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戰爭的戰役結果
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1176000人死亡(最高估計)、600000人受傷。
中國:參戰17萬人(1979年),1146人死亡,60000受傷。
蘇聯:參戰3000人,16人死亡。
共計死亡:1177462(最高估計)共受傷:604200人以上。 美國:參戰650000人,58220人死亡、303635人受傷、1687人失蹤。
越南共和國(南越):120萬軍隊;220357人死亡(最低估計)316000人死亡(最高估計)、1170000人受傷。
韓國:參戰53000人,5099人死亡、10962人受傷,4人失蹤。
澳大利亞:參戰7672人,521人死亡、3000人受傷。
泰國:參戰10450人,1351人死亡、5000人受傷。
紐西蘭:552人參戰、37人死亡,187人受傷。
中國台灣:參戰人數不詳;1人死亡。
寮國王國30000人死亡,受傷不明。
總計:315384人至412000人死亡,1490000人以上受傷。 越南平民死亡:200000人至2500000人(估計)
柬埔寨平民死亡:200000人至300000人(估計)
寮國平民死亡:20000人(最少)
總計平民死亡:42萬人—250萬人 越南為國家和民族的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戰後,100—250萬南越公民被送進勞改營,估計有165,000名犯人死亡。還有100,000到200,000南越公民被處決。R.J. Rummel估計在被趕到「新經濟區」從事苦役的一百萬南越公民中,五萬人死於重勞動。據聯合國難民署數字,有200,000到400,000越南船民死在海上。在1945年9月2日至1975年4月30日的戰爭中造成了800萬平民的死亡。戰爭結束時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100萬孤兒、200萬寡婦、50萬殘疾人、70萬妓女。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中國和柬埔寨發生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
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越南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盡管美國自建國以來在絕大多數戰爭中都是獲利的,但是越南戰爭卻是美國人的滑鐵盧。戰爭初期國防開支急增,到1966年增加幅度為10%以上。與此同時,1965—1966兩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均超過6%。但隨著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陷入困境,國防開支負擔不斷加重,美國經濟又調頭向下,1967年經濟增長率降到2%。1970年美國經濟增長則完全陷於停頓。事實上,美國從1969年12月爆發經濟危機,到1982年12月經濟才得到復甦。
大陸地區
中國是越南民主共和國最主要的支持國和援助國。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再加上社會制度的因素,中國援助越南800億元人民幣,客觀上加劇了中國經濟的負擔。統一後的越南並未成為中國可靠的盟國,出於擔心國家利益受到中國和柬埔寨民主共和國的損害,越南倒向了蘇聯。1978年12月25日越南侵略柬埔寨民主共和國,破壞了東盟國家的局勢,同時在中越邊境挑起沖突,並在其國內大肆排華。中國於1979年2月17日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教訓越南。
香港地區
1975年越南統一後,有越南難民不斷乘船來港,聯合國在同期推行第一收容港政策,指定香港須首先接收越南難民(港府稱越南船民)。1978年匯豐號事件後,殖民地政府在香港多處地方設立越南難民營,大型難民營包括望後石及深水埗軍營(今西九龍中心),此後不斷有越南人偷渡來港,當局與越南交涉,並遣返越南難民直至2000年望後石難民營關閉為止。
由於越南難民背景不同,香港政府懵然不知而讓北越及南越難民在同一難民營內生活,親共的北越人和反共的南越人曾多次在難民營內進行打鬥,更試過出動駐港英軍鎮壓。由於有部分難民營設置在居民區附近,香港人對經常生事的越南難民反感,越南人在香港的形象十分低落。至今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仍拖欠港府的越南難民處理經費。
膾炙人口的「北漏洞拉」廣播亦是越南難民潮的產物,當時殖民地政府為防止更多越南人來港,實施甄別政策以減少越南難民對香港的負擔。直到今天,因為越南難民問題,香港仍然對越南人實施嚴格的出入境管制,包括禁止他們參與專才計劃。 如同中東戰爭,越南戰爭成為了冷戰中東西兩方新武器、新戰術的試金石,並且由於美國的直接參戰,對美軍1980-90年代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越南戰爭是第一場大量投入直升機進行作戰任務的戰爭;美軍利用直升機快速起降與起降場地需求小的特性,發展出利用直升機快速移動部隊,進行敵後奇襲的空中騎兵戰術,在戰爭期間發揮出相當的效力。此後,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對直升機的倚重進一步增加,直升機空中機動作戰幾乎成為美軍的典型戰術,不過,美軍直升機在越戰後期的損失率節節高升,也顯示出直升機在戰場的脆弱性。
常久以來流行著一種說法,認為越南叢林與農田密布的地型限制了美軍裝甲、坦克部隊的運用,而大大削弱了美軍在傳統武力上的優勢。此論述再加上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裝甲部隊為阿拉伯國家裝配的俄制反坦克導彈重創的戰例,成為了70年代後風行一時的「坦克無用論」的理論依據。然而在實際上,美軍裝甲部隊在越南的部屬與活動受到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的大,更甚至在某些行動中大規模的使用裝甲部隊作戰(如在1965年掃盪湄公河三角洲時,就曾大量投入新式的M113裝甲運兵車,對缺乏重武器的當地北越軍造成很大的沖擊),美軍裝甲部隊在越戰期間的缺乏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交戰對手裝甲兵力上的不足與節制性的運用;直至美軍撤出後,北越軍的裝甲力量才出現長足的成長,不但在越戰末期與南越軍發生過大規模的坦克對戰,同時也在1975年最後的攻勢中發揮舉足輕重的角色。
越南上空的空戰也對美軍戰機發展帶來影響,美國海空軍在質、量上均優於對手北越空軍,但在戰爭的頭幾年間卻無法在空戰中取得優勢,甚至付出了近乎一比一的難堪交換比。美軍戰斗機部隊的拙劣表現之原因在於,作為海空軍主力的早期型F-4幽靈式戰斗機因為當時流行的武裝全導彈化概念而未裝置機炮,而當時導彈的准確性又難以保證,導致美軍飛行員時常出現導彈失靈/脫靶後無法還手的窘境,而美國飛行員教育因全導彈概念而輕視纏斗,編隊戰術上也較為僵化,結果使重型的美軍戰機在面對北越相對輕巧的戰機時陷入苦戰。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美軍開始在F-4E以後的各型戰機上重新加裝機炮、加強飛行員的纏斗訓練及獲得可靠性較高的空對空導彈後,美國戰斗機部隊才得以奪回越南空戰的優勢,將敵我交換比拉大到一比三。此外,北越空軍輕型戰機在戰役期間的活躍表現,讓美軍出現了名為戰斗機黑手黨的戰術、設計概念,從而催生出F-16戰隼式戰機。
東西方的輕兵器代表AK-47和M16也在越戰中被廣泛投入(至今其衍生型仍繼續在各國部隊中服役),自動武器的參戰使單兵火力被提升到二戰時期的數倍─這對廣泛以小股部隊甚至單兵進行游擊、騷擾戰術的北越方面帶來的優勢尤其明顯。美國陸軍及海軍陸戰隊(主要是步兵)在越南被投入一場沒有決定性的正規會戰、由大量的小部隊交戰與搜索構成的「非正規」戰役,而這種戰爭模式中所需求的戰技(諸如偵搜、班─排級的戰斗教範、叢林-住民地戰斗)多是過去美軍所忽略的。同時,美軍當時大量徵招大專學生擔任尉官的制度,也產生了大量不適任的基層幹部;越戰的教訓無疑使戰後的美軍更重視相關的訓練(其中尤以特種部隊作戰方面獲得長足之發展)。此外,防彈衣也首度在越戰期間被美軍大量發配做為單兵防護裝備。
戰後創傷綜合症(PTSD)也因為越戰返國軍人所出現的問題而廣為大眾所知,因而促進了日後對戰爭心理學的研究與發展。 《越南大戰》Green Berets(1968年)
《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1976年,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經典合作)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979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獵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第一滴血2》First Blood 2(1985年)
《第一滴血4》First Blood 4
《野戰排》Platoon(198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漢堡高地》Hamburger Hill(1987年)
《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年)
《野狼呼叫21》Bat*21,(1988年)
《西貢小姐》Miss Saigon(1989年)
《生於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年)
《天與地》Heaven&Earth(1993年)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199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我們曾是戰士》We were soldiers(2002年) 《叢林之狐》系列Viet cong
《戰地風雲:越南》Battlefield Vietnam
《重返狼穴3:越南視線》
《越南地獄》
《使命召喚7:黑色行動》
《彈震症:越南67》
《彈震症2:血跡》
《戰地:叛逆連隊2-越南》
《戰爭之人:越南》
《風起雲涌2:越南》Risingstorm2 Vietnam 《進軍歌》杜友益詞 文高曲
越南軍團,
為國忠誠,
崎嶇路上奮勇前進。
槍聲伴著行軍歌,
鮮血染紅勝利旗。
敵屍鋪平光榮路,
披荊建立根據地。
永遠戰斗為人民,
飛速上前方。
向前!
齊向前!
保衛祖國固若金湯。
越南軍團,
旗標金星,
指引民族脫離火坑。
奮起建設新生活,
打破枷鎖一條心。
多年仇恨積在胸,
為了幸福不怕犧牲。
永遠戰斗為人民,
飛速上前方。
向前!
齊向前!
保衛祖國固若金湯。
《What's Going On》——Marvin Gaye
Mother mother
There's too many of you crying
Brother brother brother
There's far too many of you dying
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
To bring some lovin'here today -Ya
Father father
We don't need to escalate
You see war is not the answer
For only love can conquer hate
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
To bring some lovin'here today
Picket lines and picket signs
Don't punish me with brutality
Talk to me so you can see
Oh what's going on
What's going on
Ya what's going on
In the mean time
Ah what's going on
Right on baby
Right on
Right on
Oh but who are they to judge us
Simply because our hair is long
Oh 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
To bring some understanding here today
OhPicket lines and picket signs
Don't punish me with brutality
Talk to me
So you can see
What's going on
Ya what's going on
Tell me what's going on
I'll tell you what's going on -Uh
Right on baby
Right on baby 內容簡介
越南戰爭開戰伊始在美國就備受爭議。這部饒有興味的歷史著作清晰地講述了美國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就捲入亞洲中南半島事務,並且深刻探究了美國遏制共產主義運動在亞洲蔓延的種種復雜動機,書中向我們揭示了幾個關鍵問題:為什麼艾森豪威爾總統在1954年決定向南越提供援助,而在1965年約翰遜總統卻下令發動戰爭;為什麼北越雖然在1968年的春節反擊戰中失敗但最終取得了政治上的勝利;美國到底從越南戰爭中學到了什麼。本書全面介紹了這場曾讓美國付出56000多條生命的地區沖突,有助於讀者從多個角度了解這一美國歷史上失敗的戰爭。
作者:莫里斯·艾澤曼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美國與越南:錯過的諸多良機 亞洲與太平洋,1948
第二章 美國歷時最長的戰爭的背景 北越與南越,1954—1975
第三章 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原因:1954—1961 湯姆·多利醫生與發生在越南的善惡之戰
第四章 肯尼迪的戰爭:1961—1963 羅伯特·S.麥克納馬拉的反思
第五章 約翰遜的戰爭:1963—1964 1964年的「和平候選人」—林登·約翰遜
第六章 騎虎難下:1964—1965 胡志明小道,1965
第七章 越南戰爭中的美國步兵鮑勃·克雷與美國的痛苦記憶
第八章 地面戰爭:1965—1967 越南共和國,美國軍事力量戰術區,1968
第九章 空中戰爭北越的防空體系,1969—1972河內希爾頓約翰·麥凱恩—廣受歡迎的戰俘政治家
第十章 大後方:辯論與抗議湯姆·海登與芝加哥大街上的善惡之戰
丹尼爾、菲利普·貝里根與天主教反戰抵抗運動「和平與愛情」:越南戰爭與反正統文化
第十一章 春節攻勢春節攻勢,1968年,越南戰爭如何削弱了民主黨
第十二章 尼克松的戰爭:1969—1973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學與反戰運動的命運空中戰爭,1972年大選:「和平在望」
第十三章 戰爭結束作戰失蹤:蘭博與美國的越戰記憶「水門事件」:越南戰爭怎樣毀掉了尼克松的總統職務
南越政權的垮台,1975「越戰老兵紀念牆」
推薦閱讀 Acrossstheuniverse(2007年) 越南大閱兵紀念越戰結束40周年
閱兵式上有學生揮舞「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旗幟。西方社會認識的簡稱「越共」一般是指這支由越南共產黨指揮的游擊隊。
越南在胡志明市街頭舉行盛大閱兵式,紀念越南戰爭結束40周年。
越南人民軍副總參謀長阮國慶中將致辭時說:「430勝利是越南人民的黃金轉捩點。」
2. 騎虎相當是成語嗎成語有騎虎相當嗎
旗鼓相當 騎虎難下
3. 部落能不能騎老虎
不能騎聯盟的,你看到的是副本暴的個節日刷的特殊坐騎,只是像部落的,可以去刷冬泉霜刃豹,和暗夜的很像,但更好看,祖格老虎有巨人塑像HS防裝,就能單刷
4. 什麼是越南侵略柬埔寨戰爭
1978~1990年的越南侵略柬埔寨戰爭越南侵略柬埔寨戰爭是越南當局為實現其拼湊「印支聯邦」、稱霸東南亞的野心。在前蘇聯的慫恿和支持下,對鄰國柬埔寨發動的全面武裝入侵戰爭。它於1990年8月結束,前後歷時11年零8個月。由於柬三方抗越力量的英勇斗爭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越南被迫於1990年從柬埔寨撤軍,拼湊「印支聯邦」的計劃遂告破產。
印支三國人民抗美戰爭勝利後,戰略形勢發生了重大而急劇的變化。一方面,美國從1976年起不再在中南半島駐軍,並避免介入印支地區沖突。另一方面,前蘇聯則出於全球爭霸的考慮,力圖南下印支地區,找到一個擴張勢力的永久立腳點。這與越南尋求靠山以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需要一拍即合。於是,蘇越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結合在一起。在超級大國的支持下,越南當局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在大肆反華排華,全面控制寮國的同時,積極備戰准備入侵柬埔寨,對柬實行武力兼並,以實現其早就懷有的拼湊「印支聯邦」的迷夢。
1975年6月,越南侵佔柬埔寨的威島,同時向柬埔寨提出領土要求,蓄意製造柬越邊界沖突,企圖尋找大規模侵柬的借口。1977年幾次武裝侵柬行動受挫後,更變本加厲地策劃大規模軍事行動。1978年上半年,越南當局決定對柬埔寨實行全面軍事佔領。為了達成入侵行動的突然性和保證戰爭行動的順利實施,越南當局進行了精心籌劃和充分准備。在政治外交上,越南加緊同前蘇聯的勾結,加入「經互會」,把金蘭灣提供給蘇作軍事基地,與蘇簽訂帶軍事同盟性質的《友好合作條約》;對東盟施加壓力,威懾東盟;大規模驅逐華僑,不斷製造中越邊境流血事件,謊稱中國侵略越南;搜羅親越反柬勢力,多次在柬埔寨策劃政變活動。在軍事上,越南當局在西貢秘密成立侵柬前方指揮部,制定入侵計劃,調集部隊,補充給養,加緊訓練。
入侵初期,越軍企圖通過突然襲擊一舉攻佔整個柬埔寨。為此,它集中了18個師共20多萬正規部隊,於1978年12月底分兵5路向柬埔寨發動大規模閃擊戰,准備首先佔領柬埔寨湄公河以東地區,爾後伺機攻佔柬西部地區。為了對付越軍的進攻,柬埔寨迅速進行戰爭動員,擴充軍隊,組建了24個師,共約12萬人,基本沿柬越邊境一線展開,主力集結於金邊地區,有5個新建師配署在縱深地區。
12月25日,越軍開始進攻。第一路2個師另4個團首先沿19號公路向柬軍防禦薄弱的東北地區發起突襲,於1979年1月3日佔領了上丁和戈涅。第二路2個師號2個團在坦克配合下,迅速突破柬軍斯努防禦陣地,繼而沿13號公路北進,於1978年12月30日佔領橘井市。第三路4個師從克列沿7號公路西進,於1979年1月2日進抵湄公河重要渡口洞里貝,並渡河圍攻磅湛。第四路4個師為主攻部隊,一部沿1號公路攻佔柴楨,另一部沿湄公河北進至乃良,然後逼近金邊。第五路6個師另5個團在空軍支援下,沿2、3號公路進占貢呸、茶膠等地,隨後攻入金邊西南地區,切斷4號公路。至此,越軍僅用9天時間便已基本佔領了湄公河以東地區。從1979年1月5日起,越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圍攻柬埔寨首都金邊。柬部隊主動撤離金邊,越軍於1月7日中午進占金邊。隨後,越軍又分3路向柬西部地區推進,至1月12日佔領了柬主要城鎮和交通要道。
柬軍在越軍大兵壓境、突然襲擊的情況下,傷亡巨大,部隊由8萬多人銳減至2萬人。鑒於一線防禦陣地相繼失守,已無法制止越軍長驅直入,為保存實力,遂主動轉移至西部山區和廣大農村,繼續堅持抗越武裝斗爭。他們採取「以游擊戰為主,進行人民戰爭」的戰略方針,化整為零,機動作戰,不斷給侵略者以打擊。與此同時,積極開展政治外交斗爭,號召柬各階層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戰,並努力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
越軍在佔領金邊及柬埔寨大片國土後,在侵柬戰場上加緊進行「清剿」和「掃盪」,同時大力扶植親越政權,向柬大批移民,封鎖柬泰邊境,採用各種手段削弱柬抵抗力量。這些行動,遭到柬埔寨抗越武裝的有力牽制和打擊。柬埔寨愛國抗越武裝主要有三支力量:政府總理喬森潘領導的民柬國民軍;柬前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組建並領導的西哈努克民族主義軍;柬前首相宋雙領導下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軍。為了抗越救國,三方摒棄分歧,於1982年6月組成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實現了三方抗越力量的聯合,從而使柬埔寨抗越斗爭進入了新階段。
三方抗越武裝聯合後,以柬西部山地為依託,不斷襲擾越軍,收復一些失地。隨著抗越力量逐步發展,並針對越軍的作戰特點,柬三方適時將抗越斗爭由柬泰邊境發展到內地,由山地發展到平原,直到金邊及其附近地區。這樣,以柬泰邊境地區為一線,5、6號公路沿線地區為一線,金邊地區為一線的三線作戰局面開始形成,使柬抗越形勢大為改觀。與此相反,越軍的處境越來越困難,進退維艱。在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下,越南被迫於1990年從柬埔寨撤出了侵略軍,拼湊「印支聯邦」的計劃遂告破產。
越南當局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是出於稱霸東南亞、拼湊「印支聯邦」的戰略需要而採取的一次重大軍事行動。由於柬三方抗越力量的英勇斗爭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越軍設想的速決戰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越連年征戰,經濟凋敝,加之軍費開支巨大,使其不堪重負;二是越南國內矛盾重重,人民普遍厭戰,士氣低落,逃役、開小差不斷增加;三是在國際上空前孤立,國際社會普遍譴責越南的侵柬行徑,要求越南從柬撤軍;四是戰爭越陷越深,勞民傷財,陷入騎虎難下、進退維谷的窘境;五是柬三方聯合作戰,不斷發展和壯大武裝力量,廣泛開展游擊戰爭,使越軍進攻屢遭挫折。
5. s1虎衛盾和騎虎盾哪個厲害
虎衛盾針對性強,騎虎盾均衡。
虎衛盾針對性更強一些,但是遇到智力隊伍估計得爆炸,騎虎應該要平衡一些。相均衡一點,培養騎虎盾。
6. 騎虎南下 是什麼意思
不是騎虎南下 是騎虎難下啊 就是說 這件事你從一開始已經做了 但是當事態發展到沒法控制的時候你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做下去
7. 越南戰爭詳細介紹及評論感想
越戰是美國永遠的傷,即使是現在依舊沒有從那個恐怖的陰影之中恢復過來。多如牛毛的影視、文學作品,無不透露出對這場戰爭的批判與反省。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前些日子在越南遊走了一番,依舊能夠體會到越戰對於越南人民的傷害。七十年代的越戰,以及往後越南跟中國及柬埔寨的戰爭,讓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窮苦不堪。
當年,以北越為根據地的北越跟以美國為後台的南越,掀起了曠日持久的越南戰爭。原本一個國家的內戰,在不同意識形態的競逐中,米國不慎騎虎難下,釀成了大錯。
疾馳在貫穿越南南北的主幹道上,驅車沿路的越南景象確實讓人很迷惑,怎麼說都是國道,如此的破爛不堪。一路上絲毫不見任何的繁榮景象,僅僅在首都河內見過些許高層建築,如此窮困的國度,此情此景,讓人不禁疑惑,是怎樣的原因造成了這樣的景象。
雖說當時就知道這個國家曾經飽受戰亂的折磨,卻只知其表面,真正的原因不知甚解。於是乎,終於掀開了這本書,從米國人眼中所看到的越戰。
書本前部分並沒有開門見山地直奔越戰主題。作為美國人眼中的越戰,反省是必要的,也是首先的,一通的反省警醒過程中,首先大概地將越戰的總輪廓給闡述了一番。而後,對於越南這個國家,在二戰以來的歷史也概述了一番。講得確實很有效用,一通的鋪墊過後,緣何遠在地球另一邊的米國會涉入越戰絞肉機,亦被這前因後果的事件給悉數道述清楚了。最後讓讀者微微點頭,抿嘴一皺眉頭: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兒…
思索著曾經在越南的見聞,書中的許多敘述也讓我那曾經滿是疑惑的謎團漸漸理清開來。無論是河內的胡志明博物館還是胡志明市的戰爭博物館,關於越戰的記憶都是讓人心酸的。
一次行走,喚發對一個地方的好奇心,然後能夠從歷史中找到各種存在現象的合理解釋,確實是蠻有趣的事情。戰爭,永遠討不得百姓們的喜愛,安居樂業的和平年代,才是人們的共同願望。。
8. 中國當初怎麼會和越南打
南海問題現在是騎虎難下,在我海空軍現有力量條件下,武力解決吧,容易授人以柄,從而引來美國、日本等居心不良的國家的插手。這樣有極大可能是:不但不能完美解決,反而可能被拖入戰爭泥潭,喪失現在緊迫的發展時間和機遇,讓敵對勢力達到削弱或遲緩我國發展的目的。 很多東南亞國家都在覬覦南海豐富的資源,這是事實,但是,一旦我方先宣戰,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外交困境,在軍事上,我們的遠程海洋戰略核打擊能力沒有成熟,無法面對他國的島鏈封鎖。我國的海軍實力暫時不夠強大!空軍的制空權也不能保持長久!再說戰爭一旦爆發!中國多年努力發展的經濟將毀於一旦!時候未到!等中國擁有2-3艘中級的航母才有條件收復南海諸島!這樣美國鬼子也不敢輕易的插手了。只有通過我們的百倍努力,團結一心才能建設出一個強大的祖國。只有成為真正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強國,中國才能完全統一,在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紛爭問題是,利於不敗之地。才能在國際諸事是有重分量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