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越自衛反擊戰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越南,是中國南方的鄰國。歷史上,隨著秦始皇統一中國設置交趾郡,越南這片土地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史上,越南地區一直作為中國的郡縣歸屬在中國行政區劃中。隨著五代十國末年越南王朝從中國南漢獨立,以及宋朝收復安南失敗後,越南正式成為被中國政府承認的獨立藩屬國。 對越自衛反擊戰 近代以來,越南淪為法國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兩國命運相關,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唇齒相依情同手足。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國戰斗的經歷,中越兩國共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斗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廣東參加過中國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支那共產黨召開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時,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而兩軍歷史上更產生了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越南人民軍雙料少將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爭中,剛建國的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中國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爭。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 對越自衛反擊戰 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而越南的河 內之聲廣播電台,則指責「北京擴張主義集團」,表示:「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國)妄圖侵佔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族侵略。」
⑵ 對越自衛反擊戰:用時28天,我軍22萬人差點打進越南首都
這是越軍最「難以啟齒」的一戰——他們在占據主場優勢兼王牌部隊坐鎮的情況下,卻在28內被我軍打得七零八落,首都都差點不保。
那麼越軍為何會失敗?這場戰役又為什麼會發生?本期,螭吻為大家講述對越自衛反擊戰背後的故事。
曾幾何時,越南和我國情同手足、親如一家。彼時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我國淪為半殖民地,一衣帶水的兩國命運如此相似,自然同病相憐。
在1950年的越南抗法斗爭中,我軍派出了軍事顧問團前往越南、指導越軍對法作戰;
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支持 社會 主義陣營的北越政府和被美國扶持起來的南越政府展開了一場爭奪國家主權的內戰。
彼時我國本著 社會 主義兄弟情的緣故,給予了北越極大的幫助,不僅手把手的教北越軍隊如何打游擊戰,同時還在北越統一國家後對其進行了無私的經濟援助,總價值在200億美元上下。
這對當時才建國沒多久的我國而言,可是從牙縫里省下來的一筆錢。
正是在這樣的深交下,中越兩國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老一輩的越南革命者幾乎都有在我國作戰的經歷,越南領袖胡志明甚至都還參加過我國的大革命。
然而這樣的唇齒相依之情,卻隨著1969年胡志明主席逝世、黎筍上台而煙消雲散。黎筍上台後,一改此前胡志明的親中立場,決定與蘇聯發展成為更密切的外交關系。
彼時我國與蘇聯的分歧加劇,加上蘇聯又製造了一些威脅我國安全的事件——1969年3月2日,蘇軍入侵黑龍江珍寶島,襲擊我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致使我方傷亡6人。
彼時我方邊防部隊立刻予以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驅逐出了珍寶島。然而不死心的蘇軍又幾次前來進犯,甚至還動用了坦克力量,但都被我方擊退。
經此一事後,中蘇兩國劍拔弩張。在這樣的情況下,試圖與蘇聯結盟的黎筍為表誠意,宣布與我國劃清界限,並公開反華。
在黎筍的錯誤領導下,越南國內開始瘋狂排華,導致大量越南華僑無法正常生活,被迫返回我國。
不但如此,越軍還在中越邊境挑起事端,引發武裝沖突,製造了千餘起傷害我國邊民的事件,致使中越關系變得空前緊張。
後來,背信棄義的黎筍甚至還侵佔了我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面對越南的恩將仇報、再三挑釁,我國忍無可忍,為了維護領土的統一和邊界安全,我國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8日向全國下達了對越南自衛反擊戰的命令。
隨後,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鄧小平任命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為總指揮,率領9個軍29個步兵師,總計22萬兵力嚴陣以待,隨時准備向越南發起突襲。
越南對此也高度重視,於是派出了以王牌部隊第三零八師為主力的6個步兵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約10萬人應戰。
至此,敵我雙方部署全部完成,大戰一觸即發。
1979年2月17日,我軍奉總指揮許世友之命,在中越兩國延綿500公里的邊界線上,對越南萬炮齊發,正式打響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第一槍。
炮擊過後,22萬我軍趁著驚慌失措的越軍還未從炮火突襲中反應過來時,僅用時幾十分鍾,便突破其前沿防線,進入越南境內。
我軍進入越南後,毫不拖泥帶水,直接向越南腹地縱深推進,進攻鋒芒直指高平、諒山和老街。
這三座城市分別位於越南的正北、東北和西北部邊境,與我國廣西、雲南兩省接壤,同時也是拱衛越南首都河內的三大門戶。我軍要想實現反擊戰的勝利,就必須攻下這三處重鎮。
我軍總指揮許世友考慮到中央軍委下達的「速戰速決、殲敵速回」的命令,決定同時向這三處重鎮發起進攻,於是他迅速制定了「南北對進,鉗形攻擊」的戰術,將我軍兵分成東、南、北三個集團。
中南、北兩大集團合擊高平,東集團則從側背攻同登和諒山。等三大集團分別完成使命、成功會合後,便把三軍合成一軍,共同進攻老街。
我軍三大集團在越南境內一路高歌猛進、捷報連連,見此,惱羞成怒的越軍派出了自己的王牌部隊。
1979年2月17日上午,士氣高漲的我軍南集團在炮火的掩護下,向高平外圍的重要據點東溪發起強勢進攻。
我軍在戰斗的一開始,便出動了由坦克、步兵等多兵種合成的特遣隊直插東溪。
彼時駐守在東溪的是越軍第三四六師,全師上下有1.5萬人。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我軍竟會派遣坦克軍團作為先鋒部隊,因而在此地沒有準備任何可以抵抗坦克的重型武器。
這一致命的疏漏導致越軍在戰斗的一開始便錯失良機,在我軍坦克的轟炸下死傷慘重,不得不四散奔逃。
依仗著坦克的威力,我軍輕而易舉便攻佔了東溪,並馬不停蹄的逼近高平。
此時我軍北集團也到達了預定的作戰地點,協同南集團一起,以鉗狀攻勢合圍了高平城。隨後,我軍兩大集團在東溪一帶構建了環形的防禦陣地,目的就是切斷高平守軍的南逃道路。
1979年2月24日晚,我軍南、北兩大集團向高平發起了強襲。
經過7小時鏖戰,我軍於次日凌晨順利攻佔了高平。此時駐守在高平的越軍第三四六師幾乎損失殆盡、橫屍遍地。
與此同時,我軍東集團也一路高歌猛進,他們的作戰目標是同登和諒山。
同登、諒山都位於高平城以南,距離越南首都河內僅有幾小時的路程,堪稱河內門戶,因而我軍對此勢在必得。
戰鬥打響後,我軍以一六三師為主攻,迅速切斷了越軍從同登逃往諒山的道路,實現了將敵圍困的計劃。
陷入絕境的越軍瘋狂向我軍展開回擊,試圖突出重圍,與駐守諒山的部隊會合。
見此我軍上下一心、奮勇出擊,激戰數小時,越軍還是無縫可鑽。眼見突襲無望,絕望的越軍士氣愈加低迷,很快就被勢如破竹的我軍分割殲滅。
至此,同登的防守力量徹底土崩瓦解。
佔領了同登後,我軍決定乘勝追擊,即刻開始進攻諒山。諒山北達中越邊境,南臨首都河內,不但是越北的咽喉要道,更是河內的屏障門戶。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讓我軍對此勢在必得。
越軍也同樣知道諒山的重要性,因而派遣其「王者之師」——第三零八師駐守此地。
三零八師是一支經歷過千錘百煉的鐵血勁旅,在抗法和抗美戰爭中都有過出色的戰績,是名震世界的精銳部隊,因而一直以來都是越南人民的驕傲,被譽為「越南第一王牌」。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王牌部隊」,卻為自己的輕敵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越軍三零八師長期以來都頂著響亮的名號,因而兵驕將傲、士氣怠惰,根本就沒有制定完善的守城戰略,只是妄想依靠諒山的險要地勢進行防守。
而與他們的狂妄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我軍高層的認真細致。我軍總指揮許世友根據諒山地形,制定了詳盡的攻城計劃——他命我軍先消滅掉諒山外圍的防禦要點,其次再兵分三路,分別從東、北、西三面直襲諒山。
1979年3月1日,我軍八萬大軍兵臨城下。直到此時,狂妄又輕敵的三零八師才意識到諒山儼然成為一座孤城,他們如今是孤軍奮戰。
在這樣的打擊下,三零八師一開始便喪失了鬥志,軍心渙散、自亂陣腳。他們在我軍的炮火奇襲下傷亡慘重,又因抗敵意志不堅定的緣故一路敗退,最後被我軍幾近全殲。
眼見諒山即將被我軍攻破,惱羞成怒的越南人拿出了他們的殺手鐧......
越軍知道我軍有紀律嚴明的愛民政策,於是利用我軍這一特點,借越南百姓之手對我軍造成了巨大傷害。
1979年3月1日下午,我軍東集團的八萬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攻入了越南諒山城的市區。隨後,我軍殲滅了城內的敵軍殘部。
眼見敵軍盡數覆滅,面前的又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越南百姓,我軍便放鬆了警惕,不曾想危險卻在此時悄然臨近......
起先還低眉順目的越南百姓突然像商量好似的,從身上的各個地方拿出了武器,並毫不猶豫的向我軍進行射擊。
甚至還有越南百姓在嬰兒身上綁上炸彈,在消除我軍將士的戒備心後對我軍實施自殺式的襲擊。
起先我軍還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早在我軍對越南自衛反擊戰開始前,惡毒的越南政府就將大量的武器分發到了越南百姓手中。
越南高層給每個越南百姓都分配了作戰任務,並以糧食為要挾,迫使他們積極抗敵。
在這樣的殘酷制度下,越南百姓不得不與我軍將士捨命搏殺。甚至還屢次出現被解救的越南老人恩將仇報,偷襲、殺害我軍將士的事件。
越南百姓的如此行徑,直接導致毫無防備的我軍傷亡巨大,更使我軍如驚弓之鳥,稍微有點異動便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不但如此,無恥的越軍甚至還對我軍使用了化學武器——美製XM629希埃斯炮彈等。這些是彼時國際上嚴令禁止使用的「反人類武器」,卻被喪心病狂的越軍使用在了我軍身上。
我軍沒想到越軍會罔顧道義至此,因而在猝不及防下死傷慘重。
好在我軍很快便穩住陣腳,集中火力消滅了這股反動力量,並殺一儆百,極大震懾了其餘試圖與我軍同歸於盡的越南百姓。
至此,諒山北市區被我軍徹底控制。
後來,我軍三大集團成功會師,於是一齊向最後一個戰略目標——老街疾馳而去,並發起強攻。
與信心倍增的我軍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兵敗如山倒的越南守軍,他們根本無力抵擋我軍的雷霆之勢,所以僅用時兩天,老街便被我軍以極小的代價攻佔。
至此,我軍的預定目標已全部實現,中央軍委下令我軍撤軍回國。然而死鴨子嘴硬的越南政府此時卻通過宣傳工具,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軍隊沒有佔領諒山!」
原來,諒山城早已劃分成了南北兩個市區,他們聲稱我軍只攻佔了諒山以北,因而並不算大獲全勝。
越南政府的口舌之爭為自己招致了更大的災難,我軍上下無不被其無恥行徑所激怒,因而群情激奮,將士們紛紛請求一戰。
我軍總指揮許世友也怒不可遏,他在請示了中央軍委後,下達命令:「我們打過奇窮河,徹底打服越軍!」
隨後,在許世友的領導下,我軍三大集團組成7支突擊隊,直襲諒山城的以南市區。在我軍的摧枯拉朽之勢下,僅僅4個半小時後,我軍便攻克了諒山以南市區。
諒山的失守標志著越南北部再無險可守,越南首都河內至此門戶洞開。見此越南政府驚慌失措,對我軍敢怒不敢言。他們生怕我軍乘勝追擊,徹底佔領越南全境。
然而他們忘記了,我軍發起這場戰役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掠奪越南土地,而是為了還擊其對我國邊境的侵略。
如今目的已經達到,身為正義之師的我軍自然是鳴鼓收兵、班師回朝。於是在1979年3月5日,我軍便陸續撤回到了我國境內。至此,對越自衛反擊戰便以我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此戰是我軍戰史上的光輝一筆,是我軍發動的一場懲罰性的正義戰爭。
經此一役,我國再次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錚錚誓言和決心,在擴大我國國際影響力的同時,震懾了那些對我國懷有不軌之心的列國。
⑶ 為什麼越南不敢面對中國軍隊,只因對越自衛反擊戰被
越南統一之後,自己號稱世界第三強國,開始不斷侵略周邊國家,並且不斷侵略中國邊境城鎮。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當時是中國的春節,中越邊境二十萬中國解放軍為了保家衛國,向侵犯我國的領土完整的越南進行自衛反擊。中國人民解放軍用了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國解放軍就從邊境線一直打到越南的河內城下,越南北部的所有工業設施全部被摧毀,越南直系王牌軍傷亡六萬人,民兵傷亡四萬人。
但是中國解放軍因為對地形不熟悉,特別是熱帶雨林的環境影響,在對越南反擊的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也是傷亡了六千多人,平均每天有二百多人傷亡。因為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期,中國解放軍的裝備還是老式的裝備,沒能來得及更換,還有熱帶雨林環境復雜,疫情太多,葯品淡水供應不及時,還有就是越南軍隊本身就是在雨林里訓練,能夠依靠雨林對解放軍進行偷襲。
還有就是之前中國援助了許多先進的軍事裝備,所以是解放軍的傷亡比較大,但是解放軍畢竟是長期經歷過戰火洗禮過的軍隊,在日本的長槍大炮下沒有倒下,這些雨林里的野猴子還能作天上去,我軍的指戰員迅速根據情況不同,做出了各種調整,直接打的越南王牌軍隊落荒而逃,直到解放軍一直打到河內城下,越南才知道中國解放軍太厲害了,不敢再派越南馳援河內了。
這一仗打出了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不主張侵犯別的國家,但是中國也是不容別人侵犯的。 在此小編要為那些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無名英雄致敬,如果沒有他們的熱血,就不會有現在的和平生活。
⑷ 拿越南練手,越戰之後解放軍這幾個方面轉型太迅猛
1979年的2月17日早上5時,至少有30個師的解放軍部隊越過中越邊境,與躲在防禦工事中、作戰經驗豐富的越軍展開激烈交戰。中國是在越南不斷邊境挑釁刻意惡化雙邊關系後發起進攻的。解放軍的任務只是通過教訓教訓越南,讓其擴張勢頭有所收斂,客觀上支援遭受越南侵略的柬埔寨。中國的作戰目標是將越南的三個省會:老街、高平和諒山給攻佔。此外,解放軍還對越南沿中越邊境的將近25個較小市鎮實施襲擊或佯攻。上述三座城市最終被解放軍攻佔,但越南5個師的正規軍和地方部隊也使解放軍在人員和物資上付出一定代價。3月5日,中國在解放軍攻佔諒山後宣布從越南撤軍,此後的作戰行動又持續了10天,中國最終於3月16日完成了從越南撤軍。
自1979年中越戰爭以來,解放軍已實施了很多變革,很難將特定的改革與特定的問題加以聯系。不過,解放軍改革的動力很多都來自於其在中越戰爭中的經歷。但此後世界又發生了其他戰爭,中國對所有這些戰爭也進行了研究,包括英阿馬島戰爭以及美國在海灣地區、科索沃、波黑和伊拉克的戰爭。因此,很難區分解放軍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汲取了中越戰爭還是近期其他幾場戰爭的經驗教訓。在探討了解放軍存在的問題及實施的相應變革之後,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解放軍改革的許多動力直接來自於中越戰爭,而作為整體的改革,解放軍則借鑒了很多國外戰爭的經驗。
⑸ 對越作戰真正目的不是越南30年後回看,才懂得鄧小平的一箭雙雕
1979年,鄧公赴美,就美方詢問越南在中國邊境頻頻生事的現象,作出了回應。
當時,聽完鄧公發言的美方代表,宛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要知道鄧公的發言向來以幽默和智慧著稱 ,面對一些嚴謹的政治問題或者立場問題,鄧公充滿「文化底蘊」的回答,總是會讓外國人陷入「沉思」。
因為那並不是越南第一次挑釁中國,早在1977年越南境內就爆發大規模的「反華」行動, 直接導致我國20多萬華僑在越南喪生。
但事出必有因,敢挑釁昔日宗主國的國家,必定是蓄積了一定「能量」。
那麼話說回來,越南為何會對老鄰居伸開黑手?我國對越作戰的目的當真只是自衛反擊?時隔多年再回頭審視中越戰爭,是否會有新的感悟?
中國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分別幫助越南擊退了法國和美國兩大侵略者,使越南實現了全境統一。
可在此之後不久, 越南就開始數典忘祖,翻臉不認人,在國內煽動民眾「反華」,在邊境屢屢侵犯我國邊防士兵和無辜居民。
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才能支撐越南對昔日老宗主握起拳頭?
這一切還需要從當時嚴峻的國際環境說起。
當時中蘇已經交惡多年,美蘇之間一直處在互相試探和互相防守外加互相針對的局面。
蘇聯對美國在越南戰場失利, 自己在東南亞地區又少了一個勁敵,十分愉悅,同時又對中越兩國之間「互幫互助」的 歷史 關系,感到不安。
這一點也是美國不想看到的。可國際形勢的發展,總是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這不越南突如其來的變化,就讓蘇聯抓到機會暗度陳倉嗎?
至越南實現南北統一以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畢竟擊退美、法兩國,是越南近代戰爭史上,最光輝的一筆不是嗎?
除了心態上的變化,在軍事實力上,越南也「撿」了不少法國和美國殖民時期留下的武器裝備和軍事基地,再加上蘇聯的暗中支持,越南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實力直接躋身到無人能擋的程度。
就越南自己而言,他們是當時世界軍事實力處在美蘇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強國。
話到此處是否感到不解,就憑越南也敢稱「世界第三」?
就算他們在武器裝備方面佔了點便宜,但從地理環境和軍隊規模上來說,與中國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可現實是中國軍隊數量雖然龐大,但武器裝備相對落後, 再加上中蘇關系惡化,與越南的小摩擦,實有可能帶來巨大的戰爭隱患。
帶著這種「自信」,越南開始在東南亞地區不斷擴張, 首先遭殃的便是寮國和柬埔寨,當時越南僅僅派出20萬軍隊就佔領了這兩個國家。
初嘗戰果的越南越發膨脹,直接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緬甸,遺憾的是泰軍的頑強抵抗力度,使得越南頻頻挑釁無果,直接退回到柬埔寨。
可即便如此,也未曾撼動越南作為「東南亞霸主」的地位。
那麼話說回來,面對越南日益囂張的擴張勢頭又作何表示?
當然是極力反對,也正是明面上的反對和軍事上對柬埔寨提供幫助,才使得中越關系進一步惡化,以至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試想一下,一個國家正春風得意地享受自己的霸權帶來的快感,忽然被鄰居劈頭蓋臉澆了一盆冷水,那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再加上越南在 歷史 上被中國統治十個世紀, 那種無法擺脫的強烈的 歷史 自卑感,夾雜著老宗主國對其擴張事態的否定,最終混合成對中國的不滿和挑釁。
於是越南便堂而皇之地將戰火推到了中國家門口,起初不管越南在國內和邊境如何搞事情,中國始終念及舊情不願與之形成對抗勢力,畢竟與鄰國和諧相處,才是中國所追求的。
可當時的越南已經「殺紅了眼」,任何阻擋越南統一東南亞的勢力,都會成為越南的眼中的敵人,於是舊怨加新仇, 最終導致越南失去理智,同時也因為自己的魯莽和愚蠢,失去一個最強大的,最可靠的鄰邦。
1979年初,我國正有序地開展和恢復經濟文化和生產等方面的工作。
面對越南日益不斷地侵犯,國際 社會 都在目不轉睛地盯著中國,等待北京的反應。
那麼北京為何遲遲沒有做出應對呢?要知道中國老一輩的革命家,在擊退敵寇贏得內戰成立新中國之時, 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侵犯和騷擾都是極力予以反擊的,那時候不管中國多窮,裝備多麼落後,可敢死敢拼的精神,盡人皆知 。
如今越南已經接連在我國邊境走火,北京依舊鎮定如松,未曾做出反擊,究竟在思考些什麼?或是在等待什麼契機嗎?
時至1979年1月28日,正值越南在我國興風作浪的關鍵之際,美國突然對鄧公發起了赴美邀請函,此番消息一出,迅速在國際范圍內引起劇烈反響, 這是繼中美之間確立外交關系28天以來,雙方所做出的最正式的友好表示。
在不上升到國際層面上來說,美國可以在任何時候對鄧公發起邀請,而鄧公也可以在任何時候予以回應, 畢竟中美之間想要加深合作和影響,是兩個大國之間,向世界展示和平共處的好機會不是嗎?
再者,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時,也為中美關系破冰邁出了 歷史 性的一步。如今輪到中方赴美,則是體現中國對美方的尊重,對與美國保持友好關系的體現。
只是蘇聯會作何感想?越南又會作何感想?
中美之間在這一次會晤當中會向世界釋放出何種信號?這是否意味著美方在中蘇越三國之間選邊站?
基於國家安全的層面上看,越南和蘇聯暗度陳倉,渴望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
如果不及時遏制這種局面,將會使中國腹背受敵,且直接影響整個亞洲時局。
早前鄧公雖然出國游說過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 為反對越南和蘇聯猖狂的誇張姿態,尋求亞洲各國的支持,但引起的反響總是精神層面的,畢竟火沒有燒到自己家門口,也不會有過深的感覺。
如今中美雙方在一個月之內完成了建交和會晤這兩件事,不得不佩服鄧公的智慧和謀略。
就目前的亞洲形勢來看,整體是對中國不利的 ,從長遠利益上考量,中國必須在國際 社會 上,找到一個強有力的支撐,才能壓制蘇聯和越南的囂張氣焰。
這不鄧公就等到了美方的邀請函嗎?正所謂來得好不如來得巧,就拿赴美訪問來說,放在21世紀的今天,怎麼也得事先一個月准備, 可當鄧公收到邀請函時,卻直接在24小時內就作出了回應。
歷時9天的訪問, 鄧公先是體驗了美國人文風情,而後又觀看了多場藝術表演,緊接著又參觀了美國 汽車 製造廠和宇宙飛船阿波羅17號。
這一次的訪問鄧公不僅向世界展現出中國人的友好和善,還肯定了美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成就。
屆時蘇越兩國還在不停地向邊境地區部署兵力,因為他們不知道鄧公回到北京之後,又會做出哪些意想不到的決定。
據美國前總統卡特回憶: 「當時鄧公告訴我個小秘密,他們將會簡單地教訓下越南」。
雖然當時的美國總統不支持中國反擊,也對中國是否只是簡單地教訓越南保持懷疑, 但經此一行,便更加堅定了鄧公渴望震懾越南的決心。
果不其然,在鄧公返回北京之後沒幾天,解放軍就對越南實施了自衛反擊。
從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解放軍不僅打亂了蘇越兩國的戰略部署,還摧毀了越南北部的重要工礦區。
有人說越南不是有蘇聯的支援嗎?為何沒有幫助越南打中國?這就需要提一提中美會晤的夢幻聯動操作。
首先中國在國際形勢低迷的關鍵時機,拉攏到了美國,也贏得了國際輿論上的支持,再加上中國對越南開展的是自衛反擊,並不是非法侵略,因此中國有自信也有底氣對越南發起反擊。
至於蘇聯為何不敢出兵幫助越南,一方面是擔心自己插手後,美國也會加入中國的陣營,將戰事擴大,另一方面蘇聯也不想公然站在中國的對立面,以免遭到中美和北約的集體制裁。
在對越南實施近一個月的反擊敲打之後,解放軍全面撤出越南境內, 在面對越南不依不饒地騷擾,解放軍隨之便採用各個軍區輪番上陣的作戰策略,與越軍展開了長達十年的較量。
在這十年中,中國軍隊不僅查缺補漏提高了整體作戰水平,還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反觀越南,在失去蘇聯的幫助下屢屢受挫。
不僅使得國內工業悉數被毀,經濟嚴重倒退,民不聊生,在國際上還落下侵犯他國主權,肆意擴張的罵名。
最後,中越之間的較量還是在越方意識到錯誤之後,以和解告終。
鄧公曾說:「 我們對自己有清醒的估計,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需要同西方世界合作,在政治上對付超級大國,我們更需要合作」。
對於新中國的內部構建以及對外關繫上的處理和運用,鄧公總是有著嚴格的方向和清晰的自我認知,30多年前,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勝利,同樣飽含著許多鄧公的智慧與謀略。
從國家安全層面上考慮, 我們反擊越南是為了保衛疆土不受侵犯,但從國際層面上考慮,我國堅持不懈地反擊越南,當真是想要在越南實現「國威」嗎?
其實反攻越南我國最大的目標是當時的蘇聯。
首先從綜合實力上來說,越南即使擁有再多先進武器,在作戰能力上和軍隊規模上,都無法與我國相比較。
其次,中國曾兩次幫助越南擊退殖民軍實現國內統一,基於這兩點,越南也沒有理由可以同中國宣戰。
當與中國交惡的蘇聯開始攪渾水,企圖借用越南的地理優勢,來遏制中國,並擴大自己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時,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從最初的自保變成了向越南背後的「黑爪」宣戰。
所以第一次對蘇聯發起的反擊戰雖短暫,但完全可以理解為,對蘇聯態度的一次試探。
究竟蘇聯是繼續扶持越南對峙中國?還是及時收手以免事態擴大?
也考驗著中蘇雙方的耐心與智慧。 反正不管打還是不打,受影響最深刻的始終是越南。
但從中方採取的「輪番上陣」的措施來看,中方也堅定了這一戰將會與蘇聯對峙到底。
至於中方為何如此有自信與越南對峙,則深刻體現著鄧公在外交上的智慧。
「在對美關繫上,最重要的是不要錯過機會」,這是鄧公在和美國調整對華政策時,所說的一句話。
表面上看這句話自然且誠懇,實際上卻牢牢地牽制住了蘇聯,想要將戰略觸角伸向東南亞的企圖。
如果沒有抓住機會與美國建交,沒有在關鍵時期達成雙方會晤,那麼中越戰爭最終會演變成何種局面,將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同樣美國若沒有抓住機會與中國建交,單憑一己之力也難與蘇聯抗衡,如此,當互相合作,各取所需。
誠然,中國並不是一個戀戰的國家,我國近代的每一場戰爭,都是自衛反擊。
可「自衛」不代表中國好欺負,「反擊」也不代表中國會順勢掠奪他國領土,相反我國總是以寬容的大國心態,來對待那些不安分的鄰邦小國。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羔羊了,如此奉勸那些不安分的國家,當看清現實,認准國際形勢,努力尋求與中國和平往來才是正確的選擇。
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新聞》2014年12月19日刊
⑹ 中國為什麼要對越南進行反擊戰呢
原因:上世紀70年代中美開始接觸,讓蘇聯感覺到了「重大威脅」。蘇聯加速拉攏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蘇譽凱聯,並在南北統一後,立即開始了反華的舉動。對內加大迫害華僑華人,對外頻頻騷擾我國邊境,中國政府的盡力忍讓進一步強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不斷武裝侵犯我國領土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者進行自衛反擊戰。
越南當局在蘇聯的慫恿和支持下,出於其民族擴張主義野心,背信棄義,認友為敵,把中國當成「頭號敵人」,瘋狂反華排華,不斷對我國進行武裝侵犯和挑釁。
越軍侵佔我國領土,毀我村莊、殺害我軍民,嚴重地威脅和破壞我國邊境地區的安全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國政府多次提出警告和抗議,越南當局一概置之不理。我邊防部隊忍無可忍,奉命於2月17日始對越南侵略者進行懲罰性自衛反擊。
在20多天的作戰中,我邊防部隊重創越軍4個正規師10個團,斃敵37300餘人,俘敵22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摧毀了越南激局北部地區針對我國構築的大量軍事設施,給越南侵略者以有力的打擊。在政治上,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在完成預期目的之後,中國邊防部隊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6)越南為什麼讓解放軍演習擴展閱讀:
1979年對慶鉛喚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