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反目成仇的「兄弟」—越南。概括性的說一下
歷史淵源:
在歷史上,越南地區一直作為中國的郡縣歸屬於中國。隨著五代十國末年越南王朝從中國南漢獨立以及宋朝收復安南失敗越南正式成為被中國政府承認的獨立藩屬國。
近代以來,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國戰斗的經歷,中越兩國共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斗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
中越緊張:
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並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份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
中越開戰: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國公開下達了准備開始自衛還擊作戰的通知。1979年2月17日晨, 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分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一側巡邏,海軍部分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廣西、雲南參戰的解放軍、支前民兵共犧牲6,954人,傷210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擊斃越軍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擊斃越軍37,000人。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 (1944-1994)》(軍事譯文出版社有中譯本),1979年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個晝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戰斗,越南消滅和重創了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稱中國傷6萬餘人,還有2萬被擊斃。東西兩路軍都沒有打到河內,打到涼山就收兵了,不必要越南簽定條約,中國新華社對世界發表聲明,中國全線陸續收兵.
目前兩國已就陸地部分確定邊境線,越南歸還小部分領土,但現今仍侵佔我南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並與美國石油公司聯合勘探南海石油資源,採取少說多做的方針,企圖與南海周邊國家共同蠶食南海資源。雖然中國政府已喊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和平構想,但越南仍聲稱對南海擁有全部主權,無視中國抗議,多次單獨向聯合國提交所謂的南海劃界案,對我國領土野心越來越大,這是值得當今中國所警惕的。目前中國還是對越採用「和為貴」的政策。
㈡ 越南越北合一是為什麼呢哪個和中國親
越南一直都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在殖民戰爭時分為了南越和北越兩個政權。南越是美國扶植的, 北越是胡志明主席領導的共產黨政權,當然是北越和中國親了。越南自稱是中國的弟弟。呵呵。
南北越統一的原因和經過如下:
南越和北越政權的產生:
1904年開始,越南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革命家潘佩珠流亡海外成立越南維新會,後來在1912年見到中國的辛亥革命成功,並於中國廣州改組為越南光復會,此團體成員曾先後潛回越南發動武裝起義,試圖推翻法國殖民政權,卻因倉促的行動與裝備的落後而遭遇失敗。之後潘佩珠於1925年遭到法國殖民政權特務的綁架[4],並押解回越南而終生軟禁。到了1930年,越南的共產主義革命家胡志明得到蘇聯莫斯科的協助,組建了印度支那共產黨,並開始在北越領導對抗殖民運動。
1940年,日本進侵越南,美國為了對抗日本的侵略而對胡志明革命勢力提供軍事支持,並承諾戰後支持越南尋求獨立。1945年,日軍宣布投降之際,胡志明在河內宣告獨立並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但美國和法國政府達成秘密協議,繼續讓法國殖民政權統治越南,胡志明轉而向蘇聯尋求支助。1954年,當北越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指揮和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再次宣告獨立,並立即得到蘇聯和中國更廣泛的支持。為了跟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對抗,法國政府在日內瓦和會(1954年)上宣布將權力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阮福晪(保大皇帝),並成立名為「越南國」的南越政府而和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府抗衡。阮福晪並且委任了吳廷琰為首相。1955年,吳廷琰在美國的支持下簽署法令廢除皇室,並宣布自立成為「越南共和國」的總統。
南北統一經過:
受到美國等西方反對共產主義制度的國家支持,以吳廷琰為首的南越政府拒絕在最後期限1955年7月前和北越政府就普選問題進行磋商。南越拒絕遵守巴黎協定,並宣布成立共和國,北越隨即由胡志明宣布建國。為保障南越政府的發展,美國在1960年代對南越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從不間斷,直到1973年南北雙方簽訂停火協議為止。之後,美國從南越撤軍(參考越戰)。
兩年後的1975年4月30日,北越軍隊擊敗南越政府,成立「南越南共和國」,翌年兩越在北越領導下統一。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次戰爭總共導致三百八十萬人死亡,其後遺症在戰爭結束之後二十年也未能平息。香港的越南船民直到1997年之後才全部被遣返越南。
㈢ 對越反擊後,越南五大「親華派」結局如何其中有一人逝於北京
對越反擊戰後,越南國內的五大「親華派」命運各異。鄧春區,這位曾對中國紅軍充滿敬意的領導人,雖經歷權力起伏,但始終為中國與越南關系的改善付出努力,1988年病逝於北京。武元甲,越南軍隊的重要創建者,盡管在越南戰爭中失勢,但在黎筍去世後,他試圖修復與中國的關系,但最終於2013年逝世。阮文靈在越南政壇上經歷了起落,1998年去世。朱文晉因與中國緊密聯系,曾被排斥,1983年去世。黃文歡則因政治立場不同,選擇留在中國,1991年在北京逝世,被越南視為叛變者。
親華派的命運反映了越南與中國千絲萬縷的歷史聯系,以及越南對與中國合作的依賴。隨著中國的影響力增強,越南認識到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的重要性。然而,這些親華派的結局也揭示了越南政治的復雜性和對國內政治勢力的調整。無論過去如何,越南與中國的關系始終是其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考量。
㈣ 中國與越南戰爭發生的過程和原因是什麼 中國與越南戰
中越戰爭發生的原因是: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最後的結果是:中國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
(4)越南為什麼開始親華擴展閱讀:
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
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
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㈤ 中越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
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戰爭影響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