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火龍果原產地是哪裡
火龍果產地在哪裡?
火龍果原產地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巴拿馬、厄瓜多、古巴、哥倫比亞等地,後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台灣省,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廣東、福建、雲南、貴州等省區均有栽培。
火龍果的產地環境
火龍果為熱帶、亞熱帶水果,喜光耐陰、耐熱耐旱、喜肥耐瘠,在溫暖濕潤、光線充足的環境下生長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時應多澆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長狀態,在陰雨連綿天氣應及時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莖肉腐爛。其莖貼在岩石上亦可生長,植株抗風力極強,只要支架牢固可抗台風。能耐0℃低溫和40℃高溫,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5℃。可適應多種土壤,但以含腐殖質多,保水保肥的中性土壤和弱酸性土壤為好。
火龍果的常見種類
1、紅肉火龍果:紅火龍果的果肉紅色或紫紅色,鮮食品質佳,在台灣、廣東、廣西產期5~11月,海南產期更長。紅肉火龍果自花親和性差,自花授粉果率低,果實小,商品性差,需要白肉類火龍果授粉,坐果率高且果大。目前紅肉火龍果品種名稱混亂,沒有確定的品種名,各種植者根據自己的愛好而定。
2、白肉火龍果:白肉火龍果紅皮白肉,鮮食品質一般,台灣、廣東、廣西產期在6~10月,自花授粉親和性好,結果率高,抗病力強,產量高,可加工成果汁、果粉及果醬。目前,白肉類火龍果以越南1號品種最好,為越南主要栽培品種,適應性強,生長快,果實大且表面無刺,平均單果重420克,最大1000克。可溶性固形物18.1%,豐產,每公頃產量16500~27500千克。
3、黃肉火龍果:黃肉火龍果黃皮白肉,鮮食品質佳,花大而香,從現蕾至開花需45~60天,開花至果實成熟需90~100天,秋冬則需110~150天方可成熟。果實不裂果,自綠轉黃需1個月(冬天),轉黃後任其掛在樹上,可保留一個多月仍不會影響品質,為火龍果中品質最佳、口感甜度最好的一個類型。具芳香味,果肉中種子大而柔軟,毫不礙口,可溶性固形物18%以上,但其果實略小,一般為200克左右,主要產果期(秋冬果)在春節前後,夏果則在中秋節上市。
『貳』 紅心火龍果和白心火龍果的產地
紅心火龍果原產地在墨西哥和中美州亞熱帶沙漠地區。在亞洲主要分布在我國台灣和越南, 白心火龍果原產地越南
『叄』 火龍果長在哪
火龍果 huǒ lóng guǒ,又名青龍果、紅龍果。其學名為Hyloceseus。原產於中美洲熱帶地區。火龍果營養豐富、功能獨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纖維。火龍果為仙人掌科三角柱屬植物,原產於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熱帶沙漠地區,屬典型的熱帶植物。火龍果是一種由南洋引入台灣,再由台灣改良引進海南省及大陸南部廣西、廣東等地栽培的植物。火龍果因其外表肉質鱗片似蛟龍外麟而得名。她光潔而巨大的花朵綻放時,飄香四溢,盆栽觀賞使人有吉祥之感,因而也稱「吉祥果」。
火龍果起源中美洲熱帶雨林地區,為仙人掌科量天尺屬和蛇鞭屬植物,後由法國人、荷蘭人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台灣省。火龍果與宗教文化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在美洲瑪雅人、印加人的金字塔附近以及亞洲的越南人寺廟旁都種有火龍果。每逢祭祀及重大宗教活動,他們會將火龍果供奉在祭壇上,視為聖果。更為稱奇的是,無論在美洲還是亞洲,火龍果與中華龍文化都有著不解之緣。古代印加人將火龍果與刻有酷似中國龍的圖騰放在一起祭祀,這種圖騰和火龍果在印加語里都是龍的意思。直至今天土著墨西哥男子還喜歡稱自己為中國男孩,這也許是受了有關他們祖先是從中國漂洋過海來到美洲傳說的影響吧。
『肆』 越南也可以種植火龍果嗎
越南現在就有種植火龍果
原產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區,是熱帶水果,目前在中美洲、南美洲的一些國家及亞洲的越南,均有較大規模的種植。我國台灣省在火龍果的品種改良及栽培技術方面已取得較大突破,開始了規模化生產,大陸沿海地區對紅龍果發展也十分關注,並開始了有關引種試種研 究及小面積產。
『伍』 火龍果長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