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比元朝厲害在哪,能輕易殖民越南並且統治呢
在古代中國,周邊的國家中,越南可以說是比較頑強的,在秦朝開始,越南地區曾經納入中華的版圖,但是五代十國後徹底獨立。此後,雖然中原王朝不斷試圖收復越南地區,但是,最終都是大敗而回。典型的有兩次。
第三,文化征服。
我們知道越南一直使用的是漢字,其古代的書籍和政府公文那都是漢字。但是,自從法國開始滲透越南,派了大量的傳教士,同時加上軍隊的佔領,使得拉丁文字很快成功取代了越南的漢字,成為其語言文字,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文字一旦形成,就是一種文化的控制,因此,儒家文化慢慢被法國的拉丁文明侵蝕。這也是法國殖民統治期間,百姓不再像元朝、明朝時期那樣激烈的反抗。
㈡ 為什麼越南能打敗法國/美國/中國三大國
戰爭的勝負是有其能否實現戰略目的而定的,或者說政治目標。戰爭是政治的一種延續。戰爭是很復雜的,是綜合手段的對抗。另外戰爭分全面戰爭和有限戰爭之分。
全面戰爭是傾國進行作戰,而且武力力量的使用是沒有限制的,例如二戰,而有限戰爭是只是動用一部分,武力是受限的,一般二戰以後的所有戰爭都是有限戰爭
一般來對於大國來說,軍事行動都是有限的戰爭,只是動用一部分軍事力量,而對於防禦的小國來說就是傾整個國家的力量進行抵抗。例如:法國、美國、中國對於越南打擊,都是動用一部分軍事力量,並沒有使用整個國家的力量參與,而越南對抗這些國家幾乎都是傾全國的力量進行對抗,而且是在自己國土內,擁有地利、人和優勢。
㈢ 越南戰爭中,法國,越南,美國,中國究竟是怎麼打的。
法國先與越南革命軍掐架,越南人也分為南越北越。法國人打著打著力不從心,美國插入,資助南越。中國等共產主義國家為了相同的理想資助北越。南北越打著不分勝負,美國軍事介入(此時已經沒法國的事了),在北越存亡之際,中國志願軍又出發了幫助越南革命軍解放越南全境,南越的一些難民都逃難到當時的英制香港或其他地方。美國也簽了投降書,美國國內當時也舉行大規模反越戰示威。
㈣ 請問一下,如果法國再來侵略越南,你們覺得現在的越南,還打的過法國
可以
現在的法國在遠東沒有基地,要進行遠程投放只能從本土出發,跨越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太平洋,到越南
就算得到美國的支持,在迪戈加西亞基地補給,以目前法國的運輸能力
充其量只能支持1-2個旅的部隊在外進行登陸作戰,就算用了洪荒之力,擴充到一個軍,也不過3-4萬人
越南人就是和法國人打游擊,也把法國人拖死了
㈤ 越南 香港軍迷:為什麼越南能打敗法國美國中國三大國
打過打不過要看戰略目的是什麼,有沒有達到戰略目的。
抗美援朝為什麼說中美打個平手?因為中國制定的戰略目的是幫助朝鮮收復韓國,美國的目的是幫助韓國統一朝鮮。結果韓國還是韓國,朝鮮還是朝鮮,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誰的戰略目的都沒達到,所以說叫打個平手。
美國陷入越南泥潭就是因為美國的戰略目的制定有問題,所以拖入越南。上一個例子就是日軍侵華,如果只是掠奪物資,我想日本不會輸,但是他的戰略目的是吞並中國,這個戰略目的制定是有問題的,當然也就達不到
對越反擊戰的時候,我們的戰略目的就是為了懲治懲罰,教訓一下立馬就撤了,所以是贏的,因為達到這個戰略目的了。如果繼續打下去,中國會像美國一樣拖進去無法自拔,這不是誰厲害誰不厲害的問題。
㈥ 越南是個怎樣的國家和中國那個好點
越南是個很倒霉的國家,中國幾乎歷朝歷代都會發兵攻打越南。與中國相處兩千年,從未停止被揍。
到了近代,中國國力暫時衰退了。越南仍然沒有得到解脫。先是被法國殖民,然後又被法國人移交給了日本人。
遭受了殖民者幾十年的荼毒後,本以為能夠獲得解脫,結果二戰後,法國殖民者又回來了。跟法國人打了9年的獨立戰爭,死了幾十萬人,好不容易打敗了法國人,結果美國人又介入了,又跟美國人打了十幾年的越南戰爭,以幾百萬人的傷亡,換來了美軍區區3萬人的傷亡。
好不容易等到美軍撤離,越南人又自己膨脹,號稱自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想當東南亞老大,入侵柬埔寨,還在泰國的邊境跟泰國人打了兩仗,結果被泰國人打敗了。
緊接著,在1979年,又被中國的幾十萬大軍平推。雖然中國在幾個月後就撤軍了,但是在中越邊境,雙方摩擦不斷。中國拿越南當磨刀石,從各大軍區各抽調一個師,每隔幾十月就調換一個師上去,拿越南人練手。
中越邊境摩擦,整整打了10來年,使得越南的經濟遲遲發展不起來。並且在79年中國大軍撤離越南時,將越南北部的各類物資都運回國內,將越南的基礎建設都炸毀了,這也導致越南本就薄弱的經濟,遭受了滅頂之災。
綜上所述,使得越南人十分痛恨中國人,時不時就來一個 反 華 遊行,去越南旅遊的中國人經常遭受勒索與毆打
㈦ 為什麼越南能打敗法國美國中國三大國
首先糾正您的一個說法,越南沒打敗過中國。至於越南打敗法國和美國,除了越南人本身因素之外,最為關鍵的是中國援越抗法,援越抗美。中國對越南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援助,才使得越南贏得了抗法救國,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
㈧ 迷:為什麼越南能打敗法國美國中國三大國
先說為什麼越南和美國打50年代,在中國的支持下,越南戰勝了法國,在日內瓦和談之後,法國撤出越南當時的協議就是和朝鮮一樣,越南先分為南北兩部分,以北緯17度線為界,在90天內,雙方人員自由流動,之後,先形成兩個國家日後通過選舉決定是否合並或聯合執政有什麼感覺?是不是和朝鮮昔日一樣?之後,美國取代法國,依靠教會的推薦,吳艷亭上台。美國成了南越的保護著。雙方都是小動作不斷北越一直在滲透南越,雙方小規模沖突不斷這時候,有專家向肯尼迪提出了一個多米諾理論,意思就是紅色政權會向東南亞這些薄弱地帶逐步滲透,最後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無法挽回南越就是第一塊牌,必須頂住所以肯尼迪就派出了特種部隊到南越之後越陷越深到了約翰遜上台之後,奉行強硬立場的約翰遜的原則就是:那是一幫子王八蛋,但確是我們的王八蛋於是全面介入越南,兩大陣營在越南迎頭相撞70年代,越南處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倒向蘇聯這樣,中國就頭疼了,以前是單面應對蘇聯威脅,西南是是大後方現在越南一旦翻臉,西南就討厭了此外,加上考慮向西方交投名狀、檢驗部隊能力、轉移國內矛盾等考慮在1979年,對越南開戰
㈨ 越南與韓國的軍事實力誰強
我國周邊一直存在著較多國家,其中韓國跟越南都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隨著多年的發展韓國一直比較時尚前衛,包括當年一度風靡中國的韓潮,使得很多中國青年人爭相效仿。然而韓國在潮流方面雖然做得很到位,但是軍事領域上並不比中國強。
再看韓國軍隊編制,其陸空海三軍共約75萬餘人,海軍佔6萬人,潛水艇跟驅逐艦各有九艘、護衛艦40多艘,空軍有50000人,飛機數量約達400餘架,其中有F-16戰斗機160架F-5E戰斗機160架、F-4戰斗機90餘架,均為現代化戰機。
韓國的陸兵共有54萬人,編三個集團軍,下分12個軍、47個師、21個旅,還有K1型坦克約1千輛,防禦方面裝備有兩款地對空導彈霍克跟奈基,而導彈數量高達2000顆,加上西北風導彈180顆已經算是很強悍的了。因此從數量跟現代化設備分析,韓國的軍事實力確實已超過了越南。
㈩ 越南和泰國是不是都和法國打過仗
都打過,泰國還和法國打過規模不小的海戰,不過泰國海軍完敗,越南則在中國支持下驅逐了法軍
法泰海戰
強島(也叫象島或閣昌島)Koh Chang Island 是泰國第二大島,面積429平方公里,位於泰國東部與柬埔寨臨界的 Trat 府,距離曼谷300多公里。強島周圍還有52座小島,目前其中的47座已經和強島一起被劃成了國家海洋公園,總面積650平方公里。如今已是泰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但是在71年前,這里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海戰,泰國人的鮮血染紅了蔚藍的海水。
事情要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說起。當時在東南亞唯一一個獨立國家——暹羅王國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國運的大事。軍人專政取代了議會民主的嘗試,以國防部長披汶·頌堪(Plaek Pibulsonggram,1897—1964年)為首的軍人強硬派掌握了國家的實權。暹羅開始向日本學習,組建法西斯組織「青年黨」,大力擴充軍備。1939 年6月24日,暹羅國民議會決定將國名由「暹羅」 (Siam)改為「泰國」(Muang Thai),英文國名由「Siam」改為「Thailand」。泰國這個名稱來自泰語「孟泰」(Muang Thai),「孟」表示「國家」,「泰」為「自由」之意。
名稱的改變,無疑與當時泰國的沙文主義和民族主義傾向有關。泰國的民族沙文主義者還提出了「大泰國」的口號,認為寮國人、越南的孟族、中國的傣族、緬甸的撣族都屬於「人種學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萬有泰族血統的人」全都聯合在「大泰國」 之內,在中南半島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
1939年9月3日,英法因波蘭問題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披汶·頌堪立即宣布泰國中立,但隨即向國民發表了一篇演說,稱「現在是要求法國歸還因1893年條約而被割讓的領土的時候了」。從1939年起,在曼谷和泰國東北邊境與法屬印度支那接壤的一些城市就多次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法遊行,還組建了沙文主義組織「泰血團」,要求從法國手中「收回」寮國和柬埔寨西部的領土。
1940年6月法國出人意料的敗亡使泰民族主義者看到了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隨著法國在遠東的力量日益削弱,泰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愈發高漲。1941年,在向法國維希政府提出的領土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英國人調停無果的情況下,泰國軍隊發起軍事行動,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進入柬埔寨,很快佔領了詩梳風省,之後又轟炸了河內。1月13日,泰國軍隊又越過了寮國的邊界。到1月中旬,5個師的泰國陸軍部隊與法國殖民地部隊之間的戰爭已經在1000多公里長的戰線上展開。
面對泰軍的進攻,法軍的抵抗是頑強的,但是雙方力量對比實在懸殊。泰國有60萬按亞洲標准來說裝備不錯的陸軍,134輛坦克;而法國殖民地軍隊只有1.5萬人和20輛一戰生產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所以泰軍很快就佔領了寮國全境,兵鋒直指柬埔寨。
雖然形勢嚴峻,但高傲的法國人當然不會就此束手就擒,統領印度支那的法國總督讓.德庫斯(Jean Decoux,1884—1963年,1940—1945年擔任總督一職)一邊組織陸軍反攻,一邊決定派出自己的小艦隊主動進攻泰國皇家海軍。
泰國皇家海軍從來沒有經歷過實戰,不過至少從紙面上來說並不是一支可以輕視的力量,擁有潛水艇4艘、淺水重炮艦4艘、驅逐艦1艘,魚雷艇12艘、護衛艦2艘、掃雷艦2艘、魚雷快艇4艘,以及其他一些輔助艦船。作為日本極力拉攏的對象,泰國本身也想挾日自重,對抗印度支那的法國勢力和緬甸的英國勢力(夾縫中的日子難過啊),所以泰國海軍里有不少日本原裝貨。潛水艇是其中最貴重的。
相對於泰國皇家海軍來說,法國的印度支那分艦隊就顯得有點良莠不齊了。這支艦隊是1940年12月9日在越南金蘭灣成立的,由德.威斯勒.伯蘭吉爾海軍上校指揮,包括輕巡洋艦「拉莫特.畢蓋」(Lammote-Picquet)號,輕型護衛艦「夏爾內爾海軍元帥」(Admiral Charner)號、「杜蒙忒.德.維爾」(Dumont D'Urville)號,老式炮艦「塔於爾」(Tahure)和「馬恩河」(Marne)號。
法國人在出擊之前並沒有勝利的把握,首先噸位、火力和人員數量上法軍都居於劣勢。泰國皇家海軍主要作戰艦艇總噸位1.66萬噸,2300人。包括2艘日制淺水重炮艦、9艘意制魚雷艇、1艘英制驅逐艦、2艘日制護衛艦、4艘潛艇和2艘布雷艦,還不包括一些艦齡較老但仍可參戰的二線艦艇,如另外2艘英制淺水重炮艦。而法國人只有1.25萬噸,950人。
其次泰國皇家海軍的主戰艦艇都是在三十年代末期新造的,而法國軍艦相對艦齡要大了不少。
此外,法國海軍對暹羅灣的海情並不熟悉,而泰國人卻正相反。綜合這些因素,伯蘭吉爾上校認為:戰斗的結果是非常不確定的。
其實他有些過慮了,從真實戰鬥力上來說,法國海軍雖然艦艇較少,但「拉莫特.畢蓋」號在火力和速度上絕對可以力壓任何一艘泰國戰艦,唯一的隱憂是缺乏空中掩護和攻擊的能力。法國空軍的大約100架飛機中只有60架能被認為達到了一線作戰水平,主要被用來防禦泰國空軍的襲擊,海軍只有8架盧瓦爾(Loire)-130型水上飛機來提供偵察。此外法國人還可以從三艘海岸調查船和當地漁民那裡獲得情報。
當1941年1月13日,德庫斯總督的命令到達金蘭灣時,伯蘭吉爾的小艦隊正在組織一場演習。總督要求他們立即前往暹羅灣搜索並摧毀遇到的一切泰國艦艇,以支持地面部隊將在16日展開的反攻。這個計劃的最終目的就是將泰國軍隊從其佔領的法國殖民地上徹底驅逐出去。
伯蘭吉爾上校對這個計劃提出了異議,因為他的軍艦航速不一,為了等待航速較慢的兩艘護衛艦,艦隊絕不可能在規定時間趕到目的地,最後決定拖延行動24小時。
1月15日,盧瓦爾-130型水上飛機仔細搜索了泰國海岸後,向設在西貢的總部報告:一艘淺水重炮艦和3艘魚雷艇在強島(Koh Chang);另外一艘淺水重炮艦和4艘魚雷艇、2艘潛艇在梭桃邑(Sattahip)。顯然泰國人根本沒有想到較弱的法國艦隊會主動前來襲擊,仍然是一副分兵把守的態勢,以至於任何一支分艦隊都無力與印度支那分艦隊相抗衡。如果能把大部分主戰艦艇集中到一起,派潛艇隨時監視法國艦隊的動向,那麼肯定不會陷入後來的被動挨打局面。
這條情報很快轉到了已經進入暹羅灣的伯蘭吉爾艦隊,上校決定在拂曉時分開始攻擊強島的泰國分艦隊,具體計劃是護衛艦從強島的西南方向進入錨地。由於強島錨地周圍有許多小島,其中不少的海拔都在200米以上,這樣可以有效掩護艦隊的潛入。最強有力的戰艦「拉莫特.皮蓋」號被放到了強島的東航道,這樣可以防止敵艦從這條主航道逃走。很顯然,伯蘭吉爾一開始設想的就是一場海上殲滅戰,他想盡可能地把泰國人打疼。
1月17日凌晨5時30分,法國人離開了錨地。十五分鍾後,他們按照計劃分成三組:「拉莫特.畢蓋」號前往錨地東部,「夏爾內爾海軍元帥」號和「杜蒙忒.德.維爾」號直接往錨地中心駛去,剩下兩艘老船則開往錨地西部——這是為了以防萬一。
氣候條件對於一場海戰來說是再完美不過了:晴天,風平浪靜,幾乎沒有浪。但是伯蘭吉爾的心情並不完美。6點零5分,總部安排的最後一次空中偵察傳來了結果。飛越強島上空的一架盧瓦爾-130報告,錨地里的泰國淺水重炮艦還在,不過不是開始報告的一艘,而是兩艘!
這並不是先前的偵察出現了失誤。新到的「吞武里」號是昨天晚上剛剛趕來接替原先的「阿育陀耶大城」號的,後者將於今天晚些時候離去駛往梭桃邑。本來法國人有機會早一些發現這一帶,在途中伯蘭吉爾就准備派出「拉莫特.畢蓋」艦載的兩架盧瓦爾-130進行偵察,但彈射器卻出了問題,只能取消。
糟糕的事情不止這一件,盧瓦爾-130在偵察時遭到了泰國軍艦上76毫米高射炮的射擊,雖然它沒有受傷,但顯然泰國人已經被驚動了。伯蘭吉爾可以想到,他們一定會警惕地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嚴陣以待。
因為這兩個極度巧合,原先打算把它們各個擊破的法國人現在不得不同時面對這兩艘重火力的泰國主力艦。是意外同時也是機遇,反正現在只能向前了,離錨地還有30分鍾的航程,前方仍然是漆黑的一片,恰似伯蘭吉爾的心情——前路未卜。
正如上校所料,泰國人預感到了法國艦隊的到來,水兵們開始拚命地加熱鍋爐以獲得起航所必需的大量蒸汽,起錨機也劇烈的震動起來,努力把深陷海底的沉重鐵錨拉起。兩艘淺水重炮艦最先動了起來,因為它們使用的是柴油機,幾乎可以立即啟動。
6點30分,太陽在海平面上射出了第一道光線,徹底驅散了殘留的暗淡月光,它立刻驚奇地發現,原本平靜的海面上,已經是烈火濃煙,血浪滾滾。
海戰是在6點14分開始的,泰國人首先發出了第一炮,這時雙方艦隊的距離是9000米。法國人幾乎立即作出了回應,6點19分,巡洋艦上的155毫米火炮吼叫起來。法國人如有神助,第一次齊射雖然沒有擊中任何一艘泰國艦艇,卻也創造了重大的戰果,一發流彈摧毀了島上泰國人的發報裝置,這也直接造成了泰國皇家空軍在戰斗中姍姍來遲。
20分,「拉莫特.畢蓋」號以扇面向錨地內發射了3枚魚雷,其中一枚擊中了「阿育陀耶大城」號,雖然它的名字是固若金湯的意思,但顯然63毫米的舷側裝甲不足以抵禦550毫米魚雷的巨大破壞力,這個因走晚了一步而捲入戰斗的倒霉蛋嚴重受損,只得掙扎著駛往往島邊擱淺,不過幸運的是,艦上燃起的濃煙和大火迷惑了法國人,他們沒有再繼續進行攻擊,要不然已經成為一條死魚的「阿育陀耶大城」號將在劫難逃。
6點25分,看到「阿育陀耶大城」號已經喪失了戰鬥力,魚雷艇「達叨」號成為了「拉莫特.畢蓋」的下一個目標。似乎還嫌8門155毫米主炮的火力不夠,法國水兵把75毫米高射炮也盡量放平,向「達叨」號猛烈轟擊,炮彈雨點般的落下。這艘正在拚命提高航速的魚雷艇未能到達有利的魚雷發射陣位就受了重創,只得也仿照著「阿育陀耶」號駛往岸邊,但沒有裝甲的艦體在途中就無法再支持下去了。6點35分,該艦迅速側傾,消失在海平面上。
兩艘法國護衛艦也從西邊沖入了錨地,和「達叨」號的兩艘姊妹艦:「春武里」和「宋卡」號激烈交火。後者顯然居於劣勢,76毫米炮根本無法在射程和威力上與138毫米炮相抗衡。雖然泰國魚雷艇在理論上的航速遠遠超過法艦,但是卻由於鍋爐存汽不夠而無法提速。短促的戰斗從6點19分持續到6點35分,兩艘泰國船就都被打著了火,其中「春武里」號還發生了劇烈的爆炸。船上的官兵喪失了信心,紛紛棄船逃走。法國護衛艦從8000米一直打到5000米處,兩艘喪失了抵抗能力的魚雷艇中彈累累,被火焰和煙霧圍繞著,終於傾覆翻沉,只剩下紅色的船底還露在海面上,濃煙升起足有三四十米高。
雖然已經「擊沉」了兩艘敵艦(法國人不知道阿育陀耶大城號還有一口氣),收獲頗豐,但伯蘭吉爾上校仍未滿足,「拉莫特.畢蓋」號就像一個飢渴已久的嗜血怪獸一樣在島灣內四處搜索目標。6點38分,它終於發現了第二艘泰國炮艦。當時距離1.1萬米,「吞武里」不敢應戰,全速向西北逃走,兩者立即開始了緊張的追逐戰。
沒多久,伯蘭吉爾就發現自己遇到了一個狡猾的對手,它清醒地知道自己在速度上處於劣勢,所以便巧妙地在星羅棋布的小島間穿來穿去,不斷地變換航速和航向,讓法國炮手無法取准。當然由於八門155毫米炮一直勤奮地轟鳴著,也曾經打中過目標,觀察員發現敵艦上冒出了火苗,這時候對方就會藏到小島背後,在緊急損管後又會突然冒出來,緩慢但准確地向法國巡洋艦開火。
泰國人的射擊訓練還是搞得不錯的,每顆炮彈的彈著點離法艦都相當近,為此「拉莫特.畢蓋」號不得不保持著27節的高航速以躲避泰國人的偷襲,但這塊海域的最大深度還不到10米,龐大的法艦隨時有擱淺的危險。
僵局終於在7點15分被打破了,「吞武里」號發現不僅是巡洋艦,還有法國護衛艦也加入了追逐。泰國人大概相信他們能在外形比「拉莫特.畢蓋」小得多的法國船上找點便宜,便用8英寸主炮猛擊「夏爾內爾海軍元帥」號,後者的周圍出現了不少巨大的水柱,但大概是因為人品問題,就是沒有一發能夠命中的。
泰國人很快就發現這種兩線作戰的方式是很愚蠢的,不過他們悔之已晚,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吞武里」號的後主炮被巡洋艦擊中,被迫放棄攻擊護衛艦,重新把炮火轉向「拉莫特.畢蓋」號。接著它又試圖駛往淺水區,這樣吃水較深的法國軍艦為了避免擱淺就不會駛近它。但是這個明智的決心下得太晚了,「吞武里」號連連中彈,燃起了熾烈的大火,船體由於大量進水開始嚴重右傾。7點50分,為了結束這場拖延得太久了的戰斗,「拉莫特.畢蓋」在1.5萬米的距離上發射了魚雷,但是卻打在了「吞武里」前方的暗礁群上。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里,法國艦艇反復在該海域搜索倖存的敵船,不過一無所獲。8點40分,預計泰國空軍的報復很快就將到來,伯蘭吉爾命令返航,但走了沒多遠,就遭到了泰國皇家空軍的攻擊。
8點58分,一架O2U-2雙翼轟炸機借著陽光的掩護俯沖下來,投下了兩顆炸彈,不過落點很遠;接著是第二架,這次炸彈落到了距離200米的地方,劇烈的爆炸使一些彈片飛到了巡洋艦的甲板上。
上午9點,一枚炸彈投到了離「夏爾內爾海軍元帥」號500米的地方。此後轟炸一直沒有斷過,不過都是兩架或一架飛機來襲,而且總是在3000米的高度就投彈,這或許是為了躲避法艦的高射炮火,但也直接造成了命中率的低下。再加上每一次有飛機來襲時,不管其目標是哪一艘,所有法艦都會立即用75毫米高炮和13.2毫米高射機槍猛烈開火,迫使泰國轟炸機離開或匆忙地丟下它們的炸彈,有時炸彈的落點離法國艦隊足有幾千米遠。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炸彈的落點離「拉莫特.畢蓋」號非常近,但後者通過靈活地規避和猛烈的防空火力最終全身而退。9點40分,泰國人的最後一次空襲結束了,成噸的炸彈投入海中,卻仍然沒有取得戰果,法國人勝利地返回西貢。
法國人退走後,「昌」(Chang)號運輸船趕到強島,試圖將「吞武里」拖回梭桃邑修理,但在途中傾覆。另外還損失了三艘魚雷艇,只有魚雷艇「羅勇」號、掃雷艦Nhong Sarhai和漁政船Thiew Uthok得以倖存,它們明智地選擇躲在強島以北一聲不吭,因此沒有被法國人發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海戰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泰國皇家海軍的精華中堅力量被摧毀了,殘余的艦艇以後再也不敢離開基地。幸運的是重創擱淺的「阿育陀耶大城」號並未沉沒,在戰爭結束後被拖往日本修復,並安然地渡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卻於1951年7月3日在一次未遂的革命起義中被海岸炮台擊沉。對於人員損失,雙方的口徑則相差巨大,泰國聲稱海戰中共死亡16人,而法國則認為大約消滅了300人,並具體指出在泰國損失的艦艇中,只有82名船員獲救。在戰後的傷亡數字公布里,泰國承認海軍有41名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員陣亡,67人受傷,也許這才是比較貼近真實的數字。相對於泰國海軍受到的重創,法國艦隊則不論是在人員還是艦船上都幾乎沒有損失。
法國人興高采烈,他們認為取得了一次類似於對馬海戰的大勝利,特別是這次勝利是在封閉不利於機動的水域里取得的,而且其對手泰國海軍也是勇敢和堅忍不拔的(法國人似乎很喜歡在勝利後稱道對手)。雖然最後這些成果都化為烏有——法軍在1月16日發動的陸上反擊被泰軍擊敗,5天後,日本政府提出「仲裁」,日本安排了停戰事宜,總停火於1月28日10時生效。在5月9日,雙方在東京簽訂和平協定。法國在日本的威脅下放棄了爭議領土,強島海戰的勝利只起到了為驕傲的高盧人挽回一點顏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