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歷史的分裂及封建體制
吳權擊退中國南漢軍隊,據有交州之地(即今越南北部),於939年建政稱王,設官職,定朝儀,奠都古螺(即東英縣),是為吳朝。吳權在位僅六年(939─944年),死後國內發生內閧,演成十二使君各據一方的局面。至968年,華閭峒(在今寧平省)豪族丁部領擊敗各地使君,統一國家。丁部領隨即即皇帝位(後世稱為丁先皇,968─979年在位),建立國號大瞿越,定都華閭(在今寧平省),是為丁朝,到970年(太平元年)開始使用年號「太平」。丁朝遣使到中國宋朝朝貢,宋太祖冊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越南自此守朝貢之禮。丁朝在國內整頓統治體制,制定文武官員之位、施行嚴刑、編置十道軍制,後世史家認為丁朝有了這些措施,已達到「制度略備」的治國水平。
在後世史學界,並未將吳朝視作正統政權和國家獨立之始,而只算作割據政權,到後來丁部領成立丁朝,建國號「大瞿越」,受宋朝冊封,才算國家獨立之始。越南封建時代史家就認定丁朝是「我越正統之君,實自此始」。
丁朝傳至廢帝丁璇(979─980年在位),年方六歲,太後楊雲娥與時任「十道將軍」的重臣黎桓勾結,朝政落入黎桓手中。此時宋朝出兵攻越,眾將見皇帝幼弱,憂慮局勢危急,便支持黎桓稱帝,以抵抗宋軍,於是丁朝滅亡,前黎朝建立。 980年(天福元年),黎桓稱帝(後世稱為大行皇帝,980─1005年在位),建立前黎朝,仍以華閭為國都。黎桓稱帝後的首要任務為抗擊中國宋朝軍隊。981年(前黎天福二年),黎桓在白藤江與支棱(在諒山省)等地與宋軍交戰,最終擊退宋軍。戰後,黎桓為免與中國長期對抗,乃向宋朝入貢,以遵行朝貢之禮。993年(興統五年),宋朝冊封黎桓為「交趾郡王」,後又加封「南平王」,雙方關系和平發展。
內政方面,前黎朝繼續完善統治體制,沿襲丁朝制度,在全國設十道軍,由皇帝本人掌握軍權;實行中國古代的政制模式,在中央設太尉、總管等官職,地方有州、府、縣、社的設立;黎桓分封諸子為王,分封到各地讓其治理,加強黎氏朝廷對各地的控制。
前黎朝對鄰近地區采擴張政策。黎桓擊退宋軍後,便南侵佔城國,擄獲士卒及財寶。因宋朝與占城關系密切,宋太宗乃於985年(天福六年)及990年(興統二年)兩度派使到越,要求黎氏朝廷「保國睦鄰」、越占兩國應「各令保境」。黎桓又於999年(應天六年)平定何蠻洞(在今清化省),提高前黎朝聲威。
黎桓死後,兒子黎中宗在位僅三天,被弟弟黎龍鋌所弒,龍鋌稱帝(世稱卧朝皇帝,1005年─1009年在位)。黎龍鋌性格暴虐,到1009年(景瑞二年)去世時,其子年幼,禁軍將領李公蘊取代黎氏,自立為帝,開創李朝,前黎朝告終。
佛教在前黎朝得到盛行,黎氏政府任用高級僧侶參政、興修寺廟、派人到宋朝求取佛經,寺廟獲得大量田產及佃農,佛教遂成為越南統治者的管治支柱之一。 1009年(黎景瑞二年,李順天元年),李公蘊建立李朝,是為李太祖(1009─1028年在位)。1010年(順天二年),李公蘊因見唐代建成的大羅城地勢險要,交通便利,氣候舒適,具備成為國都的條件,乃自華閭遷都於此,改稱升龍。李朝國號,於1054年(龍瑞太平元年)由李聖宗(1054─1072年在位)定為「大越」。
李氏王朝繼續完善國家制度,設文武大臣職位,官分九品,鞏固中央組織,分全國為二十四路,由文人出任長官,君主又分封諸子為王,領兵鎮守要地。佛教成為國教,僧侶為統治階級一員。1070年(神武二年),李聖宗為表尊崇儒學,修建文廟,祭祀孔子、周公等儒家代表人物。1075年(太寧四年),李仁宗(1072─1127年在位)設科舉取士,到李高宗時(1175─1210年在位)舉行三教考試,使科舉制度在越南奠定基礎。李氏朝廷對於有功的貴族及官員分封土地,稱為「拓刀田」。在軍隊編制方面,李朝按戶籍調動男丁,平時生產,戰時出征;設立正兵(禁軍)及番兵(地方兵),使軍方互相制衡,受王室調度。法律制度方面,李太宗(1028─1054年在位)於1042年(明道元年)制定《刑書》,是為越南最早的成文律書。
李朝對外時有戰事。1014年(順天五年),李朝擊敗中國西南的大理國(又稱「鶴柘蠻」)軍隊,斬獲士馬不可勝數。11世紀中葉,位於宋越邊境的廣源州(在今中國廣西及越南高平邊境一帶)首領儂智高稱帝起兵,被李朝出兵征討,後來儂智高輾轉逃入宋朝、大理而被殺,李朝遂將廣源州順手而得。對於南鄰占城國(即占婆),李朝加以侵略,奪取其土地。1069年(神武元年),李朝攻入占城國都佛逝,俘擄占城王,占城割讓地里、麻令、布政三州(三州在今越南廣平省及廣治省一帶),以換取李朝釋放國王回國。1075年(太寧四年),李朝得知宋朝有意來犯,乃派大將李常傑進行對宋之戰,李軍攻入宋境,在邕州、廉州、欽州等地肆行屠殺,最終宋軍反擊,攻至越南境內的富良江(紅河一帶),李朝乃提出議和,結束戰事,雙方關系改善。李英宗時(1138─1175年在位),獲南宋封為「安南國王」,從此越南有「安南國」之稱。印支半島上的真臘(又稱占臘,即柬埔寨,當時為吳哥王朝)亦為李朝進攻對象,中國文獻稱「占臘素不習兵,與交阯(指李朝)鄰,常苦侵軼」。13世紀初,真臘一度吞並占城,並出兵攻越,但被李朝所擊退。
李朝君主崇信佛教,在國內大興土木,興修佛寺,當時銘文資料有「於是或京師而緬思梵福,紺宇星分;或州縣而擬報洪恩,靈祠棋布」的記錄,形容寺廟眾多,其中著名的有河內延祐寺(即一柱寺)。藝術文化亦取得發展,流傳至今的水上木偶戲,便是始自李朝。
李朝晚年,內亂頻生。李惠宗時(1211─1224年在位),即墨鄉(在今南定省)豪族陳嗣慶以武力控制朝廷,朝政大權遂落入陳氏家族手中。嗣慶死後,其兄陳承、從兄弟陳守度繼續掌權。李惠宗女兒李佛金繼位(即李昭皇),陳守度為取代李朝,安排陳承之子陳煚娶昭皇,不久昭皇傳位給陳煚,李朝遂亡,陳朝建立,時為乙酉年十二月。 陳朝承接李朝晚年的內亂局面,在建政之初便整頓統治基礎,實行太上皇執權模式,政府又編定官民戶口賬籍,制定刑律,沿用李朝科舉制度,晉用儒家學者,中央設三公、三少、太尉、司馬、司徒、司空等職,各地設路、州等行政單位。
陳朝初年遇上蒙古帝國(元朝)的入侵。1257年(元豐七年),蒙古對越出兵,攻破國都升龍,但因陳太宗皇帝、重臣陳守度竭力抵抗,加上蒙古軍隊不適應越南環境而撤退。陳氏朝廷向蒙古提出願意「三年一貢」,蒙古遂封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 但其後,忽必烈以陳朝皇帝不親自入貢、擊傷元朝使節等理由,於1284年(紹寶六年),遣皇子脫歡(又作脫驩、脫歡)率軍攻越,陳朝宗室大將興道王陳國峻指揮抗戰,元軍雖曾佔有優勢,更攻破升龍,但越方堅決抵抗,到1285年(紹寶七年),越軍在咸子關、章陽渡、西結、萬劫等地擊敗元軍,元軍又因天氣炎熱而撤退。1287年(重興三年),脫歡再次統兵南下,越人繼續抵抗,1288年農歷正月,越軍截獲元軍糧船,脫歡見勢不利,有感「地熱水濕,糧匱兵疲」而撤退,元軍在白藤江再被越軍重挫。戰後,陳朝遣使到元朝朝貢修好。忽必烈於1294年(興隆二年)去世,後繼的元成宗決定罷征,兩國不再開戰。
越南社會文化在陳朝取得相當大的進展。因陳氏朝廷重用儒臣,儒家思想得到尊崇。佛教寺院仍具一定勢力,陳朝銘文記載有些寺廟獲朝廷封賜土地田產,列為「官中寺」,明文規定「敢侵犯者,拿呈行罪」,以保障其擁有權。本土文化中的字喃,自9世紀開始形成,發展至陳朝已成為社會交際的一種文字。在史學方面,1272年(紹隆十五年),陳朝政府令學者黎文休編修《大越史記》,開創了越南修本國史的先河。
陳朝對南鄰占城國(即占婆國)奪取土地。1306年(興隆十四年),陳朝將玄珍公主嫁與占城王,以割取烏州(後改名為順州,即廣治省肇豐縣)及里州二地(後改名化州,即承天省廣田縣)。但在陳朝晚期,占城國變成大患。占城王制蓬峨(又作阿答阿者)在位時(1360─1390年),連番攻打陳朝,曾於1371年(紹慶二年)、1377年(隆慶五年、昌符元年)、1378年(昌符二年)攻破越都升龍,擄掠而歸,1377年的戰事中更擊斃陳睿宗皇帝。最終,1390年(光泰三年),制蓬峨進攻陳朝時被越軍擊斃,占城國的威脅乃告一段落。另一印支半島國家暹羅(即泰國),在1313年(興隆二十一年)入侵佔城,當時陳朝援助占城,調動軍隊擊退暹軍。
中國元朝於1368年(大治十一年)被明朝取代,明太祖與陳朝政府互派使節通好,明廷冊封陳日煃(即陳裕宗)為「安南國王」,雙方建立宗藩關系。明太祖將安南國列入「不征之國」,以求維持雙方友好關系。
陳朝後期,君主昏庸,生活奢侈腐化,政局走向衰微,呈現不穩狀態。1369年(大治十二年、大定元年),陳裕宗死後,其母憲慈皇太後迎立楊日禮為帝,日禮即位後卻殺害太後,對陳朝宗室造成威脅,群臣擁立裕宗之兄陳暊為帝(是為陳藝宗,1370─1372年任皇帝;1372─1395年任上皇),陳氏家族奪回權力。到陳末,民眾起事頻仍,有阮清作亂於清化、范師溫作亂於國威並一度攻入升龍,後均被朝廷討平。
外戚黎季犛(後改姓胡,又名一元)因得上皇藝宗信任,成為權臣。黎季犛在貨幣、土地、文教、官制等方面實行改革,又於1396年(光泰九年)遷都至清化府,這些舉動被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認為是「大肆更張,用以收買黨羽」及「以便篡位」。朝中雖曾出現反黎季犛勢力,但都被黎季犛鏟除。1400年(建新三年、聖元元年),黎季犛廢黷陳朝末代君主少帝(1398─1400年在位)而自立,建立胡朝,陳朝遂亡。 黎季犛(1400年任皇帝,1401─1407年任太上皇)奪位後,恢復祖先的胡姓,自稱中國虞舜之後,改國號為「大虞」。次年(1401年,紹成元年),胡季犛效法陳朝舊制,退位給兒子胡漢蒼(又名𡗨,1401─1407年在位),自稱太上皇,掌握朝政。胡朝繼續進行改革,包括整頓武備,修造戶籍以擴充軍源,開征商船稅項,改訂田賦徵收額數,調整科舉制度,修訂法律,設置醫署等等。對南鄰占城,胡朝於1402年(紹成二年)出兵入侵,迫使占城政府割讓占洞、古壘兩州,胡朝遂把領土推進到今廣南省、廣義省地區。占城不滿,乃於次年(1403年,開大元年)遣使節到明朝投訴。明成祖得悉後大加註意,並派人譴責胡朝政府。
胡朝謀求與明朝交好,胡漢蒼於1403年以陳朝外孫的名義獲明朝封為「安南國王」,但後來的連串事件使胡明雙方關系轉壞。明朝指控胡朝侵犯明朝的思明府、祿州、西平州、水平寨等地,但胡朝政府卻置之不顧。此外,有陳朝遺臣入明控訴胡氏,1404年(開大二年),陳朝舊臣裴伯耆到明廷,說出胡季犛奪權及打壓異己的實情,要求明廷出兵「擒滅」胡氏;後又有人自稱陳朝宗室子孫陳天平(又作陳添平),向明帝奏言胡朝奪取陳氏政權,又說胡氏「欲抗衡上國(指明朝)」。明成祖為此遣使到越責問,胡朝只好派人到明謝罪,並提出迎接陳天平回國。1406年(開大四年),明朝派軍五千護送陳天平返國,然而胡季犛在邊境截殺,擒殺陳天平。明朝隨即派大軍南下,在1407年(開大五年)接連攻陷東都(即升龍)、咸子關(在興安省)等地,直逼國都清化府西都城,胡氏父子出逃,最終被明軍擒獲,胡朝滅亡,越南國土被明朝吞並。
在明軍攻滅胡朝之際,越南民眾向明人要求實行直轄統治。《大越史記全書》記載,「明詔遍求陳氏子孫立為國王。官吏耆老人等累稱為黎氏(指胡氏父子)滅盡,無可繼承陳後,請安南國本交州,願復古郡縣,與民更新」,明朝政府乃在越南設立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改地名為「交址」(又作交趾、交阯),進行統治。 中國明朝侵略並佔領越南,進行直接統治,後世歷史學者稱之為屬明時期(1407─1427年)。明人入據越南初期,曾嘗試以寬厚為務,但越南民眾視明朝為外人入侵,對其統治甚為不安。後來明朝官員對越南民眾加深剝削,如中官馬騏在越南采辦時「大索境內珍寶」,加劇越人不滿,紛紛起事。明朝佔領後不久,便有陳朝後人陳頠在謨渡(屬寧平省)起事,自稱「簡定皇帝」(1407─1409年在位),改元興慶,意圖恢復陳氏王朝,史稱其勢力為後陳朝(1407─1413年)。不久因作戰失利,逃入乂安繼續抵抗。1409年(興慶三年、重光元年),另一位陳氏後人陳季擴被陳朝遺臣擁立為帝,改元重光(史稱重光帝,1409─1413年在位),襲獲陳頠,尊之為太上皇以共同抗明。明朝調軍增援,先擒陳頠,後於1413年(重光五年)攻破乂安,陳季擴逃至化州,最終被明軍俘獲,後陳朝滅亡。
約於屬明時期的同時,明朝太監鄭和七次出使南洋及印度洋一帶(1405─1430年),占城國為當時的重要交通樞鈕,鄭和船隊便多次到訪占城國的新州(今越南歸仁)。
1418年,清化藍山豪族黎利自稱「平定王」,起事反明,史稱「藍山起義」,與明軍爭持數年後,黎利採行「先取茶隆(在今乂安省),略定乂安,以為立腳之地,資其財力,然後返斾東都」的策略,先控制越南中、北部地區。黎利軍漸漸取得優勢,在1426年崒洞之役(崒洞又作𡨧洞)、1427年支棱之役等重要戰事重挫明軍,進占東關城(即河內)。至此,明廷決意罷兵,冊封陳皓(黎利擁立的傀儡君主)為「安南國王」,越南恢復獨立自主。
⑵ 越南以前是中國領土嗎 如果是請問是哪個朝代
是的,秦朝、漢朝、隋朝、唐朝等時期越南都是中國的領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
(2)越南除明朝設郡縣外還有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公元930年,南漢君主劉龑派李守鄘、梁克貞討伐交趾,擒靜海節度使曲承美而歸。但不久曲氏的部將楊廷藝就驅逐了南漢軍隊,自稱靜海節度使。
937年,楊廷藝為牙將矯公羨所殺。938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今清化)起兵,反對矯公羨。矯公羨見吳權勢力強大,於是向南漢求救。
劉龑早已有吞並交趾的野心,趁機任命兒子劉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矯公羨的名義,率水軍出兵交趾。劉岩自己則屯兵海門(今廣西省博白縣),為劉弘操的後應。
南漢崇文使蕭益認為此節氣多雨且又道路難行,勸諫劉龑暫時放慢進兵的速度,多用鄉導帶路。但劉龑不聽,仍命令劉弘操率水軍進兵,從海口(下龍灣)進入白藤江。
此時,吳權已經攻破大羅城(Cổ Loa),殺死矯公羨。在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裡,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
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許多南漢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繼紛紛沉沒,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
南漢軍大敗,損失過半,主將劉弘操陣亡。在得知劉弘操陣亡後,南漢君主劉龑慟哭,率殘部回國。
吳權擊敗南漢軍後,在939年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Cổ Loa)。從此以後,南漢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交趾)開始走向自主獨立發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從中國獨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藤江之戰
⑶ 歷史上越南先後被哪些國家打過
越南國實際是古蜀國移民建立的。秦時,秦始皇派軍隊征服百越,越南置於象郡轄下。秦末農民戰爭時,秦朝的龍川縣尉趙佗(河北正定人)在嶺南建立南越國,首都南海(今廣州),這是越南人認為的越南歷史上第一個國家,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南越國仍是西漢的屬國。 公元前113年,南越國公開反叛漢朝,漢武帝派兵征伐,於公元前111年擊滅南越國,在其地設置九個郡縣。自此,越南被納入中國郡縣版圖,置於中國直接統治下長達1182多年,從此開始,有大量的中國中原人因逃避自然災害和戰亂移民越南。
1407年至1428年,中國明朝成祖趁越南皇朝內亂之際,出兵佔領越南,並在升龍設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進行直接統治。1802年,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滅西山朝,建立阮朝,之後接受中國清朝嘉慶帝的更改冊封為「越南國王」,正式建立新國號為「越南」,這也是越南名稱的由來。 19世紀後期,法國對越南進行殖民侵略,清朝派兵抵抗。1885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被迫承認越南獨立。從此,越南徹底從中國版圖獨立,並淪為法國殖民地。
1945年9月23日,法國殖民軍尾隨英國盟軍卷土重來。侵佔西貢。9月26日,胡志明主席致函號召南方同胞奮起抗戰,號召全國支援南方。
1955年7月17日,美國撕毀了《日內瓦協議》,取代法國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設定了所謂的越南共和國,吳庭艷發動政變,廢黜保大皇帝,自己當了總統。自此,越南南方淪為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殖民地。1961年,越南戰爭爆發,美國與韓國、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組成聯軍,介入了這場戰爭。
1979年,越南趁柬埔寨紅色高棉統治殘暴,柬國國內民怨沸騰之機大舉入侵柬埔寨,將以波爾布特為首的紅色高棉統治集團趕出了城市,扶植韓桑林政權,並派兵控制寮國;在越南南方發動了大規模排華暴亂,大肆驅趕在越華僑並不斷侵佔我國邊境領土,還侵佔了我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最終我國於1979年進行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⑷ 越南是什麼時候真正獨立的獨立後都和中原王朝發生過哪些戰爭
越南這個國家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即有著與中原王朝相似的文化,但是又與中原王朝不是一個國家而存在著,它大多數時間都是依附於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如果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它就依附於你,如果中原王朝衰敗的時候,它也會趁機蠶食邊境地區的土地,所以每當中原王朝內部結束紛爭後,就必須要重新再教訓它一頓。
越南曾在秦漢時期也短暫地被中原王朝統治過,秦朝和漢朝都分別在越南設置過郡縣,後面到了唐朝的時候,唐朝末年天下大亂,而越南本土的勢力已經越做越大,並趁機統一了越南全境,建立了王朝。
越南也就是從這個開始逐漸脫離的中原王朝,越南在古代的時候被稱為交趾、交州、安南,到清朝的時候才出現越南這個稱呼。
而中原王朝與越南真正開始爆發大規模戰爭,還是從唐朝末年開始。
唐朝滅亡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當時的越南是在南漢政權的統治下,後來有一個叫丁部領的人統一了越南境內的各個部落,於公元968年正式稱帝。
在此之前越南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他們的統治者都只是以王自稱,但是丁部領統一越南稱帝後,就正式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對於越南的獨立,南漢政權當然是不允許的,於是南漢就對越南進行了討伐,但是在進軍的途中卻中了埋伏,南漢軍最後大敗而歸。
明朝滅亡後,清朝趁越南境內南北分裂之機,又將觸角伸向了越南,清兵曾一度佔領了越南北部地區,但是不久後又被越南本土勢力打敗,最後不得不放棄對越南的征服。
越南能夠數次在中原王朝的攻擊下存活下來,根本原因還是越南遠離中原王朝的腹地,他們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所以中原王朝每次在打進越南後,最後還是無法徹底佔領越南,戰爭只能獲得一時的勝利,在思想上無法去統治其他文化,就無法長期佔領,這就是中原王朝古代多次出兵越南都以失敗而歸的根本原因。
⑸ 我國有哪些朝代將今越南北部納為版圖
秦
公元前3世紀,秦征服百越。自此,越南置於中國封建王朝統治長達十多個世紀。越南置於象郡轄下。秦末農民戰爭時,秦朝的龍川縣尉趙佗(河北正定人)脫離秦朝統治,在嶺南建立南越國,首都南海(今廣州),這是越南人認為的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獨立國家,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南越國仍是西漢的附庸國。
西漢
西漢時西漢-交趾,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漢平南越國,在原南越國地方設交州,是漢代十三州之一,也是漢朝最南部的疆域。交州設有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九個郡,其中在今天的越南部分交州有三郡:交趾(一作交阯,今越南東京,即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清化省、乂安省、河靜省、廣平省,即越南中北部)、日南(郡治今越南順化以南,即越南中部及以南一部分)五十六縣。州治在交阯郡龍編(今越南北寧省)。
東漢
東漢交東漢-交州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東漢初年當地人在征氏姐妹的帶領下起義建立了三年獨立的政權,後被馬援平叛。東漢末年(192年),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日南郡象林縣令,從中國獨立,占據了原日南郡的大部分地區(越南中部),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占婆國,和中國以順化為界。
三國
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許多中原人士移入當地,如許靖、袁沛、鄧小孝、徐元賢、張子雲、許慈、劉巴、程秉、薛琮、袁忠、桓邵等。這對於漢人中原文化傳入交州有很大的助益。這些交州的人才之後很多到三國各政權中位居高官。交州作為益州、荊州、揚州的南鄰而被曹操、劉表、劉備、孫權等勢力爭奪。 211年(漢獻帝建安十六年),趁劉備西征益州之際,東吳派遣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交州成了東吳的勢力范圍。士燮將兒子收至東吳為人質,並每年貢獻當地寶物以維持其政權。孫權加封其為左將軍。 220年(漢獻帝延康元年)呂岱代步騭為交州刺史。223年劉備死後三國-吳-交州,士燮誘導益州豪姓雍闓反叛歸附東吳。諸葛亮平叛繼而佔領南中之後派李恢領交州刺史,企圖染指交州。226年士燮去世後,吳國將南嶺以南諸郡以今天廣西北海市合浦為界,以北廣州,以南為交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令呂岱、戴良分別為廣州、交州刺史,士燮的兒子士徽為九真太守。士徽不服反叛,呂岱帶兵攻入交州、九真,之後重新把廣州和交州合並。 263年,蜀漢滅亡之後,次年(魏元帝咸熙元年)交州呂興等造反,試圖得到曹魏的支持,但被很快鎮壓。西晉繼承曹魏之後,通過益州、南中派楊稷等領兵到交州,大破吳軍。東吳大都督薛珝、蒼梧太守陶磺等率兵擊敗西晉,重新掌握交州。
晉、南朝
280年南北朝-南朝齊-交州晉朝西晉-交州、廣州統一中國,交州漢族官吏陶磺等降晉。之後交州依附於南朝各朝代。542年龍興(今越南太平省)人李賁起義。544年建國號為「萬春」,即越南前李朝。次年,梁朝大將陳霸先將起義鎮壓。之後陳霸先班師回朝篡位,建立陳朝。
隋朝
571年李賁的哥哥李天寶手下李佛子佔領交州。後來因李佛子不願去朝覲隋朝被隋朝軍隊幾百俘虜,押解回朝。交州歸隋朝統治。
唐朝
唐朝分嶺南為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和交州五個都護府,簡稱嶺南五管。交州轄今越南等地。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改稱都督府,679年(唐高宗儀鳳四年)又改為安南都護府。從此交州便正式被稱作安南。
939年當地軍人吳權起兵,擊敗中國五代十國時期比較弱小的南漢軍隊。968年新興勢力領袖丁部領建立「大瞿越國」,兩年後自稱皇帝並使用年號,取得事實上的獨立。
明
明代明成祖時期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氏篡奪,國內混亂,明應陳朝的遺臣請求推翻胡氏政權。1407年至1428年明軍佔領越南。之後明在此進行直接統治,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在越南推動儒學,並強迫當地人民易發更服,激起了越南的反抗行動。
在成祖死後不久,1428年越南後黎朝擊敗明軍重新恢復獨立,但仍維持與中原政權的宗藩關系。 之後越南的政權幾經分裂、合並、擴張,吞並了占婆和下高棉,取得了除了從前交州之外的今天越南的中南部和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 19世紀初阮朝的阮福映被清代嘉慶帝冊封為「越南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