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胡志明市 大概有多少中國人
明末清初和民國時期就有大量來自兩廣、福建和海南的華人遷居至越南,歷史數據目前無從考證,相關資料也查閱不到,不過目前胡志明市至少有50萬華人
B. 越南華人的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華人總共有50多萬。他們主要住在堤岸,胡志明市經濟發展要素之一。
歷史
胡志明市華人於明末清初陸續遷入越南南部,大多數為反清復明的人士。一開始,他們在鋪洲、同奈江成立了買賣區域。1778年-1782年,阮文惠率領西山軍隊進攻阮福映的軍隊。由於鋪洲華人幫助阮映,所以鋪洲被西山軍搶奪、殘殺。鋪洲華人則遷至離鋪洲30公里的堤岸 (胡志明市),再度成立買賣區。由於貿易蓬逢發展,堤岸成為一個熱鬧買賣城市。法國統治時期,法國政府把離堤岸15公里左右的西貢規劃成西貢市 (即今天的胡志明市的中心) ,當時該城市大約有50萬人口。此時期,華人經濟位置最高。華人商人跟法國人關系友好。
1954年,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結束。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北部由北越的胡志明統治,南部由南越保大皇帝控制。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首都西貢市。此時,華人與政府維持特別關系。政客常靠華人商人金融協助為奪得政治權力。
1975年4月30日南越戰敗,西貢淪陷,共產軍隊戰勝,越戰結束。1976年,越南(原北越)國會決定改名西貢為胡志明市,實施國有化政策。華人經濟經歷困難階段。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很多華人逃離越南前往東南亞或美國。由於越南施行計劃化經濟政策,禁止私人買賣,華人經濟艱困。1986年,越南共產黨六屆大會,決定改革經濟,廢除閉關鎖港政策,華人商業受到新動力。現在,雖然華人人口僅占胡志明市百分之五,可是他們占該市經濟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同時,華人也使胡志明市出現具特色的傳統文化。2007年,胡志明市文化廳舉辦華人文化日。
C. 越南的華人有多少_越南華人比例
越南的華人有多少?
沒有越南國籍的叫華僑,只有幾千人越南現有華僑華人100多萬(其中華僑僅數千人),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及湄公河三角洲一帶。胡志明市現有華人50多萬,其餘分布在胡市鄰近各省和九龍江平原一帶,其中,較集中的蓄臻省約有10萬。越南華僑華人以祖籍廣東、福建者居多,廣東籍中又以廣肇、潮州籍人居多。在越南的革新開放政策下,華人經濟發展較快。但基本局限在餐飲業、食品加工業、旅遊業、製鞋業、紡織業、金飾加工業、建築業以及金融、銀行等服務、輕工類行業。
越南華人比例?
越南有一億人口,但是華裔只有120萬,多數分布在北部的中越邊境,越南華人的人口佔比已突破早年的0.96%,增至1.1%左右。華人移居越南歷史悠久,早已成為越南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華人在越南的貢獻表現為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早期經濟的開發;促進了越南各個時期工農業及商業貿易的發展;傳播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對越南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我國歷代與越南交往的橋梁和紐帶。
河內有多少華人?
河內有中國人。
1274年,一批渡海赴越的宋人被陳朝安置在升龍的街坊。該城漢越雜居,至1953—1954年間,有華僑2—5萬人。行帆街、行叨街、棉花街、福建街、關聖街等均為華僑華人聚居區。河內華僑從19世紀初阮朝嘉隆年間始分廣東、福建幫治理,建有粵東、福建兩會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幫華僑代表在此開會,成立中華理事會。1957年後,越南華僑聯合總會和河內華聯會在此成立。該市曾設有中華中學、福建中學、中華小學、光華中小學、萃英小學、國民小學及河內華僑師范學校等僑校,曾創辦《太平洋日報》、《新越華報》等僑報。文廟、鎮武觀(祀有文昌帝君)等寺是中國文化向越南傳播的象徵。
東南亞國家華人數量排名?
東南亞華人最多的國家:
1. 印度尼西亞,大約超1000萬華人。
2. 泰國,大約將近1000萬華人。
3. 馬來西亞,有700多萬華人。
4. 新加坡, 有400萬華人。
5. 緬甸,有160多萬華人。
6. 菲律賓,有近140萬華人。
此外,在東南亞,越南, 柬埔寨等國各有100餘萬華人。寮國等國也有不少華人。
中國人移民到越南人數?
根據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數據,華族為823,071 人,占越南總人口0.96%,按照越南各民族人口數量排名,華族是越南第八大民族。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及湄公河三角洲一帶。胡志明市現有華人50多萬,其餘分布在胡市鄰近各省和九龍江平原一帶,其中,較集中的蓄臻省約有10萬。
華族祖籍地多以中國廣東、福建為主,方言也為多為閩粵一帶,其中客家人有30餘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