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70年代中越戰爭情況有哪些
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勝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惡化,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開戰的越南戰爭初期,共產主義的中國也和越南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對越南的統治者法國不信任。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敵人。
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實施「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侵略了與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把屬於中國領海范圍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製造邊境沖突,侵犯中國領土。中國當局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但當時的國際上多數國家卻認為是中國入侵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還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指責。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約20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十五萬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戰斗素質、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完成各個階段的作戰任務。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南軍隊;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據戰後中國軍方發表的統計:中國軍隊死6954人,傷14800多人;殲滅、擊潰越南人民軍的第3師、345師、356師,越軍死傷約52000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建設施、廠礦等。而當時負責該項破壞任務的中國軍人透露,被中國軍方破壞的設施多數是中國在抗美援越期間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戰爭評述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中國對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觀點與美國、蘇聯兩超級大國在多個領域多有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援形成了在戰略上合圍的態勢。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中國不對外國勢力低頭的一貫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台老闆」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暫時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緩和了關系,也樂於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一下蘇聯的「小嘍羅」越南,以報其侵越戰爭被打敗的「一箭之仇」。中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了戰爭。
按照戰後綜合各方發布的戰爭評述:「中國軍隊在戰爭發動後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將越軍逐回國內」來看。越南確實是占據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占據是象徵性和少量的。不然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沒可能在120分鍾後就能將越軍逐出國境。而且中國在「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在越南國內沒有「占據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雙方都退回到實際控制線內,不存在「侵略佔領越南領土」的情形。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到和平態勢。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沖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戰後中國軍方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
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沖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雙方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從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
『貳』 中越 戰爭中國軍隊打到越南什麼地方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狹義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中越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中方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中國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中國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國邊防部隊在廣西方向,突入越南縱深20-40千米,攻佔了高平和涼山2座省會城市,以及河廣和茶靈等11座縣城,基本殲滅越軍2個師、3個團和9個營,大部殲滅2個團和6個獨立營,部分殲滅14個團和1個裝甲旅,共計40671人。雲南方向,突入越南縱深40千米,攻佔了老街和柑瑭2個市,以及孟康、沙巴、壩灑、封土和保勝5座縣城,前出郭參、鋪樓、外波河、黃連山口、封土地區,共殲滅16481人(其中斃敵13524人,俘敵849人,傷敵2108人)。兩個方向共殲敵57152人。1980-1989年的輪戰中,中國軍隊共殲滅越南人民軍7000人以上。在整個對越作戰中,中國參戰部隊共斃傷俘越南人民軍和其它武裝人員64152人以上。
對越還擊作戰中,中國軍隊共消耗彈葯2.38萬噸,其中炮彈106萬發,子彈5500萬發。作戰期間,中國軍隊戰傷坦克戰車268輛(被越軍擊毀48輛)。中國人民解放軍犧牲約8100人(包括失蹤955人(雲南方向11人失蹤,廣西方向944人失蹤),負傷約2.3萬人,被俘238人,總計約31000人。
根據昆明軍區後勤部編寫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廣西、雲南參戰的解放軍、支前民兵共犧牲6,954人,傷210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擊斃越軍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擊斃越軍37,000人。根據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50年
(1944-1994)》(軍事譯文出版社有中譯本),1979年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個晝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戰斗,越南消滅和重創了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稱中國傷6萬餘人,還有2萬犧牲。
謝謝
望採納!
『叄』 對越自衛反擊戰從哪幾個口岸進兵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1
『肆』 中越自衛反擊戰是從廣西雲南邊境的哪個地方攻入越南的 東興有嗎
戰線較長,主要是雲南金平、河口一帶,廣西龍州、靖西一帶。這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示意圖,你可以對比著中國地圖看一下
『伍』 有關中越之戰的詳細過程
中越戰爭
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勝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惡化,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開戰的越南戰爭初期,共產主義的中國也和越南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對越南的統治者法國不信任。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敵人。
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實施「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侵略了與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把屬於中國領海范圍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製造邊境沖突,侵犯中國領土。中國當局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但當時的國際上多數國家卻認為是中國入侵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還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指責。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約20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十五萬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戰斗素質、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完成各個階段的作戰任務。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南軍隊;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據戰後中國軍方發表的統計:中國軍隊死6954人,傷14800多人;殲滅、擊潰越南人民軍的第3師、345師、356師,越軍死傷約52000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建設施、廠礦等。而當時負責該項破壞任務的中國軍人透露,被中國軍方破壞的設施多數是中國在抗美援越期間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戰爭評述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中國對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觀點與美國、蘇聯兩超級大國在多個領域多有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援形成了在戰略上合圍的態勢。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中國不對外國勢力低頭的一貫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台老闆」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暫時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緩和了關系,也樂於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一下蘇聯的「小嘍羅」越南,以報其侵越戰爭被打敗的「一箭之仇」。中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了戰爭。
按照戰後綜合各方發布的戰爭評述:「中國軍隊在戰爭發動後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將越軍逐回國內」來看。越南確實是占據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占據是象徵性和少量的。不然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沒可能在120分鍾後就能將越軍逐出國境。而且中國在「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在越南國內沒有「占據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雙方都退回到實際控制線內,不存在「侵略佔領越南領土」的情形。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到和平態勢。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沖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戰後中國軍方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
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沖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雙方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從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
『陸』 80年代中越戰爭,中國和越南為什麼會發生沖突
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1975年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在東南亞,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打敗美國,並有蘇聯支持,裝備有蘇式美式裝備的越南開始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越南共產黨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51年印支共產黨二大上,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三國分別建立共產黨。但是這時,越南提出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統三國。在寮國革命成功,政府親越的情況下,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6)中越戰爭越南打入廣西哪裡擴展閱讀:
當時的世界局勢,一是美蘇冷戰爭斗此漲彼消,標志性的事件就是美國退出中南半島及蘇軍入侵阿富汗,蘇修上升的勢頭咄咄逼人;二是中國這個砝碼轉向美國,美國也投中國所好,在台灣問題上明確態度,並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同時中蘇關系越發緊張,兩國基本斷絕往來,蘇聯還在中蘇邊境線陳兵百萬,造成緊張局勢。
具體到印度支那問題上,美蘇中三國的態度非常明確。
蘇聯:支持越南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是從南面制衡中國,二是以中南半島為永久立腳點,拓展全球爭霸事業。
美國:不得已退出中南半島,但絕對不希望蘇聯填補這個力量真空,寧願中國介入以制衡蘇聯擴張勢力。實際上美國一直在為此作準備,1974年1月西沙海戰後,中國能夠控制西沙,沒有美國的默許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絕對不希望自己的身邊出現另外一個強敵,無論如何必須將這個「印度支那聯邦」扼殺在搖籃狀態。
『柒』 79年中越戰爭廣西首府是桂林還是南寧
當然是南寧。
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宣告成立,南寧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
『捌』 中越恩怨兩千年 越南到底搶了多少中國領土
總體來看,其實越南是吃虧的,當然越南在歷史上曾經全國都是中國一部分(宋朝以前),所以搶不搶這個話題其實挺無聊。
中越邊界的變遷
越南從中國宋朝獨立以來,邊界曾經幾度變動。
宋朝時期,廣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土酋儂智高叛亂,被宋朝平定,安南向中國提出了廣源(今越南高平省)、兩峒(廣西那坡縣附近)的領土要求,宋朝皇帝以廣源(今越南高平省)偏遠難守,將廣源州賜予安南。
元末明初,越南乘中國內亂,越過邊界二百餘里,佔領中國的祿州(今越南祿平縣)和西平州(今越南諒山),將國界從現越南諒山西南的鬼門關推進到今天的鎮南關(友誼關)附近。越南還佔領中國廣西思明府所屬的六縣(今越南脫浪縣等沿現中越邊界各縣)。
明朝期間,越南趁中國從越南撤軍,還佔領中國雲南的寧遠州(今越南萊州及其萊州以北地區)。
明朝後期,越南發生內亂,內亂的一方安南王將廣東的六峒地區(現在廣西的北侖河以北一直到廣西的江平)還給中國,在雲南方向,將蝴蝶、普園(中國雲南麻栗坡以北)歸還中國。
清朝初期,雲南建水縣外六猛(今中國的金平縣、越南的封土縣一直到越南萊州以北的地區)內附,也就是明朝雲南的寧遠州回到中國。
清朝雍正年間,越南向雲南推進邊界,從大賭咒河(位於越南黃樹皮縣和河江以南)推進到小賭咒河(現雲南馬關城外小賭咒河),雍正皇帝以越南「累世恭順」,將小賭咒河以外的中國領土賜予越南。
法國侵略越南時期,清朝出兵抵抗法軍,在黑旗軍的幫助下,佔領了越南北方。但是法國也佔領中國台灣的澎湖地區,切斷了大陸和台灣的聯系,並全殲了中國南洋水師。所以李鴻章和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條約規定中越邊界在現界的基礎上進行調整。
因為中越邊界在歷史上從沒有全面勘定過,中國的勘界官員一邊准備談判,一邊派出軍隊佔領邊界附近的有利地形和越南界內對我國非常重要的地區。 中國的勘界官員根據《中法新約》中規定中越邊界在現界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的原則,首先向法國提出了從諒山到高平一線全部劃歸中國的方案(這一方案可以收回從宋朝以來丟失的全部中國領土)。法國談判官員沒有同意;後中國的勘界官員又提出了將越南的文淵縣等三縣(現在越南的同登縣等三縣)劃歸中國的方案,法國談判官員開始同意,但是後來又耍賴,最後條約中還是沒有收回。因此中法(越)邊界條約中國方面的得失是:
在廣東方向(現在已經全部劃歸廣西省)上,越南的飛地江平、黃竹、石角、句冬(現在廣西欽州的江平、黃竹)劃歸中國。清史說:廣東西南江平、黃竹一
帶,從思勒拓展邊界到海,南北計四十里,東西共六十里。
在十萬大山中,有一塊三不管地(即廣東不要、廣西不要、越南不要),條約規定這塊地區劃歸中國,十萬大山分茅嶺、峒中(現廣西峒中)都劃歸中國。嘉隆河八庄等各處越民,因恐懼法國人,而華人有同文同族,所以紛紛向中國官員提出不願意受法人統治,紛紛改換清朝服裝,當中法勘界官員現地勘查邊界時,越民均指認邊界在南,而把自己村莊劃在中國。這種情況在邊界沿線多次出現,使中國收回許多領土。清史上說:廣東欽州界之西境分茅嶺、嘉隆、八庄一帶,拓展邊界到嘉隆河,南北計四十餘里,東西計三百餘里。
在廣西方向鎮南關處,都是險要的高山,是邊防重地。在清朝談判官員的努力下,鎮南關東西數十公里內,中國邊界向越方推進了二十到五十里,使很多險要的地段劃歸中國。
清史說:鎮南關東界原在米強山,現在拓展到派遷山,拓展領土五十里。西界各口拓展二十里。並劃出斜線往西北方向和雲南邊界相接,斜線比歷史邊界拓展二十到五十里,凡是線內的村莊不管中方還是越方,全部歸中國。
廣西龍州西側金龍洞為邊防要地,歷史上為中國管轄,但是當地土官借給越南高平下琅州抵債,該地位於丹桂山脈中,長60餘里,是一個非常險要的隘口,該地包括九十個村莊。在談判官員的努力下,該地和里板三村全部收歸中國。
在雲南方向上,中國收回了第二段的漫沖、董紐兩寨(這兩寨已經被安南侵奪四十餘年,縱橫三十里);第三段定界於綠水河東,拓展邊界四十餘里;第四段,將田蓬、沙人寨等六個村莊劃歸中國,拓展邊界三十多里。以上共拓展邊界一百多里,中國沒有丟失土地。
中國收回了麻栗坡的都龍、猛峒、南溫河,從南丹山以北、西至越南狗頭寨(位於小賭咒河)、東至越南清水河(現在老山下)一帶地方,均歸中國管轄。這段邊界位於大小賭咒河之間,原來中國的南狼,孟康等地還是沒有收回,收回面積約為600平方公里,沒有收回的地區為400平方公里。(明朝大小賭咒河之間1000平方公里原屬於中國,清初雍正皇帝賜予越南)
雲南建水縣外六猛(今中國的金平縣、越南的封土縣一直到越南萊州以北的地區)自乾隆年間內附以來,一直接受中國管轄。但是中國為了換取麻栗坡南面的都龍、猛峒、南溫河地區,這段地區作出妥協,將六猛中的三猛(猛賴(越南萊州),猛梭(越南封土縣)等)劃歸法國。清政府認為,麻栗坡南這塊領土較為肥沃,不僅收回了領土,而且可收地利。而三猛土地,全為山地,不便於管轄,而且當時三猛的土酋在1840年時又向越南外附,並接收了越南的官職,同時也接收中國的官職,屬於兩國共管地。總之,三猛的丟失使中國損失土地面積總共1600平方公里。
所以,總的來看,雲南方向上不包括中國寮國邊界共損失1000平方公里。針對廣東廣西方向來說,這次劃界是對中國有利的。
因此,清法越南劃界對中國來說,得失的土地面積大體相當,但是中國得到的均為靠近海岸和盆地的肥沃土地,而越南得到的是不易管轄的山地(當地傣人既反對漢人又對越人反感)。而且,在劃界時,由於邊界沿線越人恐懼法國人的統治,紛紛易服,要求接受中國的管轄,所以沿原界許多越南村莊都在劃界時劃歸中國。從中國的史書上看,清政府對這次劃界是比較滿意的,認為不包括勘界時法國作出的讓步(實地勘查時,由於清軍已經占據有利地形且當地越民不願意接受法國人統治,勘界時中國已經賺得部分土地),清朝收回的土地何止數百里。法國人的史書上說:我們在劃界時給予了中國以廣泛的領土優惠。實際是,得失土地大體相當,但中國得到的土地較優。
建國以後,越南認為這次劃界對越南不公平,越南吃虧了。對中國提出了廣泛的領土要求。而1979年,中國認為有爭議的領土只有五平方公里。
經過1979年-1989年的中越戰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如廣西與越南交界的庭毫山、法卡山;雲南和越南交界的扣林山、羅家坪大山、老山、者陰山、這些制高點均為我軍控制,邊界上存在的爭議地區,如與越南黃樹皮交界的楠木坪等,總計新增爭議地區200多平方公里,這些領土均是中國軍人流血犧牲換來,且全部為我控制。
1999年的《中越陸地邊界條約》徹底解決了中越陸地邊界問題。
『玖』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打到越南什麼地方
分東、西線進攻。東線我軍突進敵縱深20至40公里,攻佔高平、涼山、河廣、茶靈、廣和、河安、通龍、石安、重慶、長定、文浪、高祿、祿平和同登等城鎮和戰略要地;西線我軍突破敵防禦縱深達40公里,攻佔老街、柑糖二市和壩灑、保勝、孟康、封土、沙巴五座縣城,前出至郭參、鋪樓。越北各重鎮被我軍控制,威逼河內的態勢已經形成,反擊作戰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3月5日,軍委下達撤軍命令。各部隊交替掩護撤退,途中一路實行焦土政策,能拿走的機器設備全部拿走,能破壞的公產全部破壞,是為懲罰。部份傷亡慘重的部隊撤退時拚命盲目掃射放炮,發泄憤懣。我西線部隊於3月13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東線部隊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告一段落。
『拾』 中越自衛反擊戰時期,越南侵入了中國或柬埔寨那些地方幫忙回答一下。有地圖加分。
柬埔寨差點就被打掉的,而中國式沒有被打多少的,就他那點實力能打得到多遠
1976年7月,越方在按「傳統邊界」屬於中國領土的浦營丁主峰東面,蓋起油毛氈房1間,外加兩道木樁,常駐公安兵5至8名,實施軍事佔領。
「在憑祥市的浦營丁地區,越南武裝人員深入我國境內,侵佔我國領土,並且派兵日夜把守,槍口對准我巡邏道,不讓我軍民接近。」
1978年3月,越南當局派遣的武裝人員突然佔領了按「傳統邊界」屬於中國領土的庭毫山。
「78年3月,越南當局派遣的武裝人員突然佔領了這個地區。他們在山上挖戰壕,修碉堡,架設鐵絲網,埋設地雷和竹尖樁,並不時向山下的中國村莊和在田間勞動的中國居民開槍射擊,使我邊境群眾無法正常生產和生活。」
1978年8月25日,驅趕難民的「8.25」友誼關血案發生,越南當局派遣的武裝人員侵佔了按「傳統邊界」屬於中國領土的浦念嶺。
78年8月25日下午17時30分左右,越南當局指派的二百多名越南軍人。他們按照預定的計劃,腰裡別著匕首、手槍和手榴彈,身上掛著裝滿石塊的掛包,手裡揮舞著木棒和石塊,呼嘯成群地從三面沖向我國的浦念嶺……連夜在中國的國土上挖工事和架設鐵絲網。到二十六日下午,記者來到友誼關前,看到他們架設的鐵絲網已把中國的浦念嶺圍了進去,並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形,用石塊打我邊防人員,使得我邊防人員無法從友誼關走到國境線(0公里界碑)執行任務。記者在友誼關上可以清楚看到,二十六日已有二、三十個越南軍人從我國的浦念嶺到達金雞山腳下,深入我國境約一千米,窺測方向。越方架設的鐵絲網已從浦念嶺一直架到我金雞山下。與此同時,越南軍人占據了友誼關西南十多華里中國邊境村莊弄懷兩側的山頭。
還有多處小塊領土被侵佔:河口縣芹菜塘以北、那坡縣平孟公社弄更等地。越軍侵入中國領土縱深數十米至數百米,架設鐵絲網,設置路障,甚至修軍事工事等。
而越南當局認為難以武力占據的中方領土,常常也在附近設置侵略據點,以之為依託,出兵偷偷潛入到中方領土上,埋設地雷和竹尖樁、插竹簽、架設鐵絲網等方式進行「圈地」,阻止中方邊民進入。
侵佔浦念嶺的「越軍在嶺上修築的環形塹壕深達一米三到一米四,還有能容納幾十人的掩體」,在中國領土上偵辦肆意妄為的的越軍,竟然曾得意忘形地揮著拳頭向中國邊防部隊嚎叫:
「不光這里是我們的,連廣東、廣西也是我們的,凡是有木棉樹的地方都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