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人為什麼喜歡吃檳榔
和越南的天氣有關,應該還有一定的葯用功效
『貳』 吃檳榔的歷史
吃檳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代,食用檳榔之風則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那時候的檳榔可是名副其實的貴族食品,一般人是吃不起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漢武帝兵征南越時,北方的士兵受不了南方的瘴氣,許多都生了疾病,有人看到掛滿樹梢的檳榔果煞是可愛,於是摘下來吃,食用了檳榔之後的患者竟然奇跡般地痊癒了。於是全軍服食檳榔,以解瘴 癘。
後來漢武帝勝 利凱旋,回長 安的時候帶回了許多南方的奇花異樹,當然也包括救了全軍性命的「有功神樹」檳榔。但是檳榔屬於熱帶樹木,難以適應北方乾燥、寒冷的天氣,無法成活。只能種植在南越,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台 灣和兩廣地區。
因此,漢武帝指定南越以檳榔作為貢品進獻,司馬相如在他著名的《上林賦》里羅列珍奇花木時寫道:「留落胥余,仁頻並閭。」留落、胥余、並閭都是指棕櫚或者類似棕櫚的樹木,仁頻就是檳榔。
『叄』 越南互送檳榔的含義
越南人吃檳榔的習俗
很久以前越南人已經有嚼檳榔的習俗,越南的家家戶戶皆知檳榔和它的故事,這個故事使得越南人更加深刻的了解夫妻始終和骨肉相連的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體現了越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文化。
在越南的很多地方至迄今嚼檳榔的習俗仍然存在,越南人嚼檳榔的風俗習慣具有悠久的歷史,相傳自從雄王時代就開始有了並沿著迄今,可能這種風俗習慣在越南會是永遠世世代代傳下去的
『肆』 我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嚼檳榔的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人就已學會嚼檳榔。漢晉之際,孫吳等政權的文士在開發南方的過程中發現了來自交州(今越南地區)的檳榔和吃法。很快,嚼食越南干檳榔成為了士人顯貴的風尚,在六朝大為流行。
『伍』 吃檳榔的起源
吃檳榔的起源:漢代。
嚼檳榔是一種在我國台灣、海南、廣西等檳榔原產地都有的習俗,據統計,台灣約10%的人口有嚼檳榔習慣,而海南人嚼檳榔的比例達到38.42%,其中30至40歲人群更高達50.36%。
漢代已有此俗。嚼食時,用放有少量灰漿的「扶留葉」包裹,放入口中慢慢嚼咽,直至口中生津、口唇變紅。古人認為嚼檳榔有益健康,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檳榔)與扶留葉合蚌灰嚼之,可辟瘴癘,去胸中惡氣。」
檳榔危害:
1、對牙齒本身不好:長期嚼檳榔,對牙齒磨耗嚴重,導致牙齒變紅變黑,甚至提前掉牙。
2、對牙周不好:檳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容易形成牙結石,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影響牙周健康。檳榔纖維粗硬,還可能會刺傷牙齦或堵塞牙縫,造成牙齦的壓迫而發炎。
3、對口腔黏膜不好:輕則可能引起粘膜病變,重則演變為口腔癌。
4、對顳下頜關節不好:長期咀嚼會加大顳下頜關節負重,引起關節彈響,疼痛等症狀。嚴重時還可導致關節盤穿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嚼檳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