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戰爭爆發的背景和影響是什麼
越南戰爭是二戰後美國為了爭霸,積極推行冷戰,在全球實行遏制共產主義的政策的重要步驟。對越南的侵略,結果遭到失敗,使美國政府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迫使其不得不調整政策,實行戰略收縮,改善與中國的關系,盡快從越南「脫身」。在同蘇聯進行爭奪的同時,美國開始更多地謀求「緩和」與「對話」。20世紀70 年代起,在美蘇兩國之間的爭奪中,蘇聯更多地採取了主動進攻的戰略,利用美國的戰略收縮加緊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美蘇爭霸呈現出蘇攻美守的態勢。
2. 美國為什麼要發動越南戰爭美軍如此強大打不過越南
你這個問題非常大,逐一回答
1為什麼發動越戰。在法國戰敗,越南成了南北對立之後,老美的戰略專家提出一個多米諾理論,認為紅色勢力會向東南亞滲透。如果不能及時阻止,整個東南亞就會變色。越南就是第一塊牌,必須支持住。所以美國捲入越戰
2美國實際上沒有輸。雙方的傷亡比超過1:15,在連以上的戰斗中,老美贏了95%。但美國政府將作戰區域限定在南方。這樣老美就無法打擊對方的後方,只能陷入持久戰,消耗大量資源,最後發現影響了歐洲的部署以及國民經濟。加上反戰情緒,最後只能撤退。
3嚴格的說是陣亡人數比朝鮮多,傷亡總人數少於朝鮮
4中國參戰了,排出了大約20萬的防空和工兵到北越協防。還派出了部分指揮官到南越指揮作戰
5中國和越南的恩怨由來已久。1927年胡志明組建了印度支那Gcd,其意思就是將越南,寮國,柬埔寨聯合起來。他跑到中國尋求幫助,當時剛經歷412的中國同志一聽名稱就警惕了,拉上毛子顧問,猛批他們的大國沙文主義,逼著人家改名。
49年,中國建國之後,胡志明又來尋求幫助,中國幫著訓練部隊,派顧問團,大家合作的不錯。可痶邊府戰役結束後,胡志明本想順勢統一越南。可正在和法國談判的中國強令胡志明接受北緯17度線。這是否讓你想起49年不讓中國渡過長江的毛子
到了越戰的時候,中國還在和美國人談建交。每當談判陷入僵局,就讓越南發動攻勢,你說越南人怎麼想。到了美國人撤退之後,中國又希望越南維持南北對立局面,結果越南倒向蘇聯。這種情況下,中國面臨兩面受敵。為了解除這個危險,同時交投名狀,中國在79年對越作戰
3. 越南戰爭的結果及產生的巨大影響是什麼呢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西南邊境爆發了一場戰爭: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不僅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邊境利益,還樹立和鞏固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改革開放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創造了穩定的周邊環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場為一個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的戰爭。
中國通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打破了越南企圖佔領柬埔寨的野心和建立「印度支那聯邦」帝國的迷夢,消除了東南方向的威脅,為改革開放贏得和平穩定的環境。
越南戰爭的影響是無窮的。最重要的是,越南入侵其他國家,企圖改變東南亞的格局,並對中國發動戰爭。他們快速戰爭的目的是使他們的國家迅速發展。最後,他們用戰場留下的先進武器欺負附近的小國。
4. 越南戰爭給人類的啟示
從中國對越南的戰爭開始,在這七年的時間中,戰爭是連續不斷,世界幾乎沒有得到過喘息的機會。中國對越南的戰爭,可以說是揭開戰國時代的一場戰爭,其代表的意義,在前面也說過了,所以在這,就只將其對整個時代的影響做一點簡單的介紹。中國走出了戰國時代列強擴張的第一步,但是這一步走的卻並不怎麼成功。即使是不怎麼成功的一次對外擴張,但是卻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戰國時代,可以說是中國崛起,逐漸取代美國世界第一強國的時代。中國已經在總體經濟規模,軍事力量上超過了美國,但是取得的優勢並不明顯,而且在人均國民產值,政治影響力,軍隊裝備水平上,中國還是差了美國許多的,特別是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美國在很多方面都有根深蒂固的勢力,因此,中國要想真的取代美國的地位的話,那麼不但要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還要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上超過美國,簡單的說就是中國要超過美國,就必須在威信方面超過美國,這樣才能取代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在春秋時代,中國即使在崛起,也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崛起,並沒帶多少霸氣。中國為國家統一進行的兩場戰爭,在性質上來說,是中國進行的自衛戰爭。中國對印度的戰爭,即使是在後面將印度搞得解體了,如果要從本質上來說,是中國收回自己被佔領土地的一場反擊戰爭,即使是最後搞得印度支離破碎,也是中國為了防止今後印度再威脅到中國的利益。第二次太平洋戰爭,中國雖然通過耍了很多手段,最後將日本解決掉了,從本質上說,這是中國在向日本清算舊帳。而且最後,中國由於受到世界列強的脅迫,放棄了完全將日本消滅的目標,只是獲得了在日本的利益,從這點上來說,中國的國際威信還不高,不然中國是絕對不會放過日本這個世仇的。第二次馬島戰爭,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國都是在背後直接指使或者幫助別國進行戰爭,自己並沒直接參戰,特別是在第二次馬島戰爭中,中國面對美國的挑戰,最後做了退縮,從這點上來看,中國都在承認自己的實力還沒達到與美國全面對抗的高度,幸運的是,這兩場戰爭,中國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即使是暫時的示弱對中國的國際威信也並沒多大的影響。從這數次戰爭中,就可以發現,中國的行動都是利用美國的弱點,出了在統一戰爭,這個沒有商量性的戰爭中,中國才直接與美國進行了對抗,這場戰爭打出了中國的威風,打出了中國的信心,也為後面中國開始進行全球性活動提供了條件。但是中國在這幾次戰爭中,都表現得特別的片面,特別是第二次太平洋戰爭中,到最後,中國不得不把已經拿到自己手重的利益交了出來,這就完全無誤的表明中國的國際地位並未鞏固,中國還需要時間來發展,還不敢在這個時候,特別是在遠離中國本土的地方與美國進行直接的對抗。中國仍然走著韜光養晦的路線。
當中國開啟了對越戰爭,將世界帶入了戰國時代的時候,中國已經得到了八年時間的發展,國家的總體實力已經產生了質的突變。這時候,中國已經在很多方面超過了美國,中國已經有了向美國直接挑戰的能力。為了確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權,中國需要一次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決心與能力,就如同中國通過統一戰爭證明了自己敢於進行戰爭,並且在受到威脅後,敢於進行一次毀滅性戰爭的實力與信心一樣。中國就通過對越南的戰爭向世界明白無誤的表達出了這個意思。正如同,要想樹立自己的王者地位,那麼就必須要先證明自己的王者實力一樣,中國正是通過這場戰爭證明了自己的王者實力,以及邁向王者之位的決心。中國通過將越南完全摧毀的行動,表明,只要妨礙了中國的利益,危害了中國的安全,那麼,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中國都將用自己的實力來消滅這些中國崛起道路上的障礙。中國通過雷霆手段,非常迅速的解決掉了越南,而越南曾經是讓美國頭痛,讓美國失敗過的地方,中國也通過這次戰爭表明,即使是美國辦不到的事情,中國願意的話,那麼就能辦法。而最主要的目的,中國先樹立自己的霸道形象,讓世界知道中國的崛起已經是不能阻擋的事情,為自己今後的擴張鋪平了道路,已經達到。所以雖然說對越南的戰爭,從經濟利益,軍事行動上來說,都有許多失敗的地方,但是,從政治利益,特別是將中國推上世界霸者地位的作用上,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戰爭。對於這場戰爭,世界上的爭論還相當多,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次比較失敗的戰爭,但是另外一些人卻認為,這是中國通向世界霸權寶座必不可少的一次戰爭,應該是一次成功的戰爭,但是究竟是一次成功的還是一次失敗的戰爭,這就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當中國結束了在越南的行動,並且在取得了自己的霸權地位後,大俄羅斯,這只北極熊也按耐不住寂寞,匆匆忙忙的發動了自己對外擴張的戰爭,入侵伊朗的戰爭。
如果說中國發動對越南的戰爭,那是因為現在中國已經具備了全球爭霸的實力,並且需要一次戰爭來樹立自己的地位的話,那麼大俄羅斯發動對伊朗的戰爭,就完全是因為大俄羅斯野心的擴張,想得到一個通向暖水港的道路。其實說實話,大俄羅斯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實力,根本就沒資格進行大規模的擴張,所以大俄羅斯在進行這場戰爭的時候,已經將自己的目標定得非常低,並不是如同中國那樣,希望將整個伊朗吞並了,只是想得到一個通向波斯灣或者阿拉伯海的港口而已。
5. 為什麼會爆發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統一了越南全國。
據統計,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1176000人死亡(最高估計)、600000人受傷。
南越軍隊死亡人數達22萬,美國軍隊傷亡情況也不輕,傷亡人數達36萬,除此以外,美國還為戰爭耗費了大量財力,甚至還嚴重影響了其國內的經濟狀況。
戰爭死亡人數總計200萬左右,光平民就起碼死了50萬左右。對於付出代價最為慘重的越南。
6. 越南戰爭為何會爆發
越南戰爭可以說是自從二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了,從1955年開始,直到1975年結束,在這二十年的時間里,越南軍民死亡人數超過160萬,而且還導致1000多萬人無家可歸。
而美軍這邊也很不順,也在這二十年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總計有5萬人死亡,30萬人受傷,飛機、坦克等先進的武器裝備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隨著越南戰爭的延長,美國士兵的補給越來越困難,而且美軍的傷亡率也直線上升,甚至在他們國內還出現了“動亂”,比如不斷有民眾遊行反對美國政府的對越戰爭,被逼無奈的美國最後只好宣布從越南撤兵。
而在失去了美軍幫助下的南越,實力遠遠不如北越,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北越就徹底打敗了南越,實現了越南的統一。
7. 越南戰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啊
1、原因
(1)中蘇交惡,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在蘇聯支持下,打著解放被紅色高棉奴役的柬埔寨人旗號,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柬埔寨全境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排華;
(2)越南方面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分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
2、戰爭過程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克高平、同登,西線部隊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內突進了20-50公里。越軍採取地方部隊和公安、民軍在邊境一線節節抵抗,主力步兵師實施機動作戰的戰術,以空間換時間,與中國軍隊進行周旋。因其兵力火力不足,戰術保守,雖然給中國軍隊造成了較大傷亡,但仍抵擋不住,重要戰略城鎮紛紛陷落。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佔諒山、廣淵,西線部隊攻佔沙巴、封土、鋪樓,完成了預定作戰任務,隨即中國政府宣布從越南開始撤軍。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軍隊邊清剿邊撤退,同時炸毀越北境內的重要軍政設施並擄獲當年支援給越南的大量物資。越軍從柬埔寨戰場調回部分軍隊保衛河內,但其不敢和中國軍隊決戰,只能遠遠尾隨中國撤退部隊。在撤軍過程中,有少數中國部隊遭到越南地方部隊和武裝民軍襲擊,造成了一定損失。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內,戰爭結束。
3、戰爭結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全線推進越南北部境內縱深30-50公里,最遠達100公里。收復了被越軍侵佔的中國領土浦念嶺和庭毫山地區;攻佔越南北部高平、諒山、黃連山、萊州4個省的3個省會、1個市、16個縣城、3個鎮以及廣寧、河宣兩省部分地區;殲滅性打擊了越軍第3、345、346師,重創316A師另7個團、25個營(隊),部分殲滅了越軍325B、327、337、338師另12個團(旅),拔除了35個公安屯,共殲敵57152人(擊斃47700餘人,擊傷7270餘人,俘虜2173人);繳獲各種火炮916門、各種槍支和火箭筒及40榴彈發射器16062支(挺、具)、汽車236輛、蘇制反坦克導彈817枚、導彈22枚,擊毀坦克和裝甲車54輛、火炮781門、汽車594輛,炸毀導彈基地3個、機場3個、導彈發射架2個,同時摧毀了越北的大量軍事、政治、經濟設施。
8. 越南戰爭的原因
一、1953年,朝鮮和平暫時結束了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血腥對抗。3年以後,即1956年,這一對抗重新在越南展開。 這場長期鏖戰不止、無盡無休的戰爭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對峙。越南戰爭同朝鮮戰爭一樣,起因於對國家的分割:將越南分為南越和北越。這一決定是在法國結束對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後,1954年7月21日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作出的。
二、日內瓦會議決定將越南沿北緯17度線分為兩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領導的共產主義國家,成員大多數為越盟人員,一直為將法國趕出東南亞而戰斗。南部在1949年7月1日,在法國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國,首都西貢。195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承認該王國,准備向西貢派出駐兵和軍事顧問。從歷史上講,這是美國首次捲入越南未來的悲劇。
三、典型的冷戰機制已經開始形成。美國成立了東南亞公約組織,即東南亞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巴基斯坦、菲律賓與南越簽訂的公約。這一行動受到中國、蘇聯的抗議。統一兩個越南的公民復決計劃沒有實現:兩個政府均對此加以反對。
四、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繼續進攻越共游擊隊員,爭取獨立。肯尼迪迅速將語言變成行動: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軍事顧問,而且還派出武裝部隊支援南越的美國總統。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達西貢,一年左右時間,這一數量增加到11.2萬人。
五、第一批美國受傷人員是在反越共行動中受傷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這只是個開始,在今後的幾年中,死亡人數不斷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損失更加嚴重:從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萬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員死亡,15.7萬名越共游擊隊員死亡。
(8)為什麼越南戰爭很重要擴展閱讀
一、1954年5月7日,法國軍隊在奠邊府被越南人民軍包圍,宣告投降。7月21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等國代表又在日內瓦簽署了法越停戰協定。1955年2月,美國從法國接收了訓練南越軍隊的工作,並宣布支持吳庭艷政權。
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中蘇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兩國在朝鮮戰爭的直接對抗和中國對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美國更加意識到這些所構成的現實和潛在的威脅,冷戰局面形成後,美國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島。美國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國政權被由蘇聯操控的政治機構所取代。
三、20世紀50年代,冷戰的特徵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新的形式-「局部戰爭」。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於1954年決定向吳庭艷的南越政權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共產黨政權的發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爾共任命了300多人為美國駐越南軍事援助顧問團成員,在以後幾年中,美國駐越軍事援助顧問團在訓練、裝備南越軍隊並向其提供建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