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與越南戰爭發生的過程和原因是什麼 中國與越南戰
中越戰爭發生的原因是: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最後的結果是:中國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
(1)中國與越南有哪些糾紛擴展閱讀:
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
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
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B. 越南現在與我國的關系
簡單對你說吧
四個字
仇 忌 借 排
從古代中國曾經統治過越南,後來在明朝中後期越南徹底獨立。歷史上的越南統治階級,無論是封建的或者後來的越共,都具有極大的侵略性和野蠻性,礙於北方強國的存在,其擴張范圍和方向一直放於西方和南方(當時越南南北未統一)只要侵略寮國也就是寮國,南部的占城,以及與暹羅現在的泰國爭奪柬埔寨。
不過雖然侵略方向放在西南,越南從來沒有真正對北方強國從心眼裡尊重,甚至還發生過北宋時期進攻廣西並大肆屠城的事件。與其我們宣揚所謂同志加兄弟,不如說是長期受制於北方強國發展出的一種變態的敵視和仇視心理。早在明朝時期中國為了維持大國地位就在東南亞推行均勢戰略,比如結交暹羅等國以制衡擴張欲旺盛的越南和印尼就是一例。在這樣的事實面前,越南的仇華心理只能越來越強。
越南一直有懼怕北方吞並的心理,唐朝時代越南整個北方還曾淪入中國統治。每個中國統一王朝幾乎都要經歷殘酷的戰爭才可以獲得越南表面上的藩屬表示。不能不說越南對中國的猜忌嚴重。
作為無恥小國越南藉助中國之力獲得獨立反咬一口就不用多說了。
最後說排,實話說,中越除了在表面上還同屬於社會主義國家外,再無任何可以接近的理由,10年殘酷戰爭,雙方都已經只剩下正式宣戰的臉皮沒有撕開,內心都對對方充滿仇恨。南海糾紛,中國為了重拾昔日海洋強國之夢,而越南如果侵略南海不成,不但出海港不到50公里就要進入中國領海,而且將永遠被鎖在南海西面,真正成為一個它理應做的南蠻小國,永遠喪失可能躋身強國的機會。你說它會鬆口嗎?
所以概括越南方面對中國的關系就是 仇 忌 借 排
C. 中國和越南的爭論是什麼
我告訴你:
中越劃定北部灣邊界 海域爭議只剩南海(資料)
2004年6月25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此前,越南第十一屆國會第五次會議於6月15日通過決議,批准了該協定。至此,《北部灣劃界協定》在中越兩國均完成法律程序,具有了法律效力。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中越北部灣海上界線圖
北部灣有了法定邊界
北部灣(越南稱東京灣),位於南海西北部,是一個半封閉海灣,為中越兩國陸地與中國海南島所環抱,面積約12.8萬平方公里。北部灣是我國大西南的海上通道,油氣和海洋生物資源豐富,也是著名漁場。
上世紀70年代以前,北部灣沒有劃界,兩國漁民不分彼此在北部灣共同勞動。但70年代後期,中越關系惡化,由於中國漁民的捕撈裝備較好,越南明顯處於下風,於是越方開始採取控制措施,有時甚至開槍射擊、武裝沒收中國漁船。90年代以後,中越關系好轉,但雙方漁民糾紛仍然不斷,越南屢次沒收中國漁船。
1974年,中越兩國開始就北部灣劃界舉行談判,特別是兩國關系正常化、1999年兩國簽署陸地邊界條約後,這項談判進程加快。2000年12月25日,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該協定除序言和約尾外,共有11條,其中第一條確認了雙方劃分北部灣的法律根據,並明確了本協定的劃界范圍;第二條至第五條確定了以21個界點劃定兩國在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分界線;協議還明確了對跨界油氣資源和其他礦藏進行開發,以及對生物資源養護利用等事項的合作原則。現在,兩國立法機構先後批准了這一協定,標志著中越在北部灣的海上邊界已然劃定。
劃界與漁業問題關系密切
漁業糾紛是中越兩國在北部灣的重要爭端,因而除劃界外,漁業安排也是北部灣邊界談判的重要內容。兩國對劃界和漁業問題採取捆綁解決的方式,以尋求雙方利益的妥協點,因而《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與《北部灣劃界協定》同時簽署。《北部灣劃界協定》生效後,《漁業合作協定》生效的條件已趨成熟。
這些協定的簽訂,有利於中越兩國邊界的穩定和北部灣地區的長治久安,有利於進一步推動中越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但大量漁船要從傳統作業漁場撤出,仍將對我國瓊桂粵三省區漁業生產帶來影響。過去廣東有6000多艘漁船在北部灣西面海域作業,現在則要退回北部灣東部海域作業;海南省59%的漁船在北部灣海域作業,根據《漁業合作協定》,海南省計劃從2003年起每年淘汰570艘漁船,轉業漁民1.2萬人,2002年至2006年將淘汰報廢2471艘漁船。為應對這種變化,國家已制定漁民轉產計劃,撥專款資助部分漁民上岸轉業。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中越共同漁業區圖
海上磋商機制繼續運行
中越間的劃界問題包括陸地、北部灣和南海三部分。中越陸地邊界談判歷時22年,於1999年12月30日正式簽署《中越陸地邊界條約》。至2003年底,勘界立碑進程已過半,雙方力爭今年確定另一半碑位。
迄今為止,中越間的領土、海域爭議只剩下南海問題。中越已於1995年成立海上問題專家小組,就南沙群島爭議問題進行談判。海上問題磋商機制現在繼續運行。該機制堅持先易後難的原則,力求通過和平談判,找到正確和長久的解決方法。
北部灣劃好界後的坐標1-9為領海分界線第1界點北緯21度28分12.5秒,東經108度06分04.3秒;第2界點北緯21度28分01.7秒,東經108度06分01.6秒;第3界點北緯21度27分50.1秒,東經108度05分57.7秒;第4界點北緯21度27分39.5秒,東經108度05分51.5秒;第5界點北緯21度27分28.2秒,東經108度05分39.9秒;第6界點北緯21度27分23.1秒,東經108度05分38.8秒;第7界點北緯21度27分08.2秒,東經108度05分43.7秒;第8界點北緯21度16分32秒,東經108度08分05秒;第9界點北緯21度12分35秒,東經108度12分31秒;
以下為經濟區分界線:
第10界點北緯20度24分05秒,東經108度22分45秒;第11界點北緯19度39分33秒,東經107度55分47秒;第12界點北緯19度39分33秒,東經107度31分40秒;第13界點北緯19度25分26秒,東經107度21分00秒;第14界點北緯19度25分26秒,東經107度12分43秒;第15界點北緯19度16分04秒,東經107度11分23秒;第16界點北緯19度12分55秒,東經107度09分34秒;第17界點北緯18度42分52秒,東經107度09分34秒;第18界點北緯18度13分49秒,東經107度34分00秒;第19界點北緯18度07分08秒,東經107度37分34秒;第20界點北緯18度04分13秒,東經107度39分09秒;第21界點北緯17度47分00秒,東經107度58分00秒;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
(2004年6月25日通過)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批准外交部部長唐家璇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0年12月25日在北京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締約雙方」),為鞏固和發展中越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睦鄰友好關系,維護和促進北部灣的穩定和發展,在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本著互諒互讓、友好協商和公平合理地解決劃分北部灣問題的精神,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條
一、締約雙方根據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認的國際法各項原則和國際實踐,在充分考慮北部灣所有有關情況的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通過友好協商,確定了兩國在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分界線。
二、在本協定中,「北部灣」系指北面為中國和越南兩國陸地領土海岸、東面為中國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海岸、西面為越南大陸海岸所環抱的半封閉海灣,其南部界限是自地理坐標為北緯18度30分19秒、東經108度41分17秒的中國海南島鶯歌嘴最外緣突出點經越南昏果島至越南海岸上地理坐標為北緯16度57分40秒、東經107度08分42秒的一點之間的直線連線。
締約雙方確定,上述區域構成本協定的劃界范圍。
第二條
締約雙方同意,兩國在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分界線由以下21個界點以直線順次連接確定,其地理坐標如下:
第1界點北緯21度28分12.5秒,東經108度06分04.3秒;
第2界點北緯21度28分01.7秒,東經108度06分01.6秒;
第3界點北緯21度27分50.1秒,東經108度05分57.7秒;
第4界點北緯21度27分39.5秒,東經108度05分51.5秒;
第5界點北緯21度27分28.2秒,東經108度05分39.9秒;
第6界點北緯21度27分23.1秒,東經108度05分38.8秒;
第7界點北緯21度27分08.2秒,東經108度05分43.7秒;
第8界點北緯21度16分32秒,東經108度08分05秒;
第9界點北緯21度12分35秒,東經108度12分31秒;
第10界點北緯20度24分05秒,東經108度22分45秒;
第11界點北緯19度57分33秒,東經107度55分47秒;
第12界點北緯19度39分33秒,東經107度31分40秒;
第13界點北緯19度25分26秒,東經107度21分00秒;
第14界點北緯19度25分26秒,東經107度12分43秒;
第15界點北緯19度16分04秒,東經107度11分23秒;
第16界點北緯19度12分55秒,東經107度09分34秒;
第17界點北緯18度42分52秒,東經107度09分34秒;
第18界點北緯18度13分49秒,東經107度34分00秒;
第19界點北緯18度07分08秒,東經107度37分34秒;
第20界點北緯18度04分13秒,東經107度39分09秒;
第21界點北緯17度47分00秒,東經107度58分00秒。
第三條
一、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的第1界點至第9界點的分界線是兩國在北部灣的領海分界線。
二、本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兩國領海分界線沿垂直方向劃分兩國領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
三、除非締約雙方另有協議,任何地形變化不改變本條第一款所規定的第1界點至第7界點的兩國領海分界線。
第四條
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的第9界點至第21界點的分界線是兩國在北部灣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分界線。
第五條
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的第1界點至第7界點的兩國領海分界線用黑線標繪在締約雙方於二○○○年共同測制的比例尺為一萬分之一的北侖河口專題地圖上,第7界點至第21界點的兩國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分界線用黑線標繪在由締約雙方於二○○○年共同測制的比例尺為五十萬分之一的北部灣全圖上。上述分界線均為大地線。
上述北侖河口專題地圖和北部灣全圖為本協定的附圖。上述地圖採用ITRF-96坐標系。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各界點的地理坐標均系從上述地圖上量取。本協定所規定的分界線標繪在本協定附圖上,僅用於說明的目的。
第六條
締約雙方應相互尊重按照本協定所確定的兩國各自在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
第七條
如果任何石油、天然氣單一地質構造或其他礦藏跨越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的分界線,締約雙方應通過友好協商就該構造或礦藏的最有效開發以及公平分享開發收益達成協議。
第八條
締約雙方同意就北部灣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兩國在北部灣專屬經濟區的生物資源養護、管理和利用的有關合作事項進行協商。
第九條
兩國根據本協定對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分界線的劃定對締約各方有關海洋法方面國際法規則的立場不造成任何影響或妨害。
第十條
締約雙方對本協定的解釋或適用所產生的任何爭議,應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予以解決。
第十一條
本協定須經締約雙方批准,並自互換批准書之日起生效。批准書在河內互換。
本協定於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越文寫成,兩種文本同等作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全權代表 全權代表
唐家璇 阮怡年
(簽字) (簽字)相關文件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
另外:老山屬中國
法塔山屬越南
D. 中國疆界中國疆界-中越糾紛
中國與越南之間的邊界全長達到2280公里,原本是一條保持著友好關系的已定邊界。大部分領土界限清晰,但存在少數爭議地段,這些區域雙方的理解存在分歧。原本在邊界劃定上,中越之間的爭議相對較小。然而,越南政府長期推行印支地區霸權主義,對中國提出不合理的領土訴求。越南不僅在陸地邊界引發爭端,還侵犯了中國南海的主權,包括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自古以來為中國所有,越南政府曾於1974年前承認並尊重中國對此區域的主權。然而,自1974年起,越南態度轉變,聲稱這些群島為其領土,隨後侵佔了南子島、沙島等中國島嶼。越南在1976年的《越南行政區劃圖》中非法將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劃入其版圖,至今仍然非法佔據中國南沙群島的13個島嶼和40多萬平方公裏海域。
北部灣海域的歷史上,中越並未進行過官方劃分。但在1974年的中越副外長談判中,越南試圖將分界線劃至中國海南島西岸,妄圖佔有北部灣約三分之二的海域。中國對此堅決反對,對越南的無理要求進行了嚴厲駁斥。
E. 中國和越南的戰爭
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勝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惡化,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開戰的越南戰爭初期,共產主義的中國也和越南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對越南的統治者法國不信任。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敵人。
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實施「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侵略了與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把屬於中國領海范圍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製造邊境沖突,侵犯中國領土。中國當局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但當時的國際上多數國家卻認為是中國入侵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還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指責。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約20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十五萬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戰斗素質、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完成各個階段的作戰任務。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南軍隊;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據戰後中國軍方發表的統計:中國軍隊死6954人,傷14800多人;殲滅、擊潰越南人民軍的第3師、345師、356師,越軍死傷約52000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建設施、廠礦等。而當時負責該項破壞任務的中國軍人透露,被中國軍方破壞的設施多數是中國在抗美援越期間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戰爭評述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中國對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觀點與美國、蘇聯兩超級大國在多個領域多有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援形成了在戰略上合圍的態勢。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中國不對外國勢力低頭的一貫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台老闆」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暫時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緩和了關系,也樂於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一下蘇聯的「小嘍羅」越南,以報其侵越戰爭被打敗的「一箭之仇」。中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了戰爭。
按照戰後綜合各方發布的戰爭評述:「中國軍隊在戰爭發動後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將越軍逐回國內」來看。越南確實是占據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占據是象徵性和少量的。不然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沒可能在120分鍾後就能將越軍逐出國境。而且中國在「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在越南國內沒有「占據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雙方都退回到實際控制線內,不存在「侵略佔領越南領土」的情形。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到和平態勢。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沖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戰後中國軍方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
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沖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雙方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從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
http://hi..com/qqtaoli521/blog/item/09a643382fe835f5b311c7ca.html
F. 與我國有領土糾紛的國家有哪些
印度:12.5平方公里,均為印度控制;
日本:釣魚島等東海諸多問題
韓國:蘇岩礁糾紛
南海問題:
1、越南
越南對南沙群島的侵略始於南越西貢政權。1956年至1971年,西貢政權多次派艦入侵南沙群島,並發表對南沙擁有主權的聲明;1975年2月14日發表白皮書,聲稱對西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1975年5月,越南報紙刊登越南全國地圖,把中國南沙群島劃入其版圖,並改名為「長沙群島」。1976年越南將「長沙群島」劃入同奈省。1979年9月和1982年1月,越南還就中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先後發表兩個白皮書,聲稱擁有全部「主權」。
2、菲律賓
1946年,菲律賓對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1956年,菲律賓「探險家」到南沙一些島礁活動,將這些島礁命名為「卡拉延群島」。1978年6月11日,菲律賓總統簽發了1956號總統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島」歸菲律賓所有。目前,菲已在所佔島礁上修建了兩個小型空軍基地,將3個島礁建成陸軍基地。菲政府還相繼頒布了「領海基線修正法」和「群島原則」,並單方面宣布200海里經濟專屬區,將中國南沙東部41萬平方公裏海域劃入其領海。
3、馬來西亞
1978年,馬來西亞派一支小型艦隊到南沙群島南端的部分島礁活動,並在那裡樹立了「主權碑」。1979年馬來西亞將上述島礁和南沙2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入其版圖。1980年,馬政府單方面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從1983年到1986年,馬派軍隊先後侵佔了彈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1991年,馬制定了一項耗資2500萬美元擴展島上陸地面積的計劃。馬來西亞是掠奪中國南沙海域資源最早和最多的國家,在南沙海域油氣井數量佔5國打井總數的一半以上。
4、汶萊
汶萊聲稱對南沙群島島鏈西南端的路易莎礁(即我南通礁)擁有主權,並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汶萊因開采南沙油氣而致富,目前已開發油田9個、氣田5個,年產原油700多萬噸,天然氣90億立方米。
5、印度尼西亞
自1966年以來,印度尼西亞在海上劃分「協議開發區」讓外資勘探和開發,「協議開發區」侵入南沙海域5萬平方公里。1969年10月印尼與馬來西亞簽訂大陸架協定,協定明確對我南沙海域5萬平方公里侵吞。1980年3月印尼單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企圖進一步公開侵佔和掠奪南沙海域和油氣資源。我國為避免沖突,長久以來一直未派遣軍艦,到與上述國家有爭議的海域巡邏。但遺憾的是我國頻繁顯示的善意,未能得到任何國家的回應。目前我國對南海的實際控制海域不到南海總面積的40%。我國目前對南海的政策是暫時將問題擱置。可將問題擱置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只會讓問題變的更為復雜。而我國目前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已讓南海諸國開始懷疑我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決心,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如果南海主權問題得不到解決,那對解決台灣問題也是非常不利的。
G. 中國和越南領海糾紛有多大
很大。
他們對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南沙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也參合進來了】有主權要求。
他們在陸地上打不過我們,就到海上了。
之所以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是因為我們缺乏足夠強大的海軍【缺乏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等】。還有就是他背後的美國。
等我們有了上面的那些玩意,我們就可以去收拾他們了。
很高興為樓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