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為什麼侵略柬埔寨 越南為什麼進攻柬埔寨
1975年越南統一後,越南軍隊仍大量留在寮國,隨後便直接控制了寮國的黨、政、軍各個部門。對柬埔寨,越南同樣要求維護兩國之間的「特殊關系」。柬埔寨 領導人認為,這種「特殊關系」,是越南企圖「侵佔」和「吞並」柬埔寨,實現其「印支聯邦」陰謀的代名詞。這就是說,解放後的柬埔寨要維持獨立自主,不願聽 從越南人的擺布,拒不接受越南提出的「特殊關系」,這樣柬埔寨便成為越南當局謀求地區霸權道路上的障礙,因而越南人認為必須加以消除。
Ⅱ 柬埔寨和越南為何是仇敵
確實是越南侵佔了柬埔寨的一些邊境的領土,泰國也有侵佔很多,因為柬埔寨的貧窮落後,所以一直領土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另外越南人在柬埔寨的名聲也比較差,在柬時聽柬埔寨當地同事講很多越南人在柬埔寨都干偷盜的營生,所以柬埔寨人比較討厭越南人,而越南可能比柬要發展稍微好一點點,所以可能有點歧視柬埔寨人
偶知道的大概就是這些了
Ⅲ 什麼是越南侵略柬埔寨戰爭
1978~1990年的越南侵略柬埔寨戰爭越南侵略柬埔寨戰爭是越南當局為實現其拼湊「印支聯邦」、稱霸東南亞的野心。在前蘇聯的慫恿和支持下,對鄰國柬埔寨發動的全面武裝入侵戰爭。它於1990年8月結束,前後歷時11年零8個月。由於柬三方抗越力量的英勇斗爭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越南被迫於1990年從柬埔寨撤軍,拼湊「印支聯邦」的計劃遂告破產。
印支三國人民抗美戰爭勝利後,戰略形勢發生了重大而急劇的變化。一方面,美國從1976年起不再在中南半島駐軍,並避免介入印支地區沖突。另一方面,前蘇聯則出於全球爭霸的考慮,力圖南下印支地區,找到一個擴張勢力的永久立腳點。這與越南尋求靠山以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需要一拍即合。於是,蘇越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結合在一起。在超級大國的支持下,越南當局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在大肆反華排華,全面控制寮國的同時,積極備戰准備入侵柬埔寨,對柬實行武力兼並,以實現其早就懷有的拼湊「印支聯邦」的迷夢。
1975年6月,越南侵佔柬埔寨的威島,同時向柬埔寨提出領土要求,蓄意製造柬越邊界沖突,企圖尋找大規模侵柬的借口。1977年幾次武裝侵柬行動受挫後,更變本加厲地策劃大規模軍事行動。1978年上半年,越南當局決定對柬埔寨實行全面軍事佔領。為了達成入侵行動的突然性和保證戰爭行動的順利實施,越南當局進行了精心籌劃和充分准備。在政治外交上,越南加緊同前蘇聯的勾結,加入「經互會」,把金蘭灣提供給蘇作軍事基地,與蘇簽訂帶軍事同盟性質的《友好合作條約》;對東盟施加壓力,威懾東盟;大規模驅逐華僑,不斷製造中越邊境流血事件,謊稱中國侵略越南;搜羅親越反柬勢力,多次在柬埔寨策劃政變活動。在軍事上,越南當局在西貢秘密成立侵柬前方指揮部,制定入侵計劃,調集部隊,補充給養,加緊訓練。
入侵初期,越軍企圖通過突然襲擊一舉攻佔整個柬埔寨。為此,它集中了18個師共20多萬正規部隊,於1978年12月底分兵5路向柬埔寨發動大規模閃擊戰,准備首先佔領柬埔寨湄公河以東地區,爾後伺機攻佔柬西部地區。為了對付越軍的進攻,柬埔寨迅速進行戰爭動員,擴充軍隊,組建了24個師,共約12萬人,基本沿柬越邊境一線展開,主力集結於金邊地區,有5個新建師配署在縱深地區。
12月25日,越軍開始進攻。第一路2個師另4個團首先沿19號公路向柬軍防禦薄弱的東北地區發起突襲,於1979年1月3日佔領了上丁和戈涅。第二路2個師號2個團在坦克配合下,迅速突破柬軍斯努防禦陣地,繼而沿13號公路北進,於1978年12月30日佔領橘井市。第三路4個師從克列沿7號公路西進,於1979年1月2日進抵湄公河重要渡口洞里貝,並渡河圍攻磅湛。第四路4個師為主攻部隊,一部沿1號公路攻佔柴楨,另一部沿湄公河北進至乃良,然後逼近金邊。第五路6個師另5個團在空軍支援下,沿2、3號公路進占貢呸、茶膠等地,隨後攻入金邊西南地區,切斷4號公路。至此,越軍僅用9天時間便已基本佔領了湄公河以東地區。從1979年1月5日起,越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圍攻柬埔寨首都金邊。柬部隊主動撤離金邊,越軍於1月7日中午進占金邊。隨後,越軍又分3路向柬西部地區推進,至1月12日佔領了柬主要城鎮和交通要道。
柬軍在越軍大兵壓境、突然襲擊的情況下,傷亡巨大,部隊由8萬多人銳減至2萬人。鑒於一線防禦陣地相繼失守,已無法制止越軍長驅直入,為保存實力,遂主動轉移至西部山區和廣大農村,繼續堅持抗越武裝斗爭。他們採取「以游擊戰為主,進行人民戰爭」的戰略方針,化整為零,機動作戰,不斷給侵略者以打擊。與此同時,積極開展政治外交斗爭,號召柬各階層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戰,並努力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
越軍在佔領金邊及柬埔寨大片國土後,在侵柬戰場上加緊進行「清剿」和「掃盪」,同時大力扶植親越政權,向柬大批移民,封鎖柬泰邊境,採用各種手段削弱柬抵抗力量。這些行動,遭到柬埔寨抗越武裝的有力牽制和打擊。柬埔寨愛國抗越武裝主要有三支力量:政府總理喬森潘領導的民柬國民軍;柬前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組建並領導的西哈努克民族主義軍;柬前首相宋雙領導下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軍。為了抗越救國,三方摒棄分歧,於1982年6月組成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實現了三方抗越力量的聯合,從而使柬埔寨抗越斗爭進入了新階段。
三方抗越武裝聯合後,以柬西部山地為依託,不斷襲擾越軍,收復一些失地。隨著抗越力量逐步發展,並針對越軍的作戰特點,柬三方適時將抗越斗爭由柬泰邊境發展到內地,由山地發展到平原,直到金邊及其附近地區。這樣,以柬泰邊境地區為一線,5、6號公路沿線地區為一線,金邊地區為一線的三線作戰局面開始形成,使柬抗越形勢大為改觀。與此相反,越軍的處境越來越困難,進退維艱。在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下,越南被迫於1990年從柬埔寨撤出了侵略軍,拼湊「印支聯邦」的計劃遂告破產。
越南當局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是出於稱霸東南亞、拼湊「印支聯邦」的戰略需要而採取的一次重大軍事行動。由於柬三方抗越力量的英勇斗爭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越軍設想的速決戰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越連年征戰,經濟凋敝,加之軍費開支巨大,使其不堪重負;二是越南國內矛盾重重,人民普遍厭戰,士氣低落,逃役、開小差不斷增加;三是在國際上空前孤立,國際社會普遍譴責越南的侵柬行徑,要求越南從柬撤軍;四是戰爭越陷越深,勞民傷財,陷入騎虎難下、進退維谷的窘境;五是柬三方聯合作戰,不斷發展和壯大武裝力量,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使越軍進攻屢遭挫折。
Ⅳ 越南人怎樣看他們的歷史
中國人都知道,越南曾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逾一千餘年。後來中國又幫助越南抗擊過法國和美國的入侵。二戰結束前夕,美國總統羅斯福擬將戰後的越南歸還中國,而不是戰前的宗主國法國,為蔣介石所拒絕。這都是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越南人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我想他們不會認為曾是中國的一部分,更不會把我們當做救命恩人……在他們的歷史教科書上,一定是將爭取自身的獨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強調他們是如何抗擊外來侵略者,包括抗擊中國的漢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侵略與征服。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越用鮮血凝成兄弟情誼之時,越方曾要求中國重新審視和評價這段歷史,對馬援執行革命的大批判。我們的民族英雄敢情在他們眼裡就是侵略者、屠夫!多年來是一直懷恨在心吶。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巴寧廣場向越南人民發表《獨立宣言》,開篇即引用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中的不朽格言:"人是生而平等的,他們應享有天賦的不可侵犯的權利,這就是: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當時胡志明沒有想到,恰恰是他所效法其獨立精神的美國,在後來二十多年的歲月中,給他的民族帶來了什麼樣的災難。
Ⅳ 我要歷史的真實~~~關於越南。
你要真想知道一些真相的話就不能理會網路上那些小道消息,中越當年的交惡帶有必然性,簡單地說有幾點原因。
1954年,日內瓦談判時,越南方面主張就地駐扎,目的是保住在南方的幾塊根據地,當時越南想趁奠邊府大捷的餘威擴大戰果,而中國剛打完朝鮮戰爭,又得援助越南,繼續打下去力不從心,所以中國要求從南方撤出,最後以北緯17度線劃分越南南北政權,就跟朝鮮半島一樣。客觀來講,以當時越南的能力想徹底趕跑法國是不可能的,但作為一個國家,在外國的勸說下達成分割領土的協議,民族感情上難以接受。
20世紀60年代,中、蘇分歧不斷加大,中國希望越南站在自己一邊,越南不太情願,畢竟是你中國跟蘇聯鬧翻,不是我越南跟蘇聯鬧翻,胡志明就曾說過:「蘇聯是老大哥,中國是老大姐,你們吵起來我們怎麼辦?」
就在這個時候,南方吳庭艷政府大搞白色恐怖,屠殺革命人民,越南方面徵求中國意見,是否發動起義,中國考慮到國內的經濟建設問題,如發動起義便回引起美國的反應,造成緊張的國際環境,因此主張不發動。但有個人在做起義的准備,那就是越共南方局的負責人黎筍。
越南戰爭全面升級後,中國方面給予越南極大的援助,可另一方面,蘇聯也給了越南很多援助,而且比我們更多,更可靠,從米格戰斗機、薩姆防空導彈、T系列坦克…怎麼都比中國給的高射炮、機關槍強吧,隨著蘇聯援助的不斷加大,越南已經成為蘇聯的爭取對象,漸漸地,越南發現,投靠蘇聯比投靠中國好處更多。
1972年,尼克松訪華,這一年正是越南打得最激烈的時候,美方向中方保證,不會越過中國所劃出的界限,中國此舉有自己的考慮,即聯合美國對付蘇聯,而反過來美國可以在越南無所顧忌地進行戰爭升級,而不用擔心中國的反對。這使越南處於不利的境地,越南對此大為不滿。
越南統一後,中國逐漸減少了對越南的援助,而蘇聯則加大援助,這樣,越南也就不必對中國「屈從」,越南全面轉變對華態度,公開發表對中國的不滿…
其實,中越之間矛盾的產生和積累,問題的根源在於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國家之間關系的制度性缺陷。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過分地遵循甚至歪曲了國際主義原則,這種國與國的關系模式是極不正常的,也是極不穩固的。它使國家之間非常容易發生矛盾,而一旦矛盾發生,又不存在修復的可能,只能產生更多的矛盾,引起相互的猜忌,直至關系的徹底破裂。這是當時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關系中一個無法排解的矛盾,從南、蘇交惡,南、阿交惡,蘇、阿交惡,中、蘇交惡,中、阿交惡,中、越交惡等的產生,都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