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旗袍的介紹
越南旗袍為越南婦女的傳統服裝,越語為ao dai,也被譯為衫長、襖套等,據說是按滿式旗袍所改。質地通常為絲綢,上裝胸、袖較緊,前後兩襟,兩側開叉最高至乳房下沿平齊高度,下裝為較寬松的褲子。可能大多數人對越南人都有這樣的印象「頭戴竹笠,身穿開叉長衫及一襲長褲」。越南的國服「AO DAI」長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越南旗袍。
Ⅱ 越南旗袍特點
越南的長衫以其精細的手工製作工藝著稱,其設計並不過於強調穿著者的身材曲線,反而使得每個人穿著都能展現出絕佳的貼合度和美感,呈現出獨特的婀娜多姿。在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形象是頭戴竹笠、身著開叉長衫和長褲,這無疑是許多人對越南人形象的固有印象。實際上,當你乘坐越南航空公司,機上的空姐們身著的傳統服飾「ao dai」,定會讓你眼前一亮,這種服裝已成為了越南的國服象徵。
ao dai的設計與中國旗袍有相似之處,其上衣部分緊貼身形,腰部以上剪裁合身,而下擺則寬松,左右兩側開衩延伸至腰部,搭配著寬松的喇叭褲。這種設計巧妙地平衡了緊致與飄逸,尤其是那若隱若現的腰部開衩,使得穿著者的小腹線條若隱若現,增添了幾分女性的韻味和風情。整體來說,ao dai完美地襯托出女性嬌小玲瓏的身姿,讓人印象深刻。
越南旗袍為越南婦女的傳統服裝,越語為ao dai,也被譯為衫長、襖套等,據說是按中式旗袍所改。質地通常為絲綢,上裝胸、袖較緊,前後兩襟,兩側開叉最高至乳房下沿平齊高度,下裝為較寬松的褲子。可能大多數人對越南人都有這樣的印象「頭戴竹笠,身穿開叉長衫及一襲長褲」。越南的國服「AO DAI」長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越南旗袍。
Ⅲ 為什麼中國叫旗袍,而越南稱旗袍為奧黛
旗袍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服裝,這種服裝能夠展現出東方女性的美。不過有的人在看越劇的時候,發現越南的女性也穿著旗袍,不過名字卻是奧黛。事實上,她們穿的並不是旗袍,雖然乍一看很像旗袍,但是跟我國的旗袍有一定的區別。因此越南叫這種服裝為奧黛,那麼接下來就來說說旗袍和奧黛的區別之處在哪裡吧。
奧黛和旗袍都同為兩國的國服,都展現出了東方女性的柔美。因為受到文化的影響,所以各自展示了國家的文化。奧黛與旗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不清楚內幕的人,往往會認成旗袍,不過看了上述的介紹,應該對奧黛和旗袍有了新的認識了吧。
Ⅳ 越南美女為何要穿高開叉旗袍
那叫奧黛,就是越式旗袍,一種近現代越南人和中國京族的服裝。其越南語的字面意思是長襖。也被譯為「襖長」「襖曳」「襖套」「襖黛」等。其於十八世紀早期按清朝滿洲人所穿的旗袍、長衫所改,成為越南的國服,現代亦常用作女學生的校服。
雖然歷經變遷,但其基本樣式始終保持不變:高領、下半部分高開叉,穿於襯褲之外。質地通常為絲綢,上裝胸、袖較緊,前後兩襟,女裝兩側開叉最高至乳房下沿平齊高度,下裝為較寬松的褲子。男裝與中式長衫相似。
Ⅳ 為什麼男生喜歡娶「越南女性」,原來她們穿旗袍的樣子
越南民族服裝
在重要的節日或者參加婚禮宴會的時候越南女孩子都穿長袍
傳統節日與民俗:越南民族傳統節日與中國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其中春節為最盛大的節日。
服飾穿著簡單,正式場合男士著西裝,女士著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飲食習慣與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飯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不願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人。
和許多民族一樣,越南人在婚、喪、喜慶等重要節日中,也有特別的服裝,例如,在傳統結婚典禮時,新郎和新娘都必須穿著正式的傳統禮服。新郎身穿絹質黑色或深藍色長袍,頭戴同色布帽,新娘穿白絹質黃色國服,外披白紗長衫,頭戴黃色布帽。由於部份越南人信奉天主教,所以結婚時也著西式白紗婚禮,而也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偏好西式禮服,因此出租西式禮服的商店到處可見。喪禮時,家屬需著素色的傳統服裝,頭上綁白布條,而參與祭祀的男性需著黑色服裝,女性則著素色服裝。
「奧黛」(aodai)是越南最具傳統的民族服飾,多為絲綢,其最初的樣式借鑒了中國漢服的特點,但又加入了越南人自己的民族特色。後來,包括法國設計師在內的不少服裝專家又對「奧黛」進行了修改。今天我們看到的「奧黛」,大概是在上世紀30年代時最終確定的。
很多人都覺得「奧黛」和中國的旗袍有些相像,但其實「奧黛」是融入了多種文化元素的一種服飾,它最能體現越南男子淳樸的性格,又能展示越南女孩子柔美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