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鎮墓俑摘要
3年前,東漢墓中出土的鎮墓俑吸引了文物考古界的廣泛關注。盡管除了頭部,其他部分幾乎破碎成無數碎片,但這並未阻礙專家們的努力。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保護專家們,通過一次次的挑揀、拼接、對比,終於在2009年12月7日,將這個具有典型巴蜀文化特色的鎮墓俑完整地重現於世人面前。
鎮墓俑,作為中國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古人對於死者靈魂的庇護與保護的信念。它們的形象、姿態、服飾等,都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生活風貌和審美觀念。此次的鎮墓俑發現,不僅填補了歷史上的空白,也為我們了解和研究東漢時期的墓葬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經過專家們的辛勤工作,碎片逐漸被拼接成完整的形態,展現出鎮墓俑獨特的巴蜀文化特色。巴蜀地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孕育出了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鎮墓俑作為巴蜀文化的一部分,其精緻的雕刻技藝、細膩的線條描繪,以及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都展示了巴蜀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
此次鎮墓俑的發現與重現,不僅對於研究古代墓葬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後人了解古代社會的生活、信仰、藝術等提供了寶貴的線索。它提醒著我們,歷史的痕跡雖然可能在歲月的侵蝕下變得模糊,但通過專家們的不懈努力,我們仍然能夠揭開歷史的面紗,探尋其中的奧秘。
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以其豐富的歷史遺存,成為了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鎮墓俑的發現與重現,無疑是這座城市的又一珍貴貢獻,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歷史知識,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所謂鎮墓俑,包括鎮墓獸、天王俑和武士俑,是唐代陶質明器中的重要門類。 天王俑一般成對隨葬,多置於墓門兩側,有鎮惡驅邪的作用。這種葬俗始於公元6世紀,最初是一對武士俑,到唐代,受佛教護法神形象的影響,武士俑為天王俑所替代。佛塑天王像趨於寫實,而隨葬鎮墓俑則誇張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