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是如何製造紙的

越南是如何製造紙的

發布時間:2022-06-05 03:52:43

❶ 紙是怎樣發明的

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著的「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一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漢書·趙皇後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後趙飛燕姐妹的迫害,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葯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告偉能,努力飲此葯!不可復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系。

遠古以來,我們的先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韓信在未發跡之前「乞食漂母」的漂母,大概就是以此為生的。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藉助竹器瀝干絲縷也是此法的一個重要步驟,它是造紙中抄紙的原型。我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1958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鑒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公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

1973年在甘肅金關出土,為西漢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

1978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1979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❷ 越南造紙業怎麼樣發達嗎

越南的工業化大部分都不發達 靠外資引入 但是原材料多 就是說造紙用的木材多 而且便宜 人力成本低 大多做這些造紙生意的都是外國人 比如中國 台灣 韓國之類的 包裝業應該很有前途 在工業區內

❸ 造紙術發明過程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蔡倫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❹ 越南米紙怎麼做

我在電視里看的,米紙是從越南那面進口的,做法很復雜,全部是手工做的。

❺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有造紙技術,那世界各地的造紙技術怎麼來的中國引進的

埃及人其實很早就發明了對當地來說還算是具有推廣型的紙草紙,但因為紙草並非每地區都有所以這種造紙法難以擴大推廣。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的優越性在於用料較為寬松,適合推廣也比較經濟實惠。可以說是對改進信息載體的一次偉大變革。
造紙術最早是由阿拉伯引到西方的:玄宗時期高仙芝率領唐軍為爭奪中亞控制權與阿拉伯帝國會戰於恆羅斯,唐軍由於仆從軍叛變戰敗,很多工匠被俘,造紙技術也因而西傳。。。

❻ 紙是怎麼發明的

是通過造紙術發明出來的。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這種紙很便宜,質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漸被普遍使用。至東晉末期,紙的使用已經完全普及,並逐漸傳至周邊各國,在世界范圍內為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相關故事:

蔡倫字敬仲,桂陽(蔡倫為東漢桂陽郡耒陽縣人,即今湖南耒陽市)人。永元(漢和帝年號)九年,監督製作秘劍(皇宮專用的劍器)以及各種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方法被後世效仿。自古書籍大多是用竹簡編成的,那些用來寫字的綢緞布匹叫做紙。

綢緞太貴而竹簡太重,都對人來說很不方便。蔡倫於是想出一種方法,用樹皮、麻頭以及破布、魚網造成紙。元興(漢和帝年號)元年上奏皇帝,皇帝誇贊他的才能,從此都採用他造的紙,所以天下都說「蔡侯紙」。

❼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累積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後來蔡倫吸取了前人的經驗,將造紙的工藝進行改良,因其造出的紙張便宜且流程簡單,所以得到了大量傳播,人們也將對紙張的生產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蔡倫稱為造紙術的發明者。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也是人類史上的一項傑出創造。從中國會養蠶制絲開始,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會從中得到殘絮用來做成可以用來書寫的「方絮,」但因為抽完絲剩下的殘絮不多,所以當時這樣能寫字的紙張也很少見。
到了東漢時期,相傳蔡倫特別喜歡寫字作畫,但是紙張又不夠,所以他就想到了將樹皮、麻頭等原料,經過挫、搗、炒、哄等工藝,做成了「蔡侯紙,」這種紙張的原料便宜又容易得到,並且紙張的質量也提高了,很快就得到了當時皇帝的賞識,將這種紙在國土內大肆宣傳,人們都開始用上紙了。

閱讀全文

與越南是如何製造紙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有哪些民族說俄語 瀏覽:40
中國霧霾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613
泰國哪些裝備是中國的 瀏覽:924
印度火車車廂是怎麼分的 瀏覽:210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換圖 瀏覽:550
劉強東在印尼什麼地位 瀏覽:628
伊朗男人為什麼的都是大鬍子 瀏覽:444
伊朗bl3什麼原料 瀏覽:140
伊朗座機前加什麼號碼 瀏覽:26
中國一共有多少所大學 瀏覽:544
印度人拔罐效果怎麼樣 瀏覽:287
伊朗正品藏紅多少錢一克 瀏覽:675
伊朗談信仰什麼教 瀏覽:781
印尼語喜歡你怎麼寫 瀏覽:978
普通人在英國想租便宜的房怎麼辦 瀏覽:971
怎麼形容英國倫敦 瀏覽:355
印尼什麼地方的疫情最嚴重 瀏覽:172
怎麼用印尼白木桿做箭 瀏覽:688
英國損失多少萬億 瀏覽:162
印度護照怎麼去越南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