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越南等亞非市場成光伏產業投資熱點嗎
隨著光伏行業的發展,同時受制於市場容量及電力傳輸等制約,今年我國國內光伏電站的新增數量已明顯下降,因此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但是,由於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進口審查日益嚴格,對中國光伏企業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140億美元,同比下降10.3%,其中對美國出口下滑尤其嚴重。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光伏出口應該何去何從?江蘇品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學勤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主要光伏製造業廠商已經將目光瞄準亞非新興市場,特別是印度、東南亞和非洲等缺電和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的地區。
「東南亞國家若想在經濟上得到騰飛,需要較為開放、穩定、連續地吸引海外企業投資的政策,來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中國在東南亞國家建設的幾乎全部為高效流水線,相信當地政府一定會給予穩定、連續的支持政策。」杜學勤說。
在南亞新興市場中,印度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一個。據記者了解,印度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在世界前20位經濟體中平均日照量排名第一。尤其是拉賈規坦邦有廣袤的沙漠地帶,常年日照充足,平均每年有250-300個晴天。同時,印度政府大力支持光伏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印度光伏裝機容量僅為10GW左右,而印度政府目標是到2022年累計裝機量為100GW。
另外,今年4月17日,越南政府決定對構成光伏項目固定資產的進口貨物免稅。太陽能發電項目、輸變電項目所佔土地可減免土地和水域的使用費、租賃費。種種利好相加,讓越南成為東南亞光伏市場中的重要一環。
在非洲市場,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統計,非洲人口全球佔比15%,約有6億人仍未用上電,電力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非洲GDP的4%。「非洲新能源發展的驅動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政治以及經濟持續地趨於穩定,二是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人口增長,三是基礎設施缺乏的迫切需求,四是工業化進程對電力供給需求的增大,五是新能源成本的持續下降。」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記者。
10月中旬,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也曾在行業發展研究會上提到過相同的看法,「非洲已經是光伏產業投資的新熱點。比如南非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新能源的發展,明確提出到2030年實現新能源發電量占發電總量42%的目標。而摩洛哥政府也已經制定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將占發電裝機容量50%的目標。」
② 你好 我去越南,安裝那個太陽能,他們說有7000塊錢的工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小心進他們的圈套,現在詐騙集團很多,怕你有去無回。還是別想那國外錢
③ 越南順化太陽能板安裝角度
呵呵!常識問題啊!迎向東邊唄!
④ 太陽能電池的美國雙反
美國商務部提高了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反補貼關稅,但維持或削減了對此類產品的反傾銷關稅。此案加劇了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
此案也使美國的太陽能行業出現分歧(一個陣營是在美國擁有大規模製造業務的企業,另一個陣營是依賴中國輸美產品的企業),並引發了北京方面的報復行動。
美國商務部周三表示,將對進口的太陽能電池產品徵收14.78%至15.97%(取決於具體製造企業)的反補貼關稅,顯著高於其在3月份宣布的 2.9%至4.73%的初裁關稅。但美國商務部同時決定,維持或削減其在5月份宣布的反傾銷關稅(針對美方認為定價低得不公平的進口產品)。
購買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的企業的聯盟——平價太陽能運動(Campaign for Affordable Solar Energy)的主席基格·沙(Jigar Shah)表示:「我們高興地看到商務部沒有在初裁的基礎上大幅提高關稅。」
但此案(美國在可再生能源行業展開的首次反傾銷行動)仍是美中之間的一個緊張源。中國已宣布對從美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原料多晶硅啟動反傾銷調查,此舉明顯意在報復。
此案還突顯了美國對來自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體」的同一類進口產品徵收反補貼和反傾銷關稅的有爭議做法;在暫停這種做法23年後,喬 治·W·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在2007年重啟了這項政策。美國一家聯邦法院曾宣告這種做法是不合法的,但事後美國國會通過了相關立法,推翻了法院的裁決。
9月份,就在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宣布在世貿組織(WTO)提起針對中國的訴訟、指控中國向汽車零部件產業提供非法出口補貼的同一天,中國在世貿組織提起了針對美國上述新法的訴訟。
由總部位於德國的SolarWorld公司(其美國業務帶頭敦促開征上述進口關稅)領頭的一群企業,已呼籲歐盟對中國太陽能產品開征類似關稅。但歐 盟案的前景在8月出現變數,因為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當月訪華時表示,她更希望通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