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寮國和越南以前是同一個國家嗎
寮國和越南以前是從來不是同一個國家。
周朝至漢朝時存在越裳或者叫撣國,曾向周成王與王政君時代獻雉。唐代時中部及北部存在一堂明國或叫道明國,國王是高棉人,即是所謂的陸真臘或文單國。
七世紀至九世紀屬真臘國,是所謂陸真臘,文化屬於孟高棉文化。九至十四世紀屬吳哥王朝。高綿衰弱後東南亞北方有一庸那伽國。是佬族與其他泰人對抗高棉的國家。
十三世紀這里有稱為老抓,老丫,撾家與潦查的老族小國,最大是勐騒瓦。
瀾滄王國時期
公元1353年建立瀾滄王國,為寮國歷史鼎盛時期。「瀾滄」為音譯,其寮國語原意為「百萬大象」。建國者是法昂,受柬埔寨吳哥王朝支持,勢力至雲南的十二版納(車理)。國都川銅,後改名為琅勃拉邦。瀾滄王國為明朝屬國,在嘉靖始稱南掌。十五世紀時曾受越南黎聖宗侵略,在川壙省盆蠻地區置鎮寧府,琴姓老族酋長投降。十六世紀為躲避緬甸遷都萬象。明朝曾置寮國軍民宣慰司。瀾滄一直向越南納貢至1694年。
三王國時期
18世紀分裂為琅勃拉邦王國、萬象王國、占巴塞王國。
外邦征服時期
1779年至十九世紀被暹羅征服。
1827年,越南明命帝(聖祖)乘萬象阿努王與暹羅(泰國)交戰之機,立即出兵實行分割寮國,攫取大片領土。1827年五月,暹軍侵佔了萬象城,阮朝迫不及待地就於六月強迫寮國以「自願歸附」為名,昭阿努為鎮寧防禦使(下領七縣)。
昭阿努帶著人丁、田畝冊上呈阮朝,隨後又以同樣的手段,吞並了萬象地區,在那裡設鎮靖府,侵佔了華潘省桑怒地區,在那裡設置了鎮蠻、鎮邊二府;搶佔了甘蒙地區(今甘蒙省),在那裡設置了鎮定府;強取了沙灣拿吉地區(今沙灣拿吉省),在那裡設置了樂邊府和甘露九州。阮朝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不勞寸矢」使吞並了寮國三分之二的大片領土。
1893年淪為法國保護國。
Ⅱ 越南古時所稱的臘國是指什麼國家
真臘(Kmir), 又名占臘,為中南半島古國,其境在今柬埔寨境內,是中國古代史書對中南半島吉蔑王國的稱呼。真臘國很早就出現於中國古代史書的記載之中,遠及秦漢。
Ⅲ 天竺、渤尼、暹羅、真臘、錫蘭. 分別是今天的哪個國家﹖
1、天竺: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稱。西漢以來所說的身毒、天竺、信德均是梵語sindhu的音譯,是確指印度河流域的輻射區的,而非整個南亞大陸。
2、渤泥:是亞洲加里曼丹島北部汶萊一帶的古國。中國史籍又稱為浡泥、佛泥、婆羅。浡泥共轄14州。首都居民達萬人。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龍腦香。百姓「煮海為鹽、釀秫為酒」。
3、暹羅:是中國對現東南亞國家泰國的古稱,主體民族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紀開國,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四個時代。
1939年6月24日改國號為「泰國」,1945年復名「暹羅」,1949年再度改名為「泰國」,沿用至今。
4、真臘:又名占臘,為中南半島古國,其境在今柬埔寨境內,是中國古代史書對中南半島吉蔑王國的稱呼。真臘國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古代史書的記載之中,遠及秦漢。
5、錫蘭:即斯里蘭卡,是個熱帶島國,位於印度洋海上,英聯邦成員國之一。中國古代曾經稱其為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
Ⅳ 越南北方與南方不是一個民族,就我了解在一、二百年以前不是這樣的疆域而且北方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樓上的一樣不準確。
確切的說,越南南北方在古代都有部分地區是中國領土。
越南北方,古代是百越的領地,在秦朝被征服,屬於桂林郡。漢朝時向南征服,大概達到今天承天-順化省地方,建立了九黃郡和日南郡,統稱交趾或者交州。
越南北方被中國控制的地區主要是今天紅河平原地帶,不包括西部山區,民族主要是越族。大概在唐朝以後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南部在漢代就分離出去,據說是當時的縣丞性曹的建立的,國名叫做占婆,中國叫占城。主要民族是占族和真臘族(就是柬埔寨高棉族)。
北方建立的國家,最初叫交趾國,後來自稱「大越」,開始擴張,在大概明朝後期滅亡了南方的占婆國,然後繼續向南,佔領了湄公河三角洲附近的水真臘國家,領土基本上成型。
也就是說,越南從北到南,是:越國、占婆國、真臘國。除了真臘,前兩個都曾經是中國的領土。
越國實際上在五代以後就沒有被中國實際管轄了,占婆在唐代就沒有。在唐代占婆又叫做「林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舊唐書》,有相關記載。明朝打算收復所有的「漢唐故地」,曾經佔領過越國,但是因為民族關系沒搞好,又受到當地土著的反對最終撤退。占婆則根本就沒到過,是「不征之國」。
Ⅳ 真臘國的史籍記載
真臘國,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屬國也。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南接車渠國,西有朱江國。其王姓剎利氏,名質多斯那。自其祖漸已強盛,至質多斯那,遂兼扶南而有之。死,子伊奢那先代立。居伊奢那城,郭下二萬余家。城中有一大堂,是王聽政之所。總大城三十,城有數千家,各有部帥,官名與林邑同。其王三日一聽朝,坐五香七寶床,上施寶帳。其帳以文木為竿,象牙、金鈿為壁,狀如小屋,懸金光焰,有同於赤土。前有金香爐,二人侍側。王著朝霞古貝,瞞絡腰腹,下垂至脛,頭戴金寶花冠,被真珠瓔珞,足履革屣,耳懸金璫。常服白疊,以象牙為屩。若露發,則不加瓔珞。臣人服制,大抵相類。有五大臣,一曰孤落支,二曰高相憑,三曰婆何多陵,四曰舍摩陵,五曰髯多婁,及諸小臣。朝於王者,輒以階下三稽首。王喚上階,則跪,以兩手抱膊,繞王環坐。議政事訖,跪伏而去。階庭門閣,侍衛有千餘人,被甲持仗。其國與參半、朱江二國和親,數與林邑、陀桓二國戰爭。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徵伐,因而用之。其俗非王正妻子,不得為嗣。王初立之日,所有兄弟並刑殘之,或去一指,或劓其鼻,別處供給,不得仕進。
人形小而色黑。婦人亦有白者。悉拳發垂耳,性氣捷勁。居處器物,頗類赤土。以右手為凈,左手為穢。每旦澡洗,以楊枝凈齒,讀誦經咒。又澡灑乃食,食罷還用楊枝凈齒,又讀經咒。飲食多蘇酪、沙糖、秔粟、米餅。欲食之時,先取雜肉羹與餅相和,手擩而食。娶妻者,唯送衣一具,擇日遣媒人迎婦。男女二家各八日不出,晝夜燃燈不息。男婚禮畢,即與父母分財別居。父母死,小兒未婚者,以余財與之。若婚畢,財物入官。其喪葬,兒女皆七日不食,剔發而哭,僧尼、道士、親故皆來聚會,音樂送之。以五香木燒屍,收灰以金銀瓶盛,送於大水之內。貧者或用瓦,而以彩色畫之。亦有不焚,送屍山中,任野獸食者。
其國北多山阜,南有水澤,地氣尤熱,無霜雪,饒瘴癘毒蟲。土宜粱稻,少黍粟,果菜與日南、九真相類。異者有婆那娑樹,無花,葉似柿,實似冬瓜;奄羅樹,花葉似棗,實似李;毗野樹,花似木瓜,葉似杏,實似楮;婆田羅樹,花葉實並似棗而小異;歌畢佗樹,花似林檎,葉似榆而厚大,實似李,其大如升。自余多同九真。海中有魚名建同,四足,無鱗,其鼻如象,吸水上噴,高五六十尺。有浮胡魚,其形似<魚且>,嘴如鸚鵡,有八足。多大魚,半身出水,望之如山。每五六月中,毒氣流行,即以白豬、白牛、白羊於城西門外祠之。不然者,五穀不登,六畜多死,人眾疾疫。近都有陵伽缽婆山,上有神祠,每以兵五千人守衛之。城東有神名婆多利,祭用人肉。其王年別殺人,以夜祀禱,亦有守衛者千人。其敬鬼如此。多奉佛法,尤信道士,佛及道士並立像於館。
大業十二年,遣使貢獻,帝禮之甚厚,其後亦絕。 貞臘國,在林邑西北,本扶南之屬國,「昆侖」之類。在京師南二萬七百里,北至愛州六十日行。其王姓剎利氏。有大城三十餘所,王都伊奢那城,風俗被服與林邑同。地饒瘴癘毒。海中大魚有時半出,望之如山。每五六月中,毒氣流行,即以牛豕祠之,不者則五穀不登。其俗東向開戶,以東為上。有戰象五千頭,尤好者飼以飯肉。與鄰國戰,則象隊在前,於背上以木作樓,上有四人,皆持弓箭。國尚佛道及天神,天神為大,佛道次之。
武德六年,遣使貢方物。貞觀二年,又與林邑國俱來朝獻。太宗嘉其歷遠疲勞,錫賚甚厚。南方人謂真臘國為吉篾國。自神龍以後,真臘分為二:半以南近海,多陂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處,謂之陸真臘。亦謂之文單國。高宗、則天、玄宗朝,並遣使朝貢。
水真臘國,其境東西南北約皆八百里,東至奔陀、浪州,西至墮羅缽底國,南至小海,北即陸真臘,其王所居城號婆羅是拔。國之東界有小城,皆謂之國。其國多象。元和八年,遣李摩那等來朝貢。 真臘,在占城南,順風三晝夜可至。隋、唐及宋皆朝貢。宋慶元中,滅占城而並其地,因改國名曰占臘。元時仍稱真臘。
洪武三年,遣使臣郭徵等齎詔撫諭其國。四年,其國巴山王忽爾那遣使進表,貢方物,賀明年正旦。詔賜《大統歷》及彩幣,使者亦給賜有差。六年進貢。十二年,王參答甘武者持達志遣使來貢,宴賜如前。十三年復貢。十六年遣使齎勘合文冊賜其王。凡國中使至,勘合不符者,即屬矯偽,許縶縛以聞。復遣使賜織金文綺三十二、磁器萬九千。其王遣使來貢。十九年遣行人劉敏、唐敬偕中官齎磁器往賜。明年,敬等還,王遣使貢象五十九、香六萬斤。尋遣使賜其王鍍金銀印,王及妃皆有賜。其王參烈實毗邪甘菩者遣使貢象及方物。明年復貢象二十八、象奴三十四人、番奴四十五人,謝賜印之恩。二十二年三貢。明年復貢。永樂元年,遣行人蔣賓興、王樞以即位詔諭其國。明年,王參烈婆毗牙遣使來朝,貢方物。初,中官使真臘,有部卒三人潛遁,索之不得,王以其國三人代之,至是引見。帝曰:「華人自逃,於彼何預而責償?且語言不通,風土不習,吾焉用之?」命賜衣服及道里費,遣還。三年遣使來貢,告故王之喪。命鴻臚序班王孜致祭,給事中畢進、中官王琮齎詔封其嗣子參烈昭平牙為王。進等還,嗣王遣使偕來謝恩。六年、十二年再入貢。使者以其國數被占城侵擾,久留不去。帝遣中官送之還,並敕占城王罷兵修好。十五年、十七年並入貢。宣德、景泰中,亦遣使入貢。自後不常至。
其國城隍周七十餘里,幅員廣數千里。國中有金塔、金橋、殿宇三十餘所。王歲時一會,羅列玉猿、孔雀、白象、犀牛於前,名曰百塔洲。盛食以金盤、金碗,故有「富貴真臘」之諺。民俗富饒。天時常熱,不識霜雪,禾一歲數稔。男女椎結,穿短衫,圍梢布。刑有劓、刖、刺配,盜則去手足。番人殺唐人罪死;唐人殺番人則罰金,無金則鬻身贖罪。唐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婚嫁,兩傢具八日不出門,晝夜燃燈。人死置於野,任烏鳶食,俄頃食盡者,謂為福報。居喪,但髡其發,女子則額上剪發如錢大,曰用此報親。文字以麂鹿雜皮染黑,用粉為小條畫於上,永不脫落。以十月為歲首,閏悉用九月。夜分四更。亦有曉天文者,能算日月薄蝕。其地謂儒為班詰,僧為薴姑,道為八思。班詰不知讀何書,由此入仕者為華貫。先時項掛一白線以自別,既貴曳白如故。俗尚釋教,僧皆食魚、肉,或以供佛,惟不飲酒。其國自稱甘孛智,後訛為甘破蔗,萬曆後又改為柬埔寨。 州南之門,實為都會,有城周圍七十餘里,石河周圍廣二十丈,戰象幾四十餘萬。殿宇凡三十餘所,極其壯麗。飾以金璧,鋪銀為磚,置七寳椅,以待其主。貴人貴戚所坐皆金杌。歲一會,則以玉猿、金孔雀、六牙白象、三角銀蹄牛羅獻於前。列金獅子十隻於銅台上,列十二銀塔,鎮以銅象。人凡飲食,必以金茶盤、籩豆、金碗貯物用之。外名百塔洲,作為金浮屠百座,一座為狗所觸,則造塔頂不成。次曰馬司錄池,復建五浮屠,黃金為尖。次曰桑香佛舍,造裹金石橋四十餘丈。諺雲:富貴真臘者也。氣候常暖,俗尚華侈,田產富饒。民煮海為鹽,釀小米為酒。男女椎髻。生女九歲,請僧作梵法,以指挑童身,取紅點女額及母額,名為利市,雲如此則他日嫁人宜其(7)室家也,滿十歲即嫁。若其妻與客淫,其夫甚喜,誇於人:我妻巧慧,得人愛之也。以錦圍身,眉額施{珠}〔朱〕。1酋豪出入,用金車羽儀,體披瓔珞,右手持劍,左手持麈尾。法則劓、刖、刺配之刑,國人犯盜,則斷手足、烙胸背、黥額,殺唐人則死,唐人殺番人至死,亦重罰金,如無金,以賣身取贖。地產黃蠟、犀角、孔雀、沉速香、蘇木、大楓子、翠羽,冠於各番。貨用〔金〕銀、黃紅燒珠、龍段、建寧錦、絲布之屬。據島夷志略(中華書局中外交通史籍叢刊蘇繼庼校釋本,一九八一年,69、70)改、補。
Ⅵ 真臘國的經濟文化
歷史上的真臘是一個專制的封建王國,國王為國家最高統治者,掌握王國全部地區的人民﹑水﹑土地﹑森林和山脈,其下設立眾多的王親國戚充任的官僚的官僚機構協助國王統治,在官僚機構之下則是的普通人民,這樣便構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等級森嚴的封建秩序。
在這種就古代來說較先進的統治制度的促進下,真臘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他們在吳哥地區建立了以大型蓄水池為基礎,以一系列縱橫交錯的溝渠網為骨架,直接溝通洞里薩湖的龐大規整的水利工程設施,這個水利工程,既保證了雨季時的儲水之用,又保證了旱季時的居民用水和農田灌溉之需,為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地便利,使真臘人民能夠迅速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出發達的封建農業經濟,而發達封建農業經濟又進一步帶來了封建手工業經濟的發展,使得真臘人民能夠製造出耒﹑鐮﹑鋤等先進的農業工具和牛車和馬車等先進的交通工具,同時發達封建農業經濟也催生了海水制鹽、釀酒、織布等附屬行業,封建經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使商業和文教得到長足的進步,當時的真臘,全國設有102所醫院,121個商旅驛站,擁有眾多的能推算星月斗轉等復雜天文現象的通天文者。 真臘國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常年溫和濕潤,四季如春,主要糧食作物稻穀,一年可三至四熟,其它作物也十分豐富,林木、椰竹﹑沉香﹑黃蠟﹑豆蔻﹑紫梗﹑大風子油等是真臘的特產。還有石榴﹑甘蔗﹑芒果等熱帶果品,應有盡有。犀牛﹑大象等珍禽異獸及淡水魚類,也馳名於世。
Ⅶ 真臘國領土范圍多大
真臘國原為扶南的北方屬國,位於湄公河中下游,今柬埔寨北部和寮國南部,其領土包括今柬埔寨以及寮國南部、越南南部,最盛時西與緬甸鄰接。
Ⅷ 真臘國的歷史沿革
公元前至公元初年後的一段時間,大約相當於中國的秦漢時代,真臘為當時的東南亞古國扶南的屬國,在扶南國的北方,國王姓剎利氏。
公元6世紀中葉,柬埔寨北方的吉蔑部落開始興起,勢力不斷擴大,並有真臘,後真臘國公主嫁扶南國王子巴法瓦爾曼(Bhavavarman)為妻,真臘原國王去世,真臘公主駙馬巴法瓦爾曼繼位為真臘國王。
公元7世紀中葉,扶南國王去世,真臘國王巴法瓦爾曼欲兼任為扶南王,與扶南國王法定繼承人,扶南國太子發生糾紛,真臘國王巴法瓦爾曼起兵,武力征服扶南國,將扶南國變為真臘屬國,建都伊賞那補羅城(Isanapura),伊賞那補羅又名伊賞、伊舍。扶南太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公元7世紀末葉,真臘國王剎利·質多斯那徹底消滅了扶南國的殘余勢力,後剎利·質多斯那去世,伊圖那先繼位為真臘國王。
公元705年~707年,真臘國分裂為北方的陸真臘(又名文單國)和南方的水真臘,水真臘國都婆羅提拔,陸真臘國都在今寮國境內。
公元8世紀末葉,水陸真臘俱為當時爪哇地區的夏連特拉王朝控制,成為其屬國。
公元9世記初,水陸二真臘又歸統一,且又重新取得了獨立地位,並於公元802建立了吳哥王朝,建國後的吳哥王朝,國勢強盛,文化繁榮。王城建築雄偉,建有世界聞名的吳哥窟,疆域包括今緬甸邊境和馬來半島北部地區。
公元12至13世紀,吳哥王朝因不斷與暹羅、占婆進行戰爭,國勢日漸衰落,並於公元1431年被暹羅攻佔了首都吳哥,吳哥王朝滅亡,公元1434年真臘復國,並遷都金邊。
Ⅸ 鄭和下西洋到過的30個國家現在叫什麼
明朝鄭和曾率領由200餘艘海船組成的船隊,七下西洋。
鄭和船隊前兩次的出訪行程,均至印度半島南端為止。所至主要國家有:
占城(越南南部)、真臘(柬埔寨)、暹羅(泰國)、蘇門答喇及舊港(印尼蘇門答臘)、浡泥(印尼加里曼丹)、爪哇(印尼爪哇島)、滿喇加(馬六甲)、錫蘭山(斯里蘭卡)、溜山(馬爾地夫)、榜葛喇(孟加拉)、古里(印度卡利卡特)等。
鄭和船隊後五次的出訪行程,向西越過印度半島,行抵中東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的赤道以南,所至主要國家有: 忽魯漠斯(伊朗霍爾術茲)、祖法兒(阿拉伯半島東部)、阿丹(葉門亞丁)、木骨都束(索馬里摩加迪沙)、不喇哇(索馬里巴拉韋)、麻林(肯亞馬林迪)等。
Ⅹ 關於高棉帝國的資料謝謝,急
高棉帝國是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柬埔寨的一個古國。高棉(Khmer)於中國古籍亦稱為吉蔑、閣蔑。
興起
約公元400年,高棉人建立叫作真臘的國家,7世紀中闍耶跋摩一世統治時期最為強盛,勢力直達今日寮國境內和泰國的東北部。高棉人信俸印度教,這一時期接受佛教。真臘衰落,被爪哇人短暫佔領了一段時間。802年,闍耶跋摩二世建立高棉國家,他是一位神王,在吳哥王城作為帝國首都。高棉軍隊擁有數百頭戰象,他們征服了周邊大多數地區。1010-1150年蘇利耶跋摩一世和蘇利耶跋摩二世的統治時期,帝國步入極盛。
衰落
13世紀開始受到安南和暹羅的攻擊,高棉人放棄吳哥,遷都金邊,吳哥王城從此被煙沒在叢林之中。
柬埔寨歷史:
扶南(1世紀 - 約630年)
真臘(約630年 - 802年)
水真臘
(約705年 - 802年) 陸真臘
(約705年 - 802年)
吳哥王朝
(高棉王國)
(802年 - 1432年)
柬埔寨(1432年 - 1864年)
法國統治時期
法屬印度支那聯邦
(1864年 - 1953年) 日本佔領時期
(1941年 - 1945年)
柬埔寨王國(1953年 - 1976年)
民主柬埔寨(1976年 - 1990年)
柬埔寨(1990年 - 1993年)
柬埔寨王國(1993年至今)
柬埔寨歷史:
柬埔寨是東南亞地區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建國於公元1世紀,在古代歷經扶南、真臘時期,其中9到15世紀初的吳哥王朝國力強盛,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16世紀末開始,真臘走向衰落,到了18世紀末,柬埔寨基本上處於強鄰的控制之下,成為屬國。同時,從17世紀到18世紀越南逐步吞並了下柬埔寨的全部領土,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南方。
柬埔寨為中南半島古國,有兩千年以上之歷史。 扶南為秦、漢屬國。《後漢書》稱為「究不事」,《隋書》首先稱為真臘(來自暹粒 Siem Reap 對音)。《唐書》稱為吉蔑、閣蔑(都是Khmer的對音)。宋代稱為真臘,一名真里富,元朝稱為「甘勃智」,《明史》稱「甘武者」,明萬曆後稱「柬埔寨」。「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都是 Camboja 對音,真臘、真里富來自「暹粒」Siem Reap。
西元一世紀時,柬境建立扶南國,奉印度教為國教,故受印度文化影響甚深。扶南王國國都是毗耶陀補羅城(Vyadhapura,梵文:獵人城),在今巴南(Banam)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東入海。高棉語中扶南國王叫Kurung bnam,Kurung(帝) bnam(山),扶南是bnam(山)的對音。扶南國有屬國真臘。公元七世紀中葉,扶南國為北方倔起的真臘所滅,扶南王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9世紀至15世紀出現的吳哥王朝,被稱為高棉帝國,國勢鼎盛,文化燦爛,版圖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國之部份地區。明宣德五年(1430年)暹羅入侵柬埔寨,包圍吳哥城七個月,最後攻破吳哥。因為吳哥太靠近暹羅邊境,柬埔寨放棄吳哥,遷都金邊。
此後柬埔寨國勢衰敗,倍受越南侵略。1863年後又淪為法國保護國。1940至1945年曾遭日軍佔領,戰後於1953年11月9日脫離法國獨立。而後柬國歷經王國(施亞努)時期、高棉共和國(朗諾)時期、赤柬統治(波爾布特)時期、金邊政權(韓桑林)暨三派聯合政府時期、全國最高委員會(四派領袖)時期、駐柬機構(UNTAC)時期乃至目前之聯合政府時期。
柬埔寨君主列表:
[編輯] 扶南王國
[編輯] 混氏王朝(前憍陳如王朝)
不明-68年 柳葉女王 Liu Yi (與混填結婚)
68年-不明 憍陳如一世 即混填
不明 混盤況
不明 混盤盤 在位3年
[編輯] 范氏王朝
201年以前—225年前後 范蔓 (全名為范師蔓Fan Shih-Man)
範金聲 1 乙巳 225 (Fan Chin-Sheng)
范旃 15 乙巳 225
范長 1 庚申 240
243年前後—287年以後 范尋 47 庚申 240
357年前後 竺旃檀 (可能為伊朗人)
[編輯] 憍陳如王朝(跋摩王朝)
憍陳如二世 20 庚戌 410
434年以前—438年以後 持黎跋摩 40 庚午 430
485年前後—514年 闍耶跋摩 44 庚戌 470
514年—不明 留陀跋摩 36 甲午 514
[編輯] 真臘王國
550年—600年 拔婆跋摩一世 (Bhavavarman I)
600年—616年 摩訶因陀羅跋摩 (Mahendravarman)
616年—635年 伊奢那跋摩一世 (Isanavarman I)
639年—657年 拔婆跋摩二世 (Bhavavarman II)
657年—681年 闍耶跋摩一世 (Jayavarman I)
681年—713年 闍耶特維 (Queen Jayavedi)
[編輯] 國家分裂
[編輯] 水真臘(710—781)
8世紀 Queen Jayavedi
不明 Nripatindravarman
不明 Pushkaraksha
婆羅阿迭多 尼栗波提因陀羅跋摩 補什迦羅婆 商菩跋摩 羅貞陀羅跋摩 摩希提婆跋摩 闍耶跋摩一世 11 庚戌 770
[編輯] 陸真臘(615—802)
8世紀 Sambhuvarman
8世紀 羅貞陀羅跋摩一世 (Rajendravarman I)
不明 Mahipativarman
依夏那巴爾曼一世 20 乙亥 615 巴瓦巴爾曼二世 加亞巴爾曼一世 加亞德維
[編輯] 吳哥王朝
與真臘為同一國家。王朝得名於其都城吳哥。
802年—850年 闍耶跋摩二世 (Jayavarman II)
850年—877年 闍耶跋摩三世 (Jayavarman III)
877年—889年 因陀羅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
889年—900年 耶輸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900年—925年 曷利沙跋摩一世 (Harshavarman I)
925年—928年 伊奢那跋摩二世 (Isanavarman II)
928年—941年 闍耶跋摩四世 (Jayavarman IV)
941年—944年 曷利沙跋摩二世 (Harshavarman II)
944年—968年 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968年—1001年 闍耶跋摩五世 (Jayavarman V)
1001年—1002年 優陀耶迭多跋摩一世 (Udayadityavarman I)
1002年 闍耶毗羅跋摩 (Jayaviravarman)
1002年—1050年 蘇耶跋摩一世 (Suryavarman I)
1050年—1066年 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
1066年—1080年 曷利沙跋摩三世 (Harshavarman III)
1090年—1107年 闍耶跋摩六世 (Jayavarman VI)
1107年—1113年 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一世 (Dharanindravarman I)
1113年—1150年 蘇耶跋摩二世 (Suryavarman II)
1150年—1160年 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二世 (Dharanindravarman II)
1160年—1166年 耶輸跋摩二世 (Yasovarman II)
1166年—1177年 特裡布婆那迭多跋摩 (Tribhuvanadityavarman)
1177年—1181年 空位
1181年—1215年 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1219年—1243年 因陀羅跋摩二世 (Indravarman II)
1243年—1295年 闍耶跋摩八世 (Jayavarman VIII)
1295年—1308年 因陀羅跋摩三世 (Indravarman III)
1308年—1327年 因陀羅闍耶跋摩 (Indrajayavarman)
1327年—1336年 Jayavarman Paramesvara
1336年—1340年 Trosok Peam
1340年—1346年 Nippean Bat
1346年—1351年 Lompong Raja
1952-1357年暹羅統治,1352年—1357年 空位
1357年—1363年 Srei Soryatey
1363年-1373年 Boromraja I
1373年-1393年 Thommasaok
1393年 暹羅統治
[編輯] 金邊王朝
吳哥王朝放棄首都吳哥,遷往金邊續存。
1393年—1463年 奔哈·亞 (Ponthea Yat)
1463年—1469年 Narayana Ramadhipati
1469年—1485年 Sri Bodhya
1485年—1504年 Thommaraja
1504年—1512年 斯雷·索空托·巴特 (Sri Sukonthor)
1512年—1516年 乃依·坎 (Ney Kan)
1516年—1566年 安贊一世 (Ang Chan I)
1566年—1576年 Barom Reachea I
1576年—1594年 哲塔一世 (Chettha I)
1594年 暹羅統治
1594年—1596年 Reamea Chung Prey
1596年—1599年 Barom Reachea II
1599年—1600年 Barom Reachea III
1600年—1603年 Chau Ponhea Nhom
1603年—1618年 Barom Reachea IV
1618年—1622年 哲塔二世 (Chettha II)
1622年—1628年 空位
1628年 奔哈·托 (Ponhea To)
1628年—1642年 Outey
1630年—1640年 Ponhea Nu
1640年—1642年 Ang Non I
1642年—1659年 Chan
1659年—1672年 Barom Reachea V
1672年—1673年 哲塔三世 (Chettha III)
1673年—1674年 Ang Chei
1674年—1675年 Ang Non
1675年—1695年 哲塔四世(Chettha IV)一次統治
1695年—1699年 Outey I
1698年—1701年 安恩 (Ang Em)一次統治
1701年—1702年 哲塔四世(Chettha IV)二次統治
1702年—1703年 Thommo Reachea II 一次統治
1703年—1706年 哲塔四世(Chettha IV)三次統治
1706年—1710年 Thommo Reachea II 二次統治
1710年—1722年 安恩(Ang Em) 二次統治
1722年—1738年 Satha II
1738年—1747年 Thommo Reachea II 三次統治
1747年 Thommo Reachea III
1747年—1749年 Ang Tong 一次統治
1749年—1755年 哲塔五世 (Chettha V)
1755年—1758年 Ang Tong 二次統治
1758年—1775年 Outey II
1775年—1796年 Ang Non II
1796年—1806年 空位
1802年—1834年 安贊二世(Ang Chan II)
1837年—1841年 Queen Ang Mey
1841年—1860年 安東 (Ang Duong)
1860年—1904年 諾羅敦·安·吳哥 (Norodom)
1904年—1927年 西索瓦 (Sisowath )
1927年—1941年 西索瓦·莫尼旺 (Sisowath Monivong )
1941年—1955年 諾羅敦·西哈努克 (Norodom Sihanouk)
1955年—1960年 諾羅敦·蘇拉瑪里特(Norodom Suramarit)
1960年—1993年 空位
1993年—2004年 諾羅敦·西哈努克 (Norodom Sihanouk)
2004年至今 諾羅敦·西哈莫尼 (Norodom Sihamoni)
扶南:
扶南國也稱夫南、跋南,是中南半島的一個印度化古國,建國於公元1世紀,《漢書》中稱為究不事,遺址在今柬埔寨境內,奉印度教為國教,受印度文化影響甚深。扶南王國國都在公元五世紀在毗耶陀補羅城(Vyadhapura,梵文:獵人城),在今巴南(Banam)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東入海。高棉語中扶南國王叫「山帝」(Kurung bnam),Kurung(帝) bnam(山)。扶南是高棉語bnam(山)的對音。
《梁書》:「扶南國,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灣中,去日南可七千里,在林邑西南三千餘里。城去海五百里。有大江廣十里,西北流,東入於海。其國輪廣三千餘里,土地洿下而平博,氣候風俗大較與林邑同。出金、銀、銅、錫、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鸚鵡。其南其南界三千餘里有頓遜國,……羈屬扶南。頓遜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毗騫國,去扶南八千里。……扶南王數遣使與書相報答,常遺扶南王純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圓盤,又如瓦塸,名為多羅,受五升,又如碗者,受一升。……扶南東界即大漲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諸薄國。……扶南國俗本裸體,文身被發,不制衣裳。」
歷史
紀元前,扶南國有開國女王,名柳葉。扶南國之南,有徼國,有人名混填,有一天夜裡,夢見天神賜弓,混填早晨起來,便到廟中神樹下,果然得到一把神弓,隨即按照夢中指示,乘船入海,入扶南外邑。扶南國女王柳葉部眾,見混填船到,立刻派出船舶,圖謀奪取,混填張弓射柳葉船,飛箭貫穿船面,射中柳葉侍從,柳葉大驚失色,舉眾投降混填。混填成為扶南國,納柳葉為妻,生七子,各分封王,治理七邑。後來其中一位邑王混盤況,運用陰謀手段,離間其餘六位邑王,讓他互相猜疑,然後起兵將六個邑王消滅,派遣自己的幾個子孫,分治各邑,稱為小王。
盤況年九十餘死,立中子盤盤繼位為扶南王,將以國事委任大將范蔓管理。盤盤在位三年死,扶南國人共同推舉大將范蔓為王。范蔓勇健有權略,以兵威攻伐鄰國,各鄰國都服屬扶南國,范蔓自號為「扶南大王」。扶南大王范蔓雄才大略,建造大船,渡漲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孫等十餘國,開地五六千里,在位二十多年。後來扶南大王范蔓在伐金鄰國時得病,派遣太子金生代行。
2世紀初范蔓姊有子,名范旃,為二千兵將領,篡范蔓自立為王,並遣人先詐騙太子金生,然後殺金生。
東吳黃武四年(225年)扶南國王范旃遣使來吳國,取海路歷時一年余到印度恆河口,再取陸路,歷時四年來到東吳,獻琉璃。孫權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國。
240年扶南國王范旃遣使天竺茂倫王朝。2
扶南國先王范蔓死時,有乳兒名范長,藏匿民間。范長二十歲時,結國中壯士,襲殺扶南王范旃。但後來范旃大將范尋又殺范長而自立為王。
西晉晉武帝太康(280年-289年)中,扶南國遣使貢獻。
東晉晉穆帝(357年)扶南王竺旃檀奉表獻馴象 南朝齊(479年-502年)時,扶南國僧人僧伽婆羅乘海舶來中國,到來南齊國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傳佛教。
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扶南國遣使獻方物。
天監三年(504年)梁武帝以扶南國王憍陳如闍耶跋摩為安南將軍。
天監五年(506年),梁武帝蕭衍詔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曼陀羅在京城扶南館翻譯佛經,前後16年。
天監十一年(512年)、十三年(514年)、十六年(517年)、十八年(519年)扶南國遣使獻方物。
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年),僧伽婆羅在建康逝世。
550年前扶南國勢力強盛,有眾多屬國,包括真臘國、頓遜國等 國王稱為古龍(Kurung)。
6世紀中葉,扶南國一王子巴法瓦爾曼(Bhavavarman)娶真臘國公主為妻。後真臘國王去世,真臘公主駙馬巴法瓦爾曼繼位為真臘國王。當扶南國王去世後,真臘國王巴法瓦爾曼欲兼任為扶南王,與扶南國王法定繼承人-扶南國太子-發生糾紛;真臘國王巴法瓦爾曼起兵,武力征服扶南國,將扶南國變為真臘屬國。扶南太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7世紀末葉,扶南國被真臘國王剎利·質多斯那滅。
扶南國王
扶南國王多姓范,來自梵文varman,王者。
女王柳葉
混填
混盤況
盤盤
范蔓
范旃
范長
范尋
竺旃檀
憍陳如闍耶跋摩
真臘:
真臘占婆碑名 kmir,為中南半島古國,在今柬埔寨境內。 真臘在秦、漢是扶南屬國。《後漢書》稱為「究不事」,《隋書》首先稱為真臘(來自暹粒 Siem Reap 對音)。《唐書》稱為吉蔑、閣蔑(都是Khmer的對音)。宋代稱為真臘,一名真里富,元朝稱為「甘勃智」,《明史》稱「甘武者」,明萬曆後稱「柬埔寨」。「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都是 Camboja 對音,真臘、真里富來自「暹粒」Siem Reap。
真臘原為扶南的屬國之一,在扶南北方,國王剎利氏。
6世紀中葉,真臘國公主嫁扶南國一王子巴法瓦爾曼(Bhavavarman)為妻。後真臘國王去世,真臘公主駙馬巴法瓦爾曼繼位為真臘國王。當扶南國王去世後,真臘國王巴法瓦爾曼欲兼任為扶南王,與扶南國王法定繼承人,扶南國太子發生糾紛;真臘國王巴法瓦爾曼起兵,武力征服扶南國,將扶南國變為真臘屬國,建都伊賞那補羅城(Isanapura),伊賞那補羅又名伊賞、伊舍。扶南太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7世紀末葉,真臘國王剎利·質多斯那滅扶南國。
剎利·質多斯那去世,伊圖那先繼位為真臘國王。
真臘與中國關系
隋大業二年(606年)真臘國王派遣大使朝貢。
唐神龍年間(705年—707年)真臘國分裂為北方的陸真臘(又名文單國)和南方的水真臘;水真臘國都婆羅提拔,陸真臘國都在今寮國境內。9世紀初水陸二真臘又歸統一。
宋政和六年(1117年),真臘國王派遣大使朝貢,賜朝服。
宋宣和二年(1120年),詔封真臘國王與占城。
南宋建炎年間(1127年—1130年),占城入侵真臘,真臘國屢戰屢敗。
南宋慶元年間(1195年—1200年)真臘國大舉反攻,佔領占城,納入版圖。這時真臘國擁有戰象近二十萬頭,國土七千里,成為南海強國。
元朝置為占城省。
元成宗鐵穆爾在元貞二年(1296年)派遣周達觀出使真臘。周達觀和他的大使團駐吳哥一年。回國後周達觀寫了關於真臘風土民情的報告《真臘風土記》。
明洪武六年(1374年),真臘國王忽兒那派遣使臣奈亦吉郎獻方物。
明永樂二年(1404年),真臘國王參列婆匹牙派遣使團九人朝貢。
9世紀至15世紀出現的吳哥王朝,被稱為高棉帝國,國勢鼎盛,文化燦爛,版圖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國之部份地區。
明宣德五年(1430年)暹羅入侵高棉帝國,包圍吳哥城七個月,最後攻破吳哥。因為吳哥太靠近暹羅邊境,高棉帝國放棄吳哥,遷都金邊。此後中國歷史文獻中稱此國家為柬埔寨。
網路的資料這里就不追述了,請點擊鏈接你就可以看到了。
網路地址:http://ke..com/view/158541.htm
詳細介紹了一下古代高棉帝國的情況,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