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1響禮炮國際禮儀
禮炮這一國際禮儀的歷史可追溯至海軍時代。最初,當一艘海軍軍艦訪問友好國家的港口時,會通過舷炮齊放,以示炮桶已清空,象徵友好和和平。在陸軍戰場上,交戰雙方在停火期間,炮聲也會響起,既是悼念陣亡者,也是呼喚戰友回歸戰斗。
據說在400多年前的英國海軍,火炮是主要的信號工具。戰艦進入友好港口或與友艦相遇時,會放空炮彈,對方同樣回應,以此傳遞友好信號。這一習俗逐漸演變成一種國際性的互致敬意。由於當時最大戰艦裝有21門炮,鳴放21響便成為最高規格的禮節,代表著尊重與榮譽。
自1730年起,英國皇家海軍將21響禮炮定為向王室致敬的官方禮儀,這一數字的選擇源於當時英國人對7的倍數的吉利觀念,以及對雙數的避諱。這一傳統沿襲至今,19響、17響、15響和13響也分別代表不同級別的禮節,但21響禮炮始終是最高榮譽的象徵。
1875年,美國正式採用這一禮儀,將其用於總統和國旗的致敬場合,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國際禮儀中的地位。今天,21響禮炮仍被廣泛應用於各國間的重大慶典和儀式中,承載著尊重與和平的信息。
(1)越南禮儀火炮怎麼樣擴展閱讀
禮炮在國家慶祝大典上可增添一種隆重的氣氛。鳴放禮炮作為國際禮節,起源於英國。鳴放21響禮炮是國家元首享有的禮遇,中國是從1961年6月正式開始的,後曾多年停止鳴放禮炮,自1984年3月起,為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舉行歡迎儀式恢復鳴放禮炮。
⑵ 外交禮儀中,禮炮19響和21響的來由
鳴禮炮起源於英國。早在四百年前,英國海軍就有了以鳴炮迎賓的習慣。那時,英國海軍用的是火炮,當艦船駛入另一國的港灣之前,或在公海與外國的軍艦相遇時,為了表示沒有敵意,便自動放空炮。對方也相應地以鳴炮回敬。久而久之,鳴炮便成了相互致敬的國際慣例。也成了迎賓登艦的一種高規格的禮節。後來,這種禮節由海上沿用到陸地,成了隆重迎送國賓和舉行重大節慶典禮儀式的重要內容。盛大慶典鳴禮炮的響數,各國不盡相同。如英國議會開幕和閉幕鳴41響。美國國慶鳴50響。中國1949年舉行開國盛典時,54門大炮齊鳴28響。
鳴放禮炮也是隆重迎送國賓儀式上的一種禮遇。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訪華,或者我國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出國訪問,駐在國在歡迎或送別儀式上鳴放禮炮。長久以耒鳴放禮炮已形成國際慣例。凡歡迎外國元首,鳴禮炮21響,歡迎外國政府首腦,則鳴放19響。鳴放禮炮成為最高規格的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