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漢越音什麼是漢越字
在當今越南語中,漢語借詞約占越南語全部詞彙的70%左右。這些漢語借詞的發音,
完全按照漢越音對照的規律,受著越南語的影響。在越南語中,除其他外語借詞外,詞的
構成都來自單音節詞根,這同漢語有特殊的相似之處。越語、漢語音節有對應的形式,每
個漢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寫法。同時,越語和漢語又都是以聲調區別詞意的語言。漢
語普通話四個聲調,越南語有六個聲調。越南語同漢語一樣,其語法功能都是靠詞彙來完
成的,所不同的是,漢語的修飾語在前,而越語的修飾語則放在後面。
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絕大部分保持了漢語詞的原意,如「政府』、「革命」、「人民
」、「歡迎」、「偉大」等等。一些漢語同音同轉到越語中成為字母拼寫完全相同的單詞
,客觀上這個越語詞成為一個多義詞。例如,越語中的huong,這是從漢音借來的,但是
不論從音還是義,它既是「燒香」的「香」,又是「香味」的「香」,還是「家鄉」的「
鄉」;越語中的tai,也是從漢語詞借來的,在越語中既是「才能」的「才」,又是「財
產」的「財」,還是「材料」的「材」。這種情況在越南語中很多,但是更多的還是一部
分保留漢語詞的原意,同時又加以引伸,或增加了其他的詞義。
㈡ 學習越南語和英語的異同
學習越南語和英語的異同
要方便理解越南語與英語異同,只須理解中文與英文的異同。
先說相同,
1,都是拼音文字。
2,英文是, 詞根---單詞---句子
越語是, 字---組詞---句子。
3,片語成句子,地點,形容詞,的順序與英文相同。與中文有差別。
再說不同
1,雖然都是拼音文字,你看見英語單詞,你不一定讀音正確,除非你學習了英文讀音規則。越南語只要你看見字,就會讀音。
2英文是多音節詞,詞意思固定。
越語是單音節詞,組詞時意思有變化。因為越南放棄了漢字,不同漢字發音相同。同一越南拼音字組詞後的意思就變了。
越南語在早年是按照中文說話和發音習慣。就是單音節字,字組詞,片語句子。改成拼音文字後,暴露了拼音文字的缺點。我們知道50年代中國也准備改用拼音文字。但是發覺,中文改拼音文字後。寫出的文章會發生理解錯誤。因為同一個發音,中文是不同文字,不同的文字雖然發音相同,但是意思不同。所以中國不能夠使用拼音文字。拼音只是可以幫助教學生識字發音。其實,越南放棄了漢字,改用拼音文字,存在了很大的問題。比如,你只是看一兩個越南字,或者短句,如果你不看越南文的上下文,你就不知道這個字,或者這句話的意思。而且,文學的表達詞彙沒有過去越南用漢字那麼豐富了。其實韓國改用了拼音文字也遇見同樣情況。日本就做得好些。日本保留了3千個漢字,這樣就限定了句子的意思。
㈢ 越南文字是什麼樣子
是以漢字為基礎,運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創造出的一種新型文字,往往用兩個漢字拼成一個新字。
漢字在漢朝傳入駱越(越南)並逐步擴大影響,朝廷的諭旨、公文、科舉考試,以至經營貿易的賬單、貨單都用漢字書寫。因此,當時越南的文學作品也是以漢文、漢詩的形式記錄留存。到公元13世紀,出現了越南文字。
如,越南語中的『二』,音為「hai」,這種新字寫作「台二」;越南語中「三」,音為「ba」,新字就寫作「巴三』;越南語中的「手」,音為「tay」,這個音又同「西」字的音相近,因而新字就寫作『手西」。
(3)越南語詞根是什麼擴展閱讀:
漢字和越南字
越南字不同點
在當今越南語中,漢語借詞約占越南語全部詞彙的70%左右。這些漢語借詞的發音,完全按照漢越音對照的規律,受著越南語的影響。在越南語中,除其他外語借詞外,詞的構成都來自單音節詞根,這同漢語有特殊的相似之處。越語、漢語音節有對應的形式,每個漢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寫法。同時,越語和漢語又都是以聲調區別詞意的語言。漢語普通話四個聲調,越南語有六個聲調。越南語同漢語一樣,其語法功能都是靠詞彙來完成的,所不同的是,漢語的修飾語在前,而越語的修飾語則放在後面。
越南字相同點
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絕大部分保持了漢語詞的原意,如「政府』、「革命」、「人民」、「歡迎」、「偉大」等等。一些漢語同音同轉到越語中成為字母拼寫完全相同的單詞,客觀上這個越語詞成為一個多義詞。例如,越語中的huong,這是從漢音借來的,但是不論從音還是義,它既是「燒香」的「香」,又是「香味」的「香」,還是「家鄉」的「鄉」;越語中的tai,也是從漢語詞借來的,在越語中既是「才能」的「才」,又是「財產」的「財」,還是「材料」的「材」。這種情況在越南語中很多,但是更多的還是一部分保留漢語詞的原意,同時又加以引伸,或增加了其他的詞義。
參考資料:網路-越南字
㈣ 越南、朝鮮(含韓國)、日本歷史上都曾使用漢字,他們是何時不用漢字的
西漢未年,漢字開始傳人越南,並且逐步擴大了影響。 越南上層社會把漢語文字視為高貴的語言文字。朝廷的諭旨、公文、科舉考試,以至經營貿易的賬單、貨單都用漢字書寫,小孩讀書也像當時中國一樣先從《三字經)開始,接著讀「四書」、『五經」,學習寫作古漢語文章詩詞。因此,當時越南的文學作品也是以漢文、漢詩的形式記錄留存。12世紀(公元1174年起),漢字成為越南國家的正式文字。
到公元13世紀,出現了越南文字。它是以漢字為基礎,運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創造出的一種新型文字。往往用兩個漢字拼成一個新字,;即借用一個同越南語音相近的漢字和一個同越南語義相近的雙字,把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新字。例如,越有語中的『二』,音為「hai」,這種新字寫作「台二」;越南語中「三」,音為「ba」,新字就寫作「巴三』;越南語中的「手」,音為「tay」,這個音又同「西」字的音相近,因而新字就寫作『手西」,又如新字『鴆」,讀作「公』字音,意為孔雀,因為越南語 中孔雀音為「cong」。新字「聖」,讀作「崖」,意為天上。也有單表音不表「的。例如,「一」字在越南語中讀音為「mot」,新字寫作「沒』;「有」字在越南語中為「co」,新字寫作「固」。這就是喃字,用以區別儒字(即漢字)。喃字同直接借用的漢語字詞(仍用原來的漢字書寫)混合使用。 陳朝的阮詮第一次用喃字書寫《祭鱷魚文》。此舉得到陳朝皇帝的賞識,皇帝賜阮詮姓韓,稱為韓詮。從此,喃字得以逐步推廣,喃字的文學作品也隨之出現。阮鷹是以撰寫漢字詩文著稱的。他也著有喃字的《國音詩集》。 閱讀喃字書籍,可以明顯看出用喃字記錄越南語的原則。相當多的是根據漢越音對應的規律直接借用漢字,特別是文學、哲學等方面的詞語;有的是借用與越南語同音的漢字,但字義不同:有的是借用漢字字形,但讀音稍有不同,或者有漢字有上角加兩撇,表示該字可能讀音偏差或字義不同;有的用漢字再加部首偏旁,或將兩個漢字拼成一個新字,原則上一部分指音,一部分指義,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組字方式。此外,還創造若干新喃字,也使用漢字的筆劃偏旁,但這些新喃字是漢語中所沒有的,而且這些新字還可以再加部首而成為另一個新字。
由於哺字的上述組合情況,所以長期借用的漢語漢字仍然大量保留下來。而且喃字也只是在胡朝(公元1400~1407年)和西山阮朝(公元1788~1802年)作為國家正式文字,其他朝代漢字仍占統治地位。實際上在越南漢字漢文一直延用到法國統治越南的整個時期。不過近百年來漢字是跟拼音文字並行的,二者同時合法存在。 1945年8月革命勝利後,漢字才最後退出歷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越南語中稱這種新的拼音文字為「國語字」。 現今通用的越南語「國語字」,是17世紀葡萄牙、西匝班牙,法國等國到越南的傳教士開始創造的。不過他們當初擬定的講音方案和讀物,現在在越南已經見不到了,現今能見到的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最早的文獻,是法國人Rhodes編的《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詞典》。葡萄牙人草擬了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方案,法國人Rhodes進行了加工整理,後來又有幾個人(包括越南人張永紀、阮長祚)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如此這番之後,現行的越南語國語字事實際早已不是葡萄牙人的原來的方案了。 在當今越南語中,漢語借詞約占越南語全部詞彙的70%左右。這些漢語借詞的發音,完全按照漢越音對照的規律,受著越南語的影響。在越南語中,除其他外語借詞外,詞的構成都來自單音節詞根,這同漢語有特殊的相似之處。越語、漢語音節有對應的形式,每個漢字在越文中都有固定的拼寫法。同時,越語和漢語又都是以聲調區別詞意的語言。漢語普通話四個聲調,越南語有六個聲調。越南語同漢語一樣,其語法功能都是靠詞彙來完成的,所不同的是,漢語的修飾語在前,而越語的修飾語則放在後面。
韓國、朝鮮人使用中國漢字有1000多年的歷史,絕對是中華文化的後裔,可是為什麼後來
廢除了中國漢字呢?首先因為朝鮮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與中國的漢藏語系不太一樣,
但是古代朝鮮文化落後,一直沒有發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國漢字。但是漢字還
是無法充分的表現韓語的發音和朝鮮民眾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鮮平民根本不識漢字,只有
朝鮮貴族、官員會使用漢字,稱為「吏讀文字」,而普通朝鮮平民只能以口頭方式進行文
化交流,他們的生活知識和年積月累的農業耕種經驗和農耕方法也都無法長久的流傳下去
。
到了1446年的朝鮮世宗大王時期,就是中國的明朝時期,作為中國附庸國的朝鮮在政治、
經濟、文化、科技、軍事上都得到一定的發展,因而朝鮮民眾對擁有自己民族文字的願望
比較強烈了,世宗非常同情國民的處境,作為一個想要發展民族文化,推進國家獨立的朝
鮮君王,世宗開始苦思冥想,夢想創造出一種獨特而易學易懂的朝鮮本土文字,讓普通的
朝鮮庶民也可以輕松駕馭朝鮮的語言。
世宗在發明朝鮮文字時,受到音樂和北方游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啟發,了解到簡單的音樂符
號(1 2 3 4 5 6 7)就能夠記錄世界上所有的音樂,那麼,相對簡單的拼音字元也應該可
以記錄全部的朝鮮語音,從而拼寫出朝鮮的文字。所以世宗組織起當時包括他本人在內的
許多朝鮮「集賢殿」的優秀學者,還特意派遣一位朝鮮知名學者,前後十幾次到中國來學
習、研究漢字精髓,歷時達三十年之久,才最終在1446年發明創造了朝鮮文字,於是朝鮮
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國漢字以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世宗大王(1418-1450年),他精通儒家學問,極力提倡儒學價值觀念以外的哲學觀念,博
學多聞,政治手段高明,能夠對付朝鮮的兩班學者(兩班:指的是集『貴族』與『官吏』
於一身的朝鮮學者們,他們享有極高的政治文化權利,甚至可以曄映�使�醯�K�諭?治期間,對國家管理、語音學、民族文字、經濟學、科學、音樂、醫學和人文學研究方面
都表現出積極的思想。他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成
就之一是創立了韓文字母。
《訓民正音》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世宗大王在公告序言中寫道:「中國文字是基
於中國歷史應運而生的,因此無法清楚的表達朝鮮韓語特有的語境,無法充分表現庶民的
想法和感情。考慮到我國子民的實際情況,我創立了這28個字母(註:經過字母的演化與
合並,現代朝韓社會只使用24個字母,比26個英文字母還少2個,是歐美學者比較公認的簡
化拼音),這些文字簡單易學,希望能提高每位朝鮮國民的生活質量」。從這篇序言中可
以看出世宗大王對朝鮮文化的獨立、國民的繁榮所持的執著和獻身精神。
創造韓文表音字母的世宗大王和集賢殿的學士們認為人類的發音不僅僅是單純的生理現象
,還有一股雖然人們看不到,但實際上更強大的力量在支配著這一行為。他們認為人類的
發音和文字的筆畫,以及所有的宇宙現象均與中國道教的陰陽、五行密不可分,並由此推
測聲音與季節變化以及音樂是必然相通的。韓語的音節分為3個部分,分別是輔音、母音、
尾音,這是世宗大王和集賢殿的學士們創造韓文字的基礎。尾音不是單獨創建的,而是根
據輔音的重復而創,因此韓語是充分有效地結合母音和輔音而成的,應該說是不錯的拼音
文字。
朝鮮的「諺文」與「諺語」一樣是民間的語言文字,由於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諺文屬於
二流文字。只有貴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讀文字」屬於朝鮮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鮮拼音文字
就是「諺文」,而現在的「諺文」卻是中國漢字了。古代朝鮮的文字實際上有三種:1、純
漢字:完全使用中國的文法規則。2、吏讀文字:用漢字拼寫朝鮮語言,但是保留漢字的意
義與基本文法。3、純朝鮮字:就是朝鮮世宗創造的拼音字,古代朝鮮的「諺文」。
雖然1446年意味著朝鮮韓文的正式誕生,但是並不意味朝鮮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於中
國漢字在朝鮮的強大文化影響力,朝鮮拼音文字一直作為「韓語拼音」 而存在,被朝鮮婦
女和沒受過良好教育的朝鮮人使用,被稱為二流文字的「諺文」,而朝鮮的貴族、官員還
是繼續使用漢字「吏讀文字」。朝鮮拼音文字的廣泛使用是從二十世紀初才開始的,比世
宗頒布「訓民正音」晚了450年,為什麼?
這當然不符合世宗450年前的本願,也是一個對歷史的疑問:朝鮮拼音文字一直到十九世紀
末都被視為「諺文」,與「諺語」一樣是民間的語言,直到十九世紀末,拼音文字在朝鮮
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麼原因使朝鮮人在450年後,突然將婦女和平民使用的拼音文字的
地位大力提高,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將其地位扶正,成為官方語言?而且將使用了千年之久
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國漢字幾乎干凈徹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鮮,使漢字的地位從母體文
字被貶為「諺文」的呢?
其實很簡單,原因就在於中國自身的衰落!
朝鮮世宗450年以後的1896年,中國清朝被日本擊敗,二十世紀中國清朝被歐美列強瓜分,
已經自身難保的中華文明古國自然不再是被朝鮮、日本尊敬的國家,甚至成為日本欺侮的
對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國的文化和文字也就自然而然的在朝鮮走下神壇,被
降格為朝鮮「諺文」的二流文字了,朝鮮世宗十五世紀苦心創造的韓文在使用漢字的母國
中國強大之時得不到實質性的應用,卻在中國衰敗,朝鮮被日本人佔領之時得以通行,曾
經的二流拼音文字卻成為朝鮮一流的官方文字,實在是諷刺啊。
朝鮮半島在1945年被蘇聯、美國分割成為兩個國家:朝鮮和韓國,也叫南北朝鮮,西方社
會稱為南北高麗(Korea)。所以世宗450年前創造的拼音文字在朝鮮被稱為「朝鮮文」,
在韓國被稱為「韓文」,其實都是一樣的。區別是:韓國的「韓文」至今還允許少量夾用
漢字;而「朝鮮文」在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不允許夾用漢字,現在的朝鮮
文已經是純朝鮮文了,而且中國東北吉林省的朝鮮族自治區的學校也使用純朝鮮文。
可是到了2005年,歷史文化又發生了有趣的逆轉。2005年2月9日,韓國政府宣布:在所有
公務文件和交通標志等領域,全面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中國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
世界化的時代潮流。並且提出了《推動漢字並用方案》,為了發展韓國的傳統文化,促進
與東亞漢字文化圈國家的積極交流和推動韓國觀光事業的大力發展,將目前完全使用韓國
文字的公務文件改為韓、漢兩種文字並用,以解決韓文難以清楚的表明漢字含義的歷史難
題。
方案指出:凡地名、人名、歷史用語等不寫漢字就容易發生混亂的語匯,均在韓文後面注
明漢字。為了給中國和日本的觀光者提供方便,將逐步在道路交通標志上實行漢字和英語
雙重標記。此外,還將同教育部門協調改善漢字教育體制,前韓國總統金大中說:「韓國
的各種歷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國漢字書寫,如果無視中國漢字,將難以理解我們的古
典文化和歷史傳統,有必要實行韓、漢兩種文字同時並用」。而且韓國的許多專家、學者
和居民都強烈呼籲加強漢字教育,要求全面恢復使用中國漢字。
為什麼韓文難以清楚的表明中國漢字的含義呢?
因為朝鮮拼音文字雖然是象徵著朝鮮民族的獨立,顯示出他們是區別於中華漢民族的朝鮮
本土民族,但是,朝鮮拼音文字根本還是脫離不開漢字。它們歸根到底是漢語的拼音化文
字——除了語法結構不同之外,無論韓文的詞彙如何變形,它們的發音卻接近於它們曾經
的母體——漢語,於是就有了中國人聽起來十分熟悉的「大宇」、「現代」、「三星」等
詞的韓語發音。他們語音區別並不比中國的廣東話、上海話等地方語言與中國標准普通話
之間的區別大!除了語法結構不同之外,韓文可以被理解為漢語的旁系,或者是一種遙遠
的、異化的大中華方言,韓文字母中最大的創意大概就是圓圈了,中國漢字裡面沒有圓圈
的寫法。
中國漢語拼音有四聲,也不能完全解決中國漢字同音字的問題,而韓語中沒有四聲,所以
用韓文表注漢字的發音就是一件十分費力而且頭痛的工作,很難做到准確。一個韓文發(
Kang)的字,既表示「姜」字,又表示「康」字、「江」字,到底是什麼字?要根據前後
文的意思而定,要望前後文才能生義,而且要先理解母體漢字的中文語義才可能得到正確
的結論。於是就只能請母體文字---中國漢字出來解決問題了,所以就有了目前漢字佔四分
之一的大韓民國《憲法》。
由於漢字是朝鮮語的古老載體,所以學習韓語時必須先充分掌握漢字,必須知道所要標記
的原中國文字的意義,否則就要去按約定的意思去理解,去猜測。那當然不可能做到非常
准確,也不可能成其為准確、高雅的朝鮮語言。所以一直到六十年代漢語漢字都是韓國學
校中學生的必修課,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以後,政府逐漸 『廢除』了中國漢字,現在韓
國政府又要求全面恢復漢字,累不累?
中國人幾千年的文明是韓國、朝鮮,甚至是日本的母體文明,他們傳播融合以後成為東亞
的亞文明,子體的亞文明必然與母體形似,但是文化上的『廢除』行為,卻使他們逐漸失
去了母體文明的靈魂!如果不與中國母體文明再次聯接,韓文、朝鮮文、甚至日本文,都
將成為風乾的、沒有靈魂的文化『木乃伊』,所以韓國政府全面恢復使用中國漢字是必然
和明智的歷史抉擇,其實也別無選擇!
漢字在日本
中國的漢字很早就傳到了日本,據《日本書紀》應神天皇十六年條記載,百濟的王仁初到日本時,帶去了《論語》、《千字文》。從奈良的平城京、藤原京遺址實際出土的寫有《千字文》語句的木簡看,日本很早就使用《千字文》學習漢字了。在日本慶雲四年(武則天去世的第二年)抄寫的唐代詩人王勃的詩文集里,我們也可看到相當於「天」、「月」的則天新字。由此可知,漢字與日本文化的淵源之深,只是後來,日本把部分漢字作為表音文字,進而又利用漢字字形的一部分創造了假名。
雖然現在日本仍然在使用漢字,但是,戰後不久,日本國語審議會就制定了《當用漢字表》,在撰寫公文、學校教育等場合,對使用漢字做出了一定限制。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阿哲次說:「40年前讀小學,老師說:『你們現在好好學漢字;等你們兒子、孫子輩,就不用學了。』結果呢,目前日本的外語學院中,選中文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生佔1/3,超過德文、法文。」現在人們學漢字除了實際應用的需求,還是一種流行。如今日本政府每年舉辦的漢字檢定考試,參加的受測人數已超過200萬。阿哲次說,日本有8000萬部手機,其中2/3可傳輸漢字簡訊,「現在年輕人,為了寫簡訊拚命學漢字。」因而,他認為,漢字與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密不可分。
㈤ 越南語文法
越南語是一種獨特的孤立語,其特點在於動詞不變化,詞無性別和數的變化,也無格的區分,形容詞無需與名詞在性、數、格上保持一致。語法關系主要通過不變的詞根和虛詞來體現。句子結構遵循主語在前、謂語在中、賓語和補語在後的模式(SVO),即"主-謂-賓"的順序。
越南語與泰語、寮國語、馬來語等東南亞語言相似,採用形容詞後置的語法習慣。因此,越南語的名稱不是「Việt Nam Tiếng」,而是「Tiếng Việt Nam」,「京族的正式語言」則寫作「ngôn chính thức của dân tộc Kinh」。
虛詞在越南語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例如,??(已經)、s?(將要)等,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時間狀態。當它們與動詞結合時,如viết(寫)、đã viết(已經寫)、vìết đang viết(正在寫)、sẽ viết(將要寫),可以表達出動詞發生的不同時態和動作狀態。
越南語(Tiếng Việt),越南的官方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主要分布於越南沿海平原越族(也稱京族)聚居地區。使用人口有5000多萬。中國廣西防城縣沿海京族聚居地區約有1萬人使用越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