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
如下:
1,韓國: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基礎的節日,是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一天。
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有很多,有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等傳說。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有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等習俗。中國人春節都要吃年糕,韓國人春節也有專門講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餐」。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
2,日本:春節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鍾聲,第二天互相拜年。
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價錢從1000日元到上萬日元不等。由於非常受歡迎,福袋往往年前就開始預售。
3,越南: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4,新加坡:農歷春節即將來臨,在華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氣氛最濃厚的節日。
聖誕節一過,大街小巷和商業區就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一片喜氣洋洋。牛車水各個中國傳統式的店鋪里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傳統的新年歌曲,好不熱鬧!
5,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與中國大致相同,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時,喜歡帶一些橘子,進門送給主人,橘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
6印度尼西亞:印尼華族慶祝春節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一般是全家聚餐,年輕人喜歡在賓館飯店,但老年人喜歡把兒孫叫到身邊,在家裡吃年夜飯,敘敘家常、發發紅包,其樂融融。在大餐館和星級酒店的餐廳團聚,在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能欣賞傳統的舞龍、舞獅及武術與民族歌舞表演。
6,中國: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國百姓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B. 越南 過年和中國有什麼不同
一、越南在各方面都繼承了中華文化
越南地區才宋朝之前,曾經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秦始皇嬴政統一東方六國之後,並沒有停止戰爭。在北方,秦始皇收復了水草豐滿的河套地區。在南方,則是征服了百越地區。從那個時候開始,越南就開始成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在漢朝統治時期,越南地區隸屬於交州。到了唐朝統治時期,越南地區又隸屬於嶺南道。在五代十國時期,越南原本隸屬於南漢政權。由於軍閥混戰嚴重,越南地區的部落首領,脫離了南漢的控制。宋朝建立以後,由於需要面對遼國的巨大威脅,因此一直沒有精力南下。在明朝統治的前期,明朝曾經短暫控制了越南。但由於自身的損失太大,明朝最終不得不從越南撤回了官員和軍隊。從一系列的關系來看,越南和中原王朝的關系非常緊密。中華文化對周邊各國的影響都非常大,越南自然也不例外。
在越南、韓國、日本等幾個仍度過春節的國家中,越南各方面的習俗與中國最接近。在中國的春節中,需要祭祖、吃年夜飯、長輩發壓歲錢、貼春聯等等。這些常見的風俗,在越南都能找到。每逢春節,越南普通百姓也會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在邊境地區的百姓們,甚至會觀看對面的煙火晚會。越南和中國一樣採用了農歷,因此春節和我國是同一天。在日本,春節就是元旦。越南人貼的春聯很有意思,由於越南已經不再使用漢字。一般的越南春聯都是用越南文字書寫的,但對於比較講究的家庭來說,仍舊會使用漢字書寫的春聯。在我國,春節前或者春節後,需要祭祖或者掃墓。越南在大年除夕那天掃墓,與我國部分地區一樣。至於年夜飯的食材,請大家聯想雲南省、廣西自治區的年夜飯,越南的年夜飯和這兩個省地區不多。
二、越南繼承了一些非常傳統的中華風俗
在越南春節中,人們會在大門上插上桃樹枝。在我國北方地區,春節時期,桃樹還沒有發芽。由於氣候不一樣,在越南地區,桃樹已經在春節前後發芽。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春節習俗,在我國唐宋時期,還有春節插桃樹枝的習俗。但是隨著一系列王朝的更替,這個傳統在我國已經沒有了。越南作為鄰國,反而繼承了插桃樹枝的傳統。無獨有偶,除了插桃樹枝,還有插綠的說法。在越南的春節期間,普通的越南家庭里都會插上一株綠色的植物,象徵著春意盎然的一年。這也是一個傳統的中華習俗,目前在越南還能看到。在我國嶺南地區,有過春節買鮮花的傳統,和越南的插桃樹枝、插綠比較接近,但是又不完全一樣。我國很多比較古老的春節習俗,在我國已經看不到了,在越南、韓國等國家反而能夠看到。
過年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越南人也是一樣。我國各地區的餃子餡都不一樣,在越南,由於牛羊肉比較昂貴,越南的餃子以豬肉餡或者魚肉餡為主。最近10年,越南的經濟發展比較快,出現了我國90年代末期或者21世紀初期的情況。隨著,物質的豐富,越南人的春節越來越精彩。目前,韓國、日本的很多大企業在越南的設立了工廠,很多越南年輕人進入工廠做工,也是一年到頭才回家。在這樣的情況下,越南版的春節相親出現了。不過,越南相親是有規矩的。男孩一般穿的比較正式,女孩則穿傳統的奧黛。男孩前往女孩的家,當然不能空手去。一般會帶一些水果和大米,這是越南的習俗。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的長大,越南的年輕人們也渴望城市的生活。一些在外企工作的年輕人,還買上了汽車。言而總之,我國農村曾經出現的問題,在越南基本上也會出現。
C. 越南的民俗
越南婚禮習俗:居住在越南北部的萊州省的芒族(Mang),屬於高棉語族的一個分支。芒族人口並不多,只有大約2300人。芒族人成年後,可以自由戀愛結婚,而不是由父母包辦定親,這種習俗在傳統社會中並不多見。在結婚時,女方家長並不向男方索要聘禮,而是兩家把各自的豬,雞,酒,糧食等湊到一起,邀請全村的人來舉行一個婚禮慶典聚會。
結婚後,新郎不能住在女方家中,所以一般都是新娘離開娘家到丈夫家去生活。如果丈夫早亡,新娘可以再婚,但是她不能帶走自己的孩子,必須把孩子留給丈夫家的人撫養。
康族(Khang)人與芒族相距不遠,但是風俗卻大為迥異。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方家長第一次到女孩家提親時要給女方帶兩只小雞,一隻肥豬和一籃子大米作為見面禮。此後,這個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然後,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其中包括50公斤豬肉,4隻小雞,5公斤鹽,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錢。女方的父母必須把女兒送到新郎家中,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麼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後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並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庫哈族的婚禮
在越南的中部地區(廣平,廣治,承天-順化省)居住著孟-高棉語族的另一個分支,庫哈族(Khua),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當男孩子和女孩子雙方同意結婚後,他們分別向自己的父母徵求意見。如果雙方都沒有反對意見,就准備舉辦婚禮了。結婚慶典分為兩個階段,舉辦兩次宴會。
首先是在婚禮前一天晚上,新郎交往的一些小夥子到新娘家,把滿面羞紅的新娘子帶到未婚夫家中。第二天早上,男方派兩名代表到新娘家告訴她的父母新娘已經在新郎家了。他們還要帶一把劍和一串玻璃珠子留在新娘家的前屋,並被犒賞一頓午餐。
第三天,新娘的家人被邀請到新郎家參加婚宴。然後,新郎和新娘一起帶著四隻雞回娘家,正式向新娘的父母和親戚朋友宣布他們結婚的消息。而且新郎必須在新娘家住3天。
以上是婚禮的第一階段,基本上都是雙方家庭的內部事務。第二階段是請全村人參加的婚宴,由雙方家庭共同准備。但是如果男方家庭不是特別富裕,他們也可以推遲舉行全村的婚宴。
搶新娘
在越南北部山區居住的婁婁族(Lo Lo)舉行婚禮只能在陰歷每個月的第10天到第15天期間舉行。婁婁族的青年男女示愛的方式頗為特別。他們用線把竹筒穿起來做成擴音器,男孩子通過自製擴音器向他愛慕的女孩傳達信息,他說:「我非常愛你,我將向你敞開我的心扉。如果你也愛我,我就把你帶回家做我的妻子。」
如果女孩也對男孩有意,她就回答:「你難道不知道我已經愛上你很久了嗎?但是,你要記住,你的愛不應該僅僅表現為甜言蜜語。」
這樣男孩就明白那個女孩已經同意了他的求婚,他應該去准備迎娶心愛的姑娘了。
然後過一些時候,女孩從自己的家裡溜出來—這都是提前計劃好了的—她的意中人夥同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把姑娘「綁架」到男孩子家中,然後他們再到女孩家把情況通知她父母。
五天以後,男方的家長到女孩家裡提親。如果女孩的父母不同意這門親事,他們就要接受罰款。
在舉行婚禮的當天,女方要派兩名代表到到新郎家中,並贈送一籃子黏米飯和一隻煮熟的大公雞。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這兩名代表,並一起吃他們送來的米飯和雞肉。
在越南,不同民族的婚禮風俗都有各自的特點。
越南過年習俗:越南的春節從每年農歷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准備年貨。從「肥肉腌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腌制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盡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拜祭祖先,同時也拜土地、灶君、百藝師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紅燒魚、包肉團、炙肉、腌蕎頭、牛肉等。供拜完畢,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們則要給他們壓歲錢。早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沖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沖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托一個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沖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活動:唱歌跳舞、表演戲劇、舞龍舞獅,最具特色的活動是下人棋。將中國象棋的棋盤畫在地面上,手執木牌(木牌上刻有與棋子對應的車、馬、炮等)的人充當棋子坐在場中。對弈時,由棋手調遣,旁人以鼓聲催行,頗似金戈鐵馬的沙場,有較強的真實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愛。
年初一的禁忌也頗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講粗話、不能借東西、不能討債;還有不能幹農活,否則會驚動土地神,莊稼會遭殃;初一還不能掃地,即使掃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後能動土時再倒。初二、初三兩天,已成家立戶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須向父母致以新年問候、敬贈禮品;若父母已去世,則要帶上供品,到長兄家拜祭父母之靈。初四,人們燒化紙錢、紙衣,以祭送祖先。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頓團圓飯。正月期間,越南民間常有許多活動,統稱為「賞春」。有賞水仙花、鬧花燈、唱戲、民歌對唱、禮拜寺廟、游覽名勝古跡等。
越南各少數民族有各自的過節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習慣以齊放獵槍代替鞭炮,先到溪邊燒香祭禮後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飯;吃年夜飯前要祭祖,飯後不能喝湯,認為喝湯會使莊稼受淹;春節期間,全村或幾個村的人聚集在一起舉行賽歌、跳民族舞、拋綉球等活動。
越南居住習俗:越南人的住房,各民族各具特色。越族人住房一般為土平房或磚瓦平房,住房直接建在地上,房頂是人字架。房屋布局,中為堂屋,兩側為耳房。房後常挖有池塘。房前大多建有院落,有水井、洗澡間和廁所等設施。房檐下常置有一排水瓮或修有儲水池,用以接儲飲用的雨水。房前屋後常有幾棵檳榔樹。屋內正房中央的牆壁設有供台,供奉祖先的牌位。
農村住土房或竹屋很普遍,上邊覆蓋稻草,牆用稻草和泥抹成。房屋正面一般開一扇窗,用油紙糊上,廚房一般緊連著畜舍。泰族、岱依族、儂族、芒族等少數民族,一般住竹木結構的高腳屋,樓上住人,樓下為廚房和家禽畜欄。
越族人的基本居住單位為村,幾十戶以至上百戶組成一個自然村,竹叢和椰林又成為大多村莊的標志。多數村莊建有祠堂或宗廟,是村民平日閑聚和節曰舉行慶祝活動的場所。竹叢、椰林、檳榔樹和祠堂構成了越族人的村莊特徵。
D.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人民有過春節的習俗
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也過春節。
韓國:
跟中國一樣,韓國人在大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團聚,所以,韓國在春節前也有「千軍萬馬回家鄉」的春運,一票難求,不少人通宵排隊,就為了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當然,昔日繁華熱鬧的大都市,在春節時就格外清凈,大街上空盪盪的沒多少人。
中國過春節,大人會給小孩子一個紅包,裡面裝著壓歲錢,表達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韓國人也有壓歲錢。正月初一這天,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但韓國壓歲錢不是裝在紅包里,而是裝在一個白色的信封里。這是因為,在韓國人看來,白色象徵純潔干凈。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國外,第二個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新加坡共600萬人口,華人就有400多萬。由此可見,所以,華人讓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發揚光大。
新加坡很重視春節。新加坡公共假期一般只有一天,連聖誕節都只有一天假日,只有春節會放兩天假。到了春節,新加坡全城張燈結綵、敲鑼打鼓、熱鬧非凡。
新加坡的春節習俗與廣東很相似。比如,春節人們會帶著兩只柑桔拜年。這是因為,廣東話中「柑」與「金」同音,「桔」與「吉」同音,送桔子有送吉祥、送財運的意思。
與中國一樣,新加坡過春節時也會送紅包。不過,沒有結婚的長輩,不能給晚輩發送紅包。原來,新加坡當地習俗認為,沒有結婚的男子給晚輩發紅包,會難以娶妻;而沒有結婚的女子給晚輩發紅包,會難以嫁人。
越南:
與中國過春節不同的是,越南在過年時會買一條活鯉魚,供奉在灶王像前。等灶王像燒掉後,還要將這條鯉魚放回河裡,而不是吃掉。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越南民間說法,鯉魚是龍王的化身,將這條鯉魚放回河裡,可以作為灶王的座駕,載著灶王回到天宮。
日本:
將陽歷的元旦當春節過。元旦是日本人最隆重的節日。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是全國休假日,放假長達6天之久。陽歷12月31日晚,日本人過「除夕」,當晚,日本人要舉家坐在電視機前面,收看日本的「春節聯歡晚會」——「紅白歌會」。1月1日,日本人相互拜年。長輩們也會給小孩子發壓歲錢……
E. 盤點世界各國壓歲錢都給多少
盤點世界各國壓歲錢都給多少
今年春節,很多人發現,隨著物價的上漲,壓歲錢也是「坐地起價」。幾年前的一二百元,現在基本已拿不出手,而發出去的一個個動輒上千元的紅包也讓70、80後叫苦不迭。記者發現,除了中國外,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國也都有著發紅包的傳統。越南甚至同樣飽受著紅包上漲之痛。唯有新加坡,壓歲錢仍保持著討吉利的傳統,兩元錢就可以討得孩子歡喜。
中國
壓歲錢看漲
外媒稱中國家長「壓力山大」
《華盛頓郵報》觀察說,對於中國的90後甚至00後的孩子們來說,與往年相比,今年他們的新年願望有了明顯改變。價值不菲的電子產品成為了他們的新寵。「哪個家長能抵抗住孩子強烈的要求呢?」文中如是說道,隨著中國家長越來越有錢,孩子們的壓歲錢也逐年看漲。少的幾百元,多則萬元。有的家長統計,春節期間總共花出去的紅包在六千到一萬元,相當於部分工薪階層一到兩個月的工資。
樂了孩子,苦了家長。對於這個現象,外媒稱,中國現在有個流行的詞是——壓力山大。
馬來西亞《星報》網站也注意到,很多中國孩子在過年時更願意收到一台iPad作為新年禮物,文中風趣地說,「比起壓歲錢,這個更實在,當然,也更讓長輩們心疼。」
越南
壓歲錢也「變味兒」
和中國一樣的煩惱
從前,越南人過年給孩子的壓歲錢一般只是小面額,但隨著經濟發展,越南人也有同中國人類似的壓歲錢「變味兒」的煩惱。
在越南,給壓歲錢最初是指將銅錢穿起來,用紅線綁成龍形或寶劍形,放在孩子的床腳或枕邊,以震懾妖魔鬼怪,讓孩子安心睡眠。之後壓歲錢演變為新年送紅包,意味著能給人們帶來喜悅和幸運。
實際上,這種習俗很有可能傳自中國:越南語中一個表示壓歲錢的詞「lixi」,就源於中國南方地區的「利是」一詞。
從前長輩給孩子的壓歲錢並不多,象徵性地給個500或1000越南盾(1元人民幣約合3300越盾),有時不給錢,就給塊糖果。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給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
按照眼下越南的行情,根據個人關系的親疏遠近,壓歲錢一般從5000到10萬越盾不等。原本長輩給孩子壓歲錢是體現對孩子的美好祝願,如今卻成了一種負擔。
越南網站介紹了這樣一個笑話:一名農村婦女的哥哥在城裡做官,每年大年初二,她就讓自己孩子到大舅家串門,以便能得些壓歲錢,有一年竟拿回了300萬越盾,比種田一年的收入還多。
越南專家因此呼籲,應引導孩子正確理解壓歲錢的含義,合理使用壓歲錢,讓這一傳統習俗發揮積極作用。
新加坡
2-10新元不等
不比錢數比個數
新加坡的經濟發達,但在壓歲錢上反而最吝嗇。新加坡人上門拜年,也發壓歲錢,但是新加坡家長給孩子派發的「紅包」,數量雖多但分量很輕。他們給的對象是孩子和未婚的男女青年,只要對方來拜年,都有「紅包」拿。
不過,打開「紅包」抽出的可能只是一兩張二新元票面的新幣(一元人民幣合0.2新元),最多也就是十新元(一般都是雙數),不到人民幣五十元。不過,孩子們也並不介意,因為孩子們互相「攀比」的是誰拿了多少個「紅包」,而不問你拿了多少壓歲錢。
在新加坡人看來,「紅包」的作用只在於給孩子節日的氣氛,增加家庭的溫馨,是區別其它節日的一項內容。
日本
經濟不景氣
壓歲錢15年來最少
日本小孩子雖然也能拿到壓歲錢,但受到日本經濟蕭條影響,壓歲錢今年大打折扣。
據《京都新聞》27日報道,日本京都中央信用銀行26日發布的「2012年壓歲錢大調查」結果顯示,由於日本經濟不太景氣,甚至很多家庭一整年的收支是赤字,所以今年日本孩子們平均每人拿到壓歲錢35661日元(約合人民幣2926元),比去年平均額減少525日元,也是自1997年以來最少的一次。
該調查從1月4日至6日進行,從學齡前兒童至高中生約1173人參與。
對於壓歲錢怎麼花、花在哪,日本《每日新聞》特意做了一份調查,排在首位的是「買游戲」;第二位是「存下來」;第三位是「買書」,但第四位「買玩具」的比例為11.0%,比去年減少了6.3%。
此外,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日本黑社會團體,趁機通過發壓歲錢滲透自己勢力。
據日本《東京新聞》報道稱,日本黑社會團體年末會舉辦年糕大會等例行活動,向普通市民發放壓歲錢。
壓歲錢從1萬日元到3萬日元不等(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50元),壓歲錢的信封上寫有黑社會團體當家的名字。有趣的是,很多中學生聽說有壓歲錢拿,都飛奔而去。這樣的舉動已經受到日本警察的關注。
韓國
壓歲錢給外匯
漂亮又保值
韓國人過農歷新年,特別重視年初一的「祭禮和歲拜」儀式。祭禮完畢,晚輩要向父母和其他長輩磕頭拜年,行「歲拜」禮,而長輩則要給晚輩壓歲錢。
或許是富國的共同特點,韓國人的壓歲錢和新加坡人一樣,也不算多。一般來說,給尚在讀小學的孩子5000韓元至1萬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78韓元);給初中生1萬韓元至2萬韓元;給高中生2萬韓元至3萬韓元。
然而,由於近年來物價上漲,經濟形勢不好,韓國人也面臨著壓歲錢的苦惱。不過,韓國人的對策更具創新性。
韓國一家銀行就推出了「外匯壓歲錢」。這種分為3種套裝的「外匯壓歲錢」,由美元、人民幣、歐元、加元和澳元這5種貨幣中的3張至5張紙幣組成,樣式豐富多彩,售價最貴的不過4.85萬韓元,深受家長的歡迎。
一些家長認為,這種外匯壓歲錢,不僅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匯率知識,而且外幣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可謂一舉多得。
背景資料
「壓歲錢」習俗從何而來?
「壓歲錢」因何而來有多種說法,其中一說認為,源於北宋的一次偶然事件。
據史籍《桯史》記載,北宋神宗年間,某年春節夜晚,當時的朝廷樞密副使(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南陔,跟隨著大人在汴梁(今河南開封)的街頭觀燈遊玩,不料,被歹人掠走。
歹徒本准備勒索王韶一筆錢財,但逃跑途中,聰明的南陔在看見途經的車子後,大聲呼救。歹人連忙放下南陔,倉皇逃跑。後來,宋神宗得知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
此事流傳到民間後,人們紛紛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過年的時候,除了給孩子們買爆竹、吃食外,還要專門給孩子們一些壓驚的零用錢,並稱之為「壓歲錢」。
《清嘉錄》中說:「長幼度歲,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意思就是說,大人在春節時都要給孩子用紅繩子穿的百枚銅錢,稱之為「壓歲錢」。
F. 外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新加坡
柑橘是必購年貨。新加坡華人在拜年時,一定用一個精緻的小紙袋裝上兩個柑橘作為賀年禮,以表達「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的多重祝福。「紅包」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年「紅包」將被「金包」代替。因為金、藍、黑和白被認為是今年新加坡的吉利色,而華人不喜歡在春節用素色,所以多選金色。
馬來西亞
華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而他們也過春節。為此,教堂大年初一開放,供這些教徒做彌撒,教堂還允許華人的舞獅隊到教堂舞獅,象徵興旺發達。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孩向未婚女孩拋蘋果,而女向男拋柑橘,希望未來找一個如意郎君或溫柔女孩。
伊拉克
為數不多的華人們喜歡吃從底格里斯河裡打撈上來的螃蟹,可伊拉克本國人因為不知如何下嘴,不吃螃蟹。哈尼店的伊拉克老闆一般只進少量的螃蟹,如果趕上哪家中國公司來人多,或是使館舉辦活動采購,這家小店的東西就會被搶購一空。所以,要想在節日里能保證吃上螃蟹,就要隔三差五到這家店逛逛。然而,美國的部分華人卻在春節忌吃螃蟹,因其有橫行霸道或不行正路之名,可見同宗、異地文化的差異。
美國
每逢春節,紐約標志性建築帝國大廈上的1327隻彩燈就會一改往日美國星條旗的紅、白、藍三色,亮起華裔喜愛的紅色和金色,表示對中國農歷新年的祝賀。這一形式至今已延續了6年。
加拿大
由於當地中餐文化的興盛,許多華人都選擇在餐館吃年夜飯,然而在飯桌上,有兩種習慣是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演變而來的:一個是人們交談大都輕聲細語,少有高談闊論,另一個是個人飲酒隨意適量,少有酩酊大醉。
澳大利亞
春節正逢盛夏,民間便以龍舟賽作為春節慶典活動的壓軸戲,往往能吸引數十萬觀眾。此外,墨爾本有世界最長的巨龍,長150米,有100多年的歷史。每年春節,200多名健壯的澳洲人和華人扛著這條巨龍走街串巷,喜慶至極。
北極
2002年2月16日,我國第一支純粹民間性質的北極探險隊飛向北極,並於除夕在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的朗伊爾城舉辦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極地春節聯歡晚會,在極地燃起了紅紅的中國火焰。
印度:餓肚子
印度人在新年這天實行禁食,從凌晨直到午夜。過了午夜,各家才品嘗准備好的飯菜,互相祝賀新年。
法國:存酒喝光
法國人有一種迷信,認為除夕家中有剩酒,來年會交厄運。只有乾乾凈凈,才能迎來一年的好日子。因此,他們寧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將家中的酒喝個精光。
波蘭:吃青菜
波蘭少女在過新年時,要穿上特色的兔行衣服吃青菜,據說吃了青菜會事事順心如意。
巴拉圭:不食煙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將年終的最後5天定為「冷食日」。這5天,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時鍾聲敲響後,才能開始點火烹煮佳餚,大擺宴席歡度新年。
馬達加斯加:忌吃肉
在馬達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時間內不準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類。元旦這天,夫婦要向雙方父母贈雞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贈送雞腿,表示關心和友誼。
越南:禁止喝湯
越南北方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燒香、磕頭,並打一桶水煮年夜飯。煮好後,先祭奠祖宗,然後全家吃年夜飯。吃這頓飯的時候,絕對禁止喝湯。他們認為,喝了湯,種下的莊稼就會受澇。
匈牙利:忌食飛禽
匈牙利人除夕夜不吃禽類,因為他們認為吃雞、鴨、鴿等飛禽,來年的幸運便會飛走。他們在新年送親友的禮物,大都喜歡禮物上有打掃煙囪工人和小肥豬的圖形,打掃煙囪當然是除舊的象徵,胖乎乎的小肥豬,令人喜歡,含意也喜歡。人們在形象上尊重小肥豬,但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他們新年的傳統食品是油炸小乳豬,那是要拿小肥豬開刀的!
保加利亞:打噴嚏得牛羊
你若在保加利亞人家吃年夜飯,一定要打噴嚏,這樣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當地習俗認為,第一個打噴嚏的人會給全家帶來一年的幸福。於是主任走向自己的農場,將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隻羊,第一頭小牛,或第一匹馬駒牽過來,送給第一個打噴嚏的客人,這個噴嚏打的多麼值得啊!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蒙古: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G. 每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
1.韓國
韓國雖然在春節期間也貼春聯,但是韓國的春聯不同於我國的紅底黑字而是白底黑字的,而且中國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那天貼春聯,而韓國在立春那天貼春聯;
除夕夜裡守歲,有別於中國用鞭炮震懾年獸的故事,韓國則是為防一種名為夜光鬼的怪獸,傳說這種怪獸喜歡偷走住戶的鞋子,一旦他的鞋子被偷走,那麼新的一年他的好運也被偷走了。但夜光鬼喜歡數數,所以他們會在自家院子里放上竹簍等眼多的物品來保護 「鞋子」;
韓國春節也會祭祀祖先,包壓歲錢等,但是不同中國統一紅色的紅包,韓國的紅包五顏六色,其中最常見的是白色;
韓國春節會穿上傳統的韓服,喝年糕湯和辣白菜象徵新的一年團團圓圓。
H. 越南曾是中國藩屬國,獨立後他們還依舊過春節嗎
越南古稱安南,在兩年多年的中國帝制社會中有一半多的時間歸於中國王朝統治,其文化受中華文明影響巨大且深遠,至今越南古籍依舊是以漢字為主書寫而成,其諸多風俗習慣與中國也一脈相承。春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節日,在被中原王朝統治期間,春節這項習俗也自然而然的由中原傳至越南並被其吸收發展,至今日越南依舊會過春節,只不過與中國春節在許多細節上有所差異。
I. 越南人過年有什麼習俗
★越南春節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春節活動
花市是越南春節重要活動之一。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各式氣球、彩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歷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繽紛,喜氣洋洋。
★春節特色
◇貼春聯、福字
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另外,越南人也愛在家裡貼上「福」、「喜喜」等字樣和福、祿、壽星的形象,還有各種傳統年畫,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年糕
本地華人過春節必備年糕等食品,越南人也不例外,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餅。年粽做法跟我們吃的粽子一樣,不過越南年粽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間包上200克豬肉和150克綠豆沙,外裹芭蕉葉。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豬肉和綠豆沙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生。
◇爆竹
從前越南人過年也放爆竹,不過1995年起越南政府已禁止民間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
◇守歲
華人過年有除夕守歲習俗,越南人也一樣。除夕夜人們便穿上節日盛裝,不約而同湧上街頭,年輕女子還穿上越南旗袍。零時,當電台播出國家領導人春節講話,節日氣氛達到高潮。隨後人們還采一根樹枝回家。這風俗叫「采綠」。在越南語中,「綠」和「祿」同音。「采綠」就是「采祿」,意味著把吉祥如意帶回家。
◇新春第一位客人會帶來好運
越南人過春節照例放幾天假,也有到親友家拜年的風俗。最早到家裡拜年的客人特別受重視,據說他會給主人帶來好運。越南人稱之為「沖家」或「沖地」,其意義跟「沖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會約請自己最親近最尊敬的朋友,作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
◇文娛活動
除了親友間互相拜訪,新春期間越南各地街頭、公園和公共娛樂場所,連續幾天舉行各種文娛活動,演出越南傳統戲劇、歌舞、雜技、武術、摔跤、舞獅等,還有盪鞦韆、下人棋、斗雞、斗鳥等民間活動,整個越南沉浸在節日氣氛之中。
★越南過年習俗多
越南的春節從每年農歷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准備年貨。從「肥肉腌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腌制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盡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拜祭祖先,同時也拜土地、灶君、百藝師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紅燒魚、包肉團、炙肉、腌蕎頭、牛肉等。供拜完畢,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們則要給他們壓歲錢。早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沖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沖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托一個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沖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活動:唱歌跳舞、表演戲劇、舞龍舞獅,最具特色的活動是下人棋。將中國象棋的棋盤畫在地面上,手執木牌(木牌上刻有與棋子對應的車、馬、炮等)的人充當棋子坐在場中。對弈時,由棋手調遣,旁人以鼓聲催行,頗似金戈鐵馬的沙場,有較強的真實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愛。
年初一的禁忌也頗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講粗話、不能借東西、不能討債;還有不能幹農活,否則會驚動土地神,莊稼會遭殃;初一還不能掃地,即使掃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後能動土時再倒。初二、初三兩天,已成家立戶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須向父母致以新年問候、敬贈禮品;若父母已去世,則要帶上供品,到長兄家拜祭父母之靈。初四,人們燒化紙錢、紙衣,以祭送祖先。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頓團圓飯。正月期間,越南民間常有許多活動,統稱為「賞春」。有賞水仙花、鬧花燈、唱戲、民歌對唱、禮拜寺廟、游覽名勝古跡等。
越南各少數民族有各自的過節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習慣以齊放獵槍代替鞭炮,先到溪邊燒香祭禮後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飯;吃年夜飯前要祭祖,飯後不能喝湯,認為喝湯會使莊稼受淹;春節期間,全村或幾個村的人聚集在一起舉行賽歌、跳民族舞、拋綉球等活動
J. 朝洲過新年有哪些習俗
潮人移居海外,也把家鄉時年八節的習俗帶到居留地。春節和元宵是海外潮人最隆重慶祝的傳統節日。
泰國的潮人眾多,春節的氣氛相當濃厚。無論是華人,還是泰人,都把春節視為重要的節日。雖然春節在泰國並不算是公假日,政府部門和銀行都還照常上班。但許多公司,特別是華人所經營的公司、廠家和商店,都在春節期間放假,一般要到初四以後才正常上班。公司的老闆們,在春節前,都會給員工派「紅包」、發「壓歲錢」。通常從臘月中旬開始,在曼谷的唐人街——耀華力、三聘和石龍軍一帶,過年的氣氛就一天比一天濃。商人們爭相推出各式各樣的年貨。許多商店,竭力把最熱銷的商品陳列在商店門口,甚至擺到馬路邊。寫春聯的、賣求神拜佛用品的攤位接二連三。除了附近的人們來這里籌辦年貨外,做批發的商人們也雲集於此,購買貨物,轉賣到內地。平時都要塞車的道路,更幾乎水泄不通。在曼谷的大大小小商店、商行里,到處張貼著「財源廣進」、「招財進寶」、「生意興隆」、「貨如輪轉」、「出入平安」等彩標;與春節有關的各類商品,都擺在最顯眼的地方。春節前後,有些大商行,還在室外用霓虹燈裝飾成中泰文的「新正如意」、「新年發財」字樣,或在附近插上彩旗,在商行里播放著中國音樂,以烘托節日的氣氛。大年初一,給長者拜年,親戚互相拜年,這種傳統在潮州人中間沿襲至今。
越南與中國一樣過春節,慶祝活動相當隆重。每年春節,在越南城鄉的潮州人都喜氣洋洋,互相拜年,給老幼送「壓歲錢」,在家中的廳堂里擺上「大吉」(潮州柑)和橄欖迎賓。元宵節一到,越南各地的潮人都舉行盛大的文化盛會和演出神功戲,尤以胡志明市的潮籍鄉親的慶祝活動為盛。從正月十四至月底,胡志明市潮州義安會館廣場上遍插五色彩旗,盪漾著悠揚悅耳的潮樂,該市統一潮劇團和各潮樂團體,每晚都在這里演出慶元宵神功戲。不但吸引當地潮籍鄉親前來觀看,越南南方的蓄臻、堅江、薄寮、芹苴、金甌、朱篤等省的潮籍同鄉,也趕來參加慶元宵活動。有的甚至寄宿於親友家中,一住數日,直至慶元宵活動結束後才返回。農歷正月十五日,各潮人古樂團體一清早就在廣場上表演醒獅和舞龍等節目,然後繞各大街道遊行,沿途各族民眾夾道觀賞,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