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見面禮儀有哪些

越南見面禮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5-03-29 08:06:26

⑴ 越南最常見的見面禮是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釣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八)越南社交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招呼時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見面時,通行握手禮,一般不採用擁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數民族如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為宜,過頭則是拜鬼)。見面說話要先稱呼對方,尤其對長輩更應如此,否則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做客時用水、用煙或用飯前要先說一句:「您先請」,以示禮貌。越南人說話聲音較小,溫文爾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愛幼,對老年人特別禮貌。在北方的京族家裡由輩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當家,凡事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

各族群眾都特別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們最喜歡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盡量多吃,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時,主人還要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給來客,如果拒絕,會產生誤會,一般客人總要多少收下一些,並相應還禮。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致謝不再喝了。

與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對方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但禮品價值不可過大,否則會受到對方拒絕,有行賄之嫌。但請越南朋友進餐,則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美食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小吃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以一飽口福。通常在旅遊者下榻的賓館,一般都會提供早餐,但這樣的早餐品種單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無非是麵包、黃油、煎雞蛋之類,這些品種國內都有,毫無新鮮感覺。如果您真的想品嘗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還是要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當然有些時候需要一點膽量,對衛生條件不要那麼過分挑剔。

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獅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里,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獅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奶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軟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獅場、辣椒和其他調味品。一碗二兩的螺獅粉2400越盾,約合人民幣1.6元,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拐,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獅粉資一倍多,約5000越盾,但值得一嘗。

與雞粉齊名的還有河內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人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田中著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火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用以饋贈親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⑵ 與越南客戶打交道應該注意什麼

越南1、禮俗越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衣著服飾各有其特點。土族男子一般是上著黑色長衫,下著白色寬腰布褲,頭纏紫色紗巾。女子上衣是元領斜襟白短衫,下著與京族或泰族婦女相同的黑裙或彩裙。長袍是京族人民的節日盛裝。農村男女穿褐色或白色窄袖無領上衣及黑色寬腿長褲。京族婦女喜歡用黑色的方頭巾,喜歡戴項鏈、手鐲和戒指。
在商務場合等正式場合中,越南人還是喜歡穿西裝、系領帶。許多民族服裝只是到節日才穿出來。越南人在平時生活中,特別注重禮節禮貌。他們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老人和長輩更注意禮貌。若和老人、長輩同行,一般應讓其先行,若須超前走時,應打招呼,表示先走一步。在社交場合和客人相見時,一般行握手禮。個別少數民族習慣抱拳作揖。信奉佛教的越南人與客人見面時,行傳統的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過頭則為拜鬼)。
越南人在相互往來中,習慣以兄弟、姐妹、公婆、姑舅、老者等相稱,而不用你來稱呼。他們在稱呼自己時,也通常不用我 (越文中的我一詞本身就是臣或仆的意思),而用弟、妹、侄等自稱。若年老者可用叔、伯自稱。
越南人厚愛紅色,視紅色為吉祥、喜慶之色。非常喜歡狗,認為狗忠實、可靠、勇敢。喜愛桃花,認為桃花鮮艷、美麗,是吉祥之花,並稱之為國花。他們忌諱別人拍他們的肩膀或用手指著他們大聲叫嚷,認為這是有失禮貌的舉止;忌諱用腳指物,或把腳掌對向別人,認為這是污辱人的動作。南部的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禮、進食和遞物,他們視左手為骯臟和卑踐之手.
2、禮儀指導
與越南人打交道,要注意他們的生活習俗和禁忌。越南人喜歡吃中國的廣東菜、廣西菜,味道清淡。吃飯時,上菜要快。進餐時,不要把筷子直立碗中。在商務交往中,多行握手禮。越南人喜愛紅色,喜歡狗、桃花。忌諱別人摸自己的頭,說話時不要用手指著別人。
越南的各少數民族有著自己民族的許多風俗和禁忌,同這些少數民族商人交往時,要注意尊重他們的習俗。

⑶ 誰能介紹一些越南的禮儀

1. 在越南的城市中,男性通常穿著西裝,而女性則偏好穿著色彩鮮艷的窄袖長袍。
2. 越南女性的傳統服裝——長袍,設計上既能凸顯身形,又能展現優雅,同時下擺的寬松和開衩至腰間的設計,提供了活動上的便利。穿長袍時,她們還會搭配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長褲。
3. 越南女性喜歡佩戴首飾,如項鏈、手鐲和戒指,並且通常會保留披肩長發,或者將其束於腦後。
4. 越南人非常注重禮儀。在見面時,他們會進行打招呼和問好,或者通過點頭來致意。對於長輩,他們可能會稱呼為大爹、大媽或者伯伯、叔叔等;對於平輩,則用兄、姐來稱呼;對於兒童,則用小弟、小妹來稱呼;對於群眾,則用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來稱呼(這些稱呼僅限於本國人與人之間使用)。
5. 京族人不喜歡被別人用手指指點點或者拍打背部。當有客人到訪時,不能用腳指物,在席地而坐的時候也不能將腳對著人,不能從他人身上跨過,不能在婦女房門口或常用過道上睡覺。
6. 在少數民族的家庭中,外人一般不能進入女性居住的房間。一些少數民族居住在竹木結構的高腳屋中,習慣在樓上生活,因此進入這些房屋時需要脫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尊重主人。
7. 在越南北方,家庭通常由最年長的男性主導,而在南方,則是由最年長的女性當家。重要決策通常需要他們的同意,一旦得到他們的認可,其他人通常不會提出異議。
8. 和老年人一起行走時,如果需要超過他們,應該先打招呼,表示自己要先行一步。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尊敬老年人的習慣,例如傣族和佬族的家庭中,會有專供老人坐的凳子,年輕人和外人是不允許坐的。
9. 一些少數民族非常熱情好客。當客人到訪時,他們通常會用自家喜歡喝的酒和愛吃的食物來款待客人,即使食物不合客人的胃口,客人也應該盡量吃一些,以示對主人的尊重。
10. 在南方山區的少數民族中,節日或喜慶之時,他們喜歡邀請客人一起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中吸酒喝。第一輪是不能拒絕的,如果拒絕,會被認為是掃興和失禮。
11. 越南人喜歡嚼食檳榔,通常會用樹葉包裹灰燼和檳榔一起放入口中,灰燼和檳榔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苦中帶甜的味道,對神經系統有刺激作用。檳榔也常作為情人之間的禮物。
12. 不要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包括小孩。如果村寨的路口懸掛了綠色樹枝,這是禁止入內的標志,外人應當遵守。
13. 南部的高棉人忌諱使用左手進行行禮、進食、送物和接收物品。越南人認為三人合影和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是不吉利的。

⑷ 與越南客戶打交道應該注意什麼

在與越南客戶交往時,以下幾點是應特別留意的:
**禮儀與習俗:**
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有其特有的傳統服飾。例如,土族男子通常穿黑長衫和白寬腰褲,頭裹紫巾;女子則可能穿圓領斜襟白橡明祥上衣和彩色裙子。在正式場合,如商務會議,越南人通常會穿著西裝並系領帶。在平時,越南人非常注重禮節,見面時會打招呼或點頭致意,對長輩尤其尊敬。他們習慣以兄弟、姐妹等親昵稱呼相稱,而不是直接用「你」。在稱呼自己時,也常用其他稱呼代替「我」。
**顏色與動物喜好:**
越南人喜愛紅色,認為它是吉祥和喜慶的象徵,並且非常喜歡狗,認為狗是忠實可靠的。桃花也被視為吉祥之花,被尊稱為國花。他們認為拍肩膀或用手指指別人是不禮貌的,同樣地,用腳指物或把腳掌對向他人也被視為侮辱。
**飲食與商務禮儀:**
越南人偏愛清淡口味的廣東菜和廣西菜,上菜速度要快。在進餐時,應避免將筷子直立放在碗中。在商務場合,握手是最常見的禮節。與越南人交流時,應避免觸摸他們的頭部,且在說話時不要用手指指別人。
**尊重民族習俗:**
越南的各個少數民族保留著自己的風俗和禁忌。與這些民族的人打交道時,應充分尊重並遵守他們的傳統習俗。

閱讀全文

與越南見面禮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池州越南公路運輸要多少錢 瀏覽:965
義大利語的輸入法有哪些 瀏覽:982
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在哪裡觀看 瀏覽:780
美國為什麼老欺負伊朗 瀏覽:915
義大利烤羊腿怎麼吃 瀏覽:875
印度蘆薈多少錢一支 瀏覽:354
印度水草瑪瑙是怎麼形成的 瀏覽:574
英國簽證有什麼特點 瀏覽:860
中國玻璃有哪些 瀏覽:189
在印度如何快速分辨低種姓 瀏覽:855
伊朗和美國的戰士怎麼樣 瀏覽:615
印尼雅加達中文翻譯一天多少錢 瀏覽:778
印度卷發怎麼來的 瀏覽:832
900塊人民幣在越南能換多少盾 瀏覽:248
印尼航空怎麼辦理托運 瀏覽:100
如何製作水墨中國畫 瀏覽:864
外國人如何評價中國女孩子的吃貨 瀏覽:31
英國哪裡留學最容易 瀏覽:318
深圳哪裡有賣印度特效葯的 瀏覽:474
伊朗歷1400是什麼年份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