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侵略過越南嗎
日本侵略過越南。
日本對越南的覬覦始於1940年。當時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為切斷中國獲取外援的通道,日軍於1940年初攻佔廣西南部的龍州,目的是切斷越南河內通往雲南的鐵路線。當時美英提供的援助,不少都是通過海運來到越南南部的西貢,再裝上鐵路經河內運入雲南。日軍很快發現,僅從龍州出動空軍轟炸,無法切斷這條鐵路。
1940年9月22日,第5師團的3萬名日軍在中村明人中將指揮下突然越過中越邊界,兵分三路向越北軍事重鎮諒山殺來。日軍勢如破竹,於9月25日攻佔諒山,打開了通往河內的大門。同時,日本軍艦也抵達東京灣,並且在9月26日展開兩棲登陸,4500名日軍一舉拿下海防。
1941年6月,納粹德國向蘇聯發動突襲。為討好日本,使日本能夠在東線也對蘇聯發動攻擊,納粹德國逼迫維希法國與日本重新簽訂合約,將整個「印度支那」(包括越南、柬埔寨和寮國)劃為法國和日本的「共同防衛區」,這也意味著日本可以將軍隊在這片區域進行隨心所欲的駐扎與調動。
(1)日本和越南打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日本取得佔領權後,開始在越南北部實施「統治經濟」政策,也就是將越南變成日本的戰爭物資來源地。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法國就逼迫越南農民放棄種植糧食,改種黃麻、棉花等工業農作物,導致越南糧食產量逐年減少。日軍進入越南後,為支撐戰爭機器,更變本加厲地要求越南農民改種經濟作物。
1943開始,越南北部出現旱災和蝗災。面對這種局勢,日本和法國當局非但沒有積極賑災,反而各自瘋狂地囤積糧食。尤其是日本,對越南北部糧食的掠奪變本加厲。
對於1943年到1945年這場大飢荒導致無數人死亡。越盟領導人胡志明在1945年9月2日發布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獨立宣言》中,宣布總計有200萬人死於這場嚴重的飢荒。
二戰後,日本曾為此向越南賠償3900萬美元。
B. 打了20年,耗資4000億美金,越南戰爭,美國為何不用原子彈
從1955年到1975年,越南戰爭持續打了20年,在後10年中,美國更是直接派出了65萬美軍登陸,幫助南越攻打北越。
以上種種原因綜合起來,美國最終放棄了使用原子彈對付北越,也是合情合理的,無論是不敢用還是不劃算,其實講究的都是回報比是不是正常,畢竟吃虧的買賣,美國人絕不會做的。
C. 越南戰爭爆發的根源和導火線分別是什麼
根源是美國想瓦解社會主義國家達到自己稱霸世界的目的,導火線是在美國的支持下越南南部叛軍叛亂
背景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是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中則被日本佔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越南共產黨)在越南北方城市河內市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法國則支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在越南南方城市西貢市建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國的主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法國進行了長達10年的戰爭(1945年—1955年國際社會稱為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稱為抗法救國戰爭,中國稱為援越抗法戰爭,法語稱為:la guerre de Vietnam)。
1954年在中國的軍事援助下,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國國防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民主共和國。根據瑞士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越南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裂,越南民主共和國由越南共產黨執政,越南南方在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的統治之下。
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市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南越)。瑞士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
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國家聯盟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政府害怕資本主義民主選舉將使社會主義的影響進入越南共和國政府,因此越南共和國得到美國的支持,吳庭艷在越南共和國實行美式民主、法治的資產階級執政,這也使越南民主共和國走上推翻越南共和國之路。越南民主共和國實現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越南共和國人民的恐慌。
階段劃分
越南戰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前後歷時20年,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二、三、四階段(1961—1973年)為美國助越戰爭時期。
第一階段:
1955—1960年。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南越扶植吳廷艷擔任總理,建立親美民主政權。在美國的支持下,吳廷琰集團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屠殺北越共產黨。
第二階段:
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發動「特種戰爭」,由美國出錢出槍派顧問,訓練當地軍隊,以游擊戰對付北越的游擊戰,把農村居民趕進四面圍著鐵絲網、壕溝和碉堡的「戰略村」,妄圖割斷游擊隊與北越之間的聯系。越南北方軍民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敵人,許多「戰略村」被搗毀,一些「戰略村」還變成了人民的戰斗村。
1963年南越政權內訌加深,美國策劃軍事政變推翻吳廷艷,隨後楊文明、阮慶等軍人相繼上台執政。
第三階段:
1965—1968年。約翰遜政府把「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擴大戰爭規模,開始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襲擊。1965年,約翰遜下令採取「雷聲隆隆」行動,在南越不再局限於使用傀儡軍,美國直接派軍隊參戰。侵越美軍迅速增加,達到50萬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軍民發動「春季攻勢」,向西貢、順化、峴港等64個大中城市、省會及軍事基地展開猛烈進攻。同年3月,約翰遜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對北越的轟炸。5月越美巴黎談判開始。11月美國宣布完全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至此,「局部戰爭」結束。
第四階段:
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採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時由於國內壓力和出於人道主義,宣布從南越逐步撤出美國部隊。美越繼續會談,並將雙方會談擴大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西貢阮文紹政權在內的四方會談。
1973年1月27日,美國在結束越南戰爭的協定上簽字。為時12年的侵越戰爭到此結束。
第五階段:
1973—1975年。美國軍事力量從南越撤出後,南越阮文紹政權十分孤立。
1975年越南人發動總進攻,打垮南越政權,解放了西貢,完成了南北統一。越南戰爭結束。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共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彈,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美國自己的損失也非常慘重,超過5.8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
D. 戰爭的危害有那些
戰爭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戰爭帶來了人類生命的損失,包括己方和地方,軍人和平民。
越南戰爭歷時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持續時間最長、最激烈的大規模局部戰爭。戰爭中,越南有160萬人死亡,1000多萬人成為難民;美國有5.7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戰爭耗資2000多億美元。
2、戰爭還引起國家間民族間的仇恨。
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淪陷後,
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准則,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南京大屠殺期間,《紐約時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中外媒體,均對南京大屠殺進行了大量的揭露。
3、破壞生態平衡,環境污染。
科索沃戰爭歷時78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共出動飛機2萬架次,投下了2.1萬噸炸彈,發射了1300枚巡航導彈,造成南聯盟境內大部分地區的軍事、民用、工業設施和居民區的嚴重破壞。空襲還造成南聯盟1000多名無辜平民死亡,數十萬阿爾巴尼亞族人淪為難民。
戰爭中使用的貧鈾彈和日內瓦公約禁用的集束炸彈導致新生兒白血病和各種畸形病態。持續的轟炸還嚴重惡化了南聯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
4、破壞人類文明。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
大火連燒三天三夜,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5、破壞經濟。
兩伊戰爭歷時近8年。伊朗死傷60多萬人,伊拉剋死傷40多萬人。兩國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破壞的損失超過5400億美元。兩國在這場戰爭中損失總額達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的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6、戰後人們的心靈創傷,難以癒合。
除了戰場上親眼目睹傷亡的戰士會有心理應激障礙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政府及其軍隊為順利實施並完成侵略亞洲的戰爭而推行的一種軍隊性奴隸制度,中韓歷史學者認為主要是通過誘騙和強迫 。
大部分慰安婦來自中國、朝鮮半島、日本本土、日據台灣,也有許多琉球、東南亞、荷蘭等地的女性,其中在日本本土召集的慰安婦又被稱為女子挺身隊。
戰爭結束後,倖存的人們心靈所受到的傷害,時間難以磨平。
7、性別失衡等等
戰爭爆發時,參加戰爭的大部分是青壯年男子,有戰爭必有傷亡,國家的性別比例也必將失衡。
(4)日本和越南打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戰爭的目的
戰爭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任何戰爭都是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進行的,具體表現為戰爭的軍事目的、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一般情況下,戰爭的一方達到預定目的後戰爭即終止;特殊情況下,也可能任何一方都達不成戰爭的目的,通過妥協停止戰爭。
戰爭政治目的是進行戰爭的階級、民族和國家在政治上所要達到的根本目標。戰爭的經濟目的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戰爭的軍事目的、政治目的、經濟目的相互關聯,融為一體。戰爭目的集中地表現為戰爭的政治目的,但達成戰爭的軍事目的是達成政治目的的前提。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戰爭的經濟目的往往潛在於戰爭的政治目的之中。不同戰爭的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可能是各異的,但軍事目的都是相同的。一場戰爭,只有達成軍事目的,才能實現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不同類型的戰爭具有不同的目的。
被壓迫民族和被剝削階級進行正義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謀求階級解放和民族解放,保衛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帝國主義、霸權主義進行的非正義戰爭是為了實行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維護反動統治,為了侵略擴張和爭奪霸權。
戰爭目的制約戰爭規模、時間、投入戰爭的力量和結局。戰爭雙方為了實現各自的目的,往往投入盡可能多的兵力兵器,力求在戰爭過程中轉換力量對比,戰爭規模就可能擴大;如果戰爭一方迅速達成戰爭目的,戰爭時間就縮短。
戰爭目的是主觀的,但它必須建立在客觀物質條件的基礎之上。達成戰爭目的與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地理條件、國際環境、指揮員的素質等因素密切相關,主觀指導必須符合客觀實際。
E. 越南戰爭,打窮了三個國家也打富了三個國家,它們分別都是誰,為什麼
作為二戰後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越南戰爭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有部分國家從中獲利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也有一部分國家因為戰爭的破壞使經濟倒退了非常多。
第一個窮國是寮國。在越南戰爭中,美國為了切斷北越跟寮國的聯合和聯系。所以,對於寮國那是下了狠手,在越南戰爭後期,美國出動大量的兵力和戰機,對寮國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先後投下了幾億顆炸彈。這對寮國造成了嚴重的損傷。
第三個國家就是日本。在二戰時被破壞的差不多了的日本,卻在越南戰爭的時候抓住機遇。通過美國的幫助,科技和經濟同時突發猛進,躋身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