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對中國進口產品的依賴有哪些
中國是越南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和第四大出口市場。越南工程、冶金、紡織、造紙、化工等行業的機械都需要依賴進口,某些行業機械的進口比重高達90%。中國機械以巨大的價格優勢在越南占據了大部分市場。越南還要長期從中國進口電力,越南電力集團僅2012年就從中國進口了46.5億度電,接近自己產量的10%。中國大陸遊客也是越南的重要財神爺。去年中國遊客到訪越南接近200萬人次,占遊客總數的25%。而旅遊業在2012年給越南貢獻了9.4%的GDP,總值128億美元。
《青年報》近日刊登的一篇報道講述了記者在胡志明市新平區購買一次性筷子的經歷。報道稱,市場上能買到的一次性筷子全部是中國製造。其他市場的商販也主要做中國筷子的生意,因為中國筷子比越南筷子便宜。
從中國進口的水果蔬菜在當地市場同樣佔有重要地位。守德水果批發市場的一名商販說,來自中國的供貨一直保持不變。新平區一個水果市場的商販也表示,顧客經常向她訂購中國進口水果,因為價格更便宜。此外,從中國進口的工業產品價值達64.5億美元,中國還是越南最大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提供方。
最後說說援助,中國僅在2002-2007年間就向越南提供援助貸款達50億美元,這只佔中國對外貸款和援助總額的0.6%。但對於全年GDP不過1500億美元的越南來說簡直是一筆巨款了。
(資料來源於騰訊財經[微博]2014-05-25和《環球時報》2014-12-10
Ⅱ 越南出口「越戰越勇」大幅超越深圳,越南哪些產品的出口量較高
越南的一些化妝品,首飾,還有鞋子以及衣服,綠豆和紅豆這些產品的出口量是比較高的,大部分都出口到了我國。
Ⅲ 越南邊貿和走私的區別
區別:
1、行為:走私是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進出境的物品、國家限制進出境或者依法應當繳納關稅和其他進口環節代征稅的貨物、物品進出境,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行為。
越南邊貿是邊境地區外經企業與毗鄰國家勞務合作及工程承包項下帶出的設備材料和勞務人員自用的生活用品,在合理范圍內,不受出口配額和經營分工的限制的行為。
2、合法性:走私是犯法的,邊貿是合法的。
3、稅收:每人每日價值在人民幣8000元以下邊境貿易的,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超過人民幣8000元的,對超出部分按法定稅率照章征稅。由海關總署據此調整有關監管規定。
公司從國外進口商品是邊經貿易,不是走私。
邊境貿易指兩國接壤地區的居民之間的集市貿易。
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邊境小額貿易,又稱「邊民區市」,指相鄰國家為照顧雙方邊境居民的需要,在接壤地區 (一般為邊境兩邊各15公里) 准許居民在指定的邊境口岸和集市上,在規定的金額、品種的范圍內,進行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的小額貿易。
另一種是邊境地方貿易,是指相鄰國家為照顧雙方邊境毗連地區的建設事業和人民生活需要所採取的一種貿易方式,凡通過兩國政府國營貿易機構或指定的企業,在規定的交換貨物范圍內和指定的口岸,互相進行商品交流。
擴展資料:
下列行為之一屬於走私行為:
1、未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機關批准,從未設立海關的地點運輸、攜帶國家禁止進出境的物品、國家限制進出口或者依法應當繳納關稅的貨物、物品進出境的;
2、經過設立海關的地點,以藏匿、偽裝、瞞報、偽報或者其他手法逃避海關臨管、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進出境的物品、國家限制進出口或者依法應當繳納關稅的貨物、物品進出境的;
3、偽報、瞞報進出口貨物價格偷逃關稅的;
4、未經海關許可並補繳關稅,擅自出售特准進口的保稅貨物、其他海關監管貨物或者進境的境外運輸工具的;
5、未經海關許可並補繳關稅,擅自出售特定減稅或者免稅進口用於特定企業、特定用途的貨物,或者將特定減免稅進口用於特定地區的貨物擅自運往境內其他地區的。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走私行為論處:
1、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貨物、物品的;
2、在內海、領海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進出境的物品的,或者運輸、收購、販賣國家限制進出口的貨物、物品,沒有合法證明的。
Ⅳ 印度向中國出口了啥
1. 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產品種類繁多,主要包括鐵礦石、鉻礦、寶石和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大米、棉花、糖等。
2. 印度對中國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礦產品、化工產品和紡織品及原料,這三類產品在印度對中國的出口中占據主導地位。
3. 印度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機電機械、工業用途化學物品(作為中間產品)、賤金屬及製品、汽車零部件,以及自2020年起大量進口的各種醫療用品,如制氧機和個人防護裝備。
4. 中印兩國貿易結構互補。印度主要向中國出口化工原料,尤其是中國對礦產品的需求量大,而中國的礦產品供給遠小於需求,因此印度的礦產品對中國的供應至關重要。
5. 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品和原料合成等,逐漸轉移到東南亞的泰國、越南等國家,印度也是其中之一。這種轉移使得印度的紡織品出口額相對較高。
6. 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印度河,印度河流域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因此被用作國名。印度人將這一文明搖籃稱為Sindhu(意為河流),在中國古代音譯為「身毒」等。
7. 印度的近鄰波斯人在發音時對Sindhu的首字母s存在困難,因此將其誤讀為Hin;而Hin一詞因字母H的弱化甚至失音,進一步變為In。
8. 印度的名聲通過波斯人傳到希臘,希臘人開始用印度西部的這條河流來指代整個印度地區。他們將Hin或In誤讀為Ins,後者成為西方語言對印度河的通用名稱。
9. 中世紀穆斯林入侵印度後,依據波斯語稱印度為Hinstan(印度斯坦),意為「印度人生活的地方」或「印度國」。同理,他們將印度教徒稱為Hins。
10. 英國殖民者到達印度後,將印度教稱為Hinism,將印度稱為India。India這個詞顯然是從Ins演變而來。
11. 印度在梵文中還有「月亮之國」的含義。因此,印度也有「月亮之國」的美譽。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Ⅳ 中國出口東南亞國家有哪些產品
中國向東南亞主要出口機電產品、賤金屬及製品、化工產品,而中國主要從東南亞進口水果、糧食、礦產品、動植物油脂、塑料、橡膠。
石油和錫是東南亞的主要礦產。這里有世界最大的錫礦帶,馬來西亞錫礦砂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國。
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區。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的橡膠生產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生產椰子最多的國家。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泰國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Ⅵ 中國製造的商品都出口到哪些國家
中國商品主要出口:印度、日本、韓國、東南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歐洲聯盟(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俄羅斯、南非、巴西、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製造(MadeinChina、MadeinPRC)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標簽之一,因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和他龐大的工業製造體系,這個標簽可以在廣泛的商品上找到,從服裝到電子產品。
中國製造是一個全方位的商品,它不僅包括物質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內涵。中國製造在進行物質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將人文文化和國內的商業文明連帶出口到國外。中國製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正改變世界創新版圖。
(6)化工原料如何出口越南擴展閱讀
製造業產品成為出口商品的主體,為國家換取了大量的外匯;我國財政收入的近一半來自於工業;2010年,僅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就業人數就超過9000萬,解決了大量的城鎮人口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大大緩解了我國沉重的就業壓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化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工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主導地位顯著加強。2010年,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高達40.1%,比1952年的17.6%增加22.5個百分點。
Ⅶ 現在去越南什麼生意最有潛力
越南做服務行業,紡織,機械,化工,貿易應該機會大。
在越南,豐富的人脈關系很重要。
要在越南做生意,與你的合作夥伴多進行感情投資,即與決策人員多接觸建立感情,疏通關系。越南的商業往來十分偏重個人交情。對於越南人來說,身為「自己人」或是被他認為是「自己人」有絕對的好處,甚至可以說是成敗的關鍵。要成為越南的自己人不需花上數百萬的鈔票,也不用打響名聲。做生意先談感情。越南人樂於結識新朋友,但絕不與不相識的人有商業往來。在越南經商,人際關系非常重要,沒有人緣便寸步難行。越南人通常不與不認識的人談生意,他們固定與同一批人來往,生意圈十分狹小圈子裡,人人都互相熟識,許多都是血親或姻親。
這對外國人來說是個好處,因為只要找對了人緣,很快就能暢通全國;不過如果把關系搞壞了,那在全國的關系可能也會跟著完蛋。但是,有些過分熱情的越南人喜歡吹噓自己「關系良好」,強調自己的人緣多麼好,多麼重要,這些人的話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學會辨別,有選擇的選擇交往對象,盡量做有回報價值的人脈投資。
另外,要積極發展與當地有關部門的關系,政府官員誠信度較高,承諾過的政策、待遇能夠很好實現。由於政府對境內大部分的商業交易都具有左右的權力,因此政府方面的人緣特別有利,加上越南的法規朝令夕改、瞬息萬變,政府部門員工的許可權往往比他們的職位所賦予的要大得多,甚至有些政府官員自己還經商。在越南,under the table的桌下交易比較多,傭金文化比較流行,「好處費」一定程度上比較流行。
越南人非常注重禮節往來,不管是跟你的企業具有重要關系的政府部門還是合作夥伴、經銷商,你都需要把他們當朋友,每逢節日必定要走動。
越南商人特點。
1、越南人的口是心非。
許多亞洲文化都不贊成有話直說,多數越南人也不諱言地表示,公開的言論及手勢往往與「完全的事實」相去甚遠。在做生意時,越南商人真正的意圖和想法時常秘而不宣,他們與外國人交往時尤其如此,因為他們相信外國人也在耍同樣的伎倆。但是,越南商人並不認為口是心非是欺騙的行為,反而視之客氣體貼的表現。越南文化視客氣與體貼為善良的美德,坦白無隱與直來直往會引發沖突,人們應不惜一切地避免與人發生沖突——尤其是公開的沖突。為此,他們所選擇的策略是說假話,至少是口是心非。
2、勤勞而「狡黠」的越南人
越南人似乎是天生的企業家。在越南,每一戶面對商業街道的人家,都會把前廳改造成了倉庫或店面,在他們的鐵卷門後,藏著大大小小的木箱紙箱,里頭貨品一應俱全。有人戲稱越南人:「如果一粒木瓜從樹上掉下來,在它掉到地上以前,就有人搶著要掛牌出售了。」
在越南,再微小的技能,越南人都有辦法用它來謀取利益,完全沒有技能的人則是當掮客。在越南,各主要公路和鄉間道路兩旁都擺滿攤販,訪客只要一停下腳步,便會被一擁而上的男女老幼包圍,兜售從汽油到T恤的各類貨品。在越南道路兩旁,這些男女老幼兜售的每一種貨品和服務,雖然還比較簡陋,但是,都有現成的銷網。
任何人只要去過胡志明市西區的賽馬場,便可以為越南的競爭力作見證。許多當地人充滿了競爭精神,雖然政府努力維持社會主義政權,但就經濟上來說,實力還不是強大,商業也不是十分繁榮。這並非意味著越南人放棄了做生意,相反地,企業家都很勤懇,他們到處奔波,四下攬生意。
越南人的「狡黠」體現在他們善用小聰明和小伎倆,而且商業誠信不是很高。甚至有人認為越南人是有名的忘恩負義。(這點從中越戰爭可以了解到。)很多越南客戶付款不痛快,總是東找理由西找借口拖著你,希望把你拖急了你就給他打個折,更有甚者直接賴住不給了。這點我們要注意,要從付款方式開始,牢牢控制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