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日本在投降的時候,到底在海外還部署有多少部隊
尚有陸軍約120.8萬人、海軍10.8萬人。
第6軍在江蘇省南京市安胡省投降時,有18,120名士兵,第20軍在湖南省長沙投降時,還有為70,180人。第11軍在江西省的南昌投降的時候,有66,830名男性。第13軍在上海投降時擁有165,000人的部隊。第6軍在湖北武漢投降時,有142,600人的部隊。第23日本軍向廣東省廣州市23頭投降的時候,有88,350名士兵和其他49,400名海軍。日本第10軍向台灣投降時,有128,80名士兵和46,713名海軍。第38軍在越南的河內投降的時候,那個強度是30081。此外,還有駐軍部隊和分散的海軍投降兵。日軍投降後,上述地區仍有約120萬人的軍隊和108000人的海軍。
B. 二戰日本投入了多少兵力在亞洲,分別在哪個國家,
日本除了本土徵兵外還在台灣和朝鮮、越南等低徵兵。在中國戰場後期他們保持著150萬左右的兵力,佔領區的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基本每個國家保持一個師的兵力。緬甸戰區由於英國和中國遠征軍的介入,日本投入了10萬人。太平洋戰場日本投入海陸空共計38萬的兵力。
C. 請問二戰時期為什麼亞洲東南亞國家參戰兵力那麼少
二戰以前,東南亞只有一個獨立國家:泰國。
越南,寮國,柬埔寨是法國的殖民地,當時稱法屬印度支那,日本稱為法印;緬甸,馬來亞(注意,不是今天的馬來西亞),北婆羅洲(沙撈越,沙巴,汶萊),新加坡(當時和柔佛,檳榔嶼合稱英屬海峽殖民地)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的保護國,印尼是荷蘭的殖民地(當時稱荷屬東印度群島,日本稱為蘭印)。
當時在這些地區全是英法荷的殖民地部隊,比如法印真正的法國軍隊很少,除了越南人就是法屬北非的摩洛哥人和法屬西非的黑人。英國的軍隊絕大部分是印度人,在新加坡被日軍俘虜的英軍中有9萬阿三。荷蘭本土已經被德國佔領,蘭印名義上效忠於流亡倫敦的荷蘭女王的流亡政府,而實際上流亡政府只直接統治蘇利南等美洲殖民地,出於防禦日本的需要,早就把蘭印委託給英國了。美菲聯軍也是大部分是菲律賓人。
所以美英法荷東南亞部隊簡直就是烏合之眾,從訓練,裝備,戰鬥力,意志等各方面都無法和日軍相比。
澳大利亞二戰時,陸軍師番號編到9,但是其中有空番號。實際總兵力不足9個師。戰鬥力最強的幾個師還被英國調到北非戰場和德意軍隊作戰去了。諾大的澳大利亞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只有1個師了。最後在澳大利亞總理馬克唐納的激烈要求和澳大利亞國會投票決議的壓力下,丘吉爾才被迫放回一個澳軍師。還沒到,新加坡已經失守了。所以後來澳大利亞都准備放棄澳洲北部,退守大沙漠以南,防守南澳洲了。
D. 日本侵華花了14年,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棄了
在二戰時期,日本侵華用了14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在這過程中日本還侵略東南亞等國,在陸續侵略越南、寮國、泰國、緬甸之後停下了腳步,只入侵印度一次就放棄了。為什麼日本會放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入侵印度可以有效的牽制英國,策應歐洲的軸心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為什麼不這么做?這既有歷史因素又有現實因素。
印度長期向英國輸送香料,英國獲取了大量的利益,必然會兼顧印度的安危。在日本侵略印度的時候,英國組織了一次反擊,也就是英帕爾戰役。英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客觀的,日本因為水土不服導致戰鬥力銳減,英國大挫日軍。如果日軍沒有水土不服,那麼戰爭可能會艱難點,但是結局是不會改變的。隨著庫爾斯克、瓜島戰役的結束,軸心國已經喪失了主動權,日軍侵略印度其實並不是日軍想要侵略,而是德國想要讓日本牽制一下英國。不過日軍在英國軍隊、印度軍隊、中國遠征軍的打擊下,無力攻列印度本土,只能以失敗告終。
總結:日本攻打中國的原因是:想打(歷史因素),有好處(地大物博),打得到(距離近)。日本不攻列印度的原因是:不想打(德國強逼的),沒好處(印度的香料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有)、打不到(距離遠、兵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