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有什麼風土人情
1、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越南的傳統節日與中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
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連日准備年貨,還要清掃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團圓飯,燃放鞭炮。春節主要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
2、越南的國服是奧黛,又稱為越南「長衫」,分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著奧黛更為普遍。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兩側開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當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節日、外交和會客等正式場合穿著奧黛。
3、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1)如何看待越南的平民生活擴展閱讀
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⑵ 越南的風土民情誰知道
傳統節日與民俗:越南民族傳統節日與中國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其中春節為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民風淳樸,人民文明禮貌。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稱。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越南,十世紀後,佛教被尊為國教。目前全國佛教徒約2000萬人。此外,天主教傳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約300多萬,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財神。一般百姓家裡都設有供桌、香案,逢年過節在家中進行祭拜。服飾穿著簡單,正式場合男士著西裝,女士著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飲食習慣與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飯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不願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人。
姓名與稱呼】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介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服飾】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陽核挪與牙之美】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種嚼食濱榔的特殊愛好。他們常將按椰擦上一點石灰膏或鹼發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產生化學反應,汁不吞咽,順嘴角流出,嚼到無汁時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後甜,可刺激神經,提神醒腦,除積消腫。京人還把擯榔當作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上一顆擯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風,過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歲就開始染牙。按照他們的習俗,開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徵已經成年可以成親了。從此,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參加當地舉行的任何娛樂聚會,參加對歌,選擇對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古風已日漸衰微,但在越南農村,你依然還可以看見不少老年婦女的牙齒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們眼裡,保持牙齒潔白如玉是品質不良、作風不正的表現,而將牙齒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節日】越南也使用陽歷與陰歷,除了國家法定的節日如元旦、國際勞動節、國慶節等外,越南也過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與中國人一樣,陰歷的春節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有一句民謠「肥肉姜蔥紅對聯,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節到了,要為過節准備豐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門口貼上大紅對聯,高高的幡旗隨風飄揚,爆竹鳴響。從這句民謠中,可見越南人對春節的重視程度。在新年與舊年交接之時,越南人也有守歲的習慣。除夕夜,人們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娛樂,後傳人民間。所謂的軍鼓實際上是一隻木桶或洋鐵桶,在村頭立兩根柱子,用麻繩或鋼絲繩將桶綳緊後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繩子使其發出鳴鳴的響聲,男女雙方各站一邊,邊敲邊對歌,笑語歡歌匯集在一起,氣氛歡快熱烈。一些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建立感情,確立戀愛關系。 【祖先崇拜】越南人也和其他東方人一樣,注重孝道。在每一個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識。對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篤,因而對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視,世代承襲,形成規模。人們認為,親人雖然死去,但他的靈魂仍然存在,對後人還起著保護和督促作用,主宰人們的一切活動,人間許多災害禍福,都要依靠先靈庇佑與解脫。越南人每家每戶都沒有神龕、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壇,是敬奉祖先神的聖地,任何人不可觸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穢。在城裡,由於住處狹窄,祭壇的設法小型多樣。如在牆上釘塊板或使用櫃頂作為供奉祖先的祭壇。祭壇中央擺上一個香爐,兩旁是兩根香燭。香爐前擺上用細腰紅漆木盤或塑料。玻璃盤盛放的水果,此外還擺上一對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壇兩邊還貼有對聯,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孫賢萬代昌」、「福生禮儀家堂盛,祿發榮華福貴春」等。
越南人視祭把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養育之思。許多家庭盡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節來臨前,必須重新布置祭壇,插上香燭,擺上供品。春節三天期間,祭壇總是香火擦繞,合家吃團圓飯前,家長和族人都要禱拜。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在忌名上。平時,子孫忌提到祖輩、父輩的名字,如果現實生活中一些名詞與祖輩、父輩的名字相重,要迴避或用同義詞代替。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讓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亂喊,對先祖不敬。如果被別人指著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罵,被奚落或被辱罵者會認為是受了奇恥大辱,會激起深仇大很。近年來,忌名在城市已少見,但在農村,這一習俗仍保持。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風水、精靈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樹、野獸、刮風下雨等,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精靈寄寓其中,應當供奉祭掃,以求祛災降福。如在河內棟多郡的金蓮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立於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銘。在農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樹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裡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們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談舉止中不能冒犯它,低聲稱它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還要供奉上各種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葉茂的古樹,他們認為這些長期經受狂風暴雨、雷電襲擊的大樹能存活下來,樹下必定有神靈,因此經常有人在樹陰下,尤其在榕樹下擺設香案或在樹旁空地建蓋廟宇,風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於此。
⑶ 越戰結束後北越是如何對待南越人的
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最終以北越的勝利而告終。在戰爭結束後,北越為了徹底消滅原資本主義制度,於是對南越地區進行全方位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個期間,南越的人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另外還有很多華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首先,將西貢市改為胡志明市。
為徹底清除南越痕跡,進行思想政治宣傳工作,越南將西貢市改為胡志明市。同時把西貢市內所有雕像推到,到處樹立胡志明的雕像。
其次,對南越官員、士兵、學者進行集中勞改
對於曾經的階級敵人,越南有必要讓他們變成真正的越南人。南越官員、士兵和學者被分配到經濟新區參加集體勞動建設,還要接受政治思想教育,使他們從內心到肉體完成改造。平民百姓也必須接受社會主義教育。
第三,沒收資本家和商人的財產,完成經濟公有化改造。
許多資本家和商人的財產被強制沒收充公,並讓他們參加集體勞動,越南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公有化,國有企業大量出現。在改造過程中,許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同時越南對數百萬華人也進行了大規模迫害
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當時有數百萬華人生活在越南地區。起初我們支持越南革命時,華人在越南的生活還比較好,不過越南統一後,領導人黎筍成為徹底的親蘇派。而當時中蘇關系緊張,黎筍為了討好蘇聯,於是進行大規模排華運動。
1977年開始,越南要求所有華人返回祖國,而且每人必須上交12兩黃金方可安全離開,否則會遭到毒打,甚至丟失性命。150萬華人要麼通過陸路,要麼通過水陸返回祖國,許多人在途中或死於飢餓疾病,或死於搶劫脅迫,能安全回到國內只是極少數人。
這種情況直到80年代末才得到改變。
⑷ 越南人為什麼最喜歡廣東
廣東越南人最多城市
廣東越南人最多的城市是廣州,分布於廣州的南沙區,番禺區,增城,從化。主要從事制衣廠,再生資源處理,傢具,種植。也有少量越南人分布於與廣州接壤的清遠,東莞,從事的工作主要是工廠。
是東莞市。最近幾年,東莞這邊的越南人是比較多的。這些越南人在東莞主要從事業務員,普工等職位。由於收入比在越南高,所以這些越南人就留在了東莞。目前,在東莞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不少的越南人。東莞由於廠礦企業比較多,所以也有工作機會。
廣東越南人最多城市中山市,我國廣西是接壤越南的省份,在那裡生活的越南人也是非常的多。然而要說起最令越南人羨慕的中國城市,其實並不是廣西裡面的任意一座城市,而就在中國廣東的一座城市中山市。中山市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務工,這些背井離鄉的工人不僅有國內的,也有外國的,其中越南人也佔了很大一部分。看著自己工作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繁華都市,自然就會心生羨慕了。
越南人為什麼最喜歡廣東
從世界歷史來看,越南是東南亞地區一個強悍的國家,這個國家雖然真正建國時間只有一千多年,但是因為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所以表現出強悍的發展力和爆發力。
尤其是二戰後,越南在越南戰爭打敗了美國,讓世界都為之敬佩。
而且越南此後更是掀起了東南亞的大戰,差點建立了大越南,最終在我國的反擊下夢碎。而直到現在,越南都是一個不安分的國家。
而且越南人對我國的兩廣地區,那是念念不忘的,甚至到現在,你去越南,很多越南人依舊會將我國的兩廣地區,看作是越南的故土,認為這塊地那是它們的。
所以我們看到大多數越南人是非常喜歡廣東的,因為他們把兩廣當作故居
越南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廣東
越南人喜歡廣東有明確的原因,解釋如下:1. 廣東與越南地理接近:廣東位於中國的南部,與越南毗鄰,地理位置十分接近。
這種地理接近使得越南人在交往和往來上更容易和方便與廣東人進行商貿、旅遊等活動。
2. 文化和歷史聯系緊密:越南和廣東之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聯系。
兩地在古代曾經有過頻繁的交流和往來,這導致了兩地人民在語言、飲食、宗教等方面有相似之處。
越南人對廣東的文化有一定的認同感,因此對廣東有著親近感。
3. 經濟合作和商機:廣東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
廣東在經濟發展、貿易和商業機會方面提供了許多機遇,越南人可以通過與廣東的合作和交流,獲得更多的商機和經濟發展機會。
總結延伸:因此,越南人之所以喜歡廣東,既有歷史文化的淵源,又有經濟合作和商機的吸引力。
這種互利互惠的關系使得廣東和越南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也促進了兩地人民之間的友好交流和合作。
我想在廣州批發點服裝尾貨去越南賣,大家覺得怎麼樣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批發服裝到越南賣挺好的,不過在這之前應該先了解越南的行情服裝市場怎麼樣。越南的消費水平跟中國相比還是比較低的所以要先規劃好是你的消費人群是什麼平民的還是高檔的。越南人年輕人大部分愛打扮可以考慮做他們的聲音。還有一點就是語言的溝通如果你是自己是銷售員的話那需要會越南語比較好,因為銷售還是需要口才的,你親和力好會說話也好賣些。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到你
⑸ 別再埋汰越南了,為什麼這個佛教古國也不再淳樸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的消費觀念下,逐漸地就開始流行一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現在很多人都不在追求大魚大肉的生活,而是那種刺激與休閑結合的生活方式,所以才造就了旅遊業的興盛,來填補人們的精神空缺。但旅行並非就能事事順心,在現在旅遊坑人的事情,一直都層出不窮。
總的來說,其實這些都比較像我們日常看見到的“小套路”,但卻被緬甸人學個精光,打個恰當的比喻,緬甸的旅遊業者宰客的門道其實類似於新手,也像是嬰兒,蹣跚學步的感覺。雖然很明顯,但是初生牛犢也不怕虎,下手都不輕。
⑹ 越南有哪些風俗習慣
1、飲食習慣
越南北方的京族有嚴格的飲食禮儀,從平時餐桌上家庭成員的座位,到宴席上菜式的擺設都很講禮儀。烹飪方法非常講究,原料和調料搭配備受重視,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南方人性情豪放直爽,餐桌上比較隨意。
2、節日
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越南的傳統節日與中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
3、服飾
越南的國服是奧黛,又稱為越南「長衫」,分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著奧黛更為普遍。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兩側開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當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節日、外交和會客等正式場合穿著奧黛。
4、婚俗
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5、禮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有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高棉族多行合十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人
⑺ 怎樣和越南人做生意
越南這個國家的平民百姓對中國人還是比較尊重的。這點我們在平時工作中就可以感受出來.但是,無論是聯營合作還是貿易方面的來往.他們都存在以下幾個特別要引起我們注意的地方.
一,對合作夥伴的依賴性.這是越南人多年以來養成的惡習.從他們的獨立戰爭到解放戰爭.沒有一場戰爭能和中國的支持分開的.一直到他們的國內大型項目的建設,都是和中國的援助息息相關.(大型的造船廠、發電廠等等)。中國人給他們的印象就是:善良溫馴、開朗大方、大手大腳。所以他們和中國人談生意的時候,往往都流露出孩子一般的幼稚和「無賴」,令人哭笑不得。往往在酒宴上唱一曲「中國越南山連山、水連水……」就以為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在洽談的時候,付款問題以及合作方式的問題,他們往往以為中國方面會做出很大的讓步……
所以,我建議中國公司或者個人要到越南去發展的同時,千萬不要被中越友誼的萬古長青所迷惑。唱歌還是要唱的,協議嘛,還是慢慢來,應當以風險同擔、利益共享為原則的。
二、企業領導缺乏專業知識。許多的有前景的合作項目,都是因為這一點原因而夭折。越南目前還是國營企業為主的天下。私營企業還不能在越南的經濟舞台上展露頭角。因為他們缺少銀行的支持。(令人高興的是,這一點現在正在逐漸改變)……
我們公司和越南政府一家公司是合作單位。但是,當我們中國方面責任已經完全履行的時候,越南方面卻還是遲遲拿不出一個推廣和宣傳的計劃。這使得我很惱火。他們的公司領導一般來說,都沒有受過銷售、貿易方面的專業訓練。當你在大發雷霆的時候,他們還往往眨巴著無辜的眼睛,不知道你生氣的原因。
建議:事業受阻,要堅持到底。因為,這樣的問題你可以遇到,你以後的繼續者也要碰到。這需要長時間地與企業領導溝通、甚至給他們上課。另一方面,利用你公司技術方面的權威性,培訓越南方面的工作人員,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樹立說一不二的高大形象……
可以說,沒有一個中國辦事處和個人在越南做生意沒有被騙過。他們往往在事情沒有落實的情況下,給你一個令人興奮的答復。使得你進入越南後上天無門,下地無路。從運輸費用到辦理相關手續,無一不是翻著倍的來給你增加負擔還不說,接觸到了實質性的業務後,卻發現離你的想法相差很遠。
我的一個浙江朋友和北京朋友就因為這樣被害得很慘,浙江的朋友更因為受騙而生意一蹶不振。最後被迫回國。
建議:慎重考慮、尋找規范的合作夥伴,不要相信他人說得太好的話。需要他拿出專業性的東西來。
最後,我還是來談談涉及目前越南市場的一般特徵。
因為越南的生活水平和我們國家一樣,存在著畸形的病態。所以,貧困地區和富裕地區的差距還是很大的。老百姓的購買力相對來說,還不是很高。所以到越南來要從事賺錢很快的行業,除了越南空白的項目之外,(必須要進口的產品貿易),其他的項目還要從培養消費群體開始。
比方說餐巾紙,越南的餐巾紙到目前還沒有普及;飯盒,也是一樣,有的四星級別的賓館打包都用塑料袋……有的中國商家也曾經考慮干過這一行業,但是,往往在生產原料以及產品推廣、銷售方面缺乏手段而受挫。令人遺憾!……
⑻ 越南人有什麼風俗習慣
越南人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年齡相近者多以兄弟姐妹相稱。
越南人服飾穿著比較簡單,正式場合男士普遍著西裝,女士穿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
越南人飲食習慣於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以米飯為主食,喜清淡、冷酸辣食物,用筷子。
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天主教也有較大影響。越南人普遍供奉祖先,信城隍、財神,傳統節日多與中國近似或相同,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春節。
越南人忌諱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別人。
(8)如何看待越南的平民生活擴展閱讀
入境越南的注意事項:
根據海關規定,入出境時隨身攜帶貨幣越盾不超過1500萬,美元或等值外幣不超過5000美元,超出部分須申報並提供合法來源證明。國內團組、中資公司、公民個人來越時,如超出限額須填寫入出境申報單,妥善保管,以便出境時備查。
越海關禁止入境者攜帶易燃、易爆、易腐蝕、劇毒、放射性、有異味物品、各類食品、各種黃色書刊、影碟、未經檢疫的動植物及武器等入境。出境時只能帶1瓶酒,2條香煙,入、出境時,請勿為陌生人攜帶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