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干飯放多少水最好

越南干飯放多少水最好

發布時間:2025-04-08 04:09:51

『壹』 米飯的歷史出現在哪個時代

早在北宋時期,中國即從今泰國、越南等地進口稻米了,也就是說,中國人在宋代已開始吃進口大米了。
秦漢人喜歡吃「干飯」
秦漢時期,人們吃得最多的是一種「干飯」。這種干飯與現代一些地方將區別於粥的米飯說成的干飯完全不一樣,是真正的干飯——曬干沒水分的飯。
秦漢時的干飯又稱為「糒」。《說文解字》稱:「糒,干也。」《釋名·釋飲食》說得更具體,「干飯,飯而曝干之也」。干飯的製作方法是:將做熟的米飯曬成干飯。當然,這種干飯並不一定要用大米來做,小麥也可以。
干飯做好後一般放在陶罐一類盛器中,隨食隨取。吃時把干飯投進湯水中,這叫「飧」;如果是米與大豆一起製作出來的干飯,稱為「糗」。因為糗與糒兩種食物形態差不多,往往並稱為「糗糒」。
干飯易於長期保存,攜帶和食用都很方便,是中國早期的一種「方便飯」。所以,干飯在漢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出行,人們往往將干飯隨身攜帶,部隊行軍打仗,士兵也都帶著干飯。
魏晉人推崇「菜飯」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開始把米飯吃出花樣來。現代人所吃的各式米飯,在這一時期基本都出現了,如現代人喜歡吃的菜飯,就是魏晉人最早製作出來的。
菜飯,在當時叫「蔬飯」,或「蔬菜飯」,做法很簡單,就是將蔬菜剁碎混合在米里,然後烹飪成飯。與現代人吃菜飯是為了調劑口味不同,在魏晉時,吃菜飯是為彌補主糧的不足,以菜充飯,填飽肚皮。
當時的稻米飯稱為「白米飯」,因稻米產量不足,普通人家不能常吃。到南朝中後期,隨著水稻種植推廣,稻米增加,普通老百姓也能吃上白米飯了。
隋唐以後,古代米飯吃法與現代幾無不同,特別在宋代,米飯的吃法最為豐富,宋人喜歡用米與其他食材一起做飯,根據配料的不同,有青精飯、蟠桃飯、金飯、玉井飯、盤游飯、二紅飯、蓬飯等等。
正是宋人對「米飯」的深度開發,稻米的消費量激增,國產稻米已不能滿足國民消費,於是「進口米飯」開始端上了中國人的餐桌。
宋代最早引進國外稻種
早在北宋趙恆(真宗)當皇帝時,即有從國外進口稻穀的記載。宋代僧人文瑩撰《湘山野錄》:「真宗深念稼穡,聞占城稻耐旱、西天綠豆子多而粒大,遣使以珍貨求其種。占城得種二十石,至今在處播之。」
這批稻穀並不是用來直接消費的,而是做稻種,中國吃「進口大米」是不是在這個時候,尚不能肯定。《湘山野錄》中稱,在取得占城稻種後,宋真宗親自在皇宮後苑中種植,秋收後還特地請身邊的侍臣品嘗新稻米做出的飯。
這事發生於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這一年被國內農學界視為中國推廣國外進口耐旱水稻的元年。吃進口水稻做出的米飯,從此成為中國人的生活常態。
康熙鼓勵進口「泰國大米」
當時的泰國叫「暹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時已69歲的清聖祖玄燁,聽暹羅來使說他們國家的大米又多又便宜,決定進口「泰國大米」,並親自過問進口事宜。
據《清史稿·屬國列傳三·暹羅》,康熙對禮部官員說:「暹羅米甚豐足,若運米赴福建、廣東、寧波三處各十萬石貿易,有裨地方,免其稅。」禮部官員遂和暹羅使臣議定,「年運三十萬石」。這是中國官方大批量進口泰國大米的最早貿易記載。
雍正二年(1724年),暹羅商人將首批大米運到了廣東,同時向中國貢獻了稻種和果樹苗。時康熙已去世,新皇帝雍正下令廣東官員按當時中國的市場價從速銷售這批泰國大米,而且一律免稅。
廣東的老百姓就是在這個時候首先吃上了泰國大米。此後,進口大米便與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聯繫到了一起。

『貳』 捲筒粉的做法

作為北方人來說,對捲筒粉這三個字很陌生,其實捲筒粉是南方廣西一帶的有名小吃,一般會被那邊的人當早餐食用,就跟北方的煎餅果子是一個道理,但是捲筒粉可難做多了,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時間,那麼我們就一起跟著來了解一下捲筒虧讓粉的做法、來源和它需要有什麼特別注意的地方等。

捲筒粉是什麼

捲筒粉是從古代就傳下來的一道美食,對它的起源現在還是有很多爭議的。捲筒粉是一種加餡小吃,基本就是用大米漿製成粉皮,然後加入制好的肉餡,再蘸醬食用,是從越南傳到中國廣西的,所以也經常被稱為越南捲筒粉,後傳入到中國廣西,被當做早餐或下午茶食用,在越南一般會用捲筒粉蘸魚露食用,在廣西則是蘸醬油、醋、黃皮醬、辣椒醬等佐料調制而成的醬。

捲筒粉的做法

用料:大米、豬肉、豆角、涼薯、鹽、醬油、雞精

做法:

1、先把泡好的大米磨成米漿放著備用(磨米漿比較復雜,會在後邊給大家詳細解說);

2、將備好的豬肉和豆角切碎,放入鍋中翻炒,加入鹽、醬油和雞精調味,炒熟後出鍋備用;

3、將打好的米漿取一小碗蒸熟,然後倒入生米漿中攪拌均勻,這樣出來的粉皮才有韌性;

4、舀一勺准備好的米漿放進托盤,讓米漿均勻的鋪在托盤中,再放進鍋里蒸到米漿產生氣泡就可以端出來了;

5、將炒好的肉餡放進蒸好的粉皮中,捲起來,然後蘸料食用。

6、蘸捲筒粉的醬一般都是由醬油、醋、黃皮醬、辣椒醬或者番茄醬調制而成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

捲筒粉的米漿怎麼調

捲筒粉好不好吃關鍵就在於捲筒粉的米漿,所以捲筒粉在做米漿時一定要注意選材、時長和打磨的注意事項:

1、將選好的優質米——秈米,洗干凈後泡八個小時。注意泡米的時候不能泡太久,泡久米太爛難打磨,粉質軟;泡的時間不夠,米太硬,粉質硬,容易打成小粒,口感不好。最好是頭晚泡好,第二天早晨打磨。

2、准備開始打漿或者磨漿時再按一斤米加三兩熟干飯的比例進行,要把飯捏散和泡好的米攪勻,這樣就可以開始磨漿或者打漿了。

3、打漿時要邊打邊加水,不能加太多也不能加太少。如果不能確定就看看漿水,如果漿水流下來剛好不斷線就可以。

4、磨好後檢驗一下,用兩個指頭粘一下漿,如果兩個指頭摩擦時沒有感覺到粘滑,或者有顆粒感就需要重新打磨。

5、米漿磨得越細越好,米不要放得太多,要慢工出細活。這樣蒸出來的捲筒粉粉又軟又韌,從邊延提起都不會斷。

捲筒粉和腸粉的區別

捲筒粉是廣西有名的小吃,腸粉是廣東有名的小吃,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做法和餡料上不同。捲筒粉是將裡麵包的餡料炒熟以後放著備用,而且它的粉皮是熱鍋蒸熟取出後將調的餡料包在里邊;腸粉則是將粉漿倒在鋪好紗布的蒸鍋上,然後將生餡放在粉漿中間,大火蒸三分鍾,取出用工具刮下來,撒上醬料就行。所以他們雖然都是差不多一塊的小吃,但是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捲筒粉用什麼大米做原料

用的是粘米粉。也就是用優質的秈米或者大米磨製出來的,秈米粉是多種食品的原料,是各種大米中糯性最低的品種,有著糯米粉不可代替的作用。選購粘米粉時要注意:真正純正的粘米粉並非是雪白色的,而是微微帶點灰白,不可用雜交或者不純正的大米打磨,會失了口感。

捲筒粉放什麼餡好吃

廣西一般會給捲筒粉里放瘦豬肉、胡蘿卜、豆角等,然後再加入鹽和雞精翻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愛好加入一定的蔬菜,捲筒粉里使用的調料一般比較少,所以比較安全放心,口感也會更加接近原料的本身。

捲筒粉怎麼做才有韌性

捲筒粉的韌性關鍵在於捲筒拿寬粉的粉漿,只有粉漿打的黏度剛剛好,那麼做出來的捲筒粉口感和韌性也就剛剛好。所以打米漿的時候一定要選用優質的米漿,要泡夠一定的時長,在加水的時候也要注意比例,不能多也不能少,不然製作出來的粉皮就沒有韌性。但是在選用銷敏局打米漿的大米時也必須要注意,選擇優質的大米,不可以用質量不好的,否則做出來的粉皮口感也會變得粗糙。

孕婦可以吃捲筒粉嗎

孕婦是可以吃捲筒粉的,但是還是要適量少吃,因為捲筒粉的製作過程還是比較復雜的,所以大家一般在家裡不會製作,都是在路邊買的,所以衛生條件什麼的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最好還是少量食用。孕婦在懷孕期間要注意的東西比較多,特別是在吃食方面,要注意健康飲食,合理搭配,不可以過度食用任何一種食物。

在中國,每一個省,每一個市都有一道屬於自己的特色美食,而捲筒粉就是屬於廣西那邊的小吃,所以北方很少見到,但是製作捲筒粉的過程比較麻煩,所以大家可以在旅遊的時候可以去嘗一下,而且捲筒粉的口感比較有韌性,食用起來裡面的肉餡也是很鮮香的,吃貨朋友們是不是很饞啊。

『叄』 各種米適用什麼人群屬哪些是 寒性 哪些是溫性

稻屬(Oryza)是禾本科,單子葉植物。最常食用的種類是水稻(O. sativa)。

根據生長習性,稻又可分為水稻和旱稻。通常水稻被分為兩種即秈稻(Indica rice)和粳稻(Japonica rice)。一般秈稻起源於亞熱帶,種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粳稻種植於溫帶和寒帶地區。水稻根據米粒長度又分為長粒型,中粒型和短粒型。稻是一種可食用的穀物,中國南方俗稱其為「稻穀」或「穀子」,脫殼為大米。煮熟後稱米飯(中國北方講法)或白飯(中國南方講法)。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它。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總產量佔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三位,低於玉米和小麥,但能維持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聯合國定2004年為「國際稻米年」。

稻米生長地區
稻有許多品種,主要分布在夏季氣候有足夠溫度和水分的地域,稻生長的最北限是中國的黑龍江省,最北可到達呼瑪。但主要的生長區域是中國南方、台灣、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和非洲部分地區,中國北方沿河地區也種植稻。

[編輯]稻米生長周期
稻米只能收成一次的地區:

中國大陸北方
朝鮮半島
日本
稻米能收成兩次的地區:

長江流域
稻米能收成三次的地區:

華南地區
台灣
東南亞
[編輯]耕種方式

[編輯]稻米的烹調
古代煮飯要用灶生火來煮,缺點是受熱不均,在鍋子底層及周圍的米很容易燒焦,因而那些燒焦的部分稱為鍋巴或飯焦。現代人煮飯最常使用的工具是電鍋煮飯,煮飯之前米要先淘洗過,但現在也有免淘洗米,有些電鍋也可以直接將未淘洗過的米置入煮飯。

如果煮的時候多放點水,煮熟後稱稀飯,也叫粥;但水放得太多,煮熟後稱撩命湯。如果煮的時候水放的比較少,煮熟後稱干飯;只加一點水的煮後叫夾生飯,不加水的叫爆米花。煮成的飯有的生、有的熟、有的焦的叫三層樓。飯煮好後加水的叫泡飯。也可以把煮好的飯和蛋、蔬菜、肉、海鮮等一塊翻炒,這種做法叫炒飯。著名的有揚州炒飯。揚州炒飯現在已有國家規范。干飯煮好以後,淋上以太白粉勾芡的醬汁的,叫做燴飯。常見的有牛肉燴飯、豬肉燴飯或雞肉燴飯;淋上咖哩醬汁的就叫做咖哩燴飯。

[編輯]稻米的耕種歷史
稻米可能的原產地包括從印度東部,經緬甸、泰國、寮國、越南,直至中國東南部的地帶。

有關稻米的考古出土有在泰國出土的至少4000年前的有米粒和稻殼的陶片;長江下遊河姆渡出土的約7000年前的稻種殘留物;廣東英德出土的約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質體;湖南道縣玉蟾岩遺址出土的約一萬年前的水稻稻殼等。

稻米的種植技術,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

[編輯]稻米的種類
稻米分類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從米質特性可概分成糯稻、秈稻及粳稻三類。稻米的澱粉分為直鏈及枝鏈兩種。枝鏈澱粉越多,煮熟後會黏性越高。糯米中枝鏈澱粉含量接近100%,故此黏性最高。秈米有20%左右為直鏈澱粉,粳米則在15%以下。

[編輯]糯米
又分粳糯及秈糯,粳糯外觀圓短,秈糯外觀細長,顏色均為白色不透明。煮熟後米飯較軟、黏。通常粳糯用於釀酒、米糕。秈糯用於八寶粥、粽子。

[編輯]秈米
外觀細長、透明度高。煮熟後米飯較干、松。通常用於蘿卜糕、米粉、炒飯。

[編輯]粳米
外觀圓短、透明(部分品種米粒有局部白粉質)。煮食特性介於糯米與秈米之間。用途為一般食米。

[編輯]專有名詞與種類的混淆
台灣在日據時代以前,稻米只有秈稻品種。日本人佔領台灣以後,稱台灣產的秈米為「在來米」,即「本地米」的意思;為了供應日本國內食米的需求,每年都從台灣進口大量稻米。但是日本人習慣吃較黏軟的粳米,對在來米不太適應,於是便引進日本品種(當時日本栽培品種均為粳米)在台灣栽培,直到1926年才在台灣栽植成功。為了與日本當地生產的稻米有所區別,特別將在台灣生產的日本種米(粳米)取名為「蓬萊米」,即「來自蓬萊仙島的米」的意思。

當時的「在來米」全都是「秈米」,「蓬萊米」都是「粳米」。然而,今天台灣所吃的粳米,絕大多數都是由自行育種的「本地米」,就意義上而言均屬「在來米」。所以所謂的「在來米」已經不再是「秈米」的代名詞,而「蓬萊米」也不能完全代表「粳米」了。其實「在來米」、「蓬萊米」只能算是日據時代的專有名詞,為了避免混淆,還是應該恢復「秈、粳」的稱呼較妥當。

[編輯]稻榖的構造
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穎)、糠層(果皮、種皮、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以種植及加工過程可以分類如下:

糙米:稻榖去除稻殼後之稻米
胚芽米:糙米加工後去除糠層保留胚及胚乳
白米:糙米加工後去除糠層,去除胚及胚乳
預熟米(改造米):將食米經浸潤、蒸煮、乾燥等處理
營養強化米:食米添加一種或多種營養素
速食米:食米經加工處理,可以開水浸泡或經短時間煮沸,即可食用
有機米:水稻栽種過程中,不施用化學合成農葯及化學肥料,采有機式(以天然萃取物或浸泡汁液防治病蟲害、施用有機肥料等)管理,種植生產的稻米,經加工所得的食米
[編輯]人工水稻品種
雜交水稻
超級雜交水稻
[編輯]國際稻米年
[編輯]米酒飲料
用米做的飲料包括: 日本米酒(酒), horchata(軟飲料), 和牛奶糊(軟飲料).中國廣西省出產的「三花酒」、浙江省出產的「加飯酒」、「黃酒」、「女兒紅」都是用稻米釀制的。米酒也是台灣家庭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台灣加入WTO時甚至還曾引起米酒搶購潮。

閱讀全文

與越南干飯放多少水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騎摩托車去越南能帶多少條煙 瀏覽:953
英國雙陰檢測需要多久 瀏覽:680
iu要多久到中國演出 瀏覽:985
印度的特效片你們覺得怎麼樣 瀏覽:366
中國在伊朗的港口叫什麼 瀏覽:32
德國和義大利的cp叫什麼 瀏覽:663
越南妹子喜歡聊什麼 瀏覽:194
印度飛機保養多少架 瀏覽:161
義大利法國哪個天氣更冷 瀏覽:797
印尼餡餅的醬汁怎麼調 瀏覽:667
寄義大利哪個最便宜 瀏覽:137
印度咸魚怎麼吃最好 瀏覽:93
越南是什麼貨幣 瀏覽:748
去印尼用什麼翻譯軟體比較好 瀏覽:628
義大利汽車音響怎麼樣 瀏覽:1006
印度出口什麼樣的產品 瀏覽:129
越南漢字怎麼讀 瀏覽:614
越南手游有什麼特徵 瀏覽:139
中國哪裡可以買到西鐵城機械表 瀏覽:868
中國書店出版社是在哪裡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