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越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
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戰爭影響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⑵ 我要歷史的真實~~~關於越南。
你要真想知道一些真相的話就不能理會網路上那些小道消息,中越當年的交惡帶有必然性,簡單地說有幾點原因。
1954年,日內瓦談判時,越南方面主張就地駐扎,目的是保住在南方的幾塊根據地,當時越南想趁奠邊府大捷的餘威擴大戰果,而中國剛打完朝鮮戰爭,又得援助越南,繼續打下去力不從心,所以中國要求從南方撤出,最後以北緯17度線劃分越南南北政權,就跟朝鮮半島一樣。客觀來講,以當時越南的能力想徹底趕跑法國是不可能的,但作為一個國家,在外國的勸說下達成分割領土的協議,民族感情上難以接受。
20世紀60年代,中、蘇分歧不斷加大,中國希望越南站在自己一邊,越南不太情願,畢竟是你中國跟蘇聯鬧翻,不是我越南跟蘇聯鬧翻,胡志明就曾說過:「蘇聯是老大哥,中國是老大姐,你們吵起來我們怎麼辦?」
就在這個時候,南方吳庭艷政府大搞白色恐怖,屠殺革命人民,越南方面徵求中國意見,是否發動起義,中國考慮到國內的經濟建設問題,如發動起義便回引起美國的反應,造成緊張的國際環境,因此主張不發動。但有個人在做起義的准備,那就是越共南方局的負責人黎筍。
越南戰爭全面升級後,中國方面給予越南極大的援助,可另一方面,蘇聯也給了越南很多援助,而且比我們更多,更可靠,從米格戰斗機、薩姆防空導彈、T系列坦克…怎麼都比中國給的高射炮、機關槍強吧,隨著蘇聯援助的不斷加大,越南已經成為蘇聯的爭取對象,漸漸地,越南發現,投靠蘇聯比投靠中國好處更多。
1972年,尼克松訪華,這一年正是越南打得最激烈的時候,美方向中方保證,不會越過中國所劃出的界限,中國此舉有自己的考慮,即聯合美國對付蘇聯,而反過來美國可以在越南無所顧忌地進行戰爭升級,而不用擔心中國的反對。這使越南處於不利的境地,越南對此大為不滿。
越南統一後,中國逐漸減少了對越南的援助,而蘇聯則加大援助,這樣,越南也就不必對中國「屈從」,越南全面轉變對華態度,公開發表對中國的不滿…
其實,中越之間矛盾的產生和積累,問題的根源在於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國家之間關系的制度性缺陷。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過分地遵循甚至歪曲了國際主義原則,這種國與國的關系模式是極不正常的,也是極不穩固的。它使國家之間非常容易發生矛盾,而一旦矛盾發生,又不存在修復的可能,只能產生更多的矛盾,引起相互的猜忌,直至關系的徹底破裂。這是當時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關系中一個無法排解的矛盾,從南、蘇交惡,南、阿交惡,蘇、阿交惡,中、蘇交惡,中、阿交惡,中、越交惡等的產生,都是最好的例子。
⑶ 對越作戰真正目的不是越南30年後回看,才懂得鄧小平的一箭雙雕
1979年,鄧公赴美,就美方詢問越南在中國邊境頻頻生事的現象,作出了回應。
當時,聽完鄧公發言的美方代表,宛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要知道鄧公的發言向來以幽默和智慧著稱 ,面對一些嚴謹的政治問題或者立場問題,鄧公充滿「文化底蘊」的回答,總是會讓外國人陷入「沉思」。
因為那並不是越南第一次挑釁中國,早在1977年越南境內就爆發大規模的「反華」行動, 直接導致我國20多萬華僑在越南喪生。
但事出必有因,敢挑釁昔日宗主國的國家,必定是蓄積了一定「能量」。
那麼話說回來,越南為何會對老鄰居伸開黑手?我國對越作戰的目的當真只是自衛反擊?時隔多年再回頭審視中越戰爭,是否會有新的感悟?
中國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分別幫助越南擊退了法國和美國兩大侵略者,使越南實現了全境統一。
可在此之後不久, 越南就開始數典忘祖,翻臉不認人,在國內煽動民眾「反華」,在邊境屢屢侵犯我國邊防士兵和無辜居民。
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才能支撐越南對昔日老宗主握起拳頭?
這一切還需要從當時嚴峻的國際環境說起。
當時中蘇已經交惡多年,美蘇之間一直處在互相試探和互相防守外加互相針對的局面。
蘇聯對美國在越南戰場失利, 自己在東南亞地區又少了一個勁敵,十分愉悅,同時又對中越兩國之間「互幫互助」的 歷史 關系,感到不安。
這一點也是美國不想看到的。可國際形勢的發展,總是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這不越南突如其來的變化,就讓蘇聯抓到機會暗度陳倉嗎?
至越南實現南北統一以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畢竟擊退美、法兩國,是越南近代戰爭史上,最光輝的一筆不是嗎?
除了心態上的變化,在軍事實力上,越南也「撿」了不少法國和美國殖民時期留下的武器裝備和軍事基地,再加上蘇聯的暗中支持,越南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實力直接躋身到無人能擋的程度。
就越南自己而言,他們是當時世界軍事實力處在美蘇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強國。
話到此處是否感到不解,就憑越南也敢稱「世界第三」?
就算他們在武器裝備方面佔了點便宜,但從地理環境和軍隊規模上來說,與中國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可現實是中國軍隊數量雖然龐大,但武器裝備相對落後, 再加上中蘇關系惡化,與越南的小摩擦,實有可能帶來巨大的戰爭隱患。
帶著這種「自信」,越南開始在東南亞地區不斷擴張, 首先遭殃的便是寮國和柬埔寨,當時越南僅僅派出20萬軍隊就佔領了這兩個國家。
初嘗戰果的越南越發膨脹,直接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緬甸,遺憾的是泰軍的頑強抵抗力度,使得越南頻頻挑釁無果,直接退回到柬埔寨。
可即便如此,也未曾撼動越南作為「東南亞霸主」的地位。
那麼話說回來,面對越南日益囂張的擴張勢頭又作何表示?
當然是極力反對,也正是明面上的反對和軍事上對柬埔寨提供幫助,才使得中越關系進一步惡化,以至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試想一下,一個國家正春風得意地享受自己的霸權帶來的快感,忽然被鄰居劈頭蓋臉澆了一盆冷水,那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再加上越南在 歷史 上被中國統治十個世紀, 那種無法擺脫的強烈的 歷史 自卑感,夾雜著老宗主國對其擴張事態的否定,最終混合成對中國的不滿和挑釁。
於是越南便堂而皇之地將戰火推到了中國家門口,起初不管越南在國內和邊境如何搞事情,中國始終念及舊情不願與之形成對抗勢力,畢竟與鄰國和諧相處,才是中國所追求的。
可當時的越南已經「殺紅了眼」,任何阻擋越南統一東南亞的勢力,都會成為越南的眼中的敵人,於是舊怨加新仇, 最終導致越南失去理智,同時也因為自己的魯莽和愚蠢,失去一個最強大的,最可靠的鄰邦。
1979年初,我國正有序地開展和恢復經濟文化和生產等方面的工作。
面對越南日益不斷地侵犯,國際 社會 都在目不轉睛地盯著中國,等待北京的反應。
那麼北京為何遲遲沒有做出應對呢?要知道中國老一輩的革命家,在擊退敵寇贏得內戰成立新中國之時, 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侵犯和騷擾都是極力予以反擊的,那時候不管中國多窮,裝備多麼落後,可敢死敢拼的精神,盡人皆知 。
如今越南已經接連在我國邊境走火,北京依舊鎮定如松,未曾做出反擊,究竟在思考些什麼?或是在等待什麼契機嗎?
時至1979年1月28日,正值越南在我國興風作浪的關鍵之際,美國突然對鄧公發起了赴美邀請函,此番消息一出,迅速在國際范圍內引起劇烈反響, 這是繼中美之間確立外交關系28天以來,雙方所做出的最正式的友好表示。
在不上升到國際層面上來說,美國可以在任何時候對鄧公發起邀請,而鄧公也可以在任何時候予以回應, 畢竟中美之間想要加深合作和影響,是兩個大國之間,向世界展示和平共處的好機會不是嗎?
再者,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時,也為中美關系破冰邁出了 歷史 性的一步。如今輪到中方赴美,則是體現中國對美方的尊重,對與美國保持友好關系的體現。
只是蘇聯會作何感想?越南又會作何感想?
中美之間在這一次會晤當中會向世界釋放出何種信號?這是否意味著美方在中蘇越三國之間選邊站?
基於國家安全的層面上看,越南和蘇聯暗度陳倉,渴望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
如果不及時遏制這種局面,將會使中國腹背受敵,且直接影響整個亞洲時局。
早前鄧公雖然出國游說過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 為反對越南和蘇聯猖狂的誇張姿態,尋求亞洲各國的支持,但引起的反響總是精神層面的,畢竟火沒有燒到自己家門口,也不會有過深的感覺。
如今中美雙方在一個月之內完成了建交和會晤這兩件事,不得不佩服鄧公的智慧和謀略。
就目前的亞洲形勢來看,整體是對中國不利的 ,從長遠利益上考量,中國必須在國際 社會 上,找到一個強有力的支撐,才能壓制蘇聯和越南的囂張氣焰。
這不鄧公就等到了美方的邀請函嗎?正所謂來得好不如來得巧,就拿赴美訪問來說,放在21世紀的今天,怎麼也得事先一個月准備, 可當鄧公收到邀請函時,卻直接在24小時內就作出了回應。
歷時9天的訪問, 鄧公先是體驗了美國人文風情,而後又觀看了多場藝術表演,緊接著又參觀了美國 汽車 製造廠和宇宙飛船阿波羅17號。
這一次的訪問鄧公不僅向世界展現出中國人的友好和善,還肯定了美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成就。
屆時蘇越兩國還在不停地向邊境地區部署兵力,因為他們不知道鄧公回到北京之後,又會做出哪些意想不到的決定。
據美國前總統卡特回憶: 「當時鄧公告訴我個小秘密,他們將會簡單地教訓下越南」。
雖然當時的美國總統不支持中國反擊,也對中國是否只是簡單地教訓越南保持懷疑, 但經此一行,便更加堅定了鄧公渴望震懾越南的決心。
果不其然,在鄧公返回北京之後沒幾天,解放軍就對越南實施了自衛反擊。
從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解放軍不僅打亂了蘇越兩國的戰略部署,還摧毀了越南北部的重要工礦區。
有人說越南不是有蘇聯的支援嗎?為何沒有幫助越南打中國?這就需要提一提中美會晤的夢幻聯動操作。
首先中國在國際形勢低迷的關鍵時機,拉攏到了美國,也贏得了國際輿論上的支持,再加上中國對越南開展的是自衛反擊,並不是非法侵略,因此中國有自信也有底氣對越南發起反擊。
至於蘇聯為何不敢出兵幫助越南,一方面是擔心自己插手後,美國也會加入中國的陣營,將戰事擴大,另一方面蘇聯也不想公然站在中國的對立面,以免遭到中美和北約的集體制裁。
在對越南實施近一個月的反擊敲打之後,解放軍全面撤出越南境內, 在面對越南不依不饒地騷擾,解放軍隨之便採用各個軍區輪番上陣的作戰策略,與越軍展開了長達十年的較量。
在這十年中,中國軍隊不僅查缺補漏提高了整體作戰水平,還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反觀越南,在失去蘇聯的幫助下屢屢受挫。
不僅使得國內工業悉數被毀,經濟嚴重倒退,民不聊生,在國際上還落下侵犯他國主權,肆意擴張的罵名。
最後,中越之間的較量還是在越方意識到錯誤之後,以和解告終。
鄧公曾說:「 我們對自己有清醒的估計,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需要同西方世界合作,在政治上對付超級大國,我們更需要合作」。
對於新中國的內部構建以及對外關繫上的處理和運用,鄧公總是有著嚴格的方向和清晰的自我認知,30多年前,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勝利,同樣飽含著許多鄧公的智慧與謀略。
從國家安全層面上考慮, 我們反擊越南是為了保衛疆土不受侵犯,但從國際層面上考慮,我國堅持不懈地反擊越南,當真是想要在越南實現「國威」嗎?
其實反攻越南我國最大的目標是當時的蘇聯。
首先從綜合實力上來說,越南即使擁有再多先進武器,在作戰能力上和軍隊規模上,都無法與我國相比較。
其次,中國曾兩次幫助越南擊退殖民軍實現國內統一,基於這兩點,越南也沒有理由可以同中國宣戰。
當與中國交惡的蘇聯開始攪渾水,企圖借用越南的地理優勢,來遏制中國,並擴大自己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時,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從最初的自保變成了向越南背後的「黑爪」宣戰。
所以第一次對蘇聯發起的反擊戰雖短暫,但完全可以理解為,對蘇聯態度的一次試探。
究竟蘇聯是繼續扶持越南對峙中國?還是及時收手以免事態擴大?
也考驗著中蘇雙方的耐心與智慧。 反正不管打還是不打,受影響最深刻的始終是越南。
但從中方採取的「輪番上陣」的措施來看,中方也堅定了這一戰將會與蘇聯對峙到底。
至於中方為何如此有自信與越南對峙,則深刻體現著鄧公在外交上的智慧。
「在對美關繫上,最重要的是不要錯過機會」,這是鄧公在和美國調整對華政策時,所說的一句話。
表面上看這句話自然且誠懇,實際上卻牢牢地牽制住了蘇聯,想要將戰略觸角伸向東南亞的企圖。
如果沒有抓住機會與美國建交,沒有在關鍵時期達成雙方會晤,那麼中越戰爭最終會演變成何種局面,將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同樣美國若沒有抓住機會與中國建交,單憑一己之力也難與蘇聯抗衡,如此,當互相合作,各取所需。
誠然,中國並不是一個戀戰的國家,我國近代的每一場戰爭,都是自衛反擊。
可「自衛」不代表中國好欺負,「反擊」也不代表中國會順勢掠奪他國領土,相反我國總是以寬容的大國心態,來對待那些不安分的鄰邦小國。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羔羊了,如此奉勸那些不安分的國家,當看清現實,認准國際形勢,努力尋求與中國和平往來才是正確的選擇。
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新聞》2014年12月19日刊
⑷ 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什麼沒有消滅越南
有很多原因導致沒有消滅越南,具體原因如下。
1、國際環境:,在外交上,國際輿論不利,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強烈譴責中國的侵略行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也要求中國撤軍。1979年的世界還是個冷戰的世界,當時的蘇聯和美國兩大超級大國對立,爭霸不止,並且各自拉攏了一群小弟組成北約和華約進行對抗,冷戰還未結束,中國自命為第三世界弱小國家的代言人,但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還遠不足以與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匹敵。相反,由於中蘇交惡,蘇聯又拚命拉攏中南半島小國,從戰略上對中國形成了一種合圍的態勢,因此中國也要顧忌北邊蘇聯的反應。
2、政治:鄧小平剛上台不久,急需肅清四人幫,樹立威信,加之十年文革動亂使得人民對共產黨的統治信心產生了危機。教訓越南人,可以轉移國內矛盾,見好就收,撈個勝利的名號,不犯美國擴大戰爭而拖入持久戰的風險。
3、戰略:中國官方從來沒有把該軍事行動稱之為戰爭,自衛反擊戰這個說法把該戰定義為軍事沖突。一旦打下越南首都,將會讓沖突變質,成為全面戰爭,越南境內的中國軍隊將會面臨越南傾國之力的全力反撲,把它趕回去就行了,戰略目的已經達到。
4、軍事:越南的主力還在柬埔寨,解放軍深入的話容易陷入越南的人民戰爭,加上解放軍剛經過文革,部隊素質經過實戰的確很差,,軍隊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沒有得到任何發展,我們能和越南拼的只有陸軍。
5、經濟:改革開放和美國改善關系才能吸引外資,加強兩國間的經濟科技合作,打這一仗是給美國人看的,打出了10年"中美蜜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