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跟越南人做生意要注意些什麼
1. 語言溝通:在與越南商人交流時,由於他們的英語水平普遍不高,建議學習一些越南語或聘請一位翻譯以輔助溝通。
2. 耐心與時間管理:越南商人在詢價時可能耗時較長,但一旦決定采購,希望盡快收到貨物。因此,在與他們打交道時,需要展現出更多的耐心。
3. 謹慎對待:越南商人可能會有口是心非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認為這是一種欺騙行為,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客氣體貼的表現。在與他們進行商業往來時,不要輕信他們的言辭,保持警惕。
4. 培養人際關系:越南人重視人際關系,因此在與他們做生意時,應注重情感的投資,建立長期關系,以助於獲取更多訂單。
5. 面對決策緩慢:越南人在做決策時可能較為緩慢,尤其是對於大客戶,適時的上門拜訪可能有助於加快決策過程。
6. 信譽問題:越南商人可能較為機敏,喜歡佔小便宜,且信譽度可能不高。在交易中,要堅持原則,避免因過度退讓而遭受損失。
7. 付款條款:在與越南商人進行交易時,應一開始就明確付款方式,並堅守原則,避免因付款拖延而受損失。
8. 商品信息核對:由於越南清關要求提供完整准確的商品信息,因此在准備運單和申報信息時必須細心,以免清關延誤。
9. 嚴格按照信用證信息制單:在與越南商人進行交易時,應嚴格按照信用證上的信息制單,避免因迎合客戶要求而使信用證變成D/P(付款交單)且無時間限制,從而處於被動地位。
10. 原產地證辦理:出口越南時,可能需要辦理原產地證,通常是CO(原產地證書)或中國-東盟原產地證FORM E。在准備出口前,最好先與客戶確認。
❷ 1999年簽署的《中越陸地邊界條約》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締約雙方」),為維護和發展中越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睦鄰友好關系,把兩國間的邊界建設成為一條 永久、和平和穩定的邊界,決定在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本著互諒互讓、友好協商的精 神,締結本條約,並議定下列各條:
第一條
締約雙方以有關目前中越邊界的歷史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准則和中越邊界談判過程中達成的協議,公正合理地解決了邊界問題,並重新確定了兩國間的陸地邊界線。
第二條
締約雙方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線走向自西向東確定如下:
第一界點在十層大山(寬羅珊山)1875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203米高程點以南約2.00公里,越南境內1439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2.30公里,越南境內1691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3.70公里。
從第一界點起,邊界線沿注入中國境內的整康河上游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楠莫非河、楠沙河上游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北偏東北轉東行,經1089米高 程點;1275米高程點、1486米高程點至1615米高程點,然後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大體向北轉東北行,經1221米高程點至1264米高程點,再沿山脊 向東南行至1248米高程點,然後沿山樑向東北行,至第二界點。該界點在塔糯河(南那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256米高程點東偏東南約0.80公里,越南 境內1369米高程點西南約0.70公里,越南境內1367米高程點西北約0.87公里。
從第二界點起,邊界線順塔糯河(南那河)向北轉東北行至該河與捕馬河(打羅匹馬河)匯合處,然後繼續順河向北行至該河與李仙江(黑水江)匯合處,再順 李仙江(黑水江)向東行至該河與小黑江(南辣河)匯合處,然後溯小黑江(南辣河)行,至第三界點。該界點在小黑江(南辣河)與南辣比河匯合處,位於中國境 內620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0.50公里,中國境內1387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4.40公里,越南境內978米高程點西偏西南約1.87公里。
從第三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脊向西北行至1933米高程點,然後沿注入中國境內的折東河、哈羅倮巴、大頭倮巴、莫烏倮巴、納幫河、隔界河、打羅河、 南布河、小翁邦河、蕎菜坪河、南晏河、金水河上游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楠拉弗河、楠拉薪河、楠西露河、楠首河、楠柯莫河、楠哈使河、楠哈尼河、楠西龍 河、楠哈河、楠涅河、楠朗展河、楠莫河上游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轉東南,再向東北行,經1690米高程點、1975米高程點、1902米高程點、 2121米高程點、2254米高程點、2316米高程點、1831米高程點、3074米高程點、2635米高程點、2199米高程點、2133米高程點、 2002米高程點、1800米高程點至1519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大體向東行至一無名高地,再沿山樑向東行,至第四界點。該界點在隔界河(南列河)中, 位於中國境內845米高程點東南約2.90公里,中國境內1318米高程點西南約1.62公里,越南境內1451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2.05公里。
從第四界點起,邊界線順隔界河(南列河)大體向東北轉西北行至該河與南那河匯合處,然後順南那河向東南轉東行至該河與藤條河(南拱河)匯合處,再溯藤 條河(南拱河)大體向東北行至該河(芬胡河)源頭處,然後沿一小溝大體向東偏東北行,至第五界點。該界點在上述小溝與山脊相交處,位於中國境內2392米 高程點南偏東南約0.45公里,中國境內2361米高程點以西約1.50公里,越南境內2283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0.62公里。
從第五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向南行至2413米高程點,然後沿中國境內三岔河、太陽寨河、漫江河、五台河、石洞河、平河、中良河和岔河與越南境內達保 河、探天河、掉意河、楠侖河和楠蘭河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南行,經2468米高程點、3013米高程點、2539米高程點、2790米高程點,至第六界點。 該界點在2836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2510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3.05公里,越南境內2381米高程點以北約1.40公里,越南境內2531米高 程點東偏東北約3.00公里。
從第六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向西南行至靠近越南境內2546米高程點東北鞍部一點,然後沿溝向東南行至紅岩河(龍保河)源頭處,再順紅岩河(龍保河) 及其下游大體向東北行至該河與紅河匯合處;自此,邊界線順紅河向東南行至紅河與南溪河(那施河)匯合處,然後溯南溪河(那施河)大體向東北行至南溪河(那 施河)與壩吉河(壩結河)匯合處,再溯壩吉河(壩結河)、八字河大體向北行至該河與一無名支流匯合處,然後溯該無名支流向北行,至第七界點。該界點在上述 無名支流中,位於中國境內595米高程點東北約1.20公里,中國境內463米高程點以東約0.65公里,越南境內614米高程點西北約2.00公里。
從第七界點起,邊界線離河向東北行至143米高程點,然後向東北跨過一溝後接山脊向北行,經604米高程點、710米高程點、573米高程點、620 米高程點、833米高程點、939米高程點、1201米高程點至918米高程點,再沿中國境內諸支流與越南境內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行,經1158 米高程點、1077米高程點、997米高程點、1407米高程點、1399米高程點、1370米高程點、1344米高程點、1281米高程點、1371米 高程點、1423米高程點、1599米高程點、1528米高程點、1552米高程點、1372米高程點、1523米高程點、1303米高程點至984米高 程點,然後沿山樑大體向南行,至第八界點。該界點在戈索河(青河)與其西側一支流匯合處,位於中國境內1346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3.82公里,中國境內 1596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2.27公里,越南境內1521米高程點以東約3.85公里。
從第八界點起,邊界線順戈索河(青河)大體向南行至該河與齋河匯合處,然後溯齋河大體向東南行,至第九界點。該界點在齋河與小白河匯合處,位於中國境 內1076米高程點以南約1.40公里,越南境內1031米高程點東北約2.00公里,越南境內1424米高程點以東約2.95公里。
從第九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脊大體向東南行,經741米高程點至1326米高程點,然後沿注入中國境內的小白河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齋河諸支流間 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行,經1681米高程點、1541米高程點、1716米高程點、2002米高程點、1964米高程點、大岩洞山頂至1804米高程點; 自此,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1623米高程點,然後沿中國境內小白河與越南境內楠雙河間的分水嶺向東北行,經1638米高程點至1661米高程 點,再沿溝向東北行至河壩小河中,然後順該河行至與另一支流匯合處,再離河接山脊向西偏西北行,經1259米高程點,至第十界點。該界點在一山脊上,位於 中國境內1692米高程點以東約0.90公里,中國境內1393米高程點以南約2.10公里,越南境內1461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1.25公里。
從第十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948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東北轉東行,經1060米高程點,至第十一界點。該界點在南北河(倒河)與 戈街河匯合處,位於中國境內982米高程點東南約1.50公里,中國境內906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1.15公里,越南境內841米高程點東北約0.70公 里。
從第十一界點起,邊界線順南北河(倒河)行至該河與南江河(那居河)匯合處,然後溯南江河(那居河)行,至第十二界點。該界點在南江河(那居河)與其 西北一支流匯合處,位於中國境內986米高程點東南約1.40公里,中國境內858米高程點以西約0.80公里,越南境內1151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2. 80公里。
從第十二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脊大體向東南行,經1071米高程點至1732米高程點,然後沿中國境內諸支流與越南境內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轉 北,再向東北行,經1729米高程點、2071米高程點、1655米高程點、1705米高程點、1423米高程點,至第十三界點。該界點在一無名高地上, 位於中國境內1060米高程點東南約0.70公里,越南境內993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1.55公里,越南境內1044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1.15公里。
從第十三界點起,邊界線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向東行至距1422米高程點西南約70米處,然後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距1422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90米 處分水嶺上一點(紅線與分水嶺之間7700平方米的區域屬於中國);自此,邊界線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大體向東行,經1397米高程點、1219米高程點、 657米高程點、663米高程點至該高程點東南一無名高地,然後沿溝向北行至那拉河,再順該河向東北行,至第十四界點。該界點在那拉河與盤龍江(瀘江)匯 合處,位於中國境內187米高程點以東約0.65公里,越南境內922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3.20公里,越南境內183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0.50公里。
從第十四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經428米高程點至中國境內1175米高程點和越南境內1169米高程點間鞍部,然後沿山脊大體向北轉 西北行,經1095米高程點、1115米高程點、1022米高程點、1019米高程點、1094米高程點、1182米高程點、1192米高程點、1307 米高程點、1305米高程點、1379米高程點至1397米高程點,再繼續沿山脊大體向北行,經1497米高程點、1806米高程點、1825米高程點、 1952米高程點、1967米高程點、2122米高程點、2038米高程點,至第十五界點。該界點在一無名高地上,位於中國境內2209米高程點以東約 1.55公里,中國境內2289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1.70公里,越南境內1558米高程點西北約2.90公里。
從第十五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大體向東行,經2076米高程點,跨一小河後至一無名高地,然後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經1887米高程點、1672米 高程點至1450米高程點,再沿山脊大體向南轉東,再向北轉東北行,經1438米高程點、1334米高程點、716米高程點、1077米高程點,至第十六 界點。該界點在1592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026米高程點東南約3.25公里,中國境內1521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1.05公里,越南境內 1079米高程點以北約2.40公里。
從第十六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大體向東南轉北行,經1578米高程點、1503米高程點、1493米高程點、1359米高程點、1342米高程點、 1296米高程點至606米高程點,然後沿山樑向北偏西北轉東北行,至第十七界點。該界點在八布河(棉河)中,位於中國境內882米高程點南偏東南約1. 70公里,越南境內654米高程點西北約3.30公里,越南境內1383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4.10公里。
從第十七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大體向東偏東北行至799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大體向東北行,經998米高程點、1096米高程點、 1029米高程點、1092米高程點、1251米高程點至1132米高程點,然後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1628米高程點,再沿山脊大體向東南轉東北行, 經1647米高程點、1596米高程點、1687米高程點、1799米高程點、1761米高程點、1796米高程點,至第十八界點。該界點在1568米高 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701米高程點東南約0.70公里,中國境內1666米高程點西南約1.55公里,越南境內1677米高程點以北約0.90公里。
從第十八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大體向東偏東南轉東北行,經1771米高程點、1756米高程點、1707米高程點、1500米高程點、1683米高程 點、1771米高程點、1651米高程點、1545米高程點、1928米高程點、1718米高程點至1576米高程點,然後向西北跨兩溝,經1397米高 程點接山脊向西北轉東北行,經1748米高程點至1743米高程點,再繼續沿山脊向東轉北偏東北行,經1806米高程點、1650米高程點、1468米高 程點、1516米高程點、1344米高程點、1408米高程點至該高程點西北一無名高地,然後沿山脊向東北行,至第十九界點。該界點在普梅河(儒桂河) 中,位於中國境內1464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1.30公里,中國境內1337米高程點以南約1.20公里,越南境內1477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1.60公 里。
從第十九界點起,邊界線順普梅河(儒桂河)大體向東北轉東南行,至第二十界點。該界點在普梅河(儒桂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443米高程點以南約2.85公里,越南境內1080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5.20公里,越南境內1062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1.30公里。
從第二十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樑向東北行至801米高程點,然後以直線向東南行約2400米至1048米高程點,再向東南跨溝後接山脊大體向東南轉 東北行,經1122米高程點、1170米高程點、1175米高程點至1641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西北跨溝接山脊向北偏東北行,經1651米高程點、 1538米高程點,至第二十一界點。該界點在1697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660米高程點東南約1.80公里,中國境內1650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 2.40公里,越南境內1642米高程點以北約1.85公里。
從第二十一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大體向東南行至1591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南偏東南行,經1726米高程點、1681米高程點、 1699米高程點至1694米高程點,再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向東南行,經1514米高程點、1486米高程點至1502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南轉東南 行,經1420米高程點、1373米高程點、1365米高程點至越南境內1383米高程點北偏西北一無名高地;自此,邊界線以直線向東偏東北行至一小山 包,然後以直線繼續以同一方向行,至第二十二界點。該界點在顏洞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336米高程點東南約1.30公里,中國境內956米高程點西偏西南 約1.22公里,越南境內1255米高程點以北約2.45公里。
❸ 中越陸地邊界條約
中國多一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全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的決定(2000年4月29日通過)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
批准外交部部長唐家璇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9年12月30日在河內簽署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國(以下簡稱"締約雙方"),為維護和發展中越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睦鄰友好關系,把兩國間的邊界建設成為一條永久、和平和穩定的邊界,決定在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本著互諒互讓、友好協商的精神,締結本條約,並議定下列各條:
第一條
締約雙方以有關目前中越邊界的歷史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准則和中越邊界談判過程中達成的協議,公正合理地解決了邊界問題,並重新確定了兩國間的陸地邊界線。
第二條
締約雙方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線走向自西向東確定如下:
第一界點在十層大山(寬羅珊山)1875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203米高程點以南約2.00公里,越南境內1439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2.30公里,越南境內1691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3.70公里。
從第一界點起,邊界線沿注入中國境內的整康河上游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楠莫非河、楠沙河上游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北偏東北轉東行,經1089米高程點,1275米高程點、1486米高程點至1615米高程點,然後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大體向北轉東北行,經1221米高程點至1264米高程點,再沿山脊向東南行至1248米高程點,然後沿山樑向東北行,至第二界點。該界點在塔糯河(南那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256米高程點東偏東南約0.80公里,越南境內1369米高程點西南約0.70公里,越南境內1367米高程點西北約0.87公里。
從第二界點起,邊界線順塔糯河(南那河)向北轉東北行至該河與楠馬河(打羅匹馬河)匯合處,然後繼續順河向北行至該河與李仙江(黑水江)匯合處,再順李仙江(黑水江)向東行至該河與小黑江(南辣河)匯合處,然後溯小黑江(南辣河)行,至第三界點。該界點在小黑江(南辣河)與南辣比河匯合處,位於中國境內620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0.50公里,中國境內1387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4.40公里,越南境內978米高程點西偏西南約1.87公里。
從第三界點起,邊界是線離河接山脊向西北行至1933米高程點,然後沿注入中國境內的折東河、哈羅倮巴、大頭倮巴、莫烏倮巴、納幫河、隔界河、打羅河、南布河、小翁邦河、蕎菜坪河、南晏河、金水河上游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楠拉弗河、楠拉薪河、楠西露河、楠首河、楠柯莫河、楠哈使河、楠哈尼河、楠西龍河、楠哈河、楠涅河、楠朗展河、楠莫河上游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轉東南,再向東北行,經1690米高程點、1975米高程點、1902米高程點、2121米高程點、2254米高程點、2316米高程點、1831米高程點、3074米高程點、2635米高程點、2199米高程點、2133米高程點、2002米高程點、1800米高程點至1519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大體向東行至一無名高地,再沿山樑向東行,至第四界點。該界點在隔界河(南列河)中,位於中國境內845米高程點東南約2.90公里,中國境內1318米高程點西南約1.62公里,越南境內1451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2.05公里。
從第四界點起,邊界線順隔界河(南列河)大體向東北轉西北行至該河與南那河匯合處,然後順南那河向東南轉東行至該河與藤條河(南拱河)匯合處,再溯藤條河(南拱河)大體向東北行至該河(芬胡河)源頭處,然後沿一小溝大體向東偏東北行,至第五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