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越南胡志明市長期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胡志明市原名西貢,盡管只有三百年左右的城市 歷史 ,但是成長很快,為越南的第一大城市以及經濟商業中心。與北方政治中心河內不同的是,胡志明市更為開放和西方化。
第一次來到胡志明市的人,感覺這個地方很雜亂,炎熱的氣候、午時的暴雨、擁擠的交通、摩托車海,以及形形色色來自全國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各方文化相交融於此。胡志明市景點較多,統一宮、大教堂、博物館、檳城市場、殖民時代留下的郵政局等各種建築。胡志明市的居民非常直率,這與越南北部人的嚴肅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地人流傳有一種說法:北方人可能口是心非,但西貢人卻表裡如一。
這里的生活成本不高,在外面吃一餐普通的飯不高於10萬越南盾(約為30元人民幣)。房租較便宜,兩個卧室的公寓套間為1000人民幣左右。乘坐一次公共 汽車 5000越南盾。
西貢白天炎熱,晚上較為涼爽,年輕人也大多傍晚才出去逛街,范伍老和阮惠等步行街遊人如織,美女如雲。西貢英語普及程度較高,如果你會廣東話或者福建話,可以直接跟當地華人交流,尤其是第一郡和第五郡華人主要集中於這兩個地方。總體來說,西貢還是一個比較好玩的城市,適合工作休閑。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感謝您的關注!
我在胡志明住了半個多月,對這個城市多少有一點了解,我覺得長期在胡志明生活應該是一種很棒的體驗。
胡志明在越南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是越南最發達的城市,100多年前,這里曾是法國的殖民地,所以遺留有很多法式建築,整個城市有種獨特的異國情調,各種各樣的美麗教堂也成為了胡志明必游的打卡景點。
胡志明是個非常包容的城市,外國人特別多,不誇張地說,你走在大街上,假如迎面走來5個人,至少有3個人都是外國人,很多都是金發碧眼的老外。到了晚上,胡志明最熱鬧的范五老街上,路邊坐著的也全是老外,他們一人一瓶啤酒或者冰茶,坐在小板凳充當的茶幾旁,邊看著路邊來來往往的行人,邊暢快閑聊,一聊就聊到大半夜,但是一到白天,這些人就突然全部消失了,應該是去睡覺了,到了晚上他們就又出現了。
胡志明的 美食 很多,奧巴馬也吃過的本茶很好吃,我最喜歡范五老街一位大媽賣的牛肉粉,就一個簡單的小攤兒,10塊錢的牛肉粉貨真價實,牛肉很大片,搭配大媽自製的腌辣椒,簡直太美味了,我每天都會去吃上一碗。因為胡志明接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所以各個國家的 美食 都能找得到,吃過一家現烤的披薩,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披薩。
從遊客的角度來說,胡志明給我的感覺是悠閑,包容,物價也不是很高,是個非常適合放鬆度假的城市,如果能長期生活在胡志明也是挺不錯的。
十年前去過越南,在那裡胡志明市 旅遊 了一個星期,照片也是當時拍的。記憶中胡志明市是一個比較悠閑地城市,到處都有法國建築,氣溫也相對舒適,但也會經常有雨。下午在街邊的小店點一杯茶就這樣欣賞著能坐一下午,很懶散。當地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車,紅綠燈亮起的時候真的像千軍萬馬般飛馳而過。越南人比較容易相處,感覺好像比起我們國內人淳樸點(個人感覺)。但越南的年輕人特別是比較富有的那些人生活還是很奢靡,女孩子十五六歲都喜歡泡吧,朋友生日之類的過的形式就像歐美那些電視劇里上流 社會 一樣,女子盛裝打扮,男孩子就穿的很酷炫。其實還有很多感觸,這里就不一一寫了,看到這個話題勾起回憶就參與一下^_^
越南胡志明市,去過二次,當地人還是習慣叫西貢。大概是洋氣的法式建築比較多的原因,中心城市整體面貌還可以,物價不貴,餐廳服務員笑臉待人服務很好,基本都能英語交流,算是比較宜居的城市吧
哎,還是要多讀書呀我,標題硬讓我看成了"在越南,胡志明 市長期 生活是怎麼樣一個體驗"
我以為問胡志明當市長的時候的體驗呢
這就得看個人了,如果你能很快適應飲食,那你可以生活的一般,如果你很快適應天氣(很熱,夏天還是蒸包子那種熱),那你活得開心,如果你會越南語或者英語,那你就活得瀟灑了,來去自如。
很喜歡那裡很接地氣的生活
胡志明市相當於中國的上海的存在,也算是越南的經濟中心了,發展空間很大。胡志明市過去是西貢,越南戰爭時期的南越政權的首府,經濟在越南一直處在前位。後來越南經濟開始發展以後,胡志明市就像上海一樣一直是越南經濟的排頭兵。隨著越南的發展胡志明市也可以得到發展的。當然跟中國城市相比胡志明市只能相當於三線城市,生活壓力也不會像中國大。
路窄,巷子多,摩托車多,公共衛生不是很好,不過吃飯,喝咖啡,也是很方便。
㈡ 在越南買到一斤白菜需要多少人民幣人民幣和越南的貨幣怎麼換算
越南的白菜其實跟國內的價格差不多,越南並不是說東西比較便宜,而是因為那邊的歷史原因導致了通貨膨脹,這個是真的。換算一下100塊錢人民幣可以在越南換到34萬越南盾,如果手裡拿著這么多錢,感覺確實像一個土豪,但買東西也會讓你咂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越南,如果你要買這個一公斤的瘦肉,需要10萬越南盾,換算成人民幣大概需要30多塊錢,所以從中也可以見得越南的白菜,也不便宜,有的甚至比我們這邊賣的還貴。當然越南幣的面值也是比較大的,有的是5萬,有的是10萬,有的是8萬。
之前我有去過越南邊境遊玩越南粉,一般來說是在8~15塊錢一碗。其實這個價格跟我們國內的一些大中城市所銷售的價格是一樣的,不過越南的雞肉粉確實味道不錯,還給你送一個小檸檬。湯做得比較美味,特別可口,每次去東興我都會找一個越南雞肉粉,畢竟那個湯確實相當好喝。
㈢ 越南大媽賣豬蹄,35塊錢一個,為什麼中國遊客卻說「真香」
生活水平的提高讓居民開始關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帶著全家老小出國旅遊是很多人的選擇。眾所周知,旅遊景點的商品普遍價格都比較貴,越南大媽賣著高昂的豬蹄,為什麼中國遊客會說「真香」呢?
雖然價格昂貴,但是在越南吃著豬蹄和在國內吃豬蹄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雖然大家知道這個價格屬於昂貴了,但是依然甘之如飴。
出來旅遊,消費是必不可少的,於是哪怕買到了昂貴的豬蹄,也要咬著牙吃下去。中國人比較好面子,不會直白的和商家爭吵,坦言豬蹄太貴了。他們會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所以「真香」也確實是香,在異國他鄉品嘗著豬蹄,再觀賞著眼前的美景,也的確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吃著這樣的豬蹄,和國內的也的確存在著差別,有著不一樣的味道。
㈣ 越南人有什麼風俗習慣
越南人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年齡相近者多以兄弟姐妹相稱。
越南人服飾穿著比較簡單,正式場合男士普遍著西裝,女士穿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
越南人飲食習慣於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以米飯為主食,喜清淡、冷酸辣食物,用筷子。
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天主教也有較大影響。越南人普遍供奉祖先,信城隍、財神,傳統節日多與中國近似或相同,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春節。
越南人忌諱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別人。
(4)越南大媽賣什麼擴展閱讀
入境越南的注意事項:
根據海關規定,入出境時隨身攜帶貨幣越盾不超過1500萬,美元或等值外幣不超過5000美元,超出部分須申報並提供合法來源證明。國內團組、中資公司、公民個人來越時,如超出限額須填寫入出境申報單,妥善保管,以便出境時備查。
越海關禁止入境者攜帶易燃、易爆、易腐蝕、劇毒、放射性、有異味物品、各類食品、各種黃色書刊、影碟、未經檢疫的動植物及武器等入境。出境時只能帶1瓶酒,2條香煙,入、出境時,請勿為陌生人攜帶物品。
㈤ 誰能介紹一些越南的禮儀
1. 在越南的城市中,男性通常穿著西裝,而女性則偏好穿著色彩鮮艷的窄袖長袍。
2. 越南女性的傳統服裝——長袍,設計上既能凸顯身形,又能展現優雅,同時下擺的寬松和開衩至腰間的設計,提供了活動上的便利。穿長袍時,她們還會搭配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長褲。
3. 越南女性喜歡佩戴首飾,如項鏈、手鐲和戒指,並且通常會保留披肩長發,或者將其束於腦後。
4. 越南人非常注重禮儀。在見面時,他們會進行打招呼和問好,或者通過點頭來致意。對於長輩,他們可能會稱呼為大爹、大媽或者伯伯、叔叔等;對於平輩,則用兄、姐來稱呼;對於兒童,則用小弟、小妹來稱呼;對於群眾,則用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來稱呼(這些稱呼僅限於本國人與人之間使用)。
5. 京族人不喜歡被別人用手指指點點或者拍打背部。當有客人到訪時,不能用腳指物,在席地而坐的時候也不能將腳對著人,不能從他人身上跨過,不能在婦女房門口或常用過道上睡覺。
6. 在少數民族的家庭中,外人一般不能進入女性居住的房間。一些少數民族居住在竹木結構的高腳屋中,習慣在樓上生活,因此進入這些房屋時需要脫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尊重主人。
7. 在越南北方,家庭通常由最年長的男性主導,而在南方,則是由最年長的女性當家。重要決策通常需要他們的同意,一旦得到他們的認可,其他人通常不會提出異議。
8. 和老年人一起行走時,如果需要超過他們,應該先打招呼,表示自己要先行一步。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尊敬老年人的習慣,例如傣族和佬族的家庭中,會有專供老人坐的凳子,年輕人和外人是不允許坐的。
9. 一些少數民族非常熱情好客。當客人到訪時,他們通常會用自家喜歡喝的酒和愛吃的食物來款待客人,即使食物不合客人的胃口,客人也應該盡量吃一些,以示對主人的尊重。
10. 在南方山區的少數民族中,節日或喜慶之時,他們喜歡邀請客人一起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中吸酒喝。第一輪是不能拒絕的,如果拒絕,會被認為是掃興和失禮。
11. 越南人喜歡嚼食檳榔,通常會用樹葉包裹灰燼和檳榔一起放入口中,灰燼和檳榔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苦中帶甜的味道,對神經系統有刺激作用。檳榔也常作為情人之間的禮物。
12. 不要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包括小孩。如果村寨的路口懸掛了綠色樹枝,這是禁止入內的標志,外人應當遵守。
13. 南部的高棉人忌諱使用左手進行行禮、進食、送物和接收物品。越南人認為三人合影和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是不吉利的。
㈥ 請介紹一些越南的商務禮儀或風俗
基本禮儀
越南人的禁忌也很多。隨著赴越南旅遊的漸興,這個長久以來半封閉的國家正在逐步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這里介紹一些越南人最常見的禁忌,是在公眾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許多人對傳統的禁忌已並不在意。此外,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對禁忌也持不同態度。但是,作為旅遊者,「入鄉隨俗」可是旅途中的一大樂趣呢。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釣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八)越南社交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招呼時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見面時,通行握手禮,一般不採用擁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數民族如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為宜,過頭則是拜鬼)。見面說話要先稱呼對方,尤其對長輩更應如此,否則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做客時用水、用煙或用飯前要先說一句:「您先請」,以示禮貌。越南人說話聲音較小,溫文爾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愛幼,對老年人特別禮貌。在北方的京族家裡由輩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當家,凡事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
各族群眾都特別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們最喜歡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盡量多吃,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時,主人還要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給來客,如果拒絕,會產生誤會,一般客人總要多少收下一些,並相應還禮。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致謝不再喝了。
與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對方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但禮品價值不可過大,否則會受到對方拒絕,有行賄之嫌。但請越南朋友進餐,則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美食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小吃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以一飽口福。通常在旅遊者下榻的賓館,一般都會提供早餐,但這樣的早餐品種單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無非是麵包、黃油、煎雞蛋之類,這些品種國內都有,毫無新鮮感覺。如果您真的想品嘗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還是要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當然有些時候需要一點膽量,對衛生條件不要那麼過分挑剔。
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獅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里,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獅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奶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軟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獅場、辣椒和其他調味品。一碗二兩的螺獅粉2400越盾,約合人民幣1.6元,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拐,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獅粉資一倍多,約5000越盾,但值得一嘗。
與雞粉齊名的還有河內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人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田中著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火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用以饋贈親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㈦ 想辭掉月工資6千的工作回老家擺攤,但放不下面子回去,怎麼辦
有啥放不下面子的,我也快三十的人了,照樣擺地攤。
夏天和我媳婦起早貪黑趕早市夜市賣襪子,白天我上班,下班一起去媳婦地攤上。
起初就一個一米見方的塑料布,後來發展到四米長的攤位。四米不算長,但是擺襪子能放下不少,後來天逐漸降溫,又開始賣薄毛褲,手套,口罩,圍脖。
我倆去年九月才開始出攤,擺了兩個半月後 ,本錢早回來了,賺了三千多,手裡還有兩千多的貨。
現在開春天暖了繼續出攤。完事開頭難,起初我也懷疑出攤,是我媳婦一直堅持說早晚沒啥事,閑著也是閑著。
結果一擺攤才發現,錢就好比在大街上扔著,你去了就能撿到,你不去,一分錢也沒有,就這么簡單。
兩個半月,一年的水電費都出來了。
由於我是搞裝修的,白天得去工地,所以一早一晚時間利用的十分充實。主要是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
網友五:
我三年前就七千快了,那時候感覺三十歲了,沒老婆沒房子,這點工資什麼時候才能出頭。
辭職後和朋友去徐州包工地,感覺自己聰明應該能幹,結果老天才是最聰明的人,遇到一個爛工地,賠了錢不說,剩下的到現在還沒有要到。
後來我又和兩個朋友去開網吧,弄到一般一個撤資了,黃了就我賠了一點錢。
然後再去炒股,虧了十多萬。然後打工贊的錢就這樣沒有了。
去年來了個小飯館花了十幾萬,開的時候身上只有八千塊,全是求爺爺告奶奶借的。現在生意不好做,好的時候出去花銷人工我一個月有兩三千,到今年這幾個月每個月都虧錢。
到今年我已經33歲了,沒有房沒有車,連存款都沒有了,所以談個對象都不容易。即使每次出去帶女孩子吃好的買好的,人家覺得你硬體太差。
我說這些是想告訴你,如果你沒有一技之長千萬別去創業。你覺得工資低可以接個車跑滴滴,或者利用下班時間去擺地攤,或者其他兼職。
不要把工作辭了就去,你先利用剩餘時間去坐坐看,覺得真的收入可以,在辭職專心干也不遲。
大家都覺得創業做老闆好,可是沒有人知道這其中的挫折和寂寞。就像我,開個小飯店,廚子在人多的時候亂做,你說還不高興,服務員覺得你給她這點工資只要動手就不錯了。
創業真的要付出巨大的艱辛,有超常的抗打擊能力才有可能出頭,那些有背景的咋就不說了。
㈧ 越南清明節都有些什麼習俗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對群眾稱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只在本國人之間用)。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有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高棉族多行合十禮。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
越南人待客熱情,每逢家裡來客,總拿出最好的酒和食物來待客。客人吃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客人辭行時,主人還會拿出當地特產贈予客人。
越南人的飲食較清淡,以清水煮、煎炸、燒烤為主。他們吃飯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糧以大米為主,愛吃粳米,也吃雜糧。肉類有豬、牛肉和魚,尤其喜歡用鮮魚加工成「魚露」。「魚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蔬菜以空心菜為主,也種白菜、黃瓜、南瓜等。農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鎮的部分居民有嚼檳榔果的嗜好。
由於受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影響,越南的文化習俗與我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連日准備年貨,還要清掃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團圓飯,燃放鞭炮。春節主要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越南人清明節主要是祭祖掃墓;端午節是夏歷五月初五,主要內容是吃粽子;中秋節是夏歷八月十五,主要內容是吃月餅。中秋節以兒童活動為主,所以中秋節又叫兒童節。
Easier said than done.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