家可以上馬蜂窩看看介紹哦。
餐廳:波恩賽民宿
法棍越南小吃 3萬越南盾 9元/個
在越南無論你走到哪兒,都能見到賣法棍的店鋪或是小推車。
越南法棍,是當地常見的一種特色小吃。法棍,顧名思義法國長棍。越南法棍原是法國殖民時期留下來的,越南人民不滿足於只吃法棍,附加上了越南本土化元素。改良後的法棍,餡料豐富,中間黃瓜、雞肉、火腿腸、蛋絲、酸蘿卜、煎蛋、香菜、辣椒。
越南法棍酥脆無比,表皮薄脆,裡面有很多的大氣孔,軟硬適中,筋道恰到好處。和法棍混合在一起吃,咬一口有更多的層次感,所有的食材融合在嘴裡,人間美味。
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法棍裡面的餡料。吃法就像國內的雜糧餅的吃法。當時我們在會安吃的法棍,一個3萬越南盾,人民幣是9元錢,兩人分著各吃了一半,味道很不錯。
白玫瑰7萬越南盾 20元/份
白玫瑰
白玫瑰,這個名字讓人浮想聯翩,如果你以為是鮮花,那就大錯特錯啦。白玫瑰,其實是蒸雲吞的別稱。用白糯柔軟的米皮包裹鮮美的干蝦松,形如玫瑰花樣,薄如蟬翼晶瑩剔透,花心處撒上蝦松、魚露,澆上些許酸甜汁,再撒些香蔥歲末,白綠相間煞是好看。
店鋪:White Rose Restaurant(Bong Hong Trang)
地址:533 Hai Ba Trung, Hoi An, Vietnam
炸雲吞10萬越南盾 28元/份
炸雲吞
炸雲吞,將米皮做的雲吞油炸而成,餡料有洋蔥、西紅柿、蝦仁,淋上秘制醬汁,輕薄透脆,口感爽滑,味道特別獨特,雖然是炸過但是毫無油膩感。
店鋪:White Rose Restaurant(Bong Hong Trang)
地址:533 Hai Ba Trung, Hoi An, Vietnam
問路卡:
滴漏咖啡2-3萬越南盾 5元-8元之間
滴漏咖啡
越南人愛喝咖啡,越南咖啡的特別在於其沖泡過程,不是用咖啡壺煮,而是要用專門的滴漏咖啡杯「滴」,一杯咖啡可能要滴上一個小時。
在咖啡的氤氳香氣中靜靜地等待一杯滴漏咖啡,這種悠閑恐怕只有越南才有吧。漫步在越南街頭,大小咖啡館隨處可見,尋常的越南人會用越南咖啡壺慢慢地滴濾咖啡,來消磨一下午閑暇時光。
會安滴漏咖啡 30元/包+滴漏杯
越式燒烤人均:70元不等
越式燒烤,一般採用傳統的木炭,通常烤制的對象都是海鮮類和肉類,諸如海鮮、魷魚、牛肉、羊肉等。
越南燒烤,是自己手動烤制,邊烤邊加配料,不一會就會滋滋冒油,色香味彌散開來,十分誘人。
『叄』 越南有哪些特色美食值得推薦
蓮子豆沙:清甜的蓮子、綠豆沙,沙冰,口感清爽,並不會很甜,讓人愛不釋手。在越南有很多這樣的吃冰攤點,買的時候都可讓老闆什麼都加一點,我就加了一點黑涼粉。
水果撈:應季的水果混合在一起,外觀和口感都是冰冰涼涼好清爽,最喜歡吃加入了木菠蘿的。
雞蛋薄餅:薄餅在炭火上烤熱後,加入雞蛋、醬料、黃油,然後繼續烘烤至香脆即可食用。
石榴豆沙:仿造紅石榴的籽,用麵粉做成的石榴豆沙,加入冰塊新鮮水果,糖漿,一杯漂亮的石榴豆沙就完成了。
炸雲吞:會安「三吃」之一,香脆可口配上特有的醬料一起裝盤,看著都很漂亮,一個人起碼要是上兩盤。
越南酸奶:越南酸奶的品質,說真的可以甩我們國內的酸奶,又是好幾萬條街了,奶味純正,奶香十足,冰凍後就口感如奶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